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事件典型案例分析-修订编选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9522731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30.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暴力事件典型案例分析-修订编选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校园暴力事件典型案例分析-修订编选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校园暴力事件典型案例分析-修订编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暴力事件典型案例分析-修订编选(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校园暴力事件典型案例校园暴力事件典型案例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原本安静宁和的校园这块净土上,现在也接二连三地 发生校园暴力事件, 因此校园安全已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焦点问题。 导致校园暴力事件时有 发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一些青少年学生的法制观念淡薄,自控能力差,是非不分,从 而引发学生伤害事故频繁发生。 青少年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很 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和因素的影响。 因此, 校园安全并不是哪一个学校领导或少数教师的管 理能够简单的完成的,必须要依靠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大家共同努力,为我 们的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2、给他们一个和谐、舒适、快乐的校园。下面用具体案例 来分析学校、 家庭和社会教育在制止校园暴力事件, 防止学生伤害事故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 影响。 一、具体案例:一、具体案例: 2011 年 9 月某日,在某校的大门口外 50 米拐角处,高二某班詹某同学伙同本班 5 名同 学对高一某班李某进行群殴,致使李某门牙脱落 2 颗,身体多处受伤住院。后经学校政教处 调查, 两位同学的矛盾源于当天中午在学校食堂打饭时其中李某同学插队, 詹某同学上前制 止,李某同学不听劝告,两人在食堂内发生了口角。詹某回到班上以后,将事情告诉班上的 其他几位男生,大家商议之后,决定在下午放学的时候在校门口堵住李某同学,好好教

3、训他 一顿。因此导致詹某等五位学生群殴李某学生暴力事件的发生。事后学校邀请詹某、李某及 另外五位参与打架的学生家长到校,经过协商最后达成一致意见 : 詹某应负主要责任,承担 50%的医药费,其他五位学生负次要责任,共同承担 50%的医药费。参与打架的学生经过学 校和家长的教育,都表示承认错误,学校根据当事学生的责任大小和认错态度,给予相应的 纪律处分。 二、案例分析:二、案例分析: 1、从学生自身角度来看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 詹某李某等学生在校属于经常违纪违规的学生, 他们缺乏自我安全防范意识, 法制观念 淡薄,是导致校园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我们都知道,青少年正处于心理上、生理上的发育 阶

4、段,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低,情绪情感不稳定,很容易采取一些非常过激的行为。他们又常 常以自我为中心,从不能考虑他人的需要。同时,每个成员个体的身份意识被团体成员的身 份意识弱化, 心理健康教育缺位, 来自同伴或团体的压力往往也就成为了青少年陷入暴力等 不良行为的重要因素。 2、从家庭的角度来看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 詹某父母离异,跟着父亲生活,父亲忙于生计对孩子疏于管教。且在其家中长期存在家 庭暴力,幼小的心灵很早就蒙上阴影。詹某从小缺少父爱、母爱,其性格孤僻、偏执,难以 承受挫折和打击,遇事好冲动、走极端,喜欢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李某则是家中的独生子, 家庭经济条件优越, 其父母过分溺爱孩子,

5、 使他从小娇生惯养。 家长对他缺乏责任、义务和爱心等方面的教育,导致他是非不分,以自我为中心,性格上自 私、冷酷。 3、从学校的角度来看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 “成绩唯一论” , “唯分数论” 依然主导着学校的教学目标。由于青少年学生的性格, 能力及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仅仅以“成绩论英雄”的教育模式从根本上否定了人的本性,应 试教育使得这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常常不被人重视甚至被人歧视。 如此案例的詹某、 李某两 位同学成绩都不尽人意、厌学、不求上进,所以他们上课不听讲、不做作业,甚至打架、寻 衅滋事,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2 4、从社会和谐程度来看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 一些社会歪风邪气充斥着校

6、园,暴力、色情文化催生了校园暴力。当前一些中小学周边 环境依然十分恶劣,一些网吧、游戏厅、歌舞厅等不宜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无视有关规定 向未成年人开放, 严重损害了教学和谐环境。 虽然我国有关青少年问题的法律禁止孩子接触 暴力、色情文化,但实际上没有可操作的限制性规定。在影视文学作品、音像制品、小报小 刊、电子游戏中,青少年可以很方便地接触到暴力、色情场面。 三、预防与措施:三、预防与措施: 首先,面对具有暴力行为的青少年,除了教育、批评、惩罚外,更应该仔细调查他们为 何会产生暴力行为的原因。 识别暴力的产生的因素, 如是否有学习困难, 是否有家庭暴力等, 然后有针对性的处理和改善有暴力倾向的

7、青少年的外在不利环境及内在的“暴力能解决问 题”的错误认知,从而彻底改变其不良的行为模式。 其次,如果学校一味地强调文化课成绩,而不注重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即便有教育成 果也是残缺的。法制教育应和文化学科建设联系起来,应在中小学开设法制教育课程,定期 安排学生参与法制教育活动, 聘请法制老师以具体的校园暴力案件说法, 将其贯穿到教学当 中,而不应单纯地以文化课的成绩作为对孩子的唯一评价标准。 第三, 在许多中小学校还没有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 国家应考虑在中小学开设心理辅导 课程并配备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 各级各类学校包括中小学, 都应该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心 理和道德干预机制,预防因为心理疾病引

8、发的过激事件发生。 第四,必须强化父母对孩子的监管责任。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监护 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负有直接责任,对未成年人不得放任不管。这就是说,父母对孩子的监 护、教育责任是法定的,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不尽监管责任的 父母应予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合作,为处于动荡不安的青春期中的青少年提供一个更平 等,更关爱,更人性化的成长空间。预防校园暴力,必须尽快遏止通过网吧传播的暴力、色 情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延伸与思考:四、延伸与思考: 校园暴力是由个体或群体实施的一种侵犯性行为,

9、是一种基于恶意或是故意的有目的行 为,目的是让受害者产生心理上的恐惧、痛苦或身体受到伤害的行为。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安 全教育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应对校园暴力的挑衅行为。 就上述案例,从处理的结果上我们得出结论是 : 当我们的学生面对同伴恶意挑衅性的行 为,比较有效的应对措施是告诉老师或者家长,让他们来充当“中间人” ,化解学生之间的 矛盾 ; 而起反作用的应对措施往往是予以反击或者消极承受伤害。这说明教师在处理校园暴 力问题上是有其独特的作用的。 因此, 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义不容辞的肩负起抵抗校园暴力 的重任,在教师个人和学校组织力量有限时,我们甚至可以借助于司法机关、公安等部门的 配合对严重的暴力伤害事故做出有效的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