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婴儿期的发展(XXXX)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49551007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PTX 页数:115 大小:9.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婴儿期的发展(XXXX)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婴儿期的发展(XXXX)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婴儿期的发展(XXXX)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婴儿期的发展(XXXX)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婴儿期的发展(XXXX)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婴儿期的发展(XXX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婴儿期的发展(XXXX)(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期发展的一般特点,学会了独立行走,手的动作也有了很好的发展。 言语能力获得很大的发展。 开始了最初的游戏活动。 各种心理活动还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Company Logo,新生儿的身体能力适应环境的要求,呼吸系统已经发育完全,运行正常 反射 没有经过学习就在某些刺激出现的时候自动产生的有组织的自然反应。 吮吸反射和吞咽反射进食 定向反射找到乳头 咳嗽、打喷嚏、眨眼 胎粪 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的感觉能力体验周围的世界,一定程度可以看见 区分红绿黄蓝,喜欢蓝绿色 分辨亮度。对比度 听觉 惊吓反应 熟悉某些声音 羊水残留 味觉和嗅觉,新生儿的社会性能力回应互动,模仿 表

2、现出回应 能促进对他人情绪的了解,第一节 婴儿期的生理发展及其心理学意义,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 新生儿(01个月) 乳儿(1个月1周岁) 生理发育最迅速,心理发展最迅速,这一阶段儿童心理的进步是极为明显的。,2020/10/27,一、婴儿的生理发展,(一)大脑功能的新认识 1.大脑的形态发展 脑重和头围 头围过小(新生儿37cm ) 大脑皮质 脑重量的增长(出生时约为成人脑重的1/4,2岁时3/4,3岁达90%);大脑皮层的增长速度较快神经纤维髓鞘化,防止泛化,2020/10/27,(一)大脑功能的新认识,2.大脑的机能发展 脑电 皮质中枢 皮质的发展导致反射动作的减少,高级智力活动

3、得到发展 大脑单侧化,2020/10/27,出生、1、3、6月时的神经纤维发育情况,动物实验,提供富有刺激性的环境,抱抱婴儿 对他们说话、唱歌 和他们一起玩耍,(二)生理发展及其正常值,1.体重 足月男婴3.3-3.4kg,足月女婴3.2-3.3kg 5个月体重翻一倍,12个月增加2倍,2020/10/27,(二) 生理发展及其正常值,2.身高 足月新生儿约50cm,男婴比女婴略高 头胎比二三胎略矮,第一年增长25cm,第二年增长10cm。,2020/10/27,(二)生理发展及其正常值,3.上下部量与胸围 上下部量比例: 出生时:男婴为1.64;女婴为1.62; 1岁:男婴为1.45;女婴为

4、1.40; 2岁:男婴为1.34;女婴为1.32; 4.牙齿与骨骼发育 婴儿的乳牙在出生后6-9个月才开始生长。 成人骨头共有206块, 儿童的骨头217218块。 初生婴儿的骨头竟多达305块。,2020/10/27,二、动作的发生与发展,(一)反射:天生的身体技能 胎儿期的胎动和反射活动是最初的动作。 新生儿阶段的反射活动有40多种,常见的有六七种。,2020/10/27,反射的意义,婴儿对于自己肌肉的控制能力不断增强,部分反射会逐渐消失 为日后掌握更加复杂行为的基础 刺激了大脑中负责复杂行为的区域,帮助复杂行为的发生发展,(二)动作:生理发展的里程碑,粗大运动技能 新生儿的体型和比例完全

5、不利于简单的运动 学会后退的爬(6个月前) 坐着 走路 精细运动技能,2020/10/27,(三)动作发展的规律或原则,从整体分化动作 从上部下部动作 从大肌肉小肌肉动作 从无意有意动作,2020/10/27,b,a,头尾原则(cephalocaudal principle) 近远原则(proximodistal principle ) 等级整合原则(principle of hierarchical Integration) 系统独立性原则(principle of the independence of systems),20,例:眼手协调动作的发展,本能抓握:3-4个月 先天具有的抓握反

6、射在这段时间里仍然影响着儿童手的抓握动作。 眼手协调:5-6个月 眼手协调,即看见东西并能抓住它,即眼睛控制手的活动。,24,最佳期和关键期,印刻的启示:洛伦兹(Lorenz)与他的“鸭宝宝”,(四)动作发展的影响因素,成熟是影响儿童动作发展的重要因素。 动作发展基本上都按同样的顺序达到成熟。 长期的动作训练可以加速某些动作的发展 不同的抚养方式可以影响动作发展的速度。,(四)动作发展的影响因素,婴儿期的营养促进运动的发展 营养不良 肥胖 母乳还是人工喂养? 何时引入固体食物,(五)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1.心理的起源与动作密切相关 认识起源于主客体相互作用,动作是相互作用的基础 手段

7、和目的分化,智力形成 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 2.动作在心理的内化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动作表征与心理表征 动作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 表征与智慧,2020/10/27,(五)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3. 在个体早期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建构作用 促进大脑发育 感知觉精确化、空间认知的发展 建构认知系统 改变互动模式 4.动作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发展,2020/10/27,第二节 婴儿认知的发展,一、感知觉的发展 二、注意的发生发展 三、记忆和学习的发生发展 四、思维的发生发展,第二节 婴儿认知的发展,1.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方法 习惯化: 一种由于重复或不断受到某种能导致个体选择

8、定向反应的刺激,而引起个体对该刺激反应减少的现象。 去习惯化 个体对某种刺激习惯后,又出现新的刺激,这时个体又恢复了反射行为,表明个体能将新刺激和旧刺激加以区别。,2020/10/27,一、感知觉的发生发展 (一)研究婴儿感知觉的方法,(一)研究婴儿感知觉的方法,2. 视觉偏好法 同时给婴儿呈现两种刺激,并测量他们注视每种刺激的时间长度 3. 诱发电位法 通过记录儿童脑电波的变化推论其是否感知到新的刺激,2020/10/27,一、感知觉的发生发展,(二)感知觉的发生发展 感知觉是婴儿认知发展的主要内容,是最先发展而且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领域。 视觉 味觉 嗅觉 触觉 空间知觉 形状、深度、方位,

9、2020/10/27,“视崖”实验,2020/10/27,视崖装置示意图:,“视崖”实验,2020/10/27,问题:6个月大的婴儿是否具有深度知觉经验?,“视崖”实验,实验背景: 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假设深度知觉是原始生物机制的一部分 实验方法: 被试:4-16月大婴儿或新生小动物 仪器:视崖(浅滩,视崖) 程序:母亲召唤或食物引导,“视崖”实验结果,当婴儿到能爬行时(一般为7个月左右),表现出逃避深侧的倾向(36人中27人爬过浅滩,只有3人爬过悬崖)。 将2个月的婴儿置于视崖深侧时,他们的心率比处于浅侧时的心率要低,说明他们能够从知觉上区分这种差异。他们只是注意到悬崖,而不是害怕。 当婴儿的

10、年龄稍大,能爬的时候,他们在接近深侧时,心率加快,表现出恐惧。 这两种情况均说明婴儿具有深度知觉。,视觉,视觉偏好 曲线直线 三维二维 人类面孔非人类面孔 母亲面孔他人面孔 区分男性和女性面孔(6-9个月) 视力 出生(3.54.0) 6个月(5.0),听觉,声音定位能力较差 头小 对较高和较低的频率的声音比成年人敏感,嗅觉和味觉,嗅觉 和大人类似 1218天就能凭气味分辨母亲 味觉 喜甜食,痛觉和触觉,痛觉 对疼痛反应迟缓(新生儿) 触觉 怀孕32周后触觉就非常敏感 是新生儿高度发展的感觉系统,也是最早发展的系统 嘴的触觉,用嘴对物体的触觉反应获得对物体结构的信息,如何锻炼孩子的身体和器官,

11、以不同的姿势抱婴儿 不同角度看世界 让婴儿探索周围的环境 让婴儿参与一些打闹的游戏 摔跤、跳舞、打滚 让婴儿摸和玩自己的食物 提供刺激感官的玩具 颜色鲜亮、质地柔软、可以活动,二、注意的发生发展,(一)注意的发生 婴儿一出生就有注意,先天的定向反射 新生儿已经有了注意选择性,具备扫视能力 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标、是不由自主的注意。 有意注意:有预定目标,是通过主观意愿来支配的注意。,2020/10/27,二、注意的发生发展,(二)注意的发展 1. 1-3个月,偏爱曲线、不规则图形,对称的集中的或复杂的刺激物以及轮廓密度大的图形 2. 3-6个月,视觉注意能力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3. 6个月

12、以后,选择性注意越来越受知识和经验支配 4. 1岁以后,言语的产生与发展使其注意活动进入第二信号系统,2020/10/27,三、记忆的发生发展,(一)什么是记忆 1. 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2.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2020/10/27,(二)记忆系统及其加工过程,(三)婴儿记忆的发生发展,1.在胎儿末期,就已发生记忆(听觉记忆),出生后有再认反应。 2.新生儿末期具备长时记忆能力,12个月后,婴儿具备了语词逻辑记忆能力和延迟模仿能力。 0-3个月:条件反射的保持时间不断延长 3-6个月:长时记忆可保持数周 6-12个月:认生

13、、寻找物体、模仿动作 12个月以后:言语记忆和延迟模仿。,2020/10/27,四、学习的发生发展,(一)婴儿的学习分为三个层次 习惯化 经典或工具性条件反射 语言的掌握,2020/10/27,四、学习的发生发展,(二)学习的发生与发展 胎儿末期:开始有学习 新生儿:面部表情模仿学习(笑、张嘴、伸舌头等) 3个月: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 6个月:社会性认知和社会性学习(认生) 12个月:数概念学习,2020/10/27,五、思维的发生和发展,(一)发生 3个月左右的婴儿 (二)思维的发展 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的前期 (三)婴儿期客体永久性的出现和发展 客体永久性:物体不在面前时仍然相信物体

14、持续存在的意识,2020/10/27,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广义):就是人的认知活动,包括注意、知觉、记忆、解释、分类、评价、原则推理、规则的演绎、想象各种可能性、产生各种策略、幻想等。 认知(狭义):就是思维和记忆。 (一)皮亚杰理论的基本概念 (二)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一)皮亚杰理论的基本概念,智慧的本质适应 智慧的结构 智慧的形成机制,1.智慧的本质适应,智慧本质上乃是一种适应(adaption) 发展决不仅仅是技能和知识的获得,而是主体在与客体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建构主体内部认知结构的过程,是一个从低级水平不断向高级水平过渡与转换的无止境的过程。,2.智慧的结构,认知结

15、构组织的最基本单元称为图式。 儿童思维的结构就是在认知过程中发生的动作和概念的组织。 组织的内容是动作或概念的,而组织的结果就是结构,类似于计算机的软件:引导并决定如何思考和处理来自外部的时间和物体,3.智慧的形成机制,(1)同化和顺应 皮亚杰所说的适应是通过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lation)两个过程来实现的,“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 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在一个有体的正在形成或完整形成的结构内 顺应则是同化性的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2)平衡,平衡是指个体试图保持其认知结构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

16、内在倾向性,是隐藏于个体发展背后的动力。,平衡不是静态而是动态的 平衡是不断发展的,一个较低水平的平衡,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过渡到较高水平的平衡。 某一水平的平衡成为另一较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 不断发展的平衡不平衡的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也就是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56,(二)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是靠感觉动作来适应和探索外部环境(儿童的智力局限于它自己的感觉运动) 语言和表象尚未出现(直到感觉阶段后期才出现语言和表象的萌芽)。但是随着感觉输入和动作反应的逐渐协调,儿童能够构成一种复杂的动作图式体系,并按照空间时间和因果的结构来组织现实的东西,最后成功地解决许多动作方面的问题 皮亚杰将本阶段划分为六个分阶段。,57,第一分阶段(出生1个月),儿童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外界环境 通过反射练习使先天的反射结构更加巩固(如使吮吸奶头的动作变得更有把握), 扩展了原先的反射(如从本能的吸吮扩展到吸吮拇指、玩具,在东西未接触到嘴时就作吸吮动作等)。 这一阶段称为反射练习期。,58,第二分阶段(14、5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