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秋】西南大学[0414]《中国政治制度史》

上传人:奋斗 文档编号:149524677 上传时间:2020-10-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秋】西南大学[0414]《中国政治制度史》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秋】西南大学[0414]《中国政治制度史》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秋】西南大学[0414]《中国政治制度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秋】西南大学[0414]《中国政治制度史》(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南大学 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代码: 0414 学年学季:20202 窗体顶端单项选择题 1、4.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设有两个特别行政区,它们是。. C西藏与川边 . A东省与威海卫 . D青海与西藏 . B蒙古与西藏 2、3. “三公制度”正式建立起来是在。. C西汉晚期 . B西汉前期 . D东汉初期 . A秦朝 3、1. 明代进入中国专制君主制发展的第三个时期,其政体是。. C监阁共理制 . A绝对君主制 . B君主丞相制 . D君主宰辅制 4、2. 隋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而既参与决策,又总管国家行政事务,地位超出其他宰相之上的是。. B内史省长官 . C门下省长官 . D秘书省长官

2、 . A尚书省长官 5、南京国民政府的国体是。. B地主阶级的政权 . A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 . D封建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政权 .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 6、宋代监察本路各长官的监察官是。. A采访处置使 . C走马承受公事 . D巡按御史 . B提点刑狱 7、5. 北洋政府执行中央监察职能的机构是。. A都察院 . D监察院 . B参议院 . C平政院 8、2. 战国时期建立了地方官员行政业绩考核制度,叫做。. B督查制度 . D朝觐制度 . A御史监察制度 . C上计制度 9、1. 通典文献通考属于历史文献中的。. B政书类 . A正史类 . D会典类 . C

3、会要类 10、4. 在各代中,地方政权军事化特征突出的时期是。. D元朝 . C隋唐 . B魏晋南北朝 . A东汉 11、2. 枢密院职官改由士人担任始于。. E. D北宋 . C五代 . B唐昭宗 . A唐宣宗 12、3. 下列诸项中,与春秋战国时代国家组织变化特点不符的是。. D国家组织进一步体现宗法制原则 . B开始推行君主委任制 . A国家组织的设立进一步趋向以君主为中心 . C神祇官在国家组织中的地位逐渐下降 13、3. 秦朝时期中央与地方关系格局是。. B内重外轻 . A内外相维 . C内轻外重 . D轻重相权 14、5. 抗日民主政权的参议会制与工农民主政权的工农兵代表大会制,相

4、同点是。. D. D实行民主集中制 . B人员构成 . C有立法、行政分立的成分,不完全是议行合一 . A名称 15、5. 国民政府所谓“训政”时期是指。. B19481949年 . C19371945年 . D19281937年 . A19281948年。 判断题 16、南京国民政府的文官任用具备了现代文官制度的根本特征。. A. B.17、各抗日根据地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各边区政府。. A. B.18、唐初的道,是中央的派出机关,又是代表机关,其性质是监察区。. A. B.19、九卿是秦汉国家行政的执行部门,并担负监察职能。. A. B.20、征召制度是地方长官自行征用属吏的制度。. A. B

5、.21、商代国家组织的组织原则是亲贵合一。. A. B.22、鸦片战争以后到1949年,中国基本上仍属于封建国体。. A. B.23、封建领主通过不完全占有劳动者人身而占有劳动者的成果。. A. B.24、唐代“工商之子”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A. B.25、商代后期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A. B.26、唐后期翰林学士负责草拟的诏令被称为“外制”“外命”。. A. B.27、奴隶制下的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同时也直接占有生产者奴隶。. A. B.28、北宋前期,三省六部二十四司虽有正官,不是特别任命,就不管本司的事务。. A. B.29、1930年以后,国民政府将市分为特别市与普通市两种。.

6、A. B.30、奉系军阀控制北洋政府的军政府时期,政府首脑是陆海军大元帅。. A. B.31、苏维埃暂行选举法规定,资本家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A. B.32、自夏朝开始到清末结束,国家政体可以统称之为专制君主制。. A. B.33、封建地主通过占有土地而占有劳动者的成果。. A. B.34、秦汉时期地主封建制尚未充分发展起来,国家封建制强大。. A. B.35、清代乡试取中的人,被称为秀才。. A. B.36、明代都察院的职能是管理社会治安。. A. B.37、清朝的军机处只负责处理军务。. A. B.38、南北朝时期,中书省的大权逐渐转移于中书舍人之手。. A. B.39、抗战以前,国

7、民政府监察院院长、副院长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任命。. A. B.40、魏晋南北朝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君主宰辅制。. A. B.主观题41、2. 隋唐时期国家政体的特征是什么?参考答案:隋唐时期是专制君主制政体发展的第二个时期。政体表现形式是君主宰辅制,主要特征:(1)皇帝之下,有一群宰辅。宰相由一个人发展成为一群人,君主通过群相来专制臣民。(2)宰辅由一人变为一个群体,既有用“分散相权”的办法来维护皇权的意义,也有发挥集体智慧,减少决策失误的意义。(3)宰辅仍有一定的决策权。42、1. 为什么说隋唐宋元是封建制社会的成熟阶段?参考答案:隋唐宋元时期,中国封建制社会进入了它的成熟阶段,因为地主

8、封建制突破了国家封建制的束缚而迅速发展壮大起来。(1)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清除了障碍。(2)封建租佃关系的契约保证有了普遍发展。这是地主封建制成熟的重要标志。(3)封建城市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街市的出现。二是行会的出现。三是国际贸易有了大发展。城市经济的发展,反映了当时地主封建制经济发展的新水平。43、1. 为什么说明清国家组织体现了绝对君主制的精神?参考答案:()废除丞相,皇帝集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于一身,直接指挥中央、地方行政机构,最大限度地实现独裁。()内阁、军机处(阁臣、军机大臣)均承旨办事, 丧失了如唐宋元的中书机构的参与决策权。(3)皇帝和中央政府对边疆

9、、地方的控制更直接 。户部、刑部按省份设十三司,直接指挥各省事务,体现了专制集权的新发展。44、2. 如何认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作用?参考答案: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1)打破了世袭贵族垄断政治,垄断官员选拔制度的现象,为社会提供了相对平等的考试机会,以及进入国家官员队伍的可能性。(2)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科举制的消极影响: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明清时期考试答卷的形式规定必须用八股文,这种标准化、程式化的考试形式与禁锢思想的考试内容,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淹没了人的个性,销蚀了人的创造力。它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45、春秋时期郡县制与采邑制有何区别?参考答案:(1)郡守

10、县令(或大夫、长)由诸侯国君直接任免。(2)郡县长官不享有世袭的封邑,按职务领取俸禄。(3)郡县长官在中央统一指挥下处理军政财事务,接受中央的监督、考核。 46、3.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监察制度有哪些划时代的意义?参考答案:(1)第一次确定了国家元首要由选举产生,并接受监督的原则,给中国历史带来了新气象。南京临时政府,是中国资产阶级按照“三权分立”即立法、行政、司法分立的原则建立起来的。第一次在中国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上,规定了国家元首要由选举产生,并接受监督的原则。它打破了中国国家元首历来由某些家族内部传承或暴力产生,国家元首至高无上,权力不受监督与制约的传统,给中国历史带来了新气象。(2)制

11、定具有宪法性质的约法,为监察工作提供法律保障(3)开创的议会监督制度。议会可监督行政,弹劾总统和国务员。这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47、1. 民国初年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什么?参考答案:(1)民国初年,调整行政区划为省、道、县三级制。(2)在省级政权组织方面,实行军、民分治。各省在1913-1914年间成立省议会。省议会议员由选举产生。 (3)道、县行政长官由中央任命。曾设县议事会,为立法机关,实行所谓地方自治。(4)袁世凯政府加强对对地方政权的整顿,加强省的控制,有维护统一的意义,但还含有清除其走向独裁专制道路上的新障碍的用意。48、3. 明清监察制度有何变化?参考答案:明朝监察制度

12、的变化:(1)中央恢复台谏并行体制,旨在加强对臣下的监察.废除御史台,建立都察院,为最高监察机构。设六科给事中,对六部进行对口监察。(2)在地方建立多级交叉监察网络,有十三道监察御史;布、都、案三司;分巡道、分守道;总督、巡抚。(3)厉行厂卫特务组织的特殊监察.清朝监察制度突出皇帝的绝对权威。(1)科道合一,监察机构达到空前统一,而言谏制度终于消亡。(2)地方监察采用明朝办法,确立四级监察体制。十五道御史、督抚、按察司、巡道构成对地方的四级监察网络。49、1. 汉初封国王、侯与郡县行政长官的差别如何?参考答案:汉初,王国与郡、侯国与县级别相当,但王、侯和郡县长官相比,仍有很大差别。(1)王、侯

13、是世袭的,而郡县长官是随时可被调整和任免的。(2)王、侯是半独立的割据者,郡县长官是完全听命于中央的。(3)王国、侯国在境内征收的赋税,归王侯所有,而郡县的赋税收入必须上缴中央。50、3. 宋代科举制有哪些改革?参考答案:宋代科举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确立三级考试制度在州(府)试(发解试),省试之上,增加了殿试。(2)实行锁院、糊名、誊录。(3)废除吏部选试。(4)创立词科。(5)王安石执政期间制定“三舍法”,将学校教育、考试与科举考试制度结合在一起。此外,放松考生资格限制,允许官员、“工商、杂类”出身的士人应举。扩大取士名额,设置特奏名,举人应省试或殿试多次不第,特赐出身,谓之“特奏名”,又称“恩科”。51、2. 中国古代官吏选任制度大体上经历了哪些重要发展阶段?参考答案:中国古代官吏选任制度,依其主要形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三代世官制度,(2)春秋战国时期的军功、事功选拔制度,(3)秦汉的任子制、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