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升班主任工作艺术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49554216 上传时间:2020-10-28 格式:PPTX 页数:154 大小:597.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升班主任工作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54页
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升班主任工作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54页
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升班主任工作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54页
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升班主任工作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54页
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升班主任工作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升班主任工作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升班主任工作艺术(1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谌 业 锋 凉山州专家型教师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中学高级教师 欢迎访问 业锋教育在线 谌业锋主页 (讲座幻灯课件请在网上下载,让我们一起思考!) 电话:0834小灵通 3687163 E-mail:,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提升班主任工作艺术,1, 凉山州首批专家型教师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凉山州教科所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中学高级教师 西昌学院教育心理学副教授 中国数学会会员 中国教育学会会员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四川省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理事 四川省中学数学学科中心组成员 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健康

2、教育中心组成员 凉山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指导组成员 凉山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指导组成员 凉山州教育学会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凉山州教育学会数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2,谌业锋主页 业锋教育在线 业锋心理在线 凉山高中在线 凉山风 凉山教育在线 凉山心理在线 凉山教育 凉山中小学教育 凉山课程改革 凉山教育科研 凉山心理健康教育 凉山教育研究 凉山校本教研 凉山考试 晨风教育网 晨星心理网,3,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业锋 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二、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三、班主任工作艺术的“一则”、“二感”、“三言”、“四通”、“五心”、“六法”。 四、班主任的语言艺术 五、夯

3、实四块基石,升华班主任工作艺术,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提升班主任工作艺术,4,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总趋势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5,(一)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认知的发展 (1)感知方面 早期小学生感知事物时较笼统,往往只注意表面现象和个别特征,时空特性的知觉也不完善; 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小学生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明显发展,他们能从知觉对象中区分出基本的特征和所需的东西,对于时间单位和空间关系的辨别能力也渐次增强。,6,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比较笼统,不精确,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特点,对时间和空

4、间的概念也比较模糊。 比方做作业时,由于孩子的感知觉发展不够充分,经常看错题、计算出错误或是把方向搞错了。,7,一年级的孩子学写数字“8”,很可能写成卧倒的“”;四五年级的学生做家庭作业,本来要做第二题,结果去完成第三题,这些现象在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出现过。 小学生知觉和观察发展的趋势是从无意性、情绪性、不精确性向有意性、目的性、精确性和有组织性方向发展。,8,(2)注意方面,注意方面,虽然小学生的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但有意注意发展迅速,并且逐渐在学习和从事其他活动中占主导地位。 小学生的注意不稳定、不持久,难于长时间地注意同一件事物,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 凡是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

5、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对象,都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9,小学生注意的范围较小,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的经验少。 实验表明,小学生只能同时注意到23个客体,而成人能同时注意46个客体。 孩子集中注意某一事物时,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比如当他聚精会神写字时,又会忘了正确的坐姿要求。,10,(3)记忆方面,记忆方面,随着学习、训练的过程,小学生的有意记忆逐渐超过无意记忆而成为主要的记忆方式,意义记忆所占的比例逐渐超过机械记忆而在记忆活动中占主要地位。 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是从无意识记向有意识记发展。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孩子的有意识记逐渐

6、占据主导地位,即使是抽象材料也能花功夫努力记住,并能自觉检查记忆的效果。,11,小学生记忆发展的另一特点是从机械识记向意义识记发展。 低年级学生仍是机械识记为主,随着知识的增长,理解能力的提高,中高年级学生意义识记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小学阶段正是记忆迅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家长要激发孩子记忆的积极性,促进他们记忆力的发展。,12,六、七岁到十岁左右的孩子的记忆力大都是无意识记,即通常我们所说的机械记忆。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很容易背熟诗歌,尤其是配有生动情节或鲜艳图片的学习内容,哪怕是他们还不太理解一些词句的内容,也能很快地重复再现出来。,13,比方一首鹅,其中“曲颈向天歌”一句,未必大多数学生都懂

7、得其中的含义,只是因为形象生动、朗朗上口,所以,很容易记忆。 到了小学中末期,十一二岁的孩子就具备了有意识记,他们会把记忆内容的主要思想记牢,并把重要的情节与一般的细节区分开来,并能够逐步摸索出适合本人特点的记忆方法。,14,(4)思维方面,思维方面,小学生的思维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思维的基本过程日益完善,概念的掌握趋于丰富、精确和系统,判断、推理和理解能力逐步发展。 思维的品质如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也有所提高。,15,(5)想象方面,想象方面,小学生想象的有意识、目的性迅速增加,创造性想象显著发展,想象的内容逐渐丰富,想象的现实性有了较大的提高。 小

8、学生晚期对自己的生活前途已开始出现初步的幻想。,16,小学生的想象发展主要表现在:,小学生想象发展是向正确地、完整地反映现实过渡,低年级学生的想象与学龄前儿童有点类似,仍以无意想象为主,而中高年级学生再造想象趋于完整,有意想象的成分大为增加; 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17,想象的形象还具有片断、模糊的特点; 高年级学生想象的创造成分增多。随着他们的生活范围的扩大,知识经验逐渐丰富以及认识能力的提高,高年级学生的想象力具有更多的创造成分。,18,(6)言语方面,言语方面,小学生对口头言语中语音的细微差别逐渐掌握,并开始进入书面言语发展时期。 在教育、教学影响下,小学生的词汇增加很快,对词义的理解越

9、来越精确,语法运用逐步趋于合理、完善,言语表达更加连贯、生动和多样化。 小学生还有能力学习外语,这说明小学生言语发展有很大的潜力。,19,2情感的发展,小学生情感的内容日益丰富,社会性道德感的比重逐渐增加,情感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有所增强。 小学生的道德感有很大发展,爱国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集体主义情感和友谊感等逐步形成;,20,小学生的理智感也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学习热情等越来越稳定而深刻; 小学生美感发展主要表现在对艺术作品中具体的内容和形象的观赏方面,对艺术作品内在质量的评价,则要到小学生后期才会引起注意。,21,3意志的发展,小学生意志的目的性,表现在他们已能逐渐确立

10、长远的行动目标,而不为直接目的所左右; 从自制力和独立性看,小学生行动的冲动性和受暗示性大为减少行为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 他们的果断性、坚持性还是比较差的,他们往往在“果断”中显出盲动在坚持中表现出对教师或家长帮助的依赖。,22,4个性的发展,小学生的意识倾向性的发展,自我意识在自我评价的独立性、自我意识的批判性和自我评价的内容方面均有一定的发展。 学习兴趣逐渐分化、稳定,个人志向从直觉的、幻想的、易变的,逐渐分化、稳定且富于理性。,23,就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来看,小学生的智力和特殊能力,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的训练和影响下,得到多样化发展。 在良好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守纪律、忠诚、勤奋

11、、勇敢等优良品质逐渐形成。,24,(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总趋势,1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思维过渡 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发展,但占主要地位的还是具体形象思维。 上小学后,小学生通过学习许多人类积累的知识经验,逐渐掌握了越来越多的概念、定理、规律,这促使小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为此,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发展起来。,25,2小学生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发展,幼儿晚期小学生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目的性虽有所发展,但仍以不随意性为主。 上小学后,在学习读、写、算的过程中,小学生要完成教师提出的任务,必须使自己努力注意、记忆和思考。这样不仅促使小学生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随着第二信号系统调节机

12、能的增强,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随意性和目的性也得到了发展。,26,3集体意识和个性的逐渐形成,小学生刚进入小学时,虽然也参加集体生活,但集体意识比较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意识不到班级的荣誉。 以后,在教师的教育下,通过全班分工轮流值日,特别是班级间的竞赛评比等集体活动,小学生就逐步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权利和义务等等,逐渐形成对人、对己、对事物的一定态度,初步形成了意志、性格和个性特征。,27,(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包括六个方面, 即智力发展水平、 情绪稳定性、 学习适应性、 自我认识的客观化程度、 社会适应性、 行为习惯。,28,1.

13、 智力发展水平,虽然智力发展优秀者并不一定拥有健康的心理,但如果智力发展水平低下,那将毫无心理健康可言。 因此,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其智力发展应属于正常。 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29,2. 情绪稳定性,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变化。 所谓合理的情绪变化是指,当有了喜事时感到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时产生悲哀的情绪。 此外,还能依场合的不同,适当的控制自己的情绪。,30,3. 学习适应性,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通常喜欢上学,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轻松; 对学习的内容往往抱

14、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高。,31,4. 自我认识的客观程度,心理健康的小学生能顺利地从以自我为中心去向自我中心阶段转变; 能将自己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主动从周围环境中寻找评价自己的参照点,对自己的认知开始表现出客观性。,32,5. 社会适应性,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往往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务能由自己来料理,能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社会生活,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让自己融入集体生活,自觉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孤立起来,与周围的人群格格不入。,33,6. 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外部刺激的

15、行为反应适中,不过度敏感,也不迟钝; 他们不会因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大发脾气,也很少出现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举动,其行为表现同他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34,二、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随着初中生生理和智力所发生的一系列特殊的变化,个性发展上也出现了许多新特点,表现在自我意识、情绪情感、日常心态以及与父母及同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 总体来讲,初中生个性的特点有二:一是不平衡性;二是极端性或偏执性。具体表现为:,35,(一)自我意识高涨,心理学认为,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 在个体进入青春期以前,曾出现过一次自我意识发展的飞跃期,其年龄大约在1至3岁,是以儿童可以用代词“我”来标志自己为重要特点的

16、。 在接下来的若干年时间里,儿童的自我意识虽然仍在继续发展着,但发展的速度则是相对平缓和稳定的。,36,进入青春期后,由于身体的迅速发育,使初中生很快出现了成人的体貌特征。 因为这种生理上的变化发生得过于突然,使他们在持有一种惶惑感觉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思想从一直嬉戏于其中的客观世界中抽回了很大一部分,重新指向主观世界,使思想意识再一次进入自我,从而导致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37,其突出表现是,初中生的内心世界越发丰富起来,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常常将很多心智用于内省。 “我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我的特征是什么?”“别人喜欢我,还是讨厌我?”等一系列关于“我”的问题开始反复萦绕于他们的心中,这种倾向在恼海中憧憬着。,38,又如,同是记日记,在小学生的日记中,主要记述的是当天发生的事情以及自己对此的肤浅认识;而且记日记的态度也不自觉,经常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强迫之下去完成;对于日记的保密程度也无过高要求,甚至有时主动提供给别人看。 心理学家的调查表明,初中生的日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首先是在日记内容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初中生的日记更侧重于阐发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这些体会和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