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教学实录3篇

上传人:zh****ng 文档编号:149524326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教学实录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教学实录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教学实录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教学实录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教学实录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教学实录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教学实录3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教学实录3篇【1】一、提纲挈领,迷人风景心自知师:上节课我们已经随作家沉醉云走进了平凡的农家小院,领略了乡下人家那独特迷人的风景。(板书:独特、迷人)谁来说一说什么是“独特”,什么又是“迷人”呢?生:“独特”就是“独一无二”。“迷人”就是非常美丽,让人流连忘返。生:“独特”就是与众不同的,“迷人”就是令人陶醉的。师:是呀,那么上节课我们领略了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生:乡下人家门前的瓜架、菜,别有一番情趣。师:请你把“瓜架”写在黑板上。生:乡下人家门的鲜花盛开。师:清你把“鲜花”写在黑板上。生:乡下人家雨后春笋出来了。师:清你把“春笋”写在黑板上。师:你看别有情趣

2、的瓜架、门前盛开的鲜花、屋后探出头的春笋都是那么富有诗情画意,真是独特迷人。难怪作者说生: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师:乡下人家还有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好好欣赏欣赏这些风景。请同学们自由渎一读第3-6自然段,用这样的问语或简单的句子把你所看到的风景说一说。(生自由读第3-6自然段,师巡视。)师:你又欣赏到了哪些独特迷人的画面?生:我欣赏到了乡下人家晚上的情景,可以说是一幅月夜图。生:我欣赏到了鸡鸭觅食图。师:你觉得哪一幅图是最独特最迷人的?找出来读一读,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独特迷人的,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生自由读课文。)二、关联生活,无限

3、情趣在其中师:你选择了哪一幅图?生:我选择了吃晚饭的图。师:是么?请你读一读。(生读课文。)师:这幅图最独特的地方在哪儿?生:很内然,很和谐。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能和归巢的鸟儿一起和谐共处,让人觉得非常自然。师:他们吃晚饭和我们吃饭有什么不一样?生:他们都是在小院里吃的。师:吃饭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师:是的,吃饭的地点发生了变化。因为地点发生了变化,所以很多情况都发生了变化。请你再找一找,看能找出哪些“不一样”?(生自由阅读,找画相关句子。)师:你找到了哪些“不一样”?生:书上说乡下人吃饭用“天高地阔”来形容,而我们城里人吃饭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师:具体表现在哪里?生:“天边的红霞,向晚

4、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师:谁来描述一下天边的红霞?生:一会儿像马,一会像狗,一会儿像狮子,变化多端,很好看。生:天空就像着了火一样。师:除了天边的红霞,还看到了什么?生: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师:此情此景,老师想到了饮酒中的诗句,你想到了吗?生:我想起了陶渊明的一句诗山七日西甲,飞鸟向玉环。师:在这样的空间,欣赏着优美的风景,这样的吃饭就叫“天高地阔”。师:看到的不一样,听到的不一样,还有什么不一样?生:乡下人家吹的都是自然的微风。师:哪里看出是自然风?生:我从“向晚的微风”可以看出。师:“向晚的微风”是什么意思?拿出字典,查一齐“向”字的意思。(生查字典。)师:在这

5、里“向”是什么意思?生:近,邻。师:那么“向晚”是什么意思?生:“临近傍晚”。师:临近傍晚的的微风吹在身上凉飕飕的,非常舒服。感觉到的也不一样。如果你坐在树下吃饭有什么样的心情?生:实际上我也体会过。我在乡下老家的时候,我和父母把桌椅搬出来,在外面吃饭很舒服的。最和谐的就是鸟会来吃掉在地上的饭粒,这是最和谐不过的了。师:好一幅和谐自然的田园风景画!除此之外,你还感受到了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三、句式探微,觅得风雅意无穷(生读第34自然段。)(师生共同纠正学生“觅食”的读音。)师:在这一段话中,你是从哪里看出“独特迷人”?生:我老家也是农村的。那里的鸡都是放养的,走来走去很自由的。师:你从哪里看出

6、它们很自由?生:耸着尾巴的雄鸡在长堤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师:你觉得这样的鸡怎么样?生:很高傲。生:很神气。生:很威风。师:他还是在写“鸡”吗?你读出了什么感情?生:感觉到像是在写人一样,大家好像很喜欢它们。师:你家养鸡吗?生:养的,不过是关在笼子里。师:这段话中还有一句也能说明乡下人家的鸡和其他地方是不一样的。是哪一句?生:是这一句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师:你来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生:城市人家一般都是不养鸡的,而乡人家每家每户都养鸡。师:你从哪里看出每家每户都养鸡的?生:他说“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师:照例是什么意思?生:按照惯例。师:这句话按照我们一般的习惯是这样说的

7、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屏幕出示句子,进行比较。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鸡,乡下人家照例要养几只的。请大家自由读这两句话,比较有什么不同?生:我发现课文里这句话把“鸡”字单独提前了。师:把“鸡”放在前面,有什么作用?生1:起了个强调的作用。生2:乡下人家很喜欢鸡。师:哦,你已经读出了乡下人家喜爱鸡的情感。你真会读书,相信你见了也一定非常喜欢这些鸡。我们一起读一读。四、诗文勾兑,幽幽歌声入梦来师:不仅养鸡,还养鸭呢!(屏幕出示第4自然段。)师:从这一段话中,你又从哪里看出“独特”?生:他们的屋后有一条小河,河里有鸭。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他们也从不吃惊。师:捣衣是什么意思?看到过

8、捣衣?(出示妇女捣衣图,理解捣衣。)(生读句子: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他们也从不吃惊。)(师板书:从不吃惊。)师:能不能给“从不吃惊”换一种说法?生:从不惊慌失措。生:从不四处逃窜。师:读着读着,你发现什么问题了吗?生:为什么这些鸭子从不吃惊?师:是呀,他们怎么从不吃惊?生:我觉得是乡下人家跟这些鸭子相处得久了,加上乡下人家不会伤害他们,所以妇女在捣衣,鸭子也不吃惊。师:那么,鸭子们在干什么呢?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生读第4自然段第一句话。)师:这些鸭子还会碰到哪些情况?试着用“即使,它们也。”来写一句话。(生练习,师巡视指导。)生1:即使有小船划过,它们也从不惊慌。生

9、2:即使有人在游泳,它们也从不慌张。师:是的,河里还多了几只“鸭子”呢!(生笑。)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乡下人家都有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师:是的,风景无处不在。(舒缓音乐伴随纺织娘的叫声斩起)师(范读第5自然段):听了这段话之后有什么感受?生:那歌声很和谐。师:除了歌声好听,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生:我能感受到乡下人家秋天夜里的寂静。师:用书上的词语来形容就是生:月明人静。师:“月明人静”是什么意思?生:静静的夜里有一轮明月高挂空中,很安静。师:真的是没有一点声音吗?生:不是,还有纺织娘的歌声。师:纺织娘的声音与歌声有什么关系吗?生:夜晚越是安静

10、越能听到纺织娘的声音,就能让纺织娘的歌声进入每个乡下人家,让辛苦的人们甜甜蜜密地进入梦乡。师:因为静了,才能听到纺织娘的歌声。有一句诗中写到“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句话说明了什么?生:蝉声体现树林的安静,鸟呜让山更加安静。师:是的,因为安静了,才使蝉的歌声、鸟的声音悦耳动听;也因为蝉的叫声、鸟的叫声让山林更加幽静。这是古人以声音来写静的方法,课文也是用了这种方法,通过描写安静更加突出了纺织娘的歌声。(生随音乐读课文。)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了这些普通平凡的事物上也蕴含着美。所以作者由衷地发出了感慨生(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2】一、音乐

11、情景体验导入(播放乐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学生自发随音乐节奏拍掌)师:听过这首歌没有?生:没有。师:这首歌呀,叫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今天就让我们踏上乡间的小路,哼着乡间的小曲,嗅着乡间的芬芳,开始我们的乡间之旅吧!(板书:乡下人家)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长句子和生字一定要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另外,读的时候还要试着边读边想象画面。开始吧!生:(刚开始时不由自主地齐读)师:可以自己读自己的,好吗?生:(随即自由地轻声读课文)师:对,对,对,就这样。生:(继续自由地轻声读课文)师:(巡视中,关注学生读书的情况)师:孩子们,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不能用一个

12、词说说你的感受?生: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师:注意听清老师的要求,说一个词。生:快活。师:这是你的感受。生:美好。师:我们俩想到一块儿去了。生:诗情画意。师:多美啊!生:(还想继续发表意见)师:别着急,待会儿一定有机会表达你的感受。师:其实啊,作者在课文里面也用了一个自然段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找是哪个自然段?生:(很快找到)师:找到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师播放课件)师: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作者认为它有一道怎样的风景?咱们再读读这个句子。(生看屏幕再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师:(板书:风景独特迷人)师

13、:你们的表情告诉老师,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想去看看了。那好吧,让我们沿着乡间的小路,先来到乡下人家屋前的瓜架下,去感受那独特迷人的风景吧。三、品读语言,感受美景走进“瓜藤攀檐图”(CAI:显示课文第1自然段的文字)师:谁是我们班的朗读小明星啊?生:师:来吧,请你读读这一段。生:(读课文)师:读得非常不错!不过有一个字咱们得注意它的读音:听听,“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强调为四声)南瓜,或种丝瓜”,这样吧,我们把这一句话一块儿念念。生:(齐读)师:作者说呀,在这儿,有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到底哪些景物构成了这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我们读读下面的句子。(CAI:“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生:(齐读)师:我们再把速度加快点,再读读这个句子。生:(齐读)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有哪些景物?生:有瓜。师:你看见了瓜。生:还有藤和叶。师:你注意到了还有藤和叶。师:到底这些瓜呀、藤呀、叶呀是什么样的呀?请大家读读这两个句子。(CAI:“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生:(齐读)师:为什么说这些瓜呀、藤呀、叶呀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