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

上传人:dream****gning 文档编号:149626399 上传时间:2020-10-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络腧穴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经络腧穴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经络腧穴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络腧穴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络腧穴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络腧穴学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吴绪平 王述菊 陈邦国 王亚文 瞿涛 程井军 (湖北中医学院针灸骨伤系 430061) 经络腧穴学是中医院校针推专业的基础课,是针灸学教学的重点课程,是理论联系临床的桥梁,经络腧穴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治疗疾病的效果。经络腧穴学课程要求学生必须真正掌握经脉的循行分布和腧穴的具体定位,这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给予掌握,故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是一个值得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因其直观性、实践性、科研性及综合性等独特条件,决定了它在针灸专业的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与课堂理论讲授相比,更接近学生和实际,更容易进行启发式教

2、学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根据我院教学的具体情况,我们进行了经络腧穴学实践课教学改革的思路探索,体会如下:1.在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技能操作是检验学生对腧穴定位基本功的掌握情况,要求同学们力求做到,对腧穴不仅熟背,而且要在病人身上会取,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为了加强这一实践环节,我们采用“二看三点一习”法。二看:即“理论课堂结合多媒体教学,观看动态的经络循行走向图及腧穴的定位图;实验课堂先观看教学录像,复习加强理论课堂所学的知识,为经脉循行路线的划经实验及腧穴的点穴实验作铺垫”。三点:即“师点”、“互点”、“考点”。“师点”指将学生集中在一起,由教师亲

3、自在学生身上划出经脉循行路线及做点取穴位的示范动作。“互点”是指在“师点”之后,让学生两两结合,彼此在对方身上定取穴位。教师则巡回检查,指导并纠正学生在点取穴位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考点”是实际定取穴位的能力测试。每位学生采取抽签的方式,抽取一份印有10个不同穴名的试卷,要求学生准确说出腧穴的归经、定位,然后在另一位同学身上具体定取每个穴位的位置,考点的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一习”是在学习腧穴学理论的过程中,安排临床见习。这种方法,不但可以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使理论和实践达到了统一。2. 在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师,传授给学生课本知识固然重要,

4、但更重要的是多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中,我们了解到学生对中医课程,特别是专业课,共同的感受是枯燥乏味,难以掌握,内容零乱,难以记忆。针对此情况,我们在经络腧穴学的实践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联想能力的培养来帮助腧穴的定位。采用区域记忆法,即以某个区域的几个重要穴位为重点,将整个区域内的穴位的定位加以比较、归纳,对区域内的所有穴位的定位全面而详细地熟记。如膝关节周围以足三里穴为重点,外侧还有阳陵泉、犊鼻、梁丘,内侧有阴陵泉、阴谷、血海,后面有委阳、委中。在肩背部的腧穴,以手太阳小肠经的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7个腧穴为主,还有以大椎穴为中心,其周围有陶

5、道、肩井、哑门、身柱等穴,扩而展之还有位于脊中线的其它督脉穴位及足太阳膀胱经第1侧线和第2侧线位于肩背部的所有穴位。这样对整个肩背部的穴位的定位有较全面的认识,从而达到记忆的目的。3. 在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并不意味着具有了较强的工作能力,为激发他们的灵感,活跃思路,培养科学研究必备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在腧穴的实践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着手,打破了教材中经络的概念,对头面、腰背、胸腹部的腧穴按部讲解。如讲督脉时,在躯干部将膀胱经第1、第2侧线的腧穴定位、主治一并介绍,总结出共性的东西,给学生以启发。掌握十四经腧穴纵行顺序,熟记腧穴名称是学习中医针灸的

6、基本方法。全身腧穴很多,仅经穴就有361个,还有很多奇穴,为了熟记腧穴的名称,提高学生们的记忆能力,我们从中总结了一些规律。如:足阳明胃经左右各45穴,本经的腧穴主要集中在胸腹部,在胸部是前正中线旁开4寸,每隔一肋间有一个腧穴;在腹部是前正中线旁开2寸,每隔1寸有一个穴位。足太阳膀胱经在背腰部亦有类似规律。还有一些腧穴从穴名之首就可得知相应的部位。如:在头部有头临泣,足部有足临泣;肩部有肩髃、肩髎;下肢膝部有膝阳关,腰部有腰阳关等都有一定的规律,从这些规律中,不仅可以熟记腧穴的名称,而且也掌握了腧穴的位置。在介绍重点穴时结合现代研究启发学生如何总结归纳腧穴的主治作用。并要求学生将自己查阅的资料

7、归纳总结,每人至少写出 1 篇综述,或对某些经络或腧穴的内容谈出自己的观点,需有理有据,作为平时成绩。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素质培养氛围,使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得以完善和提高。通过系列改革,经络腧穴学实践课教学有了较为清晰的思路和目标,充分调动了学生对实践课程的兴趣和热情,改变了过去教师划线、教师点穴、教师示教的传统方法,对学生进行眼、耳、手及思维的多方面训练,使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再通过实践课上学生之间的相互定穴练习和老师的随堂随时的指导,对经脉的循行及腧穴的定位更直观,更有切身体会,达到轻松记忆经络循行,牢固记忆重点腧穴的定位归经,灵活掌握腧穴配合应用的教学目的。最后,经过实践课考试系统的检验和考核,检查经络腧穴学实践课程的教学的目标和水平,达到提高丰富实践课教学手段、提高实践课程教学水平、提高实践课学习成绩的教学目的。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