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二重组质粒DNA提取、双酶切鉴定、凝胶电泳、紫外分光法参考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9524322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6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一二重组质粒DNA提取、双酶切鉴定、凝胶电泳、紫外分光法参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实验一二重组质粒DNA提取、双酶切鉴定、凝胶电泳、紫外分光法参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实验一二重组质粒DNA提取、双酶切鉴定、凝胶电泳、紫外分光法参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实验一二重组质粒DNA提取、双酶切鉴定、凝胶电泳、紫外分光法参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实验一二重组质粒DNA提取、双酶切鉴定、凝胶电泳、紫外分光法参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一二重组质粒DNA提取、双酶切鉴定、凝胶电泳、紫外分光法参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一二重组质粒DNA提取、双酶切鉴定、凝胶电泳、紫外分光法参考PPT(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质粒DNA的提取、纯化、酶切、电泳、 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朱文博 中山医学院,2,基因克隆示意图,分、切,接,转,筛,3,基因工程,定义: 实现基因克隆所采用的方法及相关的工作统称为重组DNA技术,又称重组DNA技术。,4,基因载体 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vector)主要包括质粒(plasmid)、噬菌体(phage)和病毒(virus)柯斯质粒。这些载体均需经人工构建,除去致病基因,并赋予一些新的功能,如有利于进行筛选的标志基因、单一的限制酶切点等。,实验内容,2.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鉴定(P83),3.定性鉴定: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P28),4.定量检测:DNA的紫外分光光度法

2、测定(P37),1.质粒DNA的提取与纯化(P70碱法),实验目的,掌握碱裂解法抽提质粒的原理、步骤及各试剂的作用 ; 掌握核酸内切酶切割质粒的原理并学会运用内切酶 掌握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原理和步骤; 掌握紫外分光光度计对DNA含量的测定方法。,一.质粒DNA的提取,1 关于质粒的概念 a.什么是质粒(plasmid)? b.质粒的本质是什么? c.质粒有哪些构型? c.质粒有哪些特点? d.质粒的用途有哪些?,7,1.1 质粒的定义 质粒是细菌细胞内一种自我复制的环状双链DNA分子,能稳定地独立存在于染色体外,并传递到子代,一般不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 在细胞内它们常以共价闭环的超螺旋形

3、式存在。,8,(1) 超螺旋DNA (supercoiled DNA, SC DNA),1.2 质粒的三种构型,9,(2) 开环DNA (open circular DNA, OC DNA) 如果两条链中有一条的一处或多处断裂,分子就能发生旋转而消除链的张力,形成松弛型的环状分子。,10,(3) 线状DNA (linear DNA, L DNA): 如果两条链均断开,即为线状DNA。 电泳时,三者泳动速度大小关系(?),11,12,最快,中,最慢,1.3 质粒DNA的一般特性: (1) 质粒是细菌内的共生型遗传因子,有相对独立性。 (2) 它能在细菌中垂直遗传并赋予宿主细胞一些表型:菌毛、抗药

4、性等 (3) 它是双链闭合环状DNA,分子量大小不等。 (4) 质粒DNA与宿主菌染色体DNA的两点不同: 宿主菌染色体DNA通常比质粒DNA要大得多 纯化分离的宿主菌DNA多为线性分子,而质粒 DNA呈闭合环的形式。,13,14,1.4 提取质粒DNA的目的与意义: 基因载体/基因克隆/基因工程,2.1 提取质粒DNA的常规方法 (1)SDS碱裂解法 (2)煮沸法 (3) high pure plasmid isolation kit等。 但原理相似,都是利用宿主染色体DNA和质粒DNA的差异来分离的。,2 提取大肠杆菌质粒DNA的方法和原则,2.2 分离纯化质粒DNA的主要步骤,(1)培养

5、细菌使质粒扩增(DNA的扩增与选择) (2)细菌的收集与裂解 收集方法:高速离心的方法 裂解细菌方法:去污剂法、有机溶剂法、 碱变性法、沸水 热裂法、溶菌酶法、超声处理法等。 根据质粒的大小、宿主菌菌株及裂解后的 纯化方法等因素综合后加以选择。 (3)质粒DNA的纯化 常用的方法有:超速离心、层析法、聚乙二醇沉淀法等 所有纯化方法都是利用了质粒DNA相对较 小及共价闭合环状的性质。,17,2.3 核酸分离纯化的总原则:,(1) 保证核酸一级结构完整 (2) 排除其他分子的污染(蛋白质、脂类、 糖、 有机溶剂、金属离子、其他DNA、RNA等),18,3. SDS-碱裂解法提取Puc119-U6重

6、组质粒DNA 3.1 实验原理:,高碱,细菌的细胞壁破裂,内容物释放,染色体DNA断裂成不同长度的线性双链DNA; 线性双链DNA片段中的氢键断裂,双链解离变性。,质粒DNA不发生断裂,保持双链闭合环状; 双链DNA并不完全分离。,纯化,RNA酶消化除去RNA,并用酚抽提法除去残留的蛋白质,3.2 主要试剂及作用,溶液:由葡萄糖、EDTA、TrisHCl组成.(保护、缓冲) 葡萄糖的作用是增加溶液的粘度,减少抽提过程中的 机械 剪切作用,防止破坏质粒. (保护作用) EDTA 的作用是络合掉镁等二价金属离子, 防止DNA酶对质粒分子的降解作用。(保护作用) TrisHCl 能使溶菌液维持溶菌作

7、用的最适PH范围(缓冲作用),19,溶液II:由SDS(十二烷基硫酸钠)与 NaOH 组成(裂解、变性) SDS的作用是解聚核蛋白并与蛋白质分子结合使之 变性(裂解细胞和蛋白质变性作用) NaOH(PH12)的作用是破坏氢键,使DNA分子变性(DNA变性作用),20,溶液III:HAC(乙酸)和 KAC(乙酸钾)组成的高盐溶液 (复性,分离) HAC溶液能中和溶液的碱性,使染色体DNA 变性而发生缠绕,并使质粒DNA复性。 KAC会与SDS形成溶解度很低的盐,并与蛋白质形成 沉淀而除去;溶液中的DNA也会与蛋白质-SDS 复合物缠绕成大分子而与小分子质粒DNA分离。,3.3 实验步骤,加1.5

8、ml培养物于EP管,12000g30S 除去上清,加入冰的200 l 溶液I,剧烈振荡EP管,室温3min 加入200l 溶液II,快速颠倒数次,冰浴3min 加入150l 冰溶液III,温和振荡10s,冰浴5min,12000g5min 转移上清到新EP管,加入等体积酚/氯仿(1:1),温和振荡,冰浴3min,12000g5min 上层水相转移到新EP管,加入2倍体积无水乙醇,颠倒混匀, -20 冰箱中放置15min,12000g10min 弃上清,沉淀中加1ml 70%乙醇,12000g5min 去上清,管平放室温静置10min, 20 l TE 溶解DNA,23,RCF,=,1.12r(

9、rpm/1000)2,RCF: 离心力(g),r: 离心半径(mm),rpm: 每分钟转速(r/min),注意事项: 1、加样枪正确使用; 2、标记自己所提取的质粒类型; 3、废液倒在水池中,枪头扔到垃圾桶中; 4、加不同溶液要换枪头; 5、离心前把管擦干; 6、转移上清时不要吸到沉淀; 7、吸取酚时枪头伸到下层溶液中,注意不要沾到 皮肤; 8、 每人最终得到20ul质粒DNA,其中10ul用于酶 切和电泳,其余10ul用于下次的转化实验,切 记!,二、限制性内切酶切割重组质粒,1 关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1.1 定义 能在特异位点(酶切位点

10、)上催化双链DNA分子的断裂,产生相应的限制性DNA片段。 主要存在于细菌体内。 切割不同来源的DNA分子将产生特征性限制性酶切图谱,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分子手术刀”)。,25,1.3 作用 与甲基化酶共同构成细菌的限制修饰系统,限制外源DNA, 保护自身DNA。,1.2 分类 、 (基因工程技术中常用型),第一个字母取自产生该酶的细菌属名,用大写; 第二、第三个字母是该细菌的种名,用小写; 第四个字母代表株; 用罗马数字表示发现的先后次序。,1.4 命名,Hin d,Haemophilus influenzae d株 流感嗜血杆菌d株的第三种酶,2 BamHI 、Hind酶切质粒及鉴定,2.

11、1 实验原理: 利用限制性内切酶特异的识别DNA特异的核苷酸序列,并切割DNA,产生一定长度的DNA片段,通过电泳对酶切前后产物分析可以鉴别目的基因(重组质粒DNA),28,29,重组质粒,BamHI,Hind III,双酶切,电泳检测,PUC119(3.2Kb),U6启动子(256bp),2.2 实验材料: (1)重组质粒; (2)BamHI 、Hind 限制性内切酶; (3)反应缓冲液。,31,2.3 实验步骤 (1)建立反应体系 (2)酶切反应(温育1-2h) (3)电泳鉴定,32,2.4 双酶切体系 质粒DNA 10l 10M buffer 2l BamH 1l Hind 1l ddH

12、2O 6l,33,合计 20l,准备室老师已加好,同学自己加,37 ,1-2h,思考题?,为什么要对重组质粒DNA进行双酶切?,34,35,1 原理 在pH8.0(碱性)的环境中DNA的磷酸基团解离,使DNA在该环境中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方向泳动,因为各种DNA分子的电荷数、分子量、构象不同,它们在通过凝胶立体网格时所受的动力和阻力不同,所以泳动的速度有差异,以此达到分离的目的。 DNA显色剂多用EB,它能和碱基间的氢键结合,在紫外光照射下呈橘红色(530nm)的荧光。,35,三、酶切质粒DNA后的琼脂糖凝胶电泳,36,1.1 影响DNA在凝胶中迁移速率的因素,1 DNA分子的大小 2 构

13、象 3 凝胶浓度 4 电压 5 缓冲液,37,1.2 不同浓度琼脂糖的凝胶分离范围,琼脂糖浓度(,W/ V ) DNA分子的有效分离范围(kb),0.7 0.8-10 0.9 0.5-7 1.2 0.4-6 1.5 0.2-3 2.0 0.1-2,38,2 实验材料及试剂 琼脂糖 电泳缓冲液:1TAE 10 加样缓冲液 EB染色液 它能和碱基间的氢键结合,在波长为254nm365nm的紫外光照射下呈橘红色(530nm)的荧光.,39,琼脂糖凝胶板的制备 (封板、制备1%凝胶、倒胶、插梳、凝固后拔梳),倒缓冲液,加样 (取酶切质粒DNA样品液 20l + 4 l上样缓冲液,混匀 ),电泳(100

14、V 0.5小时,5V/cm) 染色与检测 (EB染色5 min,洗脱3min,紫外灯下检测),3 实验步骤,40,一、电泳前准备,41,二、制胶,42,三、上样电泳,43,四、染色成像,44,思考题?,酶切前后的对比?,44,45,M,酶切后,酶切前,46,点样孔,细菌基因组DNA,OC 型质粒DNA,L型质粒DNA,SC 质粒DNA,细菌RNA,质粒电泳图谱,47,四、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DNA浓度,1 分光光度技术 1.1 概述 分光光度技术是利用物质特有的吸收光谱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实验技术。,47,48,1.2 特点 灵敏度高:测定下限可达105106mol/L 准确度高:能够满足微

15、量组分的测定要求,相对误差25(12); 操作简便快速; 应用广泛。,48,49,2.1 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光 电,49,2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氢灯、氘灯),50,入射光反射光分散光吸收光透过光 用溶剂作为“空白”校正反射光、分散光 入射光(I0)吸收光透过光(It),50,51,2.2 分光光度法分析的依据: 物质对光是有选择的吸收,其吸收光谱取决于物质的结构,这就是分光光度法定性分析的依据; 其吸收光谱的强度与物质的浓度有关,这是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51,52,2.3 吸收池 或称比色杯、比色皿、比色池,是用来盛装被测溶液和决定透光液层厚度的器件。 一般由玻璃或石英制成, 注意:a. 与光束垂直; b. 规格相同; c. 清洁。,52,53,2.4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DNA的原理 原理:核酸分子含有嘌呤环和嘧啶环的共轭双键,在260nm处有特异的紫外吸收峰,其吸收强度与核酸浓度成正比。 优点:简单、快速、灵敏、样品可以回收。 缺点:有一定的误差(原因);受蛋白类物质干扰。,53,54,产生误差的原因: 1.单色性不纯的影响; 2.杂散光的影响; 3.比色皿的影响; 4.温度、pH值的影响; 5.吸光度读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