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笔记(珍藏版)-修订编选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9521770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358.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笔记(珍藏版)-修订编选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笔记(珍藏版)-修订编选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笔记(珍藏版)-修订编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笔记(珍藏版)-修订编选(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笔记(完整版)珍藏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笔记(完整版)珍藏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单选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 ;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同农 民阶级的矛盾。 多选 (2)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多选、简答 (3)清朝中叶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 经济上,人口

2、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2.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单选(1)鸦片战争前,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通过工业革命,资本主 义发展迅速。 单选(2)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实行殖民扩张。 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的演变 多选、简答、论述1.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从 1840 年起,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动一系列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主要有第一次鸦 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

3、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迫使清政府签订 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主要有南京条约 、 天津条约 、 北京条约 、 马关条约 、 辛丑 条约 。 (2)政治控制主要表现为:控制中国内政,操纵中国外交,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 以及勾结清政府、镇压人民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经济掠夺主要表现为 : 控制中国的通 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对华输出资本,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文 化渗透主要表现为: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和侵略,鼓吹侵略有功和“种族优劣论” ,为侵略战 争制造舆论。 2.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单选(1)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及 1842 年南京条约签订开始,中国由封建社会

4、逐步向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到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之后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 简答(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资本帝国主义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 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 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 单选、多选(3)社会阶级关系发生新的变动,除了原有的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外,出现 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新兴阶级。 3.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

5、1)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多选两对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多选、简答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 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为避免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了汉奸、 卖国贼外,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 位 ; 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 的压迫特别残酷时, 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 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 矛盾 ; 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外国列强 往往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反动派,

6、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 在一条战线上。 (2)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多选 中华民族面对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两大历史任务。 多选、简答两大历史任务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主体、内容不同。前者要求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要求解决生产力问题。联系:争 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 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三、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单选、多选、简答(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1841 年 5 月,广州三元里人民起

7、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 争;太平天国抗击外国侵略军的斗争;香港、台湾地区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义和团的反侵略斗 争。 单选、多选、简答(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虎门,陈化成在吴淞西炮台以身殉国等。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提 督史荣椿、乐善(蒙古族)战死。中法战争期间,刘铭传多次击退法军,冯子材率领清军和 当地民众取得镇南关大捷。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左宝贵战死平壤,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 舰管带林永升在黄海战斗中英勇牺牲, 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 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在威海卫战 斗中为国捐躯。 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单选 (1)19 世纪 70 年代到 90

8、 年代,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 过渡出现列强争夺殖民地狂潮。19 世纪 70 年代至 80 年代使中国陷入“边疆危机” 。列强瓜 分中国的图谋在 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 多选、简答 (2)列强瓜分中国图 谋破产的原因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根本原因) 3.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多选、简答 (1)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社会制度的腐败。 经济技术的落后。 经济技术的落后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根本的原因还是社会制度的腐败。 简答 (2)民族意识的觉醒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

9、想。 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编纂了海国图志 ,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 1895 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地喊出了 “救亡”的口号。 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 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单选 (1)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政权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政治压 迫和经济剥削。 单选、简答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发展历程 从金田起义

10、到定都天京。1851 年 1 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 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 年 3 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 达到全盛时期。到 1856 年上半年,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由胜转衰,再到失败。1856 年,发生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由盛转衰。1864 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 简答 (3)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主要内容 : 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 规定了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天朝田亩制度 涵盖了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多方面问题。 意义:它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这个纲领,

11、并没有超 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简答、论述(4)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主要内容 : 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 ,加强中央集权 ; 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 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 ; 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 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 ,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在思想文化 方面,提出设新闻官、设“暗柜” ,用以监督官员,改革弊政;主张革除缠足、溺婴等社会 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在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 调外国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 评价 : 具有两面性。它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

12、设方案。但是,通篇未 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 这一致命的弱点, 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 础和社会条件。 多选、简答2.太平天国战争的失败原因和教训 (1)历史地位: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把旧式农民战争推向最高峰。对儒家思想的批 判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2)失败原因: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对外国资本主义 列强侵华野心的警惕性非常不够,缺乏理性的认识。 (3)教训: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 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13、 二、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1.洋务运动的兴起 单选、多选(1)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刘坤一等,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以“自强” 、 “求富”为目标,兴办洋务。 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多选、简答(2)洋务新政的兴办,一是兴办近代企业(包括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 ,二是 建立新式海军,三是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原因 多选、简答 (1)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14、多选、简答(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具有封建性。 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 管理上的腐朽性。 三、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 1.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多选、简答(1)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为主要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形成 及其活动(向皇帝上书,著书立说,介绍外国变法经验,办学会、办报纸、设学堂) 。 多选、简答(2)维新派同守旧派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要不要废八股等问题 展开了论战。这场论战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单选 (3)在维新派的推动和策划下, 光绪皇帝颁布变法上谕, 变法涉及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教育等领域,史称“百日维新” 。以慈禧太后

15、为代表的守旧派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 逮捕、杀害维新派人士,史称“戊戌政变” 。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 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多选、简答、论述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它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 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它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它改革了社会风气。 多选、简答、论述(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政变。 维新派自身的 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脱离人民大众。这些都是中 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所致。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企图通过

16、封建统治者进行自上而 下的改良道路,根本行不通。 第三章辛亥革命第三章辛亥革命 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多选、简答、论述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20 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社会矛盾的激化。 (2)清末“新政”的破产(主要内容:改革官制,整顿吏治;改革兵制,训练新军;改革 学制,提倡新学;奖励工商,兴办实业) 。 (3)清政府的预备立宪, “皇族内阁”的成立。 (4)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单选、多选 (1)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革命 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单选、多选 (2)兴中会的成立。1905 年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中国同盟 会成立,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立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 权) 。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著书立说作为宣传与组织工作。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 容的革命军 ,陈天华的警世钟 、 猛回头 。 3.三民主义学说 多选、简答三民主义学说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