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杨永坚[第10章]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9656215 上传时间:2020-10-28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杨永坚[第10章]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杨永坚[第10章]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杨永坚[第10章]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杨永坚[第10章]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杨永坚[第10章]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杨永坚[第10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杨永坚[第10章](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资格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精讲班,相关配套视频课程全套下载地址 ,第十章 教学设计,一、章节分析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 第二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 第三节 小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的认知特点 第四节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第五节 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分析 第六节 小学教案的设计 第七节 小学教案设计的案例分析,第十章 教学设计,二、考点分析 本章与第九章学科知识、第十一章教学实施、第十二章教学评价共占分值50%,主要以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教学设计题。,第十章 教学设计,三、重难点分析 1了解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依据和步骤。2了解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3了解小

2、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的基本认知特点。4了解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基本途径和方式。5理解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能力、学习经验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影响。6掌握小学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步骤和要求。,第十章 教学设计,7能够依据小学生学习规律、小学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完成指定内容的教案设计。,第十章 教学设计,相关配套视频课程全套下载地址 ,一、教学设计的原则 1. 系统性原则 2. 目标性原则 3. 程序性原则 4. 反馈性原则 5. 具体性原则,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二、教学设计的依据 1. 课程标准 2. 教材 3. 教学对象 4. 教学环境,第一节 教学

3、设计概述,例题: 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优化教学效果 B.减轻教师负担 C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D.开发教学媒体 答案:A,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三、教学设计的步骤 ADDIE模式: Analysis分析、 Design设计、 Development开发、 Implement实施、 Evaluation评估。,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1. 前期分析阶段 2. 阐明教学目标阶段 3. 设计教学过程阶段 4. 评价和修改阶段,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 1. 一种经验性课程 2. 一门实践性课程 3. 一种综合性课程:内容综合、学习方式综合、活动时空综合

4、。,第二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相关配套视频课程全套下载地址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 (一)总目标 1. 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2. 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自身的责任感。 3. 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的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 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 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第二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二)分学段目标 小学中年级目标(3-4年级) 培养儿童愉快、美好的生活体验和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 培养儿童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和初步能

5、力。 初步的责任感和行为规范。 独立、安全生活的基本能力和技能。,第二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 . 小学高年级目标(5年级)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第二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 (一)指定领域 所谓指定

6、领域是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规定的四大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其中研究性学习在小学不开设。,第二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1.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第二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2.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实践能力具有较大的帮

7、助。,第二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3. 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以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主要内容有: (1)自我服务劳动 (2)家务劳动 (3)简单生产劳动,第二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4. 信息技术教育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第二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

8、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第二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二)非指定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十分宽泛。儿童的生活范围有多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范围就有多大。因此,除了指导纲要上的指定领域外,其余的生活领域都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1. 班团队活动 2. 文学艺术活动 3. 体育卫生活动 .,第二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策划 1. 介绍活动背景 2. 确定活动目标 3. 设计活动过程 (1)活动准备

9、(2)实践过程 (3)展示与拓展,第二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相关配套视频课程全套下载地址 ,一、小学生在语文领域的认知特点 1. 依赖于实践 2. 依赖于生活经验 3. 依赖于重读、摘抄、诵读、背诵等方式积累语言材料 4. 学习语文具有思维性 5. 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第三节 小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的认知特点,二、小学生在数学领域的认知特点 1. 依赖于直观或操作 2. 依赖于生活经验 3. 偏重于明显要素和局部 4. 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5.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思维发展的不平衡性,第三节 小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的认知特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10、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第四节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意义 1、利于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2、利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态度与能力 3、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第四节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途径与方式 (一)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途径和方式 1. 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整合识字、写字教学,提高小学生的识字、写

11、字效率 2. 运用网络多媒体动画课件,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 3. 运用网络平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第四节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二)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途径和方式 1. 作为计算工具运用于教学课堂 2. 作为获取教学资源的工具运用于数学课堂 3. 作为演示工具运用于数学课堂 4. 作为显示工具运用于数学课堂 5. 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运用于数学课堂,第四节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存在的误区 (一)对课程整合内涵的认识误区 1. 在课堂上使用计算机就是整合 2. 有了信息技术,黑板和粉笔就可以退休了 3. 课件的开发只能依靠自己 (二)

12、对学生主体地位理解的认识误区 1. 主体绝对化,忽视了教师的作用 2. 重活动形式,轻活动效果,片面追求热闹,第四节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三)对学习资源的误解 1. 对网络资源过分依赖,忽视其他教学资源 2. 过分偏重素材性资源 (四)对技术支持的误解 过度依赖技术的支持,第四节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相关配套视频课程全套下载地址 ,一、学习内容的分析 学习内容是为实现总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学习内容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 学习内容分析是要根据总的教学目标规定的学习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揭示出教学内容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

13、联系,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第五节 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分析,教师完成研究与分析学习内容任务的过程,就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并在课堂教学中表达或呈现的过程。,第五节 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分析,(一)全面领会教材 首先要通读教材,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了解教材的编排体录,领会编者的意图。 其次要学习课程标准,弄清楚应该具有的教学理念,弄清具体的标准和要求 这样才能够统观全局、理清主线,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避免发生一叶障目的问题。,第五节 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分析,(二)深入钻研教材 1. 全方位把握教材内容的,内在特征 2. 要正确把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

14、键点 3. 灵活地运用教材,不可过分地拘泥于教材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第五节 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分析,在课堂实际教学中,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学重点、难点会有变化。教材内容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在领会教材意图,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应该敢于分析教材的不足,敢于调整教学顺序,敢于重组教材内容。对于一些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应作调整、修改和补充,不必照搬教材。,第五节 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分析,二、学习者分析 (一)学生的起点水平 1. 学习者认知起点能力的分析 2. 学习者技能起点能力的分析 3. 学习者态度起点能力的分析

15、(二)认知发展水平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维活动很大程度上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与过去的经验,缺乏抽象性。,第五节 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分析,教案是对教学设计的进一步加工、概况和梳理,是教学设计的文字表达形式。 一、教案的地位及作用 1. 教案是实现教材及大纲要求、向课堂教学过渡的必经环节,它上承教材研究和教学设计,是其必然发展结果;下接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因此它也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第六节 小学教案的设计,2. 教案实质上是教师为实施课堂教学而作出的具体行动计划或教学方案。 3. 教案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 4. 附带性作用: 一是备忘录作用。二是资料库作用。三是课题源作用。,第六节 小学教案的设计,二、小学教案编写的内容 1. 课题、课型 2. 教学目标 3. 教学要点: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4. 教学过程 5. 教学准备 6. 课时安排 7. 教学后记,第六节 小学教案的设计,三、小学教案编写的基本要求 (一)教学目标的编制 1. 规范的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 (1)行为术语法 用可以观察或测量的行为来描述教学目标的方法,包含四个部分(ABCD):对象(Audience)、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标准(Degree)。 实际阐述教学目标时,由于学习对象是确定的,条件也可以是确定的。因此,目标编写也可以简化。,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