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检测卷(含解析):第6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上传人:cbx****17 文档编号:149526906 上传时间:2020-10-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检测卷(含解析):第6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检测卷(含解析):第6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检测卷(含解析):第6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检测卷(含解析):第6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检测卷(含解析):第6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过关检测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世尊戴。”1911年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13人中,皇族7人。这一改革()A.标志近代立宪运动起步B.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C.彰显民主观念深入人心D.旨在应对国内政治浪潮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钦定宪法大纲和责任内阁制的目的是维护专制皇权,不是真正的民主立宪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钦定宪法大纲和责任内阁制维护的是专制皇权,不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世尊戴”“皇族7人”

2、,不能体现出民主观念,故C项错误;清末预备立宪是清政府为了缓解反清革命高涨而实行的骗局,故D项正确。2.清末废科举的举措加速了儒学的解体,儒学失去了基本的信仰群体。人们因挣脱了制度文本的约束,心灵获得极大的解放,各类主义纷纷涌现,思想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乱象。这说明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A.加快了清末立宪运动的进程B.促进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C.为思想解放运动创造了条件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清末新政中废除科举制度的影响。思想界乱象纷呈,各类主义纷纷涌现,说明科举制度废除后思想界出现日趋活跃的局面,这为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空间,C项正确。A项的叙述与材料的主题不符

3、,预备立宪这股潮流在废除科举制之前已经存在,科举制度的废除对清末预备立宪的影响很小;鸦片战争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项从时间上不符;D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3.“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力量组织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大团体”是指()A.强学会B.兴中会C.中国同盟会D.国民党答案:C解析:1895年,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演讲,宣传维新思想,故A项错误。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与题干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在孙中山的推动下,1905年8月,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是全国性的

4、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C项正确。D项亦与题意不符,排除。4.时间民间清廷1906年立宪派积极宣传立宪,要求迅速加以实行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各省政团纷纷上书请速开国会定以九年为实行之期1910年各省组织国会请愿同志会进京请愿许三年后开设国会上表为清末立宪进程概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立宪派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B.民众普遍参与清末民主运动C.立宪风潮客观推动了革命形势D.清政府积极推动立宪的进程答案:C解析:立宪派采用的是“积极宣传”“上书”“请愿”等有节制的行为,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立宪派的活动,没有反映民众的参与情况,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立宪派成立预备立宪公会,发起速开国会的请愿

5、运动,最后清政府却成立“皇族内阁”,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故C项正确;清政府预备立宪的主要目的是消弭蓬勃发展的革命运动,本身是被动的,故D项错误。5.一位历史学家说:“民国的建立,虽说是由于人心的效顺,然以数千年来专制的积重,说真能一朝涤除净尽,自然是无此理的。大约当时最易为大众所了解的,是民族革命。”他所说的“民族革命”是指()A.推翻清朝反动统治B.创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组织中国同盟会D.颁布宪法以保障民权答案:A解析:该历史学家说的“民族革命”是指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其含义是推翻清王朝统治,故A项正确;创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指民权主义,故B项错误;19

6、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颁布宪法以保障民权”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6.下图是1912年1月1日出版的申报,其表明申报()A.创办于辛亥革命期间B.专门报道政治新闻C.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D.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机关报答案:C解析:由材料“1912年1月1日出版的申报”并不能推断出申报的创建时间,故A项错误。“专门报道政治新闻”中的“专门”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从申报内容“中华民国万岁”“孙大总统万岁”等,可知申报报道了中华民国的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故C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机关报是民报,故D项错误。7.民国元年,为紧跟时势,商务印

7、书馆编纂了共和国教科书,推崇爱国、平等、自由、权利、义务等理念。发生在这一年,与该套教科书的编纂有直接关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武昌起义B.中华民国成立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答案:B解析:注意题干时间是“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故B项正确;武昌起义发生于191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提倡民主与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8.1912年2月12日颁布的清帝逊位诏书曰:“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

8、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该诏书()A.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C.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D.为中华民国的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答案:A解析:清帝逊位诏书标志着清朝皇帝在革命形势高涨的压力下退位,清朝以和平方式宣告覆灭,A项正确。清帝是被迫退位的,并非“向往”君主立宪政体,B项错误。清朝灭亡后,中国的封建制度并未结束,C项错误。1912年2月,中华民国已经建立,D项错误。9.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由此可见,

9、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A.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C.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D.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答案:C解析:材料“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反映的是民族主义,材料“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反映的是民主主义,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10.1914年12月教育部提出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并规定“中小学校修身国文教科书,采取经训,以保固有之道;在大学添设经学院,以发挥先哲之学说”。该规定的目的是()A.为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B.顺应“共和民国”的宗旨C.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D.冲击儒学传统文化教育答案:A解析:材料中

10、教育体制改革将儒家经典作为教学内容,主要是借儒家思想维护封建专制制度,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制造舆论,故A项正确。11.陶菊隐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一书的目录中提道:“民国来了,总统来了,内阁来了然后来的是皇帝。”材料反映了()A.清政府灭亡已成定局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D.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的“民国”“总统”“内阁”“皇帝”等信息可知,反映了民国时期各种势力的斗争,主要是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故B项正确。12.“一人称帝,天下骚然,志士仁人汗喘相告,而吾同志益愈奋励,冒死以进。滇黔独立,文意豁然。”材料中的“滇黔独立”反映的是()A.辛亥革命B.二次革命C.护国

11、战争D.护法运动答案:C解析: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遭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反对。蔡锷等在云南宣布独立,掀起了护国战争。13.北洋军阀分裂时期,控制着东北三省的军阀是()A.奉系张作霖B.滇系唐继尧C.直系冯国璋D.皖系段祺瑞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奉系的张作霖,占据东北三省。因此A项符合题意。14.(2020山东卷)下图为19061921年日、英、德、俄四国在华商号数量变化示意图。其中是()A.日本B.英国C.德国D.俄国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从折线图可以看出,19061921年,的在华商号数量经历了从缓慢增长到急剧增加的历程,其转折点是

1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16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德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并占领了青岛,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应是日本,故A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因此英、德、俄三国在1916年以后不会出现在华商号数量急剧增加的现象,故B、C、D三项均可排除。15.老舍在我这一辈子中讲道:巡警给行人强行剪辫后,晚上走到胡同里,却挨了突如其来的一砖头,被打瞎了眼睛而无处申冤。这主要表明民国初期()A.社会习俗发生变革B.君主专制制度尚未根除C.民众思想比较保守D.辛亥革命冲击了旧习俗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民国初期给行人“强行剪辫”的巡警“挨了突如

13、其来的一砖头”,由此可知此时民众对剪辫持敌视的态度,但并不能说明社会习俗发生了变革,故A项错误;“剪辫”与君主专制制度无关,故B项错误;民众对剪辫持敌视态度说明民众的思想还非常保守,故C项正确;民众对剪辫持敌视态度,并不能说明辛亥革命冲击了旧习俗,故D项错误。16.政治动荡裂变的时局共和制度的渐进经济夹缝中长出幼苗民族工业的春天思想迷离彷徨的选择博大宽容的气象习俗抱残守缺的遗风移风易俗的时尚据上表可知,中华民国初年社会的整体特征表现为()A.锁国与开放B.坎坷与进步C.危亡与机遇D.保守与激进答案:B解析:鸦片战争打破了锁国的状态,与材料“中华民国初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动荡裂变的时局”

14、等体现了坎坷,“共和制度的渐进”等体现了进步,故B项正确;中华民国取代清政府是历史的进步,“危亡”与材料中“彷徨”“遗风”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共和制度的渐进”等是进步而不是激进,故D项错误。17.陈独秀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文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A.平等、自由B.自由、民主C.民主、科学D.科学、平等答案:C解析:陈独秀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民主”和“科学”就是“德先生”和“赛先生”。18.毛泽东在谈及

15、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这份出版物应该是()A.时务报B.新青年C.民报D.申报答案:B解析:由材料“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可知,这份出版物应该是宣传民主、科学思想的刊物新青年。19.“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C.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D.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答案:C解析:“列女传”是古代封建礼教的代表,是对女性的束缚,女学生开始争取婚姻自由,反对礼教,由此可知指的是新文化运动。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