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龙岗中学推门听课及区局领导四月八日来校视导情况总结;

上传人:yiyez****u608 文档编号:149520586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市龙岗中学推门听课及区局领导四月八日来校视导情况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合肥市龙岗中学推门听课及区局领导四月八日来校视导情况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合肥市龙岗中学推门听课及区局领导四月八日来校视导情况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合肥市龙岗中学推门听课及区局领导四月八日来校视导情况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市龙岗中学推门听课及区局领导四月八日来校视导情况总结;(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肥市龙岗中学“推门听课”及区局领导四月八日来校视导情况总结3月8日3月19日两周时间里,在校长室直接组织下,由各部门的负责人、教研组长,实验室负责人共16人组成的听课团,开展“推门听课”活动告一段落。本次活动,最大的特点是:听课人数多(一共听八十余节课,平均每人5节左右)。专业性强(对口听课)。16位听课同志在接到听课任务后,利用一切时间,不打招呼进入课堂认真听、认真记。课后在查看授课教师的备课情况后,及时与授课教师交流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在完成了听课任务后又很快写出小结或感受。所写的小结中,祝建中校长和王恩禹副校长谈的较为全面和深刻,点评到位。在这次活动中,大多数授课教师表现出了很好的

2、支持与合作的态度。每当上课结束后,他们总是十分认真的主动听取听课同志的点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两位教师也热情的参加了本次活动,他们是余昌明、陈志伦。时隔不久,4月8日当天在王兴桥副局长的带领下,瑶海区教育局教研室一行十多人来我校进行教学视导。他们的敬业精神十分令人感动。上午八点左右到校,就立即深入到各课堂,分学科听课、评课。同时组织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一天中人人都忙个不停。现在就我校的“推门听课”和教育局领导在我校视导工作总结如下:课堂教学成功方面:1、绝大多数教师尽职尽责,课堂上精神饱满、热情洋溢。备教一致,态度端正。2、课堂教学基本功扎实。课堂上教学目标明确,能突出

3、重点,分解难点。整个教程流流畅,条理分明。3、在教法和学法设计上,大多数教师是精心安排,科学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课堂中,注重师、生互动教学,会运用多种评价形式,调控课堂教与学的情况。4、有部分教师课改意识较强。课堂中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态度和蔼可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学习效果明显。不足方面:1、课堂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体现不全面。2、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做的不到位。仍是教师唱独台戏,主宰课堂教学。学生被动,兴趣不大,低效教学。3、少数教师备课不充分,课堂上随意性大,教学过程中,看不

4、出明显的教学环节,课堂松散,密度不强,不知道一堂课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语言拖沓,口头语多,缺乏关爱、鼓励学生的语言,亲和力不强。4、课堂教学中只是以本为本,不注重教材内涵的挖掘、引申和拓展。不论是问题设置,还是练习的设计,简单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懂、都会。缺乏对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有较大帮助的探究性问题和练习。综上所述,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有效教学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有很多的事要做。因此希望广大的中青年教师应该在日常工作中,有计划、有目的地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学会作学习学习笔记,积极反思并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地尝试有效课堂教学教学新路子,不能一直“穿新鞋走老路”,抱着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放。不少教师深感到

5、,课堂教学不能搞“一言堂”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是唱“独角戏”。习惯难改。祝校长在他的“推门听课”小结中说的好:“要想一堂课精彩,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要靠平时的不断训练,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学习别人的长处为我所用,还要持之以恒的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特点”。他还说:“备课文内容,也得备课后练习,以至于下节课后要求学生提前准备的都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听课中感受明显”。在此,我们还希望备课组,强化自身职能,怎样更好的做好集体备课,真正做到资源共享,统一进度,统一测试等。另“青蓝工程”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总之,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在“有效课堂教学”下功夫,不上无效、低效课,向4045分钟要质量,特别是青年教师应是课堂教学改革先锋者。“推门听课”对推动课堂教学有效教学作用和意义是无疑的,这项工作将形成“常态化”长期开展下去。教研室2010-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