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卖拐营销分析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9522837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6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赵本山卖拐营销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赵本山卖拐营销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赵本山卖拐营销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赵本山卖拐营销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赵本山卖拐营销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赵本山卖拐营销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赵本山卖拐营销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品赵本山卖拐谈品赵本山卖拐谈“忽悠营销忽悠营销 ” “卖拐”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并不陌生。在 2001 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笑星“赵本山”凭借三寸 不烂之舌将一位好端端骑自行车的人“范伟”说的神魂颠倒、真假难辨、好坏不分,顷刻间没 病生出病、小病成大病,不仅掏空腰包买下对自己毫无用处的破双拐,还心甘情愿的把自行 车送出去。更为可笑的是,“范伟”在自己上当受骗后,还把好心揭穿谎言的大嫂“高秀敏” 奚落一通,用“范伟”的话讲:“这社会怎么变成这样?” 是的,这社会怎么变成这样?“卖拐”的故事深刻的揭示和批判了当今社会的欺诈、愚昧 以及好人难当的现象,在笑声中给我们无限思考。但本文无意就此展开讨论,仔

2、细玩味“赵 本山”卖拐的整个过程,笔者更加关注的是赵本山“卖”的方法以及对心理的把握和节奏的控 制, 撇开好恶不谈, 用辨证的眼光看, 笔者认为“赵本山”卖拐深得营销之精髓, 其运用之妙, 值得我们营销人借鉴和学习。由于“赵本山”把他的方法称为“忽悠”,笔者就借来一用,姑且 就叫着“忽悠营销法”。 忽悠营销第一式:创造需求 创造需求是营销的一个高度,笔者认为也是未来营销发展的一个趋势。在卖拐中,“高秀敏”认为满 大街都是腿脚好的人,怎么能把拐卖得出去?但“赵本山”却不这样看,他针对“范伟”,制造了一个“需 要拐”的需求出来,这就是“赵本山”的高明之处。请注意,笔者在这里用的是“制造”一词,因为

3、其目 的是欺骗,是不道德的,是凭空捏造的,因此“制造”完全是单方主观行为,是不值得提倡的。但笔者认 为“赵本山”的方法也体现了创造需求的基本思想,也正是其能够成功把拐卖出去的基础。创造需求不是 脱离现实,而是发掘、提炼、延伸、深化、创新,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营销策略。创造需求也是对市场细份 理论的一个深度运用,运用得当,必将有效确立一个新的市场区隔地位,并让后来者无法撼动。综观当前 营销的现状,基本上还处于满足和停留于现实需求的一个阶段,但是我们应该及早树立这样的思想,探索 这样的方法,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营销的突破和提升。 当然我们也欣喜的看到,现在有些企业已在进行这样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4、如雅 客 V9 糖果,创造出了“维生素糖果”这样一个新的需求市场并成就领导地位。 忽悠营销第二式:深刻把握消费心理 “赵本山”对“范伟”心理把握的技巧令人叫绝。以“拐卖”的叫喊引起“范伟”的注意,以“恐吓” 引发“范伟”的关注,以“猜出来历”引起“范伟”的兴趣,以“同病相怜”引起“范伟”的信任等等, 无不环环相扣,恰到好处,充分掌握了范伟的心理特征,并且充分利用了中国人传统的迷信心理。“赵本 山”对“范伟”心理的把握有两点值得我们学习,一是充分了解和把握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决不可颠 倒运用,二是针对不同的心理反应阶段运用不同的沟通手段。这也正是我们在现实的营销活动中需要注意 的,切不可轻视和

5、忽视消费者每一个心理细节,只有这样我们的营销沟通才会有效。深刻把握消费心理是 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理智,更需要耐性。除了常用的市场调研手段外,更需要我们在不断的营销活动中 重视与消费者的沟通,倾听消费者的意见。在这方面,应该说很多国际知名企业做得是比较好的,如可口 可乐,肯德基,他们会定期对消费者心理进行研究,并及时调整策略。 但中国的很多本土企业在这方面做得都还不够, 甚至根本就不重视这个环节。 那么从“赵 本山”卖拐营销中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了呢! 忽悠营销第三式:引导和激发 除了掌握“范伟”的心理运用“恐吓”等方式外,“赵本山”在引导和激发的运用上也是值得玩味。 如让“范伟”走两步试试,让

6、“范伟”跺脚,让“范伟”想想等,一步一步引导和激发“范伟”跟着“赵 本山”的思想走,这个过程彻底让“范伟”相信了自己“有病”。引导和激发其实就是一种“体验营销” 方式,笔者更愿意把它称为“近距离营销”或者“贴身营销”,在近距离的沟通中,在引导和激发的过程 中,带领消费者自动进入心理体验和行动尝试,没有什么比这更具说服力。在营销中,更应该注重这种沟 通方式的运用,它将有效弥补单向沟通的缺憾,而且更具威力。 引导和激发正在成为很多企业的营销利器,如医药保健品行业的“会议营销” ,运用会议 的方式引导消费者尝试,激发其购买欲望。 忽悠营销第四式:一对一情感营销 情感的力量是巨大的, “赵本山”就充分

7、利用了情感营销方式。 情感一: 同病相怜, “赵本山” 说自己也是瘸腿, 博得了“范伟”的共鸣, 甚至让“高秀敏”不要瞎搀和, 这一招充分利用了“同 病相怜”的心理;情感二,送拐而不卖拐, “范伟”能不感动这番心意吗?感动得连自行车都送 给了“赵本山” 。营销就是运用各种有效的方式与消费者沟通,其中情感营销恐怕是最有效的 方式之一,当今社会,产品同质化和营销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如何突围而出?如何长久立于 不败之地?除了产品本身的品质外, 也许就只有在“一对一情感营销”上更能凸显自己的优势 和差异化地位,当然这是建立在对消费心理的深刻把握和尊重上的,而不是恶意欺诈。 “一对一情感营销”其本质就是“

8、心理营销” , 既讲究与消费者的直接沟通, 又追求与消费者 的心灵共鸣。现在很多企业推出的“定制服务”正是对“一对一情感营销”运用。 忽悠营销第五式:注重细节和节奏控制 “赵本山”在细节的把握上堪称一绝,能“闻味识人” ,闻出葱花味判断“范伟”是厨师,这种 细致入微的观察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而在整个销售过程的节奏控制上也是恰到好处, 不疾不 速,不慌不忙,有条有理,有进有退,如行云流水,水到渠成。策划的好并不预示就能成功, 执行犹为关键。笔者认为,好的策划如执行不好就等于零,不好的策划如执行到位至少有成 功的可能。而细节和节奏控制是执行的两个重要方面,我们一定要重视。现在“决胜终端” 成为很多

9、企业的营销重心,其本质也正是对“执行”力的关注。 忽悠营销第六式:善借势 在“卖拐”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高秀敏”的作用,虽然“高秀敏”更多表现的是善良。 “赵 本山”在销售中正是借助“高秀敏”的“瞎掺和” ,更加取得了“范伟”的信任。在营销活动中, “借 势”就是借助人物、事件等本身的社会效应以达到推广产品的目的,它是一个重要的营销手 段,如明星代言、公益营销、热点事件营销等都是比较常见的借势营销方式。但是借势也是 一把双刃剑,一定要周密策划,精心设计,否则无异于自杀。 在当今广告满天飞的时代,善借势无疑是一把利剑,它能充分弥补广告效应的不足,让企业省力省钱。如 蒙牛乳业借助“神五”飞天,借

10、势推出“航天员专用奶”,就取得了良好的市场业绩。 忽悠营销第七式:及时成交 营销就是为了“成交” ,否则营销就仅仅是一种“艺术” 。 “赵本山”的成交方法可以称为“欲 擒故纵”法,从收钱到拿车一气呵成。在营销中,一定要记住,沟通也罢,广告也罢,促销 也罢,这些都是手段,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销售,为了“成交” ,而且要把握时机,及时成交, 否则就是浪费。 结语 营销需要道义、责任和诚信,作为营销人,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营销模式和方法上的不断 探讨,细品赵本山卖拐 ,笔者从中总结出来的“忽悠营销七式”当然也是在营销方法上的 探索,希望能给大家以收获。 当然“赵本山”在“卖拐”中的“忽悠”我们应该批判, 甚

11、至愤怒。 笔者今天所说的“忽悠营销” 绝不是对“赵本山”式“忽悠”的赞同, 而只是在营销方法上的一个探讨, 一个提炼, 仅此而已。 也谈赵本山也谈赵本山“卖拐卖拐” 笔者长期从事营销培训与实战,很早就听到有圈内人议论“卖拐”是不是营销的话题,初听到时觉得滑稽, 听得多了便有了些深思,感觉咱营销界真的不乏思考者。营销是复杂的工程,又是以成败论英雄的职业, 每个人对营销都有自己的理解,这本无可厚非。非但无可厚非,对不同的声音还应当大加鼓励,唯其如此, 才有营销理论的与时俱进,才有营销界的人才辈出。 不过,话说回来,笔者还是觉得营销理论诞生了近百年,应该有一些大家公认的理念或认识,若非如 此,恐怕大

12、学里营销专业的学生就只有到真刀真枪的商海里去培养了。因此,关于“赵本山卖拐是不 是营销”的话题,笔者还想凑凑热闹,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需求是不是可以创造的? 有人认为,赵本山“卖拐”是在没有需求的条件,凭着自己的“忽悠”功夫创造了需求,单从小品的 情节来看,的确如此。但诸位不要忘了,小品毕竟是一种夸张的艺术,在现实生活里,小品中所表现的情 节是很难发生的。 以前看推销方面的书,记得曾经看过这么一句话:能把梳子卖给和尚的推销员,才是高明的推销员。 这与“把拐杖卖给腿脚健全的人”无疑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细想之下,发现这种说法确有不妥之处。首先, 按照营销学中选择目标市场的理论,一个生产梳子的企业

13、是不应该把自己的目标市场定位在没有头发的和 尚身上的,同样道理,拐杖的制造商也不会总瞅着腿脚健全的人去找市场。其次,即使在非常出人意料、 非常高明的推销大师忽然有了神来之笔的情况下,的确把梳子卖给了和尚,把拐杖卖给了腿脚健全的人, 这也不过是意外收获而已,如果营销人把偶然当必然去守株待兔的话,可能饭碗就不保了。 那么,需求到底可不可以创造呢?这就是个复杂的问题了(真的不是卖关子!)。凡搞营销(包括理 论和实战)的人大概都知道一个关于需求与需要的关系的公式,即需求=需要购买力,换言之,需求就是 有购买力的需要。可见,有没有需求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有没有需要,二是有没有购买力。比如中国汽 车市场的

14、需求,就是由无限的需要与有限的购买力结合起来的结果。所以,要创造需求,就是要创造需要, 或者是创造购买力。 创造购买力的情形比较简单,如房产和汽车,当有需要的买者购买力不足时,商家可以通过分期付款 去“创造”买者的购买力,以实现销售。 而创造需要就比较复杂了,虽然复杂,却正是营销人可以大做文章的机会。需求可不可以创造,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需要可不可以创造。笔者在这里借鉴国外研究消费心理学的专家的观点,把需要分为两大类 来具体分析。一类是基础性需要,即作为社会意义上的人,在内心深处为获得美好人生而产生的最基本的 需要;另一类是选择性需要,即在基础性需要形成之后,为满足基础性需要而具体指向某种对象(

15、产品或 服务)的需要。举例来说,男人最基本的需要是什么?是成就感;女人最基本的需要是什么?是更有魅力 和吸引力;芸芸众生最基本的需要是什么?是活的更有味道,更安全、安逸、幸福、快乐。这些基础性的 需要是人性本来的取向,是不可以创造的。但是什么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的这些基础性需要呢?这就 是营销人和商家可以大作文章的机会了。 比如,男人普遍把成就感看的很重,商家就推出形形色色的产品和服务,如西装、皮鞋、酒店、高尔 夫、会所等,告诉你这是“成功男人的选择”,于是那些自认为成功的男人的需要就被创造出来了。同样, 女人总希望自己永远漂亮,永远有魅力和吸引力,商家看到了这点,就开发出林林总总让女人更漂

16、亮更有 魅力的产品和服务来,让广大女士看了欲罢不能,钱包瘪的速度比男人喝啤酒的速度还快。试想,如果不 是市场上有那么多花样翻新的化妆品、时装、美容店、SPA 等等等等,女人的生活可就没这么丰富多彩了。 这就是精明的商家创造了女人的选择性需要。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更美好,活得更幸福快乐,商家也 会替你着想的,诸如保险、教育、旅游、房子、汽车、酒吧等。雅客 V9 开创了维生素糖果的先河,也是在 满足人们追求健康的基础性需要之上创造了选择性需要。笔者曾听过一位富人说自己什么都享受过了,除 了挣钱简直没有欲望(需要)了,我就问他去过月球没有?他说没有,这不,已经有人开始策划去月球旅 游的项目了。 所以,从基础性需要(需求)来看,是不可以创造的,可以创造的是消费者的选择性需要(需求)。 营销人的任务就是正确地把握人最基本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开发选择性需求,这中间的商机已经是源源不 绝的了。那么,赵本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