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修订编选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9525397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8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修订编选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修订编选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修订编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修订编选(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 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诗人 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 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 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 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 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 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 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 感。看似平淡的笔墨,

2、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这首诗 很奇怪,它是一首送别诗,从题目中可以解读出,它的中心词是“送” 可是,看破这二十八个字,却难以找到一点送别时的气息,究竟是怎 么一回事?课前也浏览了网友的一些相关的帖子, 有的说是写景是为 了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依恋之情,有的更离奇,说是杨万里这是话中 有话,明摆着是暗中教林子方平步青去之术,只可惜林子方不喑其 道真是众说纷纭,究竟应该把哪种解读,带给学生,思前想后, 我觉得还是应该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来玩味一番。既然是因 课文而得来的问题, 还是让学生到课文里去找吧? 在教授这首诗时, 按照常规教学,从诗题入手,先解读诗题,找出题目的中心词“送”

3、, 确定它是一首送别诗,由送别开始回忆、复习曾经学过的送别诗,接 着再让学生设疑,鼓励学生好好学学这首诗,理解了字词,理解了诗 意,品出诗情了。 教学最后,眼明手快的同学就提出问题:老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既然是一首送别诗,为什么它和我们刚才背诵的一些不同呢,从中找 不到一点送别的场景和情感? 理解了诗意,学生开始议论开来: 生一:我想诗人一定是想让林子方再看看这西湖美景,“接天莲叶”、 “映日荷花”,多美啊,希望他不要忘了这西湖边的美景,更不要忘了 西湖边有他的老朋友,记得常来观景叙旧。 生二:我觉得是借景抒 情,借西湖边的美景,来表达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同样美好。 生 三 : 我

4、也觉得是借景抒情,西湖边的荷叶多美啊,映日荷花,别样红, 接天莲叶,无穷一碧,好花还得绿叶配,没有绿叶,花就显得孤单, 没有花,光有叶也显得单调,诗人与友人的关系就像花和叶的关系, 彼此是相互依恋,相互陪衬。 看着学生侃侃而谈,我也发表了 自己的观点:荷花和莲叶他们想到映衬才体现出了没有,眼前的荷花 是美丽了,“无穷碧”以外的荷花也是美丽的,因为有荷叶在映衬,诗 人与友人的关系,就似这莲叶与荷花,无论是眼前还是以后,都是美 好的,不会因为距离的改变而疏谈,正所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 邻 一堂课最后以同学的解疑而结束, 虽然我们的答案可能会有所 牵强,但课堂本生就是一个思想的迸发的场所,没有好与不好,只有 想与不想,只要学生投入地思考了,思维得到启迪与锻炼,也就完成 了这堂课的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