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能农业区位理论介绍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49537834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5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介绍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介绍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介绍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介绍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介绍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介绍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能农业区位理论介绍PPT课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1杜能农业区位理论,.,2,1、背景: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是19世纪德国(普鲁士)特殊社会经济背景下的产物。19世纪初,普鲁士进行了农业制度改革,取缔了所有依附于土地所有者的隶属关系,所有的国民都可拥有动产,并可自由分割及买卖,农民在法律上成为了自由农民,可独立支配属于自己的农场。这次农业制度改革,取消了贵族阶级的许多特权,但也促使贵族成为大的土地所有者和独立的农业企业家。同时,大量获得了人身自由的农民成为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农业劳动者。于是,出现了由农业企业家和农业劳动者构成的农业企业式经营。杜能的孤立国正是试图解释企业型农业时代的农业生产方式问题。,一、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背景和目

2、的,土地资源 私有,耕者获得 自由,土地投资,农民向城 市转移,农业生产 规模扩大,工业生产 水平提高,农产品市场 销售,市场距离,农业区位理论,.,3,2、目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 针对泰尔的合理农业论,杜能的孤立国试图论证对于各地域而言,并非轮作式农业都一定有利,并回答了以合理经营农业为目标的农业生产一般地域配置原理。并记录了十余年的实验数据。在构建其农业区位理论体系时,他采用了科学抽象法,设定了“孤立国”这样一个假想空间。因此,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并非说明当时普鲁士实际的农业区位状况,而是一种关于农业经营方式区位的理想模式。,自由农业带,林业带,无休闲轮作谷物带,长期休闲的多区轮作

3、带,三田制农耕带,畜牧业带,.,4,杜能对于其假想的“孤立国”,给定了以下六个假定条件: 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 4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 5人工产品供应只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品供应则只来源于周围平原; 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二、杜能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5,三、杜能农业区位理论形成机制,地租公式:R=PQ-CQ-KtQ=(P-C-Kt)Q R:地租收入 P:农产品市场价格 C:单位农 产品生产成本 Q:农产品的生产总量 K:生产地距城市距离 t:农

4、产品运费率 a.地租收入对某一固定农作物而言,随市场距离增加而减少,零点地租为极限。 b.每种农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由运费率决定。 c.农产品生产追求地租收入最大,农场主必然会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6,四、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理,第一圈:自由式农业圈 第二圈:林业圈 第三圈:轮作式农业带 第四圈:谷物式农业带 第五圈:三圃式农业圈 第六圈:畜牧业圈 指在市场点(运费为零)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极限(范 围)连结的曲线。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 小由运费率所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地租曲线一般斜率较大, 相反则较小。由此,形成了经典的杜能圈层式农业土地利 用结构。,

5、.,7,五、杜能农业区位理论应用研究,.,8,(一)宏观尺度 1、乔纳森的宏观尺度研究乔纳森综合欧洲的人口密度,各种农作物、家畜、水果的分布与农业景观,以西北欧为中心划分出七大地带。 第一地带:温室、花卉 第二地带:园艺、果品、马铃薯、烟草 第三地带:奶制品、肉用牛羊、饲料、纤维用亚麻 第四地带:普通农用地 第五地带:面包用谷物、油用亚麻 第六地带:牧场 第七地带:森林,.,9,(二)中观尺度,1、上海(20世纪80年代初): 第一圈:距市中心10km之内区域,蔬菜、奶牛、花卉为主 第二圈:距市中心1020km之内的区域,以棉花、蔬菜、奶牛和自给性 粮食生产为主 第三圈:距市中心2035km之

6、内的区域,以商品粮、棉花、季节性蔬菜生产为主 第四圈:距市中心35km以外的区域,以商品粮、棉花、渔业和奶牛生产为主,2、北京(与上海市圈层相似): 第一圈:蔬菜、奶牛、鲜蛋为主的农产品 第二圈:以果、菜、粮为主要农产品 第三圈:以果、蛋、粮、棉油为主要农产品 第四圈:以棉、谷和肉为主要农产品,.,10,(三)、微观尺度,微观尺度研究以纳瓦佛等人在非洲卢旺达丘陵地带农村聚落的研究为代表。,在发展中国家,存在以农村聚落为中心的同心圆状土地利用形态,从而验证了微观尺度的杜能圈模式。,.,11,六、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意义及局限性,1、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意义 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即使自然环境相同,仍会

7、出现农业的空间分异;农业生产方式只存在相对优越性;距市场越近的地方,布局单位面积收益越高的农业生产方式越合理。,经济学上的意义:将数学方法引入经济研究;经济区位研究,2、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局限性一种完全均质条件下的理论模式 河流干扰要素情况 谷物价格变动和土质存在差异的影响 技术发展和交通手段发达使市场距离缩短 该理论建立在商品农业的基础上,而现实农业生产中大部分是自给性经营 现代城市周边土地利用的多样性,.,12,(一)理论缺陷,1、地租取决于运费大小,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2、没有考虑自给性农业经营的空间问题; 3、追求最大地租收入的行为动机与现实不完全符合; 4、技术与交通的发展使得杜能理论中的距离因素决定性作用制约变小; 5、没有考虑到城市郊的城乡土地利用矛盾;(如图2.4) 6、假设条件过多,没有考虑土质、生产者行为决策差异,这些因素可能使杜能环增大或尖灭。,.,13,(二)理论借鉴,1、从理论上揭示了农业生产布局的两个原理: 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类型)的相对优越性。 农业生产的集约程度、空间布局与市场的关系。 2、创立了孤立化的研究思维方法。首次从理论上系统地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成为土地利用一般理论的基础。 3、修正后杜能模式考察了河流、其它小城市、谷物价格和土质对“孤立国”土地利用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