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之杜甫(最新编写)-修订编选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9520674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DF 页数:38 大小:61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家讲坛之杜甫(最新编写)-修订编选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百家讲坛之杜甫(最新编写)-修订编选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百家讲坛之杜甫(最新编写)-修订编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家讲坛之杜甫(最新编写)-修订编选(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讲 杜甫求官之谜 杜甫和李白都是唐代诗坛上的双子星,我们谈到杜甫就会想到李白,谈到李白也会想到 杜甫,但是这两个人是如此的不同,李白是一个天马行空的浪漫主义诗人,而杜甫在我们的 心中,是一个饱经沧桑,关怀国计民生的一个现实主义的诗人,李白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脍炙 人口的诗篇,杜甫呢,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永久回味的著名的篇章。譬如:“荡胸生层云, 决毗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再譬如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这些诗我们在生活当中,遇到类似的情景都会非常自然的想起来,我们说从 杜甫的诗,我们能看到他对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对于任何一个小的人物,对于生活当

2、中的一 件小事,总是那样的饱含深情的关怀,所以他的诗,我们在千百年之后,我们去读,仍然止 不住会掉下眼泪,他的魅力在这个地方,所以人们把杜甫称为“诗圣” 。 诗圣也有童年,也有小时候,也有成长,所以,我们先来看看杜甫的童年是怎样,杜甫 小时候的生活是非常多元多样的, 而且是很活泼的, 他写的诗说 “学诗犹孺子, 乡赋念嘉宾。 ” 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写诗,他写的很具体,说什么呢?说:“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七岁的时候就开始写诗, 写什么呢?关于凤凰的诗, 跟凤凰有关的, 或者以凤凰为题目的诗, 他三十九岁那一年在给皇帝的一篇奏章里边说道 : “臣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 千有余篇。

3、 ”换句话说,我从七岁那年开始写诗,到现在三十九岁,这三十多年里面写了有 千余篇的诗文, 那应该说每一年的还是挺高的, 换句话说, 他说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 这话不是虚的,他非常的勤奋,创作量也很大,那是不是说杜甫就是一个十足的身体发育不 良的读书童呢?不是,到了晚年,他有一首诗,回忆他的童年,这诗写的很有意思,说 : “忆 昔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什么意思?我记得 我当时十五岁的时候,壮的像小牛犊子一样,院子里有一颗梨树、枣树,一天之内,我上树 下树一千多回呀,这肯定是夸张了,没事你上树下树干嘛,但是梨树、枣树,我们知道也不 高,换句话

4、说就是他身体好,因为写这个诗的时候的杜甫,身体已经很不好了,所以他回想 起自己小的时候,少年的时候,上树下树,上树下树一千多回,很怀念那时候健壮的自己, 但是作为我们来看,就知道杜甫是有一个活泼的,健康的,有文化修养的这么一个童年,这 么一个少年。 正因为杜甫生活在一个具有诗书传统的仕宦家庭,文学天分又高,因而,杜甫在身体、 心智,特别是在文学素质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同时,也逐步树立了“致君尧舜上,再使 风俗淳”的远大理想,而家乡巩县对于杜甫来说,显然是太小了,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吸引着 他去认识,去闯荡。在杜甫生活的那个时代,漫游是大多数文人都要有的经历,一方面漫游 是年轻的诗人们,扩充知识丰

5、富生活的绝好机会,另一方面漫游也是青年文人结交权贵,进 而达到政治目的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从十九岁开始,杜甫走出家乡,开始了他边漫游, 边寻找政治机会的新生活。 他去哪儿呢?二十岁左右的时候,他离开自己的家乡就是去洛阳、江宁,就是现在的南 京,吴越,大体相当于现在的浙江绍兴这一带地区,寻访古迹拜访名人,捎带手地参加了一 次科举,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次他没考中,但也没在乎,那意思就是还年轻,机会多 得是,这次参加科举是什么呢?是在唐玄宗的开元二十三年,也就是说公元 735 年,杜甫二 十四岁的时候,杜甫参加了一次科举考试,没考中,不要紧,接着漫游,他接着到哪儿去漫 游呢,到齐赵,就是现在的

6、山东与河北的南部地区,他的父亲当时正在山东的兖州做兖州驷 马,所以二十多岁的杜甫漫游的时候,不存在经济问题,我们原来讲过李白的收入,李白的 漫游,那都需要什么做基础,车马钱总该有吧,吃饭的钱总该有,穿衣裳,有时候还要请客, 不能老别人请你,你也得回请一下,这都需要钱,所以杜甫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因为他父亲 在做官,他可以“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春歌丛台尚,冬猎青丘旁。 ”那简直是*潇洒, 这就是青春的杜甫,以前我们总说青春李白,杜甫也有年轻的时候,也有浪漫的时候,也有 狂放的时候,为什么呢?因为他写这诗的时候是在盛唐之盛的时期,盛唐最黄金的时段,他 是一个年轻人,一次科举没考中都不在乎,接着漫

7、游,他相信在后来的时光里面,一定还会 有更多的机会,这种自信,不但来源于自己的才能,也来源于这个时代。 有着出众才华的杜甫,确实对他人生的第一次科举考试,就这样惨淡落选不太在意,在 他的心目中,他还年轻,才华与学问也还可以继续长进,这种科举考试的机会还多得是,在 这段时间, 二十五岁的杜甫写下了千古名篇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 势雄伟,富有哲理,不仅使我们看到了杜甫远大的胸襟抱负,也看到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雄 厚实力,杜甫在经历了第一次科举考试失败之后,继续过着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并与李

8、白 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中国诗歌史和文化史上留下了一段假话。天宝五年即公元 745 年,三 十四岁的杜甫来到了都城长安,参加了一次决定自己命运的特殊考试,那么,这是一次什么 样的考试,这次考试会让杜甫平步青云,飞黄腾达吗? 这是一次什么样的考试呢?是一次制举,不是科举,不是常规举行的科举,由皇上亲自 选拔人才,当时史书上说,皇上要选拔人才,说“上欲广求天下之士,命通一艺以上皆诣京 师” ,换句话说,只要你有本事,有一技之长都可以来考试,可是当时的宰相李林甫耍了一 个手腕儿,耍了一个什么手腕儿呢?他说这些人没见过世面,别上来考试直接见了皇上,把 皇上吓着,各省市州县你们自己选拔,选拔上来以后,我

9、们从这儿再进行一个考试,考完了 以后然后再交给皇上,再进行终审,这次考试的结果就是一个都不录取,李林甫说什么呢? 说野无遗贤,人才早就录取完了,现在天下已经没有人才了,可喜可贺,对皇上说,真是可 喜可贺,唐玄宗居然就相信这种鬼话,我们原来讲李白的时候说过李林甫这个人,但当时是 说什么呢?说李白没有能够从政, 他自己主观上确实有问题, 李林甫固然一无是处, 坏到底, 但是也犯不着在唐玄宗的跟前给李白进谗言,当时是这么说的,但是你说这个李林甫坏不 坏?那是真的坏。 唐玄宗任命李林甫做宰相,那是为己所用,没有一个皇帝用宰相是为了坏自己江山的, 这个是肯定的,作为唐玄宗来讲,他用李林甫是因为李林甫有一

10、个特点,李林甫特别善于揣 摩皇上心里的意图,你高兴什么他就说什么,说的话全都像心里头的小虫子一样,他好像知 道皇帝想什么,所以这样一个宰相,对皇帝来讲那是太舒服了。唐玄宗把权力都交给他,天 下大事你就去办,我信任你,然后自己乐得纵情声色,可是有一样,皇上把权放出去,他要 收回来也容易, 他任命一个宰相容易, 他要罢免这个宰相也容易, 可只有一样事情他做不到, 就是当这个宰相,尤其他是个奸相,羽翼丰满之后,他借着皇上这棵大树做尽了坏事,政局 为之败坏的时候,要想挽回整个的政局那就不容易了,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这儿,李林甫的 坏就主要坏在这个地方,而且他坏吧,这个人还没有文化,因为李林甫是李唐王室的

11、宗亲, 是个纨绔子弟,他不是通过科举进来的,他老念错别字,他选拔人才的时候看到文书里面有 两个字,这两个字念“杕杜” ,这两个字大家可能平时见的不太多,这是诗经里面的一 个诗篇的名字, 什么意思呢?是高大而特立的海棠树,“杕杜” 他一看, 他就问旁边的官员说, 这个“仗杜”是什么意思呀?他以为是仪仗队的那个仗,旁边的官员很怕,他就不敢回答, 低着头不说话,亲戚家生了个儿子,他写了一封信表示祝贺说“闻有弄璋之庆” ,生了个儿 子弄璋,我们知道民间生个男孩叫什么呢?叫弄璋,璋是什么?玉器,玉器借代的是什么? 借代的是德行和政治, 就说你这个孩子能当官, 生个女儿叫什么呢?就叫弄瓦, 瓦是什么呢?

12、用陶制的纺锤,人家这孩子将来做家务可以。他把这个“璋”写成了反犬旁的“獐” ,那不 就成弄小野兽了吗,所以,这些事情就发生在李林甫身上,他就是这么个人。 那么,杜甫这次就很倒霉,就撞到李林甫的手上,不过话说回来,杜甫他参加科举失败 了, 因为制举因为李林甫的原因又失败了, 你注意, 科举的面比较大, 而且基本上是按期的, 比如说一年或者两年,按期举行,这个机会比较大,制举呢?可能三年举行一次,也可能十 年举行一次,而且录取的人很少,所以你注意,杜甫参加这次制举考试的时候,当年也有科 举考试,但他没有参加科举,我说的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他虽然跟李白不一样,李白是 彻底不参加科举, 他参加科举考

13、试, 但他有选择, 这个选择表现了杜甫的一种性格, 什么呢? 我开始参加科举,后来我不参加科举,参加制举的那就肯定在一个方面有特别才华的人,自 诩甚高的人才有可能参加制举,但是,随着制举也可能一跃而登天,但也可能什么也没有, 风险和机遇都是存在的,到了后来,他连这个制举都不参加了,他直接就写文章献给皇帝, 这条路要走通就更困难了。 当时的文人为了求官,除了参加科举和制举以外,还经常采取向高官自我推荐的办法, 比如李白就曾经向当时宰相张说的二儿子, 也是唐玄宗女婿的张垍推荐过自己, 只可惜没有 得到任何回应,那么,与李白生活在同一时代的杜甫,会不会也向张垍这样的大人物推荐自 己呢?杜甫在长安的求

14、官会成功吗? 当时的文人,知识分子要想求贤达,就必须找一些中间人物,这些人不能完全是官僚, 他必须首先自己是官僚,而且他还是在文坛上有一定的关系,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人,张垍就 是这样的人物,他父亲张说本来既是高官宰相,又是文坛的宗主,所以他的儿子们,就自然 而然的跟文士的交往比较多,所以杜甫们,李白们才会给他写信,才会给他写诗。杜甫三十 九岁这一年,天宝九载给张垍写了一首诗赠翰林张四学士垍 “翰林逼华盖,鲸力破沧溟, 天上张公子,宫中汉客星” ,夸张垍,什么意思呢?您简直就是皇宫里面的文曲星,我们就 是全靠你了,到了天宝十三载的时候,过了一年以后,他又给张垍写了一首诗说“吹嘘人所 羡,腾跃事仍睽

15、,碧海真难涉,青云不可梯,顾深惭锻炼,才小辱题写。 ”这什么意思呀? 前面说“吹嘘人所羡,腾跃事仍睽”您呀吹捧我,你吹嘘我的时候,别人都很羡慕,大家都 眼看着在您的吹嘘之下我就青云直上了, 可是没想到, 这个仕途上的事不好说, 您是吹我了, 可是我从这梯子上没爬上去,说到底是我自己本事不行,辱没了您对我的提携。 这个诗是很重的一条材料在哪儿,就说证明张垍提拔过他,不像礼拜那样说了半天,最 后什么都没发生,只是什么呢?水中月,镜中花一样,杜甫给张垍写了求助的信,张垍帮他 了,这个诗可以作为这条材料来用。那么,我们说张垍到底帮他什么了,让他在诗里面回忆 的时候,这么样的兴奋,这是一个很大的忙,帮了

16、他很大一个忙,事还得从头说起,就是在 唐玄宗天宝九载的时候,有一个道士叫王悬翼,这个道士跟唐玄宗说,我见到轩辕黄帝老子 了,我见到他了,这都是骗人的鬼话,而且在宝仙洞里头,谁知道这宝仙洞在什么地方,发 现了一本秘籍,叫妙宝真符 ,这时候唐玄宗已经都七十岁了,只对一件事情感兴趣,就 是怎么样能长生不老,所以凡是这类很荒唐的道士,来给他说这一类的消息的时候,他都非 常的重视,他马上派了一个大臣,去这个所谓宝仙洞,去找什么所谓的妙宝真符 ,派谁 去找的这本书,就是张垍的哥哥张均,我们都知道张说有三个儿子,都做大官,杜甫不是找 的这个老二吗,老大当时做什么官,刑部尚书司法部部长,很大的官,那还能找不着吗,一 找就找着了, 找着这些大臣就开始给唐玄宗拍马屁, 李林甫还表示愿意把自己的住宅捐出来, 捐给这个道教界的人士,以便能让皇帝长生不老,唐玄宗也不能闲着,马上就在当时首都长 安的南郊,举行大型的祭奠活动,在这个活动的当口上杜甫写了三篇大文章,献给皇帝,这 就是后来提到的三大礼赋。分别是朝献太清宫赋 、 朝享太庙赋 、 有事于南郊赋 。 杜甫本来就有着极高的的文学才华, 再加上精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