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953340 上传时间:2017-11-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7.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天津市新华中学 2012 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第卷一、 (15 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韶(sho )光 蓓蕾(li) 差(ch)事 为虎作伥(chng)B. 诨(hn)号 傀(ku)儡 豆豉(ch) 白雪皑皑(i)C. 炽(ch)烈 逮(di)耗子 豢(hun)养 家给(gi)人足D. 龃(j)龉 钤(qin)记 蓦(m)地 不容置喙(hu)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妙谛 乖刺 折跟头 学识精湛B. 褪毛 修葺 天然气 赧颜苟活C. 褫夺 针砭 绵中针 迥然不同D. 羸弱 痉挛 口头禅 风生鹤唳3. 下列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

2、最恰当的一组是( )他已在那个研究院 了五年。在他的研究领域里,虽然他想出了一些好的论点,但当他手头掌握的证据难以为他的立论提供依据时,他就悄悄地将这些证据 以满足自己的需要。知道他的这些做法后,他的老师不禁感到 :一个曾经那样认真的学生 也堕落到这种地步。A. 渡过 偷梁 换柱 惋惜 居然B. 度过 改头换面 惋惜 竟然C. 渡过 改头换面 可惜 竟然D. 度过 偷梁换柱 可惜 居然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大学毕业生不应该只关注一己之屈伸,一家之饥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个体对于他人、群体、社会的责任和义务。B. 20 世纪后期,学者们有条件广泛

3、接触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尽管在对其介绍和评价等方面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但他们取得的成绩还是应当肯定的。C. 阅览室图书经常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力度有待加强。D. 徜徉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那巍峨的碑体、优美的轮廓、饰有卷云和垂幔的碑顶,无一不让人顿生瞻仰、思念之情。2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和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作者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它和公羊传 、 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包括了自春秋以后至秦统一天下约 24

4、0 年的部分历史,由西汉刘向编纂。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与汉书 、 后汉书 、 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著名作家,1928 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 ,后来写了“爱情三部曲”雾 、 雨 、 电 , “激流三部曲”家 、 春 、 秋 。晚年写了散文集随想录 ,这部书是巴金最后一部重要的书,被誉为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的“里程碑” , 小狗包弟一文就出自这部散文集。C. 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期设立的一个官署,它搜集、整理的

5、诗歌,后世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D.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它最早见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 。钟嵘在诗品中称其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其为“五言之冠冕” 。它在内容上抒发了对命运和人生的悲哀之情,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黑暗动荡的社会生活,在艺术上有着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二、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在明王朝统治中国的 276 年间,白 银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 货币化过程。明初,明朝禁用金银交易,到了明后期,白 银则已经通行于全社会。迄今为止,对于这一货币化过程,中外学术界无不以明史正统初

6、年明英宗“弛用银之禁”、 “朝野率皆用银”的诏令为根据,以为是朝廷推行的结果。实际上,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是自民间开始,到明英宗以后才逐渐为官方认可、自上而下地展开。随着白银成为合法货币,白银迅速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使得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到了嘉靖年 间,整个中国 对白银产 生了巨大的需求,标志着这一货币化过程基本完成。此时,一方面明朝国家财政白 银入不敷出,另一方面从皇族到平民都有对于白银的大量需求。在国内白银开采和供应远远 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将寻求的目光投向海外。中国外来白银最早的源头是日本, 虽然日本出产的金银在 16 世纪中叶以前就有向外出口的记载,但那时日本向中国输

7、出的主要是刀 剑、扇子、屏风、硫磺等。情况的转变是自 16 世纪40 年代开始的。当时,来自中国福建、广东、浙江的船只不断到达日本九州。它们的目的不3再是以物易物,而是以物易银 。有需求就有开 发和供给。也正是这一时期,日本银矿的开发得到了迅速发展,16 世纪后半叶日本的 输出品中,白 银独占重要地位,而对中国丝与丝织品的巨大需求,则构成了银产量激增的日本方面的原因。在美洲方面,当西方走向世界寻求财富时,最早寻找的是黄金,但也是从 16 世纪 40 年代开始,西班牙在美洲转而开采白银且产量激增。当时到达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几乎立刻了解到中国商品对于他们的 意义,立即开始与中国海商的贸易。美洲白银不

8、 仅从马来西亚流向中国, 带动 了整个东南亚贸易。也从欧洲运至印度,再流到中国,以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水 银、麝香、朱砂等。从 1540 年到 1644 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 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意味着中国由自 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向商品 经济转变,同 时也使中国更多更主动地走向世界。以贵 金属白银为征象,明代中国与两个历史转折的开端相联系,一个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另一个就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开端。(摘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6. 下列对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理

9、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于明初朝廷禁用金银进行交易,因此白银货币化的进程并没有开始。B. 正统初年明英宗颁布“弛用银之禁 ”的诏令,表明白银开始货币化。C. 明代白银货币化虽然是从民间开始的,但后来朝廷的推行加快了它的进程。D. 明代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的巨大需求促使白银成为合法货币。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明代嘉靖年间,由于国家经济恶化,财政困难,最终形成了白银入不敷出的局面。B. 16 世纪中叶以前日本向中国输出刀剑、扇子、屏风、硫磺等,白银并不占主要地位。C. 戈迪尼奥之所以称中国为 “吸泵” ,是因为明代中国吸纳了全球数量庞大的白银。D. 白银

10、货币化标志着中国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和中国商品的进一步走向世界。8.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16 世纪中叶以后,在日本各种输出品中,最受中国欢迎并得到大量交易的是白银。B. 西方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是寻求黄金,因此西班牙早期在美洲的主要矿产是黄金。C. 美洲白银不仅从菲律宾,也从欧洲经过印度流入中国,这就带动了更多地区的贸易。D. 晚明时期,中国对于白银的巨大需求,是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开始形成的根本原因。三、 (12 分)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纵囚论欧阳修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

11、,而视死如归 ,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或曰:“罪大恶极, 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 变而为 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 ”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 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 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 见 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

12、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 义,此又不通之 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 则可知为转德之致 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 之尔;若屡为之, 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 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注】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周武。9. 以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必以能也 期:要求B. 录大辟囚三百余人 录:审查C. 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 贼:揣摩D. 不立异以为

13、高,不逆情以干誉 干:干涉。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B. 纵而来归,杀之无赦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 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D. 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 其孰能讥之乎11. 下列句中可以作为欧阳修反对纵囚的理由的一组是(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5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A. B. C. D. 12. 下列对此文的理解和分析

14、,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文以情理、恩德为两经,以太宗、死囚为两纬,丝丝衔接,环环紧扣,明承暗接,前伏后应,使整篇议论交织一体,文势流贯畅达。B. 文章的每段议论均顿挫有致,并大量运用对比技巧以形成强劲的说服力。C. 作者认为“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的举动,只有君子才做得到,小人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反映出作者思想的局限性。D. 文章通过议论,指出纵囚不近情理,非治国之法;不见恩德,非圣人之法。最后引出文章主旨。鲜明地表达了欧阳修顺应人情、严肃法治的政治观点。第卷四、 (21 分)13.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1)宁以义死,不苟幸生。 (3 分)译文: (2)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2 分)译文: (3)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3 分)译文: 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 分)临江仙 送钱穆父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注:钱 穆父是 苏轼的朋友,时被贬出知瀛洲。 改火:指年度的更替。筠:竹(1) “送行淡月微云”句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 分)答: (2)请结合全诗,赏析“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一句。 (3 分)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