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式”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方案剖析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49655510 上传时间:2020-10-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7.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引导式”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方案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引导式”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方案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引导式”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方案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引导式”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方案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引导式”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方案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引导式”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方案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导式”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方案剖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引导式”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1、“基于学生发展”:指基于学生多元智能发展和学生社会性发展需求。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 准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 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白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白主学 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白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 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白身的综合 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 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

2、学会学习。”2、“引导式”教学法概念:“引导式”教学法,对学生来讲这是一种全新学习模式, 对教师来讲也是 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学生的“白 主学习”和“同伴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 一,发挥最大效益。它通过“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的教学策略,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良好学习策略的习得, 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华丽转 身,打造高效课堂。具体实施:课前白主研读、预习备学,有准备地进入课

3、堂, 课上师生互动、合作探究,高质量地创新学习,课后思维拓展、分层训练,全 方位地提升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 白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白我发展和白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树立学生的学习白信, 培养 学生的白学能力和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一)课题研究背景1、新课程改革呼唤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而学生白主学习能力又 是创新意识形成和发展之源,是建构其他能力之本。语文学科认知性

4、、实证性、 逻辑性的思维特点不同于以伦理性、 直觉性、形象性为主的汉语思维,要培养 学生语文思维模式,更要求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倡导探究实践,从 而形成个性鲜明的白主学习能力, 而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些目标的主渠道。 如何 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 过程,让学习水平、智力水平和个性均存在差异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主动发展,这是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2、新时期学生语文学科发展现状对教学模式研究的需求教育现实状况和发展形势呼唤着我们必须寻找突破,创造亮点。而本课题“引导式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就是想通过基于学生发展的有效教 学模式的

5、研究,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树立学生学习白信,增强学生 合作学习意识,提高学习效果。3、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需要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和白主探究行为 常常被教师讲授所替代,学生还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策略,“高投入低产出”现象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 理念,开展基于学生发展的“引导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的课题研究。(二)国内及本地研究现状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启动,关注教法转移到关注学法的相关 研究逐步展开。魏书生的“定向、白学、讨论、答疑、白测和白结”六步教学 法;邱学华的“先试后导、先学后

6、教、先练后讲”尝试教学法;张人利的“读 读、练练、议议、讲讲、做做”后茶馆式教学法;以及由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 课程服务部研发的引导式教学法,都以教法转变学法为目的,在教育界产生了 较大的影响力。与此同时,国内很多学校或全面或在某单一学科进行的有关导 学案的相关课题研究,也取得了可资借鉴的成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 对所搜集的资料的学习、分析和研究,我们觉得由于区域差异和社会环境差异, 现成的研究成果只有借鉴的意义,而绝无照搬的可能。因此,基于本地实际的 实证性研究仍有实施的必要。(三)课题研究的意义:1、引导式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是通过教学方式的 转变,最终实现学生学习方式

7、的转变,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体,始终处于“问题提出一问题求解一问题解决” 的探索过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 学习。2、变更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观念,落实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标的教育理 念。3、提升学生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阅读教学恰当应用引导技术 能使有限的课堂时间得到充分利用, 使学习效果得到最大优化,并对课前、课 后学生学习策略加以方向性指导。4、培养适合新课改要求,掌握先进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具备全新语文教学观、视野开阔,并具有较强教育科研能力的新型语文骨干教师, 从而以点 带面,全面深入推进全市的学生语文教学改革,形成比较稳定、高效的语文教 学特色。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

8、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由瑞士的皮亚杰提出。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 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 从而使白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并 在“平衡一不平衡一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基于皮亚杰建构主义的原理,在导学案的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到以下 两个方面:(1) 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注意创设问题情景,以诱发学习者思考,使其在认知上出现新的不平衡,并利用这种不平衡来刺激学习活动,学习者利用原有 认知结构针对新知识的不同情况进行同化或顺应, 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从而达 到新的平衡。(2) 在教学设计中,应提供机会并帮助学习者同时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使其对

9、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地进行反思, 认知结构从平衡经过不 平衡到另一个新的平衡。2、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上世纪20、30年代,维果茨基在从事教学与发展问题研究时, 提出了 “最 近发展区”的概念,其实质表现为,儿童在白己的这一发展阶段还不能独立, 但可以在成人的帮助下做事。所以,教师运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应首先检测学生对某一现实问题 的理解能力。这一过程可以称为动态性评估,这是教师应完成的第一项任务。 第二项任务是学习活动的选择,其目的在于使学习任务能适应学生的发展水 平,而不至于过难或过易。第三项任务是提供教学的支持。即在学生需要时, 可以通过为搭建“脚手架”来支持他们的学习。我们

10、通常所说的教师的适时指 导就是一种“脚手架”。3、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强调积极倡导白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 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白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 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 的形成。4、学习金字塔理论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 显示: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 (平均学习保持 率)的多少。它是一种

11、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最早它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 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处在塔尖的是第一种学习方式一一“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 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 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 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 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勺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 可以记住90%勺学习内容。爱德加?

12、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 30%Z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 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Z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 习。因此,“引导式”语文学习模式,以导学案为载体,关注学习方式改善, 关注课堂教学实效,倡导白主互助,能较好地体现该理论的精髓。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一)研究目标:1、通过学生语文学习策略现状分析研究,提出相应对策,转变学生学习 方式,矫正和完善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策略。2、通过对学生语文良好学习策略与学习成效个案分析,建构高效语文学 习模式。3、通过学生语文课堂教学行动研究,让老师们了解制约课堂有效教学的深层原因,激活教师参与“引导式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

13、应用课题研究” 的积极性和白觉性。4、建构“引导式”语文教学模式,并通过同题异构课堂教学研究,总结 反思,逐步形成和完善比较稳定有效的新授课教学模式。(二)研究内容:1、学生语文学习策略现状调查分析。2、学生语文良好学习策略与学习成效个案分析。3、学生语文课堂教学行动研究。4、建构“引导式”阅读教学模式。五、研究对象与范围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六、课题研究的思路、过程和方法(一)研究的思路本课题研究拟采用下列步骤:首先课题组全体成员先分工,集中学习理论, 根据分工形成课题研究方案,然后课题组集中汇总研讨,形成初步的课题研究 方案,建构“引导式”阅读教学模式;接着按方案要求和模式推进全校进行实 践

14、,在此基础上,通过同题异构课堂实例观察、师生访谈,进行分析研究并提 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制定实施改进策略的方案;再由参与实验的教师和课题组 成员进行实验一反馈一调整一再实验一收集-总结;最后形成终结性报告(研 究成果)。(二)研究的过程1、前期准备阶段(2016年5月一2016年8月):成立课题组,分解课题研 究任务,举行开题论证会,采用调查法,对全校各学生进行教学有效性和学生 学习策略的调查问卷,分析影响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因素和行为表征, 展开第一 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完成阶段研究总结。2、全面实施阶段(2016年9月一2018年1月):定期进行课题研究课,立 足课堂进行草根化实践研究,并对课题

15、研讨,以此进行检查验收,不断进行回 顾总结,完成中期报告,并及时调整、改进后期研究思路,进行验证性研究。3、完善总结阶段(2018年2月一2018年5月):对本课题研究进行有效性 的分析和反思性评价,召开成果总结会议,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汇 编研究论文集、经典课案集,形成“引导式”阅读教学模式。(三)研究的方法1、文献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 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2、调查法:主要调查在该课题研究之初,学生学习策略运用和高效教学 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 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3、行动研究法:教师作为研究者,着重在白然状态下对教学中存在的问 题作现场研究,从事实本身寻找其意义。通过行动研究法不断发现问题,改进 教学方法和策略。4、观察法:观察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监控, 从而获取相关信息,促进和改进教学策略。5、个案研究法:选取典型课例、典型实验对象进行研究。对收集到的各 种个案进行细心的整理和分析,作出合理判断,进一步提出建议。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一)理论成果:1、形成“引导式”阅读教学模式;2、教师“引导式”阅读教学模式论文集;3、形成“引导式”课堂教学案例汇萃;(二)实践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