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9518151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30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三单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如润物无声的春雨,赋予我们独特的气质。你听,唐诗、宋词 的深情吟咏,让我们遥想古人白马青衫的风姿;除夕、元宵的热闹团圆,让我们 感受继承传统的责任;书画、建筑的无声告白,让我们叹服先人的才智。我 们一起来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妙无双:元日,爆竹声声,忙用新桃换旧符;清明, 细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重阳,身在异乡,遥思兄弟;洁白的纸,是中国的伟大 发明,造福全世界;精巧美观的赵州桥,经历千年风雨,仍然横卧洨河;名扬中 外的清明上河图再现八九百年前北宋都城汴梁的世俗生活。 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旨在让学生感受 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2、, 激发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本单元的语 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主要是从学习表 达的角度提出写清一段话的具体方法,在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也 为学生进行“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习作实践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 本单元首次出现了本册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栏目,主要围绕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展 开,既和单元主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 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 课时 安排 课 文 古诗三首 三首 古 诗描绘 了 春节、清明和重阳节人 们过节时的情景。 1. 认识 37 个生字, 读准 8 个多音字,会写 36 个汉字,会写 30 个词语。

3、 2. 能背诵、默写指定 的古诗;抄写指定的课文 段落。 3. 能根据要求提取 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并对 有关的现象或成因做出 解释。 3 课 时 纸的发明 课文 介 绍了中 国 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 造纸术,讲述了从古至 今记录事件方式的演 变以及造纸术的发展 历程。 2 课 时 2 赵州桥 课文 介 绍了赵 州 桥的雄伟、坚固与美 观,并通过对赵州桥设 计特点的说明, 赞扬了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 智慧和才干。 4. 了解 课文相 关段 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 写清楚的。 2 课 时 一幅名扬 中外的画 课文 介 绍了张 择 端的清明上河图, 介绍了画上人物、 场景 等细节。 1 课 时 综 合

4、性 学 习 中华传统 节日 通过 组 织综合 性 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 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或 者节日中让自己印象 深刻的事,展示自己对 传统节日的了解, 由此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 的喜爱之情。 1. 能用不同方式收 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 资料,并记录下来。 2. 能就自己感兴趣 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 习作。 3. 以适 当的方 式展 示综合性学习的过程。 1 课 时 语 文 园 地 交流平台 说出 对 本单元 课 文学习的感受。 1. 能回顾、梳理“围 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 清楚”的具体方法。 2. 能分享在日常生 活中自主识字的途径及 成果,认识“税”“档” 等 7 个生

5、字。 3. 能按活动的步骤, 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 程。 4. 能说出有关自然 段的段式特点,并模仿写 一段话。 5. 了解、积累“文房 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 2 课 时 识字加油站 指导 学 生通过 生 活中的标牌识字。 词句段运用 通过例句的学习, 按照一定句式来巩固 “围绕一个意思把一 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日积月累 了解“文房四宝” “雅人四好”等文化常 识。 3 9 古诗三首 文 本 分 析 本课由三首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组成,这三首诗都描述了人们过 节时的情景。 元日的作者是北宋诗人王安石。这首诗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 象,写出了热闹欢乐的节日气氛, 同时也

6、表达了万象更新的美好愿望。 清 明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清明时节,孤身行路 时的感伤心情,语言平白流畅,描绘生动感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正逢重阳佳节,诗人独自一人漂泊在外,十分思 念家人,自然而真切地表达出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 学 目 标 1. 认识“屠、苏”等7 个生字,会写“符、欲”等11 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3. 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教 学 重 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背诵课文;默写清 明。 2. 借 助 注 释 理 解 诗 意,知道三首诗描写的传 统节日,感受节日

7、的情景, 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 学 难 点 1. 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 中,借助对诗歌大意的感知, 真正融入诗歌意境中。 2. 展开想象深入到诗人的 内心世界,想象诗人的心理活 动,从而体会诗人的真情实感。 课 时 安 排 3 课 时 元日 1. 会认“屠、苏”2 个生字,会写“符”1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元日,同时能够进行背诵。 3. 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元日的喜庆场面,体会诗人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1. 学习古诗重在朗读和背诵, 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4 2. 创设特定情境, 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意境, 体会诗人的情感, 了解中国传统 节日的深厚内涵和独特风

8、俗。 一、谈话导入,揭题激趣 1. 出示有关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的图片,引导学生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同 时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对单元学习的兴趣。 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吗?有没有哪位同学告诉 我们,图片中分别表示的是那些节日?(学生举手发言)中国传统的节日中,你 最喜欢哪一个或哪几个呢?为什么?哪位同学来跟我们分享一下?(学生自由发 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三首诗,就是和我们的传统节日的习俗相关的。 2. 板书诗题,解释题意。 过渡:今天我们首先要一起来学习的, 是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这首 元日。 请大家读一读注释,“元日”指哪一天?(农历正月初一。)它和“元旦”有什 么

9、不同?(一为农历,一为公历。) 3. 师生交流讨论对诗人王安石的了解,教师给出课件进行补充。 王安石(10211086)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 家之一”。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其诗 擅长说理与修辞,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 公体”。熙宁二年(公元1069 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为守旧 派反对,变法失败。 过渡: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古代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吧。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诗歌, 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同时感知诗歌的 朗读节奏,试着读出诗歌的节奏美

10、。 爆竹声中 / 一岁除,春风送暖 / 入屠苏。千门万户 / 曈曈日,总把新桃 / 换旧符。 2. 学生自主朗读诗歌,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 同桌相互交流读, 互相纠 正读得不准确的读音。 3指名朗读诗歌,提醒“屠、苏”两个生字及“曈”字的准确读音,同时 5 指导学生读准诗歌的节奏。 4课件出示诗歌中的生字,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字形,教师相机指导生字书 写。 符屠苏 书写指导: 符上短下长。“付”的左下竖稍短些,横写在横中线上,点写在竖中 线上。 5. 书写生字“符”。 预设: 教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然后临写生字三遍。教师巡视检查指导, 及时纠正并进行指导。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1. 质

11、疑引入。 过渡:同学们,学习一首古诗, 我们需要了解关于古诗哪些方面的知识呢? (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是的,只有准确理解了诗意,并体会了诗 情,我们才算真正读懂了这首诗歌。而要实现这两点目标, 我们必须从理解诗歌 的字词入手。 2. 引导学生自主研读诗歌, 借助课文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 看看还有哪些字 词的意思不能理解,做上记号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 3. 汇报交流,扫清理解障碍。 一岁除: 一年过去了。除,去。 屠苏: 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 曈曈: 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新桃,旧符: 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 4. 引导学

12、生再读诗歌,边读边展开想象。理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 送暖入屠苏”。 (1)在元日这一天,旭日东升的时候,当你走在路上,你会看到些什么? 会听到些什么?又会闻到些什么呢?(我会听到噼里啪啦的爆竹声, 可热闹了!) (2)现在过春节的时候我们又用什么方式来表现这种热闹的气氛呢?(放 烟花。我们不仅可以听到声音,还能看到漂亮的焰火呢!) 6 (3)那你们知道,从古到今,人们为什么喜欢在农历新年的时候放爆竹和 烟花吗?(听我爷爷说,以前是为了赶走年兽,后来是为了辞旧迎新。) (4)课件适时出示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引导学生解释诗意,教师进 行简单补充。(人们在一片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 (5

13、)除了听到爆竹声,我们还似乎闻到了什么呢?(屠苏酒的香味。) (6)人们在元日那一天喝屠苏酒又有什么讲究呢?(据说可以驱除瘟疫。 喝屠苏酒也寄寓了人们美好的新年愿望,就是能够赶走不好的运气, 新的一年顺 顺利利,好运相伴。) (7)课件出示诗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指名学生说说诗意,教师适时补 充。(人们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8)节日里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欢乐,充满希望。) 5. 引导学生继续展开想象,理解“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在诗句中找找看,节日里人们除了放爆竹、饮屠苏酒以外,还有什么 习俗?(新桃换旧符。) (2)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并说一说过春节

14、时家里贴春联的情景。你们知道 怎么诵读春联吗?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 读的时候应该先读右边再读左边,竖联 读完了,再读横批。) (3)古人“新桃换旧符”有着怎样的意义?(按照古代的风俗,正月初一 清晨人们会把旧的桃符取下, 换上新的桃符挂在门上, 用来避邪和祈求平安。 表 达了人们祈求新年平安、吉祥、好运的愿望。) (4)大胆想象,人们有什么美好的愿望呢? (5)课件出示“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引导学生说说诗意。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6)想象诗句画面,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明亮,美好,喜庆,欢 乐) 6.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全诗的

15、大意,并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 注意在脑 海中形成诗歌的画面。 7. 揭示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情感。 过渡: 同学们,我们大胆猜想一下,诗人王安石在看到眼前这番热闹欢乐、 7 明亮美好的情景时,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1)教师介绍并出示王安石变法的相关背景资料。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 20 岁以前随父亲在各地游历,了解老百姓的疾苦。21 岁中进士;当过十年地方官,做了很多有利于国家和老百姓的事情。49岁时被 任命为宰相。为了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不顾大官僚的反对,推行新法,废 除不合理的制度, 在这喜庆的节日里, 他更坚信新法的实行会让老百姓每天都能 像过节一样幸福。 元日这首诗就写于这一年的春

16、节,那时他正在大刀阔斧地 进行改革, 推行新政。 所以这首诗并不只是单纯地记录北宋的春节民俗,还表达 了诗人除旧革新的政治理想。 (2)读完资料,你觉得王安石仅仅是为我们描绘春节的喜庆场面吗?你对 哪个词、哪句诗有了新的理解? 示例: “爆竹声中一岁除” :过去的不仅是旧的一年,还有不合理的制度、陈旧 的法规 “千门万户曈曈日” :“曈曈日”不仅仅指初升的太阳,还指新的生活, 新的希望,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 “总把新桃换旧符” :“旧符”暗指不合理的制度、陈旧的法规;“新桃” 也暗指新政策、新法规。“总把新桃换旧符”有推陈出新的意味。 (3)再读题目“元日”,它仅仅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吗?还是什么的开始? (美好生活的开始,新政策的开始。) (4)诗人此时除了迎接新年的喜悦,还会有什么心情?(富国强民的美好 愿望和坚定信心。) 8. 学生再次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试着进行背诵并齐背诗歌。 四、总结回顾,作业设计 1. 总结填空,回顾全诗内容。 填空:这首诗写了古时候人们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诗中写到了三种过节习 俗: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