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2.古诗二首》说课稿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9523006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2.古诗二首》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2.古诗二首》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2.古诗二首》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2.古诗二首》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2.古诗二首》说课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 6 池上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古诗两首池上以活泼朴实的白描手法细腻传神地刻画出一个 天真可爱的“偷采白莲”的乡村小娃,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在诗人的 笔下显得栩栩如生,仿佛呼之欲出。 设计理念:语文课标前言就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 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 特点。”还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需根据学生 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 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 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富有创新活力。”所以在设计该环节时,我 根据学生基础情况和年龄特点与课文的难易

2、程度来进行如下设计。 本篇古诗,采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子撑船偷 采白莲蓬的情景, 学生真实的生活经历与此类似,所以更容易找到学 习的切入点。文章浅显易懂,又配以插图,所以极易被学生理解。学 生在此诗之前已经有了学习诗词的经验和方法,所以利用此诗不仅可 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还可以让学生轻松的感受到古诗并不是生涩 难懂的,只要方法得当,完全可以领略到诗境我悠远与绵长。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培养一定的诗 词学习方法。 2 / 6 2.学会结合图画理解诗文内容。 3.根据诗中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 真的童心之美。 三教

3、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3.培养一定的诗词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 结合诗句展开想象, 体会童真的纯真与快乐, 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 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读书指导法,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等。 2.学法: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同学们,你们小时候都做过那些有意思的事交流一下吧! 2.导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

4、看伟大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的顽 童在做些什么吧。板书课题池上 3. 简介作者 3 / 6 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他 一生写诗 3600 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4.课题质疑:看到池上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如:池上是什 么池?什么人在池上?池上都有些什么?为什么要来到池上?)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布置初学。 要求:自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感知,了解大 意。 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 合作探究2.看一看观察课本插图,图文对照,揣摩诗意。 说一说用自己的话说诗句大意、诗句之美。 2、巡视指导。 二、交流反馈 (1)读诗解词。(指名让学

5、生读诗并让学生找到每一句中重点 的词,并进行解答。) 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撑,说明很用力,孩子小,胖乎 乎的表情动作多可爱。 艇:比较轻便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隐藏、藏匿。 偷:偷偷 采:摘 4 / 6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叶子扁平,椭圆 形或倒卵形,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子的下面生须根,花白色。 也叫紫萍或水草。 (2)懂诗句。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理解的诗句, 一人一句,可以质疑,可以补充。 (在这一部分当中应该注意“偷”字的理解,“白莲”是莲花还 是莲蓬,通过产生的质疑让学生体会到图文结合的重要性。) (3)指导朗读,重点体会“撑、偷、

6、藏、开”等字应该读出淘 气、可爱、质朴、天真的意味来。 同桌读、指名读、赛读、欣赏学习读好的学生的优点。找出自己 的不足。(掌握学生读的程度,以能完成感受到小孩子的天真可爱为 完成任务。) (4)明大意。完整地说一说诗的大意。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理解、通过读 来感悟诗的意境。 三、 品读感悟,欣赏诗美。 1. 说诗 提出问题。 读了这首诗,你的感受和体验最深的是什么?愿意把学习成果说 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学生练说。互相说,选说的好的说给大家听 教师引导指导说。 5 / 6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等。 通过“撑、偷、藏、开”字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小

7、孩子当时怎 么撑的小艇,当时的表情、动作、心理等来详细描画诗外的形象,要 俱体、生动,语句优美。如:小家伙用力地支着船篙,把劲儿都用上 了,也走不快,胖乎乎的小脸上满是汗水,弄得小脸都花了。 3.写感受 试一试能不能把你眼前的这幅画用手中的笔写下来呢,把诗变成 一篇小文章呢? 交流评价写提好的作品。 设计理念: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我以学生的自主、合作为 主要形式,让学生说的时既能有自己的理解和想像,又能拮取别人的 想法中的优点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在读中产生独特体验和感悟, 在合 作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在交流中阐述自己的见解。听、说、读、写贯 穿整个环节,不仅会听会说还要下笔成文。 四、总结全诗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感受。(学习方法、内容感受)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池上,并默写。 2.用自己的话把诗的大意写出来。 板书设计: 偷采白莲回 池上童真、童趣 6 / 6 不解浮萍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