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翻译题:字字对译留、删、换

上传人:精品****大师 文档编号:149552476 上传时间:2020-10-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年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翻译题:字字对译留、删、换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2021年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翻译题:字字对译留、删、换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2021年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翻译题:字字对译留、删、换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2021年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翻译题:字字对译留、删、换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2021年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翻译题:字字对译留、删、换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年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翻译题:字字对译留、删、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年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翻译题:字字对译留、删、换(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2021年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翻译题:字字对译留、删、换字字对译手段一:留手段而:删手段三:换常见病该留不留强行翻译该删不删 成分赘余该换不换 简单组词强化练习伯夷、叔齐段鱼崇谅段宋人不知诗段六经之文段以入画之景段一、字字对译的手段手段一:留“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包括: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特殊称谓(如“陛下”)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

2、例题讲析】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绍圣初,(许将)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提示:句中的“章惇、蔡卞、元祐、将”是人名,“哲宗、司马光墓”是特定称谓的专有名词,“颍昌府、大名”是地名,翻译时都应该保留。答案:章惇担任宰相,与蔡卞一起恣意罗织诬陷,贬斥元祐旧臣,奏请开挖司马光墓。哲宗用这件事问许将,许将回答说:“挖别人的坟墓,不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做的事。”(后来被降职)任颍昌知府,调任大名知府。【跟踪练习】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孙策定丹阳,吕范注请

3、暂领都督。策曰:“子衡已有大众,岂宜复屈小职!”范曰:“今舍本土而托将军者,欲济世务也,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策从之。周瑜闻策声问,便推结分好,及策卒权立,瑜谓权可与共成大业,遂委心服事焉。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一见刘备,事之不疑。此诸人识见如是,安得困于乱世哉!(节选自容斋随笔)注吕范:字子衡。(1)孙策定丹阳,吕范请暂领都督。策曰:“子衡已有大众,岂宜复屈小职!” (2)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一见刘备,事之不疑。 解析(1)翻译时,需保留的词语有“孙策”“丹阳”“吕范”“都督”等。(2)翻译时,“诸葛亮”“襄阳”“刘表”“刘备”等词语需保留。答

4、案(1)孙策平定丹阳后,吕范请求暂时兼任丹阳的都督一职。孙策说:“你已有了大批人马,怎么适宜再屈任小职位呢?”(2)诸葛亮在襄阳时,刘表不能够任用他,诸葛亮一见到刘备,就毫不迟疑地侍奉他。参考译文:孙策平定丹阳后,吕范请求暂时兼任丹阳的都督一职。孙策说:“你已有了大批人马,怎么适宜再屈任小职位呢?”吕范说:“我现在舍弃故土而投靠您的原因,是要拯救时世,譬如同坐一条船过海,一件事没做好,就都会受到它的危害。这也是为我考虑,不完全只是为将军考虑。”孙策依从了他。周瑜听说了孙策的声誉,便与他推诚相交,等到孙策死了,孙权即位,周瑜认为孙权是可以与之共同成就大业的人,于是就一心侍奉他了。诸葛亮在襄阳时,

5、刘表不能够任用他,诸葛亮一见到刘备,就毫不迟疑地侍奉他。这些人都有如此的卓识远见,怎么会在乱世中遭受困厄呢?手段二:删即把无实义或不必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文言语句中有些词,如句首语气词“盖”“夫”,音节助词“之”,用于特殊场合的连词“而”等,在翻译时删去之后也不影响译文的准确、通顺,便可删去不译。如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中的“夫”为助词,引起下文,无实义,翻译时需删去【例题讲析】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又曰锲而舍之,朽木不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斯非其效乎! 提示“夫”是发语词,“也”为语气词,这两类词在翻译

6、时可以不译。答案学习的人不担心才智赶不上(别人),而担心不能立志,所以说羡慕骏马的马,也就能成为骏马这一类的马;仰慕颜渊的人,也就能成为颜渊这一类的人。参考译文学习的人不担心才智赶不上(别人),而担心不能立志,所以说羡慕骏马的马,也就能成为骏马这一类的马;仰慕颜渊的人,也就能成为颜渊这一类的人。又说如果雕刻停止了,腐朽的木头也不能折断;如果雕刻不止,金石也能雕出花纹。这难道不是学习的效果吗!【跟踪练习】将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臣闻祸福无门,唯人所召,人无衅焉,妖不妄作。伏惟陛下统天御宇十有三年,威加海外,年谷丰稔,礼教聿兴。暨乎今岁,天灾流行,炎气致旱。夫天何言哉?垂象示诫,若

7、见诫而惧,择善而从。前王所以致礼者,勤而行之;今时所以败德者,思而改之。则宝祚无疆,普天幸甚,何祸败之有乎?然则社稷安危,国家治乱,在于一人而已。当今太平之基,既崇极天之峻,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臣诚愚鄙,略举所见,伏愿陛下采臣狂瞽之言,冀千虑一得。(选自贞观政要卷十,有删改)(1)暨乎今岁,天灾流行,炎气致旱。夫天何言哉?译文: (2)臣诚愚鄙,略举所见,伏愿陛下采臣狂瞽之言,冀千虑一得。 解析:(1)“乎”放在句中提示停顿,“夫”是发语词,这两类词在翻译时可删去不译。(2)“所”在文言文中和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翻译时可把动词译作名词即可,“所”可删去不译;“伏愿”中的“伏”用来修饰

8、“愿”,仅表尊敬,在现代汉语中可不译。答案(1)到了今年,天灾流行,炎热招致旱灾。上天是想说什么呢?(2)我实在是愚蠢浅陋,大致列举我看见的,恳请陛下采纳我无知的言论,希望愚者千虑能有一得。参考译文:我听说祸福不是注定的,全是人自己招来的,人不犯错误,不吉祥的现象不会随便发生。陛下您统治天下十三年了,威震四海,五谷丰登,礼教兴盛。到了今年,天灾流行,炎热招致旱灾。上天是想说什么呢?它是显示征兆发出警告,如果您看到警告心存畏惧,就会择善而从。以前的国君用以达到礼教的事,您勤勉施行;现在用以败坏德行的事,您思考改正。那么国家的好运没有止境,天下百姓都会非常幸运,哪里会有什么祸患呢?既然这样,那么社

9、会的安危,国家的治乱都在您一人而已。现在的太平基业,已经是高耸如天般险峻,九仞高山般的伟业还缺少一篑之功。我实在是愚蠢浅陋,大致列举我看见的,恳请陛下采纳我无知的言论,希望愚者千虑能有一得。手段三:换即翻译时把文言文中的部分词语替换成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将古代汉语词汇替换成相对应的现代汉语词汇;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替换成相对应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将古今异义词替换成古代汉语的意思;将通假字替换成本字;将词类活用的词替换成活用后的词等。【例题讲析】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

10、取,自以私禄营葬。 提示句中“臧否”“言论”“以”“乱”是重点实虚词,其中“言论”是古今异义词、名词活用为动词,可译为“发表议论”;“乱”为使动用法,“使乱”,可译为“岔开话题”。答案而谢曜喜爱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参考译文谢弘微口中不说别人的好坏,而谢曜喜爱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元嘉九年,东乡君去世,遗留资财巨万,园宅十几所,奴仆还有数百人。谢弘微一概不要,用自己的俸禄营办丧事。【跟踪练习】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方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上怒,欲举兵诛之。莫为计,詹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

11、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 解析:句中的“无人”“可以”是古今异义词,可译为“没有人才”“可以用来”;“活”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可译为“使活命”;“孰谓”“哉”“是”“其”“乃”“之”应换成现代汉语词;“赦”“问”应换成双音节词。答案:皇帝读了奏表,说:“谁说方国珍没有人才呢?这就可以用来使他活命了。”于是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问罪。参考译文:至正末年,我军兵临庆元城下,方国珍害怕了,乘坐着楼船逃到海上。皇上非常生气,想发兵讨伐他。方国珍身边没有谁能为他想出好办法,詹鼎替他起草上表谢罪,言辞非常恭谨有理。皇帝读了奏表,说:“谁说方国珍

12、没有人才呢?这就可以使他活命了。”于是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问罪。并且让方国珍担任了右丞的职务,詹鼎也被召到京城。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张士隆劾锦衣千户廖铠奸利事,且曰:“铠虐陕西,即其父鹏虐河南故习也。河南以鹏故召乱,铠又欲乱陕西。乞置铠父子于法,并召还廖銮,以释陕人之愤。”銮,铠所从镇陕西者也。钱宁素昵铠,见疏大恨,遂因士隆按薛凤鸣狱以陷之。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幸,尤善宁。与从弟凤翔有隙,嗾缉事者发其私,下吏论死。刑部疑有冤,并捕鞫凤鸣。凤鸣惧,使其妾诉枉,自刭长安门外,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按治,复捕凤鸣对簿,释在还职。(1)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幸,尤善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