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集训13《山地的形成》(含解析)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149527415 上传时间:2020-10-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集训13《山地的形成》(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集训13《山地的形成》(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集训13《山地的形成》(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集训13《山地的形成》(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集训13《山地的形成》(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集训13《山地的形成》(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集训13《山地的形成》(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限时集训(十三)(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2019唐山模拟)如图为位于美国太平洋沿岸一处火山口湖附近等高线图。读图回答12题。1湖中小岛最高处的海拔可能为()A1 898 mB1 945 mC2 048 mD2 123 m2该小岛的岩石类型及物质来源最可能为()A页岩地壳B花岗岩地壳C玄武岩地幔D大理岩地幔1D2.C第1题,观察图示,结合文字信息,该湖为火山口湖,结合图中等高线形态及2 050两侧的数字,可以判断这个湖泊的水位高达1 950 m,湖中小岛出露的地方有两条等高线,一条应该为1 950 m,另一条应该为 2 050 m,岛屿最高处应高于此2 050m,故只有D项符合。第2题

2、,由文字信息火山岛可以推测这是由于岩浆喷出冷却形成的岛屿,岩浆主要源自地幔中的软流层。答案选C项。(2018河南新乡三模)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上升超出一般洪水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是二级阶地、三级阶地等。在正常情况下,河流阶地越高,年代越老。下图示意延川黄河蛇曲地质遗迹发育的河流阶地剖面。据此完成35题。3图中多级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有()A地层间歇性下降、流水侵蚀B地层间歇性抬升、流水堆积C地层间歇性下降、流水堆积D地层间歇性抬升、流水侵蚀4图示黄河河床位于()A背斜顶部B断层线附近C向斜槽

3、部D板块分界线附近5图示黄河东西两侧相比()东侧岩层相对上升东侧岩层相对下降西侧没有黄土堆积是因为海拔高,地表易遭受侵蚀西侧阶地少是因为岩层坚硬ABCD3D4.B5.B第3题,读材料可知,河流阶地是地层抬升后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第4题,读图,对比黄河河床东西两侧岩层可知,该地区岩层发生过断裂和错动位移,东侧岩层相对下降,西侧岩层相对上升,故图示黄河河床位于断层线附近。第5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东侧岩层相对下降,西侧岩层相对上升,错,对。西侧没有黄土堆积是因为岩层抬升后海拔高,地表易遭受侵蚀,对。该图示意黄河蛇曲,西侧阶地少是因为地处凸岸,侵蚀作用弱,错。读我国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回答68题。6

4、造成图中岩层弯曲变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岩浆活动B变质作用C地壳运动D外力作用7下列关于图中两处地质构造及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处位于向斜顶部,岩层受张力作用,被侵蚀成谷地B处位于背斜槽部,岩层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C处地质构造为背斜,岩层中间新、两翼老D处地质构造为向斜,岩层中间新、两翼老8若在该地区修建一条隧道,则应选择的隧道位置与走向正确的是()AM处东西方向BM处南北方向CN处南北方向DN处东西方向6C7.D8.B第6题,图中岩层发生褶皱,褶皱的产生主要是岩层受地壳运动影响产生的。第7题,图中处为背斜构造,岩层中间老、两翼新,顶部岩层受张力作用,被侵蚀成谷地;图中处为向斜构

5、造,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其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第8题,隧道应选择背斜处,走向应顺着图示地区背斜的轴部走向,依据图中指向标,即南北方向。(2019大连模拟)下图中的左图为某区域海拔400米以上的某地表形态相对高度等值线图(数值越大,相对高度越大),右图为该区域400米以下的岩层剖面局部图。读图回答911题。9左上图中显示的地貌最有可能是在下列哪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A流水的搬运作用B流水的堆积作用C风力的堆积作用D风力的侵蚀作用10从右上图中的岩层剖面图看,该区域最有可能是()A背斜B向斜 C地垒D地堑11右上图中甲岩石最有可能是()A玄武岩B页岩C板岩D大理岩9D10.B11.D第9题,读

6、地表形态相对高度等值线图可知,该地貌底部和顶部面积较大,中部较小,为蘑菇形地貌,最可能是风力侵蚀形成的。第10题,图中显示,该区域中部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为向斜构造。第11题,读图分析可知,甲岩石是由于岩浆入侵,高温作用使石灰岩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变质岩,所以最可能是大理岩。二、非选择题12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该区域的褶皱形态及判断依据。(2)说出图中甲城镇所处的地形类型,并利用地质构造的相关知识分析成因。(3)该地打算修建一条连接聚落丙、丁的公路,请在图中设计一条较为合理的线路。(4)指出图示区域铁路选址的原则,并说明原因。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可判断出该区域岩层中间为

7、形成时间早的石灰岩,两侧为形成晚的砂岩和花岗岩,因而为背斜构造。第(2)题,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出甲城镇地处盆地,其形成为背斜成谷。第(3)题,线路的设计尽量沿等高线延伸。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铁路沿河谷和盆地延伸,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建设成本和难度。答案(1)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2)盆地。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形成低地。(3)绘图略。(4)铁路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原因:在山区修建铁路,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该选址原则是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13(2019郑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珊瑚虫一般分布在水温约为2030

8、C、水深50米以内、光照充足的清澈水域。珊瑚虫以捕食海洋里的浮游生物为生,在生长过程中从海水中吸收钙和二氧化碳,分泌石灰质物质并形成骨骼与外壳,经不断堆积形成珊瑚礁。南海是全球十大珊瑚礁保护区之一,类型多样的珊瑚礁分布在从海南岛到南沙群岛的广阔水域,南海珊瑚礁多与海底火山伴生。材料二甘泉海台(虚线内)是由珊瑚礁构成的水下台地,位于西沙海槽南侧。甘泉海台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有关。下图为西沙主要海域等深线图。(1)分析南海珊瑚虫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2)描述甘泉海台的地形特征。(3)推测甘泉海台的形成过程。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珊瑚虫对水温、水深、光照、食物都有一定要求,南海珊瑚虫生长

9、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体现在上述方面。第(2)题,台地地势中间高,四周低;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以看出甘泉海台的顶部平坦、边缘较陡。第(3)题,结合材料可知,甘泉海台是由珊瑚礁构成的水下台地,其形成与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有关;甘泉海台首先是海底火山的形成,然后在顶部形成珊瑚礁,最后地壳下沉而成。答案(1)南海纬度低,水温较高,多浅海水域,海水清澈,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繁盛,食物充足,利于珊瑚虫生长。(2)中间高,四周低;顶部平坦开阔,边缘坡度较大。(3)早期,岩浆喷发形成海底火山,火山顶部水深较浅,珊瑚虫在火山顶部着生,分泌石灰质物质并堆积形成珊瑚礁;地壳下沉,珊瑚礁平面沉降至海平面以下深处水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