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检测卷(含解析):第8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上传人:cbx****17 文档编号:149531762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检测卷(含解析):第8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检测卷(含解析):第8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检测卷(含解析):第8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检测卷(含解析):第8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检测卷(含解析):第8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单元过关检测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蛐蛐叫喊夜声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没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抢占沈阳。”歌谣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华北事变答案:A解析:“小鬼便抢占沈阳”是解题的关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炮轰沈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随后,日军进一步扩大侵略,占据整个东北。2.1936年12月13日的解放日报上发表了张杨发表对时局宣言的新闻报道(见右图)。该新闻报道的是()A.七七事变爆发B.红军三大主力会师C.西安事变

2、爆发D.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答案:C解析:据题干信息“1936年12月13日的解放日报上发表了张杨发表对时局宣言的新闻报道”可知是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了蒋介石,以武力逼蒋抗日。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为代表奔赴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一起,同国民政府代表举行谈判。经过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3.“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A.东北

3、三省的完全沦陷B.南京大屠杀惨案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D.重庆大轰炸惨案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金陵”“一九三七”“三十余万”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南京大屠杀惨案,B项正确。4.某抗日将领在一次战役期间写给妻子的信中说:“新秋入序,暑气渐消,尤以夜间气爽,想皖地亦同此景象耳!昨日报载,又由日舰运来援军五万余口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为我军占领,敌人虽有大部援军,无法登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这位将领参加的战役是()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百团大战答案:A解析:由材料“新秋入序,暑气渐消”可知此次战役的时间大致跨越夏秋两季,这也是解题关键所在。结合所学知识,淞沪会

4、战开始于1937年8月,它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且题干中提到“汇山码头”符合淞沪会战的地点。5.“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哪怕敌人逞凶狂,咱们摆下了天罗地网哎,要把那些强盗豺狼全都埋葬。”电影地道战的这首插曲仿佛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它发生在()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全面抗战时期D.鸦片战争时期答案:C6.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发动以来第一快事。”被李宗仁誉为“抗战发动以来第一快事”的是1938年的()A.台儿庄战役B.百团大战C.平型关大捷D.淞沪会战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被李宗仁誉为抗战发动以

5、来第一快事”。1938年春,日军进攻徐州,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歼敌一万余人,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7.关于下表所描述的历史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战役时间指挥者组织兵力破坏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105个团破坏铁路474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近3000个A.这是抗战以来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B.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C.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D.是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标志答案:C解析:抗战以来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是太原会战,故A项错误;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的是淞沪会战,故B项错误;据题干材料可

6、知,这是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故C项正确;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故D项错误。8.从下列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局部)中,你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年份1937193819411942阵亡人数/人125 130 249 213 144 951 87 719 A.正面战场始终是抗击侵华日军的主力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C.国民党军队对抗战有重大贡献D.国民党是领导抗战的核心力量答案:C解析: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是抗击侵华日军的主要战场,故A项错误;“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9

7、371942年,国民党军队每年都有大量的将士阵亡,反映了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故C项正确;“国民党是领导抗战的核心力量”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9.阅读庆阳县两年来“三三制”执行情况(1944年)表,对表中反映的政权理解正确的是()项目家庭成分社会出身地主富农中农贫农绅士商人学生军界工人务农数量/人7 17 41 26 9 15 10 2 2 53 备考全县参议员91名,内有候补议员12名A.具有民主性和广泛性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C.性质是工农民主政权D.与人民民主政权群众基础相同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可知,该政权涉及的阶层具有广泛性和民主性,故A项正确;B项在题干

8、材料中无从体现,故错误;根据图表信息,家庭成分中有地主、富农,故其性质并非为工农民主政权,故C项错误;人民民主政权群众基础的主体是工人、农民,并没有地主、富农,故D项错误。10.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共同点是()A.发动大规模会战B.进行积极抗战C.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D.坚持游击战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的相关史实。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发动大规模的会战;中国共产党在敌后组织游击战争。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共同点是都积极抗战。故选B项。11.2017年教育部下发文件,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要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下

9、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A.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人民站起来B.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D.中国是对抗德国的主要力量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站起来,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故B项错误;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故C项正确;中国主要抗击的是日本法西斯,故D项错误。12.1942年,陕甘宁边区的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改造成“陕北江南”。这一做法()A.反映了民族矛盾开始上升B.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10、C.为国民革命奠定基础D.满足了人民解放战争的物资储备答案:B解析:民族矛盾开始上升是在九一八事变后,故A项错误;南泥湾的建设有利于增强八路军的经济实力,故B项正确;国民革命发生于19241927年,故C项错误;1942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故D项错误。13.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这种变化是由于()A.马关条约的签订B.洋务运动的推动C.抗日战争的爆发D.人民解放战争的开始答案:C解析: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与材料时间“1940年”不符,故A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故B项错误;

11、抗日战争爆发后,重庆成为战时陪都,东部地区的工业开始向西南地区转移,所以重庆地区工业迅速发展,与材料时间“1940年”相符,故C项正确;人民解放战争开始于1946年,与材料时间“1940年”不符,故D项错误。14.计量史学是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历史事物的数量关系,实现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行规律的分析。下图主要说明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师分布地区示意图(1941年12月初至1945年8月历年平均数及比例)A.日本法西斯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B.日本陆军的近一半身陷在中国战场C.中国战场坚持抗战是太平洋战场盟军转入反攻的重要因素D.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D解

12、析:材料反映了日本军队的分布情况,没有反映出其给世界带来的危害,故A项错误;B项是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并非该图所要说明的问题,故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有关盟军反攻的信息,故C项错误;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抗击了日本近一半的陆军,由此充分证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故D项正确。15.1944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主张将中国列为“负责维持和平的四大国之一”。罗斯福作出上述决定主要是因为()A.美国确立扶蒋政策B.中美建立友好关系C.中国顽强抗击日本侵略D.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答案:C解析:由题干材料无法推断出美国确立了扶蒋政策,故A项错误;“中美建立友好关系”与

13、材料“负责维持和平的四大国之一”不符,故B项错误;1944年处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中国在远东战场抗击着日本法西斯,与材料“1944年”“负责维持和平的四大国之一”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四大国之一”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而这正是因为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出了巨大贡献,故D项错误。16.“我们的大会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开会的:中国人民在其对于日本侵略者作了坚决的英勇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和自我牺牲之后,出现了这样的新局面中国人民配合同盟国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时机,已经迫近了。”材料中“我们的大会”指的是()A.中共一大B.中共三大C.中共七大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答案:C解析:根据

14、材料“中国人民配合同盟国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时机,已经迫近了”可知,会议召开的背景是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故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符合题意。17.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的战略方针就是要紧紧地拖着这两个拳头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A.千里跃进大别山B.百万雄师过长江C.挺进大西南D.挥师大西北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蒋介石的“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而他的胸膛是指中原地区。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被称为“插上一刀”,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18.右面照片拍摄于1949年初的北平街头,其中有“庆祝华北解放”的标语。它反映的是()A.百团大战的结束B.平津战役的胜利C.渡江战役的开始D.开国大典的举行答案:B解析:根据时间、地点可知,图片反映了平津战役的胜利。19.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总前委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该纲要作了以下军事部署:西路作战集团集结于九江至安庆地区,东路作战集团集结于镇江至江阴一线。根据这一部署,随后人民解放军()A.展开战略反攻B.实施辽沈战役C.进行淮海战役D.发起渡江战役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人民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展开战略反攻的时间是1947年6月,故A项错误;辽沈战役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