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精品】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1)一轮复习讲义: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49582859 上传时间:2020-10-28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376.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精品】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1)一轮复习讲义: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精品}【精品】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1)一轮复习讲义: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精品}【精品】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1)一轮复习讲义: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精品】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1)一轮复习讲义: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精品】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1)一轮复习讲义: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备考指南 考纲内容高频考点高考示例考查频度 分配制 度 (1)生产决定分配; (2)按 劳分配及其作用; (3)我 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我国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 5 年 0 考 效率与 公平 (1)收入分配方式对效 率、公平的影响; (2)提 高效率,促进公平 维护公平的措 施 2012 全国,16 2012 全国, 38(1) 5 年 2 考 核心提示 1一个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2一对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3三个举措:实现社会公平的三个重要举措。 必背术语 1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

2、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3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 平。 答案:生产资料所有制个人消费品劳动数量和质量多劳多 得, 少劳少得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力劳动生产要素共同富 裕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居民收入? 劳动报酬? 再分配? 物质基础? 保证 核心考点一我国的分配制度 【考法】本考点近几年高考出题不多, 但作为我国分配制度的基础理论, 也不可忽视对其知识及相关热点的把握和关注。常见考法是对各种分配方式的含 义与作用进行考查,题目难度

3、适中。一种是列举生活实例,点明个人收入构成, 由考生分析判断属于哪种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另一种更容易出现的考法是结合社 会发展,在教材知识之外延伸考查一些时事关注的新名词、新提法,如劳动收入、 非劳动收入、财产性收入、土地使用权流转等。 1生产决定分配 提醒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的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 2按劳分配 含义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 向社会提供的劳动 (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 )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多劳 多得,少劳少得 形式 工资、奖金、津贴 (国家机关、公有事业单位、公有企业、公有控股 企业中 ) 联产计酬

4、 (农业集体经济中 ) 必然性 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作用 体现效率: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 产的发展 体现公平: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地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提醒(1)按劳分配 公有制中的分配。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 但公有制经济中还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2)按劳 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虽然两者都属于劳动收入, 但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经 济中,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存在于非公有制经济中,是非社 会主义性质的分配。

5、 3按生产要素分配 (1)含义: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2)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 对应形式 劳动要素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 资本要素 储蓄存款利息、 股息或股本转让所得、 债券的利息、 私营企业主的税 后利润 土地要素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管理要素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参与分配的方式 技术要素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提醒按生产要素分配 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既可以与 非公有制经济相适应,也可以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 (3)意义 体现公平: 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

6、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 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体现效率: 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 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命题点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 【预测题型:选择题】 (2016 天津文综,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 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 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实施股权激励方式() A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 B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 C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D保障了科研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破题思路:第一步

7、,提取题干中心意思。通过各种方式调动科研人员积极 性。 第二步,把握设问指向。对实施股权激励方式的认识。 第三步,确定答题知识。分配制度。 第四步,分析题肢。股权激励方式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B 正确。实施股权 激励方式不是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A 错误。题干指的是 “各类企业 ”,而按劳 分配是与生产资料公有制相联系的分配方式,故C 与题意不符。企业的主体是 劳动者,不仅仅是科研人员,故D 错误。 答案:B 对点训练 (2015 江苏单科, 6)据统计, 2014 年全国居民新增财产性收入 40%来自房地产, 17%来自银行理财, 16%来自存款, 12%来自股票,其他来自 信托、基金、保险等。

8、对该经济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体现按生产要素分配居民投资风险不断降低再分配更加注重公 平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 AB CD 解析:财产性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正确。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包 括房产、理财、股票等,表明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化,正确。财产性收入多 元化不能说明投资风险降低,错误。财产性收入属于初次分配,错误。 答案:B 判断分配方式的标准 (1)依据范围 (所有制 )判断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范围内;非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分配属于其他 分配方式。 (2)依据分配尺度判断 凭借劳动获得的收入是劳动所得;凭借管理、技术、信息等获得的收入是按 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3)依据形式判断 工资

9、、奖金等是劳动收入;利息、股息、红利等是资本要素收入。 失分点一公有制范围内只有按劳分配 提醒在公有制范围内, 存在着按劳分配和非按劳分配两种方式。公有制下 非按劳分配方式有: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 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如: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 等所得收入。 矫正训练 1李某在一家国有控股企业工作, 月薪 3 600元。 2017 年 10 月, 他卖给本企业一项技术专利20 万元,其中以 10 万元购买了本企业的股票。 同年 5 月他获得了2 万元的股息。并按规定缴纳了个人所得税。李某的收入方式有 () 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

10、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 AB CD 解析:李某在国有控股企业工作所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他卖给 本企业一项技术专利所获得的20 万元收入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他获得的2 万 元的股息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 答案:C 失分点二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分配收入,非劳动收入就是剥削收入 提醒劳动收入包括按劳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 所以劳动收入不一定 是按劳分配收入; 非劳动收入有合法收入和非法收入,国家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 入。 矫正训练 2甲在国有企业工作,年薪4 万元;甲利用空闲时间在民营企 业兼职,年薪 1 万元;甲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1 万元;甲出租住房,年收入 1 万元。甲一年的劳动收入为()

11、 A4 万元B5 万元 C6 万元D7万元 解析:本题考查劳动收入的知识。 劳动收入是指各类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 的各种报酬。这样就不包括甲购买股票获得的红利1 万元和出租住房的收入1 万 元。甲在国有企业上班, 年薪 4 万元这是劳动收入, 在民营企业兼职获得的1 万 元是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也是劳动收入,总共5 万元。故选 B。 答案:B 核心考点二效率与公平 【考法】单独考查此知识点的高考题比前几年要少,但结合其他知识点, 如财政、税收、宏观调控、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围绕公平问题进行考查,仍是 常见考法之一。所以, 仍要作为重点加以关注, 掌握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什 么”“为什么 ”“怎

12、么做 ”的知识,答题时做到灵活运用。 出题最常见的考法是 以具体生活事例为素材, 引用产品如何分配的事例, 以体现说明类或方法措施类 问题考查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收入分配公平 (1)内涵 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 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原因 角度阐释 社会主义本质 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 富裕的体现 效率与公平的关 系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 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分配与消费的关 系 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 消费水平

13、,有利于引导生产,扩大内需 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特点 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 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公平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经济发展方式 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 动向依靠投资、出口与消费协调拉动转变,实现经济发展方 式的转变 (3)措施 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物质基础 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重要举措 初次分配: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 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

14、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 生产率提高同步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 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 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 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 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提醒初次分配是指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内部的分配,本着谁参与生产谁分 配的原则,初次分配形成三部分收入,即个人、国家和企业的收入;再分配主要 通过国家财政支出的形式实现,主要是平衡收入分配差距, 向非物质生产部门支 出,如国家机关人员的工资等。例如:最低工资制度的调整属于初次分配

15、,而最 低生活保障制度属于再分配。 2效率和公平 效率公平 是什么 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 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 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 为 什 么 关系 角度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 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 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 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 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 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 率的积极性 必要 性角 度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 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 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 效率 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内,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

16、体人民 怎 么 样 总体 思想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具体 策略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 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 富 提醒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效率强调的是生 产和财富的增加,公平强调的是产品的分配和使用。 命题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预测题型:选择题、主观题】 (2015 山东文综, 25)国务院决定, 2015 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 险财政补助标准由2014 年的每人每年 320 元提高到 380 元。下列选项中,对国 务院的这一决定理解正确的是() A提高医疗补助标准,优化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 B健全初次分配机制,协调国家与个人的利益关系 C加大再分配力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D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 解析:A 中提高医疗补助标准与优化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无必然联系,故 舍弃。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属于再分配,排除B。提高补助标准有利于提高城 乡居民基本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