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2.寓言二则》说课稿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9518081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7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2.寓言二则》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2.寓言二则》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2.寓言二则》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2.寓言二则》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2.寓言二则》说课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 7 亡羊补牢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亡羊补牢选自寓言二则中的一则。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 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 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 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 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 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学生的实 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 的意思。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 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

2、及时纠正。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 生活实 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我的教学思路就清晰了, 教学与学法的选择 也就水到渠成了。下面我来说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二、教法和学法 2 / 7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 创新 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现新课标的三 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动 的语文课堂。教学本课,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法。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

3、悟,以悟生情。 抓重点词语,品读赏析,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3 、理念指导,精心设计 抓住语文本色,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引导学生学习寓言, 发展语言,是阅读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本课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 节简明有趣,但意义深远。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在赏析语言中让学 生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在理解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的过程 中习得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遵循阅读教学规律,重视体验感悟。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是学 生个性化的行为, 不能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 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 我力求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

4、,达成三 位目标。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3 / 7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 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 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

5、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 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 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 14 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 二只? 3、同桌互议。 4 / 7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 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

6、因, 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 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 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 、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 4 节,评议。 5 / 7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

7、“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 4 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 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 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 节, 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

8、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 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 节。 五、体会寓意。 6 / 7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 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 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 (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

9、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 实际,体会寓意。 七、拓展补充 1、“亡羊补牢”这个故事原来出自于一个八字成语,后面还有 四个字,你们知道吗? 出示:亡羊补牢 , 犹未迟也。 他还有另外两种说法,你们想知道吗? 出示:亡羊补牢 , 未为迟也。 亡羊补牢 ,为时不晚。 (读读记记) 2、这句成语出自哪里你知道吗? 7 / 7 (简介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历史资料的整理,书 中所记载的时代,上至战国初期,下至秦朝统一六国,反映了当时政 治、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面貌。 3、你想知道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吗?(出示故事) 4、积累抄写 四、说板书 板书设计: 想法已经丢后悔 亡羊补牢做法不补赶快堵(未为迟也) 结果又少再没丢 本节课的板书, 既概括了本节课的内容,又体现了知错就改,为 时不晚的寓意。形象直观,条理清晰,既辅助了教学,又达成了三维 目标,便于学生学习。 总之这节课,我以疑为线索,以思考为核心,以拓宽创新精神为 本,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把时间放给学生,培养学生独立钻研, 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由乐学到学会,最终达到会学会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