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9525385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 24 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 分) (1)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 甫赋壮词以寄之)( 1 分) (2)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 的诗句, 表现了戍边将士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2 分) (3)会挽雕弓如满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 猎)( 2 分) (4),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小住京 华)( 1 分) (5)请把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默写完整。(4 分)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 。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

2、词语。(4 分) (1)我是 n bi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2)它们这些海鸭啊,xi ng sh u 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 乐。 (3)一丈青大娘bybr o ,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 (4)听他谈讲过五关,斩六将,y n sh n wzh o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每一本在你心目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书,都是因为其中蕴藏 着未来你更期待 的那个自己。 B.所谓成功,就是专心的人彼此之间长期竞争而产生的结果。 C.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赛场,参赛选手自信满满,对答如流 。 D.晚会上,梧州市粤剧名家潘楚华将成名作女驸马唱得字正腔圆,令观众 刮目相看 。4.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教育是否兴盛强大,是一个国家兴盛强大的标志。(删去“是否”) B.小张告诉小王,睡前看电视时间太长或玩手机时间太长,都会导致他难以入 睡。(把“都会”改为“常常”) C.滨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阶段性 取得了成果。 (把“阶段性”调到“取得了”之后) D.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 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 让书香浸润心灵。 (在“名著”后面加上“的习惯”)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4 分)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 的民族文化传统, 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

4、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 方式。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 就个人而言, 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 文化濡染的过程。 (1)请概括出经典作品的两种功能。(不超过16 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阅读经典”为描述对象,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 话。 二、阅读理解( 46 分) (一)送东阳马生序(节选)(10 分)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 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 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 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

5、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 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 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 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久而乃和。寓逆旅, 主人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 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 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 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 分) (1)走 送之(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 问 (3)

6、媵人持汤 沃灌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是一篇赠序,作者通过写年轻时求学的艰辛和刻苦学习的经历,以此勉 励马生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勤奋学习,德业双修,有所成就。 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是作者自谦的说法,也强调了勤奋刻苦才会有所 成就的观点。 C. “穷冬”“烈风”“大雪”分别从季节、气候、环境的特点着笔,写出了作 者外出求学旅途的凄苦。 D.选文第段以同舍生“若神人”的打扮与自己的“缊袍敝衣”作对比,增强 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7、 (二)董永传(节选)(9 分) 董永,少偏孤 ,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 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 , 道逢一妇人曰: “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 “以钱与君矣。”永曰: “蒙君之惠 ,父丧收藏,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 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 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百匹。”于 是永妻为主人家织, 十日而毕。 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 缘君至孝, 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注释】偏孤:年幼时死了母亲。肆力田亩:(父子)一起尽力种地。 供其奴职

8、:再去做主人的奴仆。蒙君之惠:蒙受您的恩惠。收藏:收养。 小人:贫穷无知的人。服勤:勤劳服侍。尔:这样,如此。缣:细绢。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与父居 /居 无何B.与 钱一万 /轻寡人与 C.道 逢一妇人曰 /行道 之人弗受D.缘君至 孝/礼愈至 10.请用三条“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 分) 父 亡 无 以 葬 乃 自 卖 为 奴 以 供 丧 事 11.本文表现了董永的哪些美好品质?(3 分) (三)说茶( 10 分) 陈漱渝 在中国,几乎家家都喝茶,人人都喝茶。老话讲得明白:“开门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作家老舍甚至说:“我不知道戒了茶

9、还怎样活着,和干吗活 着?” 喝茶是家常事,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喝茶有学问,种茶、制茶、沏茶,也 都有讲究,而且其中还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经济、文学、美学、植物等方面的知 识。茶叶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四五千年前。传说中的神农氏亲尝百草滋味,一日 遇七十二毒,幸亏喝茶才解了毒。这件事在汉代淮南子一书中即有记载。到 了晋代,喝茶蔚然成风,唐代则成为喝茶的鼎盛期,出现了茶圣陆羽撰写的茶 经,这部书距离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而茶树在我国有一个由野生到人工栽培 的过程,现在很多地方都发现了野生大茶树,据说云南镇沅县千家寨的一株树龄 有 2700 年。在这段漫长的岁月中,有关茶的诗文、书画、歌舞不胜枚举。 弘扬文

10、化的目的是“化人”,即用文明去教化人,感化人,使人类社会趋 于和谐。科学饮茶,艺术品茶,不仅可以解渴、提神,还能“净化心灵”。 喝茶其实是在练内功,使人内心变得宁静。人们在喝酒时往往觥筹交错, 你劝我推,那种喧嚣之形、张扬之态,容易让人乱了心性。而品茶时神清气爽, 心气平静,乐而忘喧,能使人心沉下来。 喝茶有助于养成简朴的品质。 古代虽然有“茶贡”,但茶不是权贵的专宠, 而是寻常百姓的家常事。在北京、四川、广东、扬州等地到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茶 馆,人们在其中。一杯清茶,一碟茶点,就是一种生活的享受。抗战时期昆明的 西南联大,宿舍少桌椅,图书馆缺座位,很多学生就在茶馆里“穷泡”。他们有 些论文、著

11、作就是在茶馆诞生的。现在每年春节政府举行团拜,也是清茶一杯, 纵谈国事,呈现出一股廉政清风。 喝茶更能喝出和睦。三五友人,数盅清茶,几碟茶点,推心置腹,气氛温 馨,可以化解矛盾, 增进缘分。在旧中国,一些地方的人发生冲突, 常到茶馆“吃 讲茶”。“讲”就是评理。冲突双方各自陈述立场,中间人调解斡旋,矛盾化解 之后,彼此把茶水混合在一起,顿时化干戈为玉帛。 文化需要交流融合, 茶叶充当的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中国是茶 叶的故乡,明代郑和下西洋,把茶叶作为国礼赠送友邦,增进了国与国的友谊。 1607 年,英属东印度公司从澳门、厦门、岭南收购茶叶,销往欧美各地,形成 了当今各国独具特色的茶文化

12、, 体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和融合性。 当今全世界已有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 亿人饮茶,人均每年茶叶的消费量有一斤多,位 居前三名的是爱尔兰、英国、科威特。茶叶作为文化使者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茶作为文化,还能净化心灵的一项是()( 3 分) A.喝茶可以解渴、提神。 B.喝茶使人内心变得宁静。 C.喝茶有助于培养俭朴的品质。 D.喝茶能喝出和睦。 13.下列对短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在中国,几乎家家都喝茶,人人都喝茶。 B.文章第段主要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人们喝酒与喝茶时的心境进行 比较,突出说明了喝茶能使人内心变得

13、平静。 C.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D.各国茶文化的形成,源于东印度公司收购茶叶,销往世界各地。 14.阅读第段,说说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能不能去掉,并说明原因。(4 分) 茶树在我国有一个由野生到人工栽培的过程,现在很多地方都发现了野生大 茶树,据说 云南镇沅县千家寨的一株树龄有2700 年。 (四)大漠古城( 17 分) 赵丽宏 吐鲁番盛夏的太阳光, 是真正的火焰。 在热辣辣的阳光烤灼下, 所有一切 都仿佛在冒烟, 在喷火。汽车在大戈壁中飞一般奔驰,公路边那些被太阳晒得发 烫的大大小小的卵石,像一些惊诧的眼睛,呆呆地瞪着没有一丝云彩的天空。 当高昌古城突然在前方出现时,轮到我惊诧了。

14、这真是奇迹, 一望无际的戈 壁滩上,居然会有一座被遗弃的城市,一座真正的古城! 远远看去,它像一群风 化的土山,走近细看,才能从千奇百怪的形状中辨认出房屋、街道、围墙的轮廓 和残垣。 阒无声息。只有那些高低起伏的、方的、圆的、不规则的残墟断垣,连带 着它们在阳光下的浓浓的阴影, 一座座一片片迎面而来, 像一群沉默的幽灵 据说,历史学家能在这迷宫般的黄土堆中分辨出一千多年前的王宫、寺院、商场、 监狱,甚至还能找到唐玄奘当年讲经说法的地方然而我却无从分辨。在炽烈 的阳光下,我流着汗,和残墟断垣们默默对峙。哦,你们,能告诉我什么呢?你 们曾经像璀璨的宝石一般, 镶嵌在荒凉的戈壁大漠中, 闪耀在漫长曲

15、折的丝绸之 路上; 你们曾经是人类的骄傲,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灿烂缤纷的标志。而 现在,一切早已荡然无存,这里没有人烟,没有声音,连一星半点生命运动的迹 象也无法找到,连一棵小小的绿草也没有听一位久居吐鲁番的汉族同志告诉 我,冬天的时候,这里常常狂风大作,狂风挟裹着滚滚黄尘,在高低起伏的城堡 和残垣之间、在迂回曲折的街巷之中穿行,发出令人心悸的呼啸。也许,这是古 城在以自己的方式回忆着它的黄金时代,回忆着丢失了一千余年的繁华和喧 闹 一千年,十个世纪的岁月流水, 可以把许多历史的遗迹磨得一干二净,而 它,这座没有任何人照看的都市,却顽强地、奇迹般地保存下来了,尽管失去了 缤纷的色彩。这是什

16、么原因呢?我有些惊奇,也有些纳闷。 视野突然开阔起来。 我发现,自己已走到了一块宽阔坦荡的平台上,平台 的尽头,是一幢还保留着圆顶的高大的古建筑。我正仰头看着, 突然听见身后传 来一阵轻轻的笑声。 回头一看, 原来是三个维吾尔族小男孩,在离我不远的地方 并排站着。真不可思议,他们不知是从哪里钻出来的! 这些孩子, 看来对这里非常熟悉。 他们并不怕陌生, 我便走过去和他们攀 谈起来。 “你们怎么在这里 ?”我微笑着问。 “我们来玩,我们的家离这儿不远。”胖男孩歪着脑袋回答我。他的回答 使我吃惊:这古城附近,居然还有人家! 我发现,他那件沾满黄土的汗衫胸前, 别着一枚美国的纪念章, 纪念章的图案是中美两国国旗。看来,常常有外国旅游 者来看这座古城。并且受到了这些孩子的接待。 “你们知道,这座古城有多少年历史了?” “一千年前,这里住人。”这是那个胖男孩回答我。 ? “一千年不住人,这些房屋为什么还在呢?”这问题刚吐出口,我就有些 后悔了连我自己也无法弄明白的问题,怎么问这些小男孩呢! ? 胖男孩抬起头, 对着强烈的阳光眨巴着一对深棕色的大眼睛,突然得意地 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