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参考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9527618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6.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参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参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参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参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参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参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参考PPT(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 高宝辉,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现状 目前,我国每年有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部死亡原因的40,是我国居民的头号杀手。 研究预测,今后10年我国中年人群脑卒中的发病率男性将增加42,女性将增加13。冠心病发病率男性将增加26,女性将增加19。为遏制这一高峰的到来,避免重蹈西方发达国家的覆辙,保证人民健康和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展心血管病人群防治已刻不容缓。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吸烟、运动少、饮食结构不合理等,是引起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快速攀升的根源。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1.6亿、血脂异常患者1.6亿、糖尿病患者2000多万、超重

2、者两亿、肥胖者6000万、吸烟者3.5亿。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与我国高血压流行现状和发展趋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991年我国公众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处于极低水平,分别只有27、12和3,即使到了2002年也只有30、25和6,与国外先进国家的高血压防治水平有着明显的差距。高血压的防治成为心血管病防治的重中之重。,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 AS) 最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 病变特征: 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 内膜灶状纤维化,粥样斑块形成,管壁变硬、管腔狭窄

3、,并引起一系列继发病变的疾病。, 主要累及大中A(如主A、冠状A、脑A)。 动脉硬化是一组动脉硬化性疾病, 包括AS, 动脉中层钙化和细动脉硬化。,(一)危险因素,1. 高脂血症(hyperlipemia): 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低密度脂蛋白)LDL/LDL-C 、VLDL、甘油三酯、胆固醇与AS正相关 (高密度脂蛋白) H DL/HDL-C、 抗AS发病作用,一、病因和发病机制,含高胆固醇的食物有:蛋黄,动物脑,墨斗鱼(乌贼),蟹黄,蟹膏,肝肾等. 可以降低胆固醇的食物有:葱头,香菇,木耳,金针莱,大豆. 胆固醇过高对身体当然不好,但过低也不是什么好事.美国科学家从事的一项专题研究证实:降低

4、人体胆固醇会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其中最常见的是行为异常轻则脾气变坏,重则嗜好暴力,甚至增加自杀危险.另据有关报道,胆固醇过低还易招致癌症的侵袭. 含高量胆固醇的食物(括号内是每100克食物中含有的胆固醇毫克数) 动物的脑子含量最高:如猪脑(3 100毫克)、牛脑(2 670毫克)、羊脑(2 099毫克)。 其次是禽蛋黄:如咸鸭蛋黄(2 110毫克)、鸡蛋黄(1 705毫克)、鹌鹑蛋黄(1 674毫克)、松花蛋黄(1 132毫克)。 禽蛋和动物的内脏,含量也较多。如鹅蛋、鸭蛋、松花蛋、鹌鹑蛋、鸡蛋、猪肝、猪肾、猪肺、鸡肝、鸭肝、虾皮、小虾米、蟹黄、蟹子、鱼子、墨斗鱼(乌贼)、鱿鱼、蚬、蚶肉、黄油

5、、凤尾鱼。 含中等量胆固醇的食物有: 猪心、猪舌、猪肥肉、猪肚、猪大肠、猪肉松、腊肠、肥牛肉、猪排骨、鸡肉、猪夹心肉、鸭肉、红肠、花鲢、青鱼、河蟹、冰淇淋。 含低量胆固醇的食物有: 瘦肉、兔肉、黄鱼、带鱼、去皮鸡肉、鲤鱼、鳝丝、方火腿、白鱼、海蜇皮、牛奶、海参。 豆类几乎不含有任何胆固醇。,2. 高血压: 机制不十分清楚,机械性压力和冲击作用 内膜损伤,对脂质通透性增加 3. 吸烟: CO 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损伤;使LDL易于氧化;烟内含有糖蛋白激活及致突变物质 SMC增生 4. 致继发性高脂血症的疾病 糖尿病:高血糖HDL,甘油三脂和VLDL 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A壁SMC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6、和肾病综合征LDL,5. 遗传因素: 约200种基因可能对脂质的摄取、代谢、排泄产生影响。 LDL受体基因突变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6. 其他因素: (1) 年龄: 年龄接触致AS因素机会多 动脉壁本身增生性改变 (2) 性别: 雌激素影响脂质代谢降低胆固 醇水平, 绝经后与男性相同 (3)肥胖:易患高脂血症、高血压、糖 尿病,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 1. 脂质渗入学说: 高脂血症 内皮细胞(EC)损伤和通透性 脂质沉积 M清除反应 平滑肌细胞(SMC) 粥样斑块,2 . 平滑肌突变学说 炎症学说 内皮损伤学说 单核-巨嗜细胞作用学说,其中4. 内皮损伤学说 目前普遍接受 认为: AS斑块是EC

7、对多种损伤因素 修复性反应的结果 损伤因素: 机械、LDL、高胆固醇 血症、免疫作用、过氧化脂质、吸烟、毒素、病毒等,损伤EC分泌生长因子,激活A中膜SMC迁入内膜,经表面LPL受体吞噬脂质 SMC源性泡沫细胞,吸引MC迁入内皮下间隙 清道夫受体与ox-LDL结合 MC源性泡沫细胞,增生、转化、分泌细胞因子及合成细胞外基质,5. 单核巨噬C作用学说 巨噬C作用: 吞噬作用:各种组织细胞表面存在LDL受体和 清道夫受体与氧化 变性LDL结 合 多数MC源性泡沫细胞 促进增殖作用:释放各种因子 SMC迁移和增 生 参与炎症与免疫过程:T淋巴细胞,(一) 基本病变 1. 脂纹(fatty strea

8、k): 早期病变 (1) 肉眼: 淡黄色点状、条纹,或针帽头大小,稍隆起,1-2mm, 长短不一, 位于主A后壁及分支开口处,三、病理变化,(2) 镜下: 病灶处的内膜下见大量泡沫细胞(foam cell) 聚集,体积大,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内含有大量小空泡。 多为巨噬C源性, 少量肌源性,2. 纤维斑块(fibrous plaque): (1) 肉眼:散在不规则表面隆起斑块,颜色从浅黄或灰黄色变为瓷白色, 蜡滴样。 (2) 镜下 表面: 纤维帽 SMC+细胞 外基质(胶原纤维) 深层: 泡沫C 、SMC、细胞外基质、 炎症C,正常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纤维斑块病变,3. 粥样斑块 Athero

9、matous plaque or atheroma 是纤维斑块深层细胞的坏死发展而来 (1) 肉眼: 大小不等灰黄色斑块,向表面隆起,又向深部压迫中膜。表面白色质硬,深部为黄色或黄白色质软的粥样物质。,(2) 镜下: 表面: 纤维帽(胶原纤维玻璃样变性, SMC埋于细胞外基质中) 深层: 大量不定形坏死崩解产物:脂质、胆 固醇结晶(针状空隙)、钙盐沉积 底部及边缘: 肉芽组织 外周: 淋巴细胞 + 泡沫细胞 中膜: SMC不同程度萎缩,弹力纤维破坏 变薄,4. 继发性改变: 在纤维斑块及粥样斑块基础上继发的病变: (1) 斑块内出血:斑块内新生的血管破裂形成血肿,大量动脉急性完全闭塞急性供血中

10、断(如冠状A心肌梗塞) (2) 斑块破裂: 纤维帽破裂粥样物自裂口逸入血流粥瘤样溃疡胆固醇栓子形成栓塞 (3)血栓形成: 斑块破裂血栓栓塞相应器官梗死,(4)钙化:钙盐沉积,动脉壁变硬、脆 (5)动脉瘤形成:中膜萎缩血管 压力作用动脉壁局限性扩张动脉瘤形成破裂大出血 (6)血管管腔狭窄:致相应器官缺血性病变,粥样硬化斑块溃疡形成,腹主动脉,髂动脉血 栓形成,斑块内钙化,(二) 主要动脉的病变 1. 主A AS: (1) 部位:好发于主A后壁及分支开口处, 依严重程度,腹主A胸主A主A弓 升主A (2) 病变:由于主动脉管腔大,即使有粥样硬化,症状可不明显,但病变严重者易形成动脉瘤,破裂可致致命

11、性大出血,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 对人类威胁最大 (1)好发部位: 左冠状A前降支右主干左主干或左旋支后降支,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2) 病变特点:切面呈新月形,斑块位于血管心壁侧,偏心性狭窄 四级: 25%以下 26-50% 51-75% 76%以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急性心脏供血中断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3. 颈A、脑A AS: (1) 好发部位:颈内A起始部、基底A、 大脑中A及Willis环 (2) 病变: 脑萎缩:脑A血管狭窄长期缺血脑萎缩痴呆 脑梗死(脑软化):斑块处继发血栓形成血管阻塞,多见 于颞叶、内囊、尾状核、豆状核、丘

12、脑 脑出血:AS小动脉瘤(多见 Willis环)血压突然 破裂出血,正常脑基底动脉环,基底动脉环硬化,4. 肾A AS: (1) 部位:最常累及肾A开口处及主A近侧端 (2) 病变:梗死灶机化-瘢痕-AS性固缩肾,5. 四肢A AS: (1) 部位: 下肢A多见且严重。 (2) 病变: 血管狭窄缺血,下肢供血不足间歇性跛 行 (claudication) 肢体长期慢性缺血萎缩 血栓形成血管阻塞干性坏疽 6. 肠系膜A AS: 狭窄剧烈腹痛、腹胀、发热 阻塞肠梗死、麻痹性肠梗阻、休克,第二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 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1. 冠心病:冠状A

13、粥样硬化所致心肌缺血缺氧缺血性心脏病 (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2.病因及机制: 冠状A供血不足 冠状A AS、冠状A痉挛 心肌耗氧量剧增: 血压,过劳, 情绪激动等心肌负荷,CHD的临床表现(一)心绞痛,1.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急性心肌短暂缺血, 以胸痛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心肌耗氧量,急剧、暂时性冠 状A供血相对不足,2.机制:心肌缺氧,代谢产物(如酸性物质、多肽类物质)堆积刺激心脏局部神经末梢 3.临床分型 (1)稳定性心绞痛: 一般不发作,仅在体力过度,耗氧量 增加时发作,可稳定数月,斑块阻塞管腔狭窄75% (2)不稳定性心绞痛:

14、进行性加重,轻度负荷或休息时发作 (3)变异性心绞痛: 无明显诱因,多在休息或梦醒时发作,(二)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概念:冠状动脉供血中断冠状A供血区持续缺血缺氧较大范围的心肌坏死 临床: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2. 类型 (1)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subendocardi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部位:指梗死区仅累及心室壁内层1/3 心肌,并波及乳头肌及肉柱 病变:多发性,小灶性坏死,0.5-1.5CM,散在于左心室壁四周 环状梗死:(circumferential infarction) 严重时病灶扩大融合累及整个心内膜下心

15、肌,(2)透壁性心梗,又叫区域性心梗 transmur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典型心梗类型: 累及心壁三层,常呈片状,病灶较大,直径在2.5cm以上。累及心室壁全层或深达室壁2/3。 梗死部位与闭塞的冠状动脉供 血区一致。, 部位 常见:(50%左前降支供血区) 包括左室前壁、心尖部、室间隔前2/3 其次:(25%右冠状A供血区) 左室后壁、室间隔后1/3、右心室,3.病理变化: 贫血性梗死,土黄色or苍白,干燥,形状 不规则, 梗死后6小 时肉眼才 能辨认, 梗死后2小 时出现镜 下改变,光镜:早期凝固性坏死、核碎裂、核消失,胞质均质红染或不规则粗颗粒状,间质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 后期 充血出血、边缘区出现肉芽组织、3周后开始机化、逐渐形成瘢痕组织。,。,4.生化改变: SGOT(谷草转氨酶),LDH(乳酸脱氧酶),GPT(丙酮酸转氨酶)和 CPK(肌酸磷酸激酶)对诊断有帮助 5.合并症 心脏破裂: 急性心梗严重合并症,2周内均可发生 原因:坏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蛋白水 解酶,梗死灶发生溶解所致。 好发部位: 左心室下1/3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