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9520297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25.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6 古对今 文 本 分 析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 候及景物特点。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用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 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 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 “莺歌对燕舞”。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 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 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 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

2、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 受生活的美好。 教 学 目 标 1. 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 个生字;会写 “古、凉”等 7 个字。 2. 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 个词语,借助图片 或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等词语。 3. 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 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教 学 重 点 字音教学的重点为“圆、严、寒”;书写指导的重点是“夕、 语”;词语理解重点在“严寒、酷暑”。 课 时 安 排 2 课 时 1. 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 个生字;会写“古、 凉”等 7

3、个字。 2. 将对韵歌读正确、读流利。 正确认读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 2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玩“反义词对对碰”的游戏。 如我说“前”,你说“后”;我说“左”,你说“右”;我说“高兴”,你 说“伤心”;我说“难过”,你说“高兴”。师生互动玩游戏,比一比谁说得快。 2. 教师谈话,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师:词语对对碰,字数相同,词义相同或相对,可真有意思!这节课,我们 就来学习一篇词语对对碰的课文古对今。 (1)哪位同学知道“古”和“今”的意思?(指名说,教师提示:“古” 指古代,“今”指现在,“古”和“今”是一对意思相对的词)“古”和“今” 意思相对,古人把这样的

4、词写成对子。 (2)师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 学生借助拼音拼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 2. (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自主拼读,同桌互读互纠。 方圆严寒酷暑秋凉早晨 细雨朝霞夕阳杨树 注意: “晨、暑、朝”都是翘舌音;“圆、严、寒”都带有前鼻韵母, “凉、杨”都带有后鼻韵母 。 3. 去掉词语的拼音,学生自由认读;再去掉没加色的汉字,同桌互读。 4. 识记字形。 (1)字源识记。 简体字金文字义 寒 一个人在一间屋子里,光着脚站在两块冰上, 说明天气很冷;他在旁边放了稻草取暖,但是仍无 法御寒。 朝太阳从草丛中升起,而残月还未消失。 (2)字谜识记。 3 多减一半夕“亚”字多条小

5、尾巴严 记者站在太阳下暑辰时日在上晨 (3)熟字加偏旁识记:员 +囗圆京+冫凉田+纟细告+酉酷 (4)创编儿歌识记:有木杨树青,有水汤鲜美,有土场地广,有手叶飞扬。 (5)图文结合识记:(课件出示冰天雪地、杨柳图)学生观察图片,教师 出示词语“严寒、杨柳”,认读“严、杨”;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姓氏认读。 (6)创设语境识记。 生 1:无论严寒还是酷暑,语文老师每天都会提前三十分钟到学校。 生 2:无论朝霞还是夕照,无论细雨还是狂风,大自然的风景永远美丽。 (7)组词巩固识记。 杨(杨树)(白杨)(杨柳)霞(晚霞)(云霞)(红霞) 凉(凉快)(凉风)(凉水)细(细小)(细心)(仔细) 晨(早晨)(晨

6、风)(晨光)朝(朝气)(朝阳)(朝夕) (8)在学生能背诵的基础上,可以在对韵歌中隐去熟字,让学生利用定位 联想的方法,认读余下的词语:严寒、酷暑、和风、细雨、朝霞、夕阳、鸟语、 花香。 5. 多种形式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三、指导书写,巩固提升 过渡:经过合作学习, 我们不仅认识了 12 个生字,还会流利地读对韵歌了。 下面的 7 个字,你会正确、美观地书写吗? 1. (课件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并口头组词,看谁组的词语多。 2.(课件出示生字的动漫笔顺) 引导学生观察字形、 间架结构,再合作分类。 (“古、李、香”为上下结构的字,“细、凉、语”为左右结构的字,“夕”为 独体字。) 注

7、意: 引导学生把握同一类字的书写规律与不同点。 3. 指导分类写字,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上下结构。首横宜长,“口”上宽下窄。 4 上下等宽。 “木”的竖要短,写在竖中线上,撇、捺舒展且 收笔低于竖;“子”的弯钩与“木”的竖正对,重心才平稳。 上部舒展,包住下边。“禾”的竖要短, 写在竖中线上, 撇、 捺舒展且收笔低于竖;“日”要与“禾”的竖正对。 左部提有力, 过横中线;右部“京”的首点和竖钩的竖相对, 两点左右相对。 左窄右宽,顶部左高右低。“田”第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讠”的点和横折提的折段正对;“五”最后一笔横长,大 部分写在横中线上,“口”的首竖在竖中线上。 夕撇和横撇的撇段基本平

8、行,注意倾斜角度。横撇的横段要 短,点在撇和横撇的连接点的下面。 4. 学生描红、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5. 学生交流评议, 教师选出最佳书写作品, 利用投影仪展示并集体点评,点 评指向关键笔画和关键部件,然后学生再练写。 6. 鼓励学生用生字和熟字组成常用词,读读写写。 古今古人凉风凉水细小细心夕阳前夕李子李花 语气耳语香气花香 四、课堂回顾,作业设计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时所学知识。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学生交流)对啊,这节课,我们用 多种方法认识了很多生字,还会读对韵歌,收获真多啊! 2. 同桌或小组合作说一说某些字词的近义或反义字词。 3.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5

9、 1. 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2. 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朗读、背诵对韵歌;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 读一读,找朋友。 教师出示词语卡片, 学生开火车认读。 然后,教师将词语卡片发给学生并出 示对应图片,说: “它的朋友在哪里?” 拿着对应词语卡片的学生走上来说: “它 的朋友在这里。”并双手举起图片和词卡,领读词语三遍。 圆球严寒酷暑凉风清晨朝霞杨树夕阳和风细雨 2. 指名在黑板上的田字格内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汉字并口头组词。 3. 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4. 多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选出“朗读

10、之星”。 (1)师生对读,师读前半句,生读后半句;然后交换读。 (2)集体拍手读、同桌对读、齐读。 (3)师生评选出“朗读之星”,并让其当小老师领读,其余学生跟读,感 受课文的音韵美、节奏美。 二、朗读课文,想象画面 1. 学生自读课文,同桌互读互听互评。 2.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节奏、韵律,教师指导朗读。 (1)读正确。 (课件出示早晨、朝霞、暮色、夕阳等图)学生说说图片上的景色,随机出 6 示“晨、暮、朝霞、夕阳”等词语,让学生认读;再让学生观察插图后说话,想 象并描述春天的情景,随机出示“和风、细雨、柳树、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等 词语,学生认读。在此基础上,学生自由读。 (2)读出节

11、奏、韵律。 在学生读正确后,教师示范读第1 节,读出节奏,让学生模仿着读。接着, 学生拍手读,学着老师的样子读出节奏。然后请学生关注第2、4、6、8、10、 12 行的最后一个字“方、凉、霜、阳、杨、香”,分别说说它们的韵母是什么, 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这几行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有n,读起来更有韵律。 (3)指导划分朗读节奏,感受对韵歌的韵律。 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 圆对方。雪对霜。柳对杨。 严寒/ 对/ 酷暑,和风/ 对/ 细雨,莺歌/ 对/ 燕舞, 春暖/ 对/ 秋凉。朝霞/ 对/ 夕阳。鸟语/ 对/ 花香 3. 多种形式反复朗读, 熟读成诵。 小组内互背互纠。 其后指几对同桌上台表 演读,

12、读出韵律和节奏。 三、重点探究,感受美好 1. 学习第 1 节:气势之美。 (1)(课件出示句子)古对今,圆对方。 指名朗读,画出反义词。(古今;圆方。) 思考:从古到今,从圆到方,这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时空。) 拓展:出示一组词,如“正、明、清、上、前、好”,小组或同桌间按照 “古对今, 圆对方”的句式对出反义词。 如:正对反,明对暗,上对下,前对后。 (2)(课件出示句子)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 指名朗读,画出反义词。(严寒酷暑;暖凉。) (课件出示春暖花开、 烈日当空、秋高气爽、 冰天雪地图)学生观察图片, 用一个词语描述图片内容。 思考:这一句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时间。) 引导学

13、生明白:“严寒”与“酷暑”相对,其中“严”对“酷”,“寒” 对“暑”;“春暖”与“秋凉”相对,其中“春”对“秋”,“暖”对“凉”。 7 (3)指名朗读后师生合作读。 2. 学习第 2 节:自然之美。 (1)(课件出示句子)晨对暮,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 思考:这一小节主要写的是什么?(四季的物候。)写了哪些物候?(风 雨阳光、阴晴霜雪。) 师生互说。 A.什么时候可以看 “朝霞”?(早晨。)夕阳是什么时候的太阳? (傍晚。) B.“和风”和“微风、大风、狂风”中的哪个意思相近?(微风。)“细雨” 和“小雨、大雨、暴雨”中哪个意思相近?(小雨。) (2)指名朗读,读得好的学生当小老师领

14、读。 3. 学习第 3 节:生命之美。 (1)指名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美景。 (2)(课件出示句子)桃对李,柳对杨。 谁能说说“桃树、李树、柳树、杨树”在春天里的样子?引导学生结合生 活经验来说。 教师出示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桃、李、柳、杨”的特点。 (3)(课件出示句子)莺歌对燕舞,鸟语对花香。 这一句话里藏着两个成语, 你们能找出来吗?这两个成语描绘了怎样的景 象? (“莺歌燕舞”,黄莺唱歌,燕子飞舞; “鸟语花香”,鸟儿叫,花儿飘香。 这两个成语都是形容春天美丽的景象的。) 引导学生明白: “莺歌对燕舞”中, “莺歌”与“燕舞”相对,其中“莺” 与“燕”名词相对,“歌”与

15、“舞”动词相对,十分工整。 多媒体出示图片,欣赏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景象,感受生活的美好。 (4)多形式朗读: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全班拍手读。 4. 朗读全文,练习背诵。 (1)动画展示和课文对应的图片,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说出对应的词语,感 受大自然的美好。 (2)学生齐读全文。 8 (3)诵读游戏:“小手盖一半”。游戏规则是用手将每行文字的前半部分 和后半部分盖上,进行对对子读课文。 (4)自由练习背诵,同桌互背。 四、实践活动,作业设计 1. 找对子。 给学生每人一张本课的词语卡片,让学生找到能和自己相对的词语,然后读 一读。 2. 收集对子,读背对子。 有条件的地方, 可以让学生上网或阅

16、读课外读物,收集对子歌并背诵, 比一 比谁收集得多、背得多。最后,将学生收集、背诵的对子摘录并打印成册,再请 学生依据对子内容配上精美的插图。 3. 对对子。 可以由教师说前面部分,让学生对后面部分。如:长对(),远对()。 春风对(),山高对()。 4.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本课新词较多, 都是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 比较书面化, 学生理解有一定难 度。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加以理解。 在学生理解词意的基础上认识生字,促进学生对字义的理解, 也激发了学生学习 的兴趣和识字的热情。这时,我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交流识字方法,教 师重点指导。学生在自由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学习方法,品尝到了学习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