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ppt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49516542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5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ppt(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第一节执业准则概述 第二节鉴证业务准则 第三节相关服务准则 第四节质量控制准则,第一节 执业准则概述,一、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概念和作用 二、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产生与发展 三、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建设 四、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框架 (一)体系框架 (二)体系的创新 (三)体系的特点,一、执业准则的概念和作用,(一)执业准则的概念 执业准则,即执业标准,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也是衡量和评价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标准或尺度。 (二)执业准则的作用(P46) 1、可以为衡量和评价审计工作质量提供依据,从而有助于审计工作质量的提

2、高。 2、制定实施审计准则,有助于加强审计职业规范化管理,维护行业整体形象和社会经济秩序。 3、制定实施审计准则,有助于社会公众对审计职业的理解和对审计工作结果的信任。 4、有助于维护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的正当权益,使他们免受不公正的指责和控告。 5、有助于推动审计理论的研究、审计经验的交流和现代审计人才的培养。,二、执业准则的产生与发展,在审计发展史上,最早出现的是独立审计准则 美国是颁布独立审计准则最早的国家,无论是国际审计准则的制定,还是其他各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建立,都深受其影响。最早的审计准则是1917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应联邦贸易委员会的要求制定的资产负债表审计备忘录。 国际审计准则是由

3、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下属的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于1980年制定和颁布的,属于独立审计准则,目前在审计准则中影响最大。 罗宾斯药材公司破产案是独立审计准则的催生剂,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简介,IFAC由来自于120个国家的160多个会员组织构成,会员组织大部分是各个国家的职业协会,如中注协。 设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理事会、国际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理事会等 IFAC的宗旨是保护公众利益,以对全球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贡献 IFAC除通过独立的准则制定理事会制定国际审计准则外,还制定职业道德、教育准则以及公营部门会计准则。,三、中国执业准则体系的建设,

4、(一)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建设的三个阶段 : 制定执业规则阶段(19911993) 先后发布了注册会计师检查验证会计报表规则(试行)等7个执业规则。 建立准则体系阶段(19942003) 自1994年5月到2003年年中,先后制定了6批独立审计准则,共计48个项目。 完善与提高阶段(2004现在) 制定工作转向完善独立审计准则体系与提高准则质量并重,独立审计准则体系(1996年1月1日开始实施),(二)执业准则国际趋同的必要性(P33-34) (三)国际趋同的基本原则 趋同是方向 趋同不是相同 趋同需要一个过程 趋同是一种互动 (四)国际趋同的具体措施 尽力趋同 允许差异 积极创新,四、注册会计师

5、执业准则框架 (2006年2月发布,2007年起施行),(一)体系框架:执业准则体系受职业道德守则统御,包括业务准则和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1,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 47,鉴证业务准则 45,相关服务准则 2,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1,审计准则 41,审阅准则 1,其他鉴证业务准则 2,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 1,代编财务信息 1,提供管理咨询,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 47,鉴证业务准则 45,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 47,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1,鉴证业务准则 45,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 47,相关服务准则 2,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1,鉴证业务准则 45,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 47,对财务

6、信息执行商定程序 1,相关服务准则 2,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1,鉴证业务准则 45,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 47,代编财务信息 1,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 1,相关服务准则 2,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1,鉴证业务准则 45,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 47,提供管理咨询,代编财务信息 1,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 1,相关服务准则 2,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1,鉴证业务准则 45,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 47,审计准则是整个业务准则体系的核心。,(二)CPA执业准则体系的创新,1.准则框架的重构 “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体系”改为“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2.改进执业准则名称 将非审计业务准则从审计准则体系中分

7、离出来,按照业务性质冠以适当的名称。 3.创新执业准则编号 原有审计准则是按发布时间顺序编号的,看起来连续,但实际上是零乱的,没有内在逻辑。为了克服按时间顺序编号带来的弊端,我们按照会计科目编号原理进行了编号。,执业准则编号原则,准则编号由4位数组成,其中 千位数代表不同类别的准则: “1”代表审计准则, “2”代表审阅准则, “3”代表其他鉴证业务准则, “4”代表相关服务准则, “5”代表质量控制准则。,百位数代表某一类别准则中的大类。以审计准则为例,我们将审计准则分为六大类: “1”代表一般原则与责任, “2”代表风险评估与应对, “3”代表审计证据, “4”代表利用其他主体的工作, “

8、5”代表审计结论与报告, “6”代表特殊领域审计 十位数和个位数则分别代表其所属的小类及顺序号。 例如:第1311号(存货监盘),千位数的“1”表示该准则为审计准则,百位数的“3”表示该准则属于审计证据类的准则,十位数的“1”表示获取审计证据的某一小类,个位数的“1”表示该小类准则的序号。,(三)CPA执业准则体系的特点,体现了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宗旨 体现了国际趋同的要求 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 体现了强化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的要求,第二节 鉴证业务准则,一、鉴证业务的基本准则 鉴证业务的定义 鉴证业务的要素 鉴证业务的类别 鉴证业务的目标 鉴证业务的承接 二、鉴证业务的具体准则 审计准则

9、审阅准则 其他鉴证业务准则,一、鉴证业务的基本准则,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鉴证业务的定义和目标 第三章 业 务 承 接 第四章 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 第五章 鉴 证 对 象 第六章 标 准 第七章 证 据 第八章 鉴 证 报 告 第九章 附 则,(一)鉴证业务定义,1. 定义: 鉴证业务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2. 对鉴证业务定义的理解要点,(1)鉴证业务的主体: 注册会计师 (2)鉴证业务的用户: 预期使用者,即鉴证业务可以用来有效地满足预期使用者的需求; (3)鉴证业务的目的: 改善信息的质量或内涵,增强除责任方之外

10、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的信任程度,即以适当保证或提高鉴证对象信息的质量为主要目的,而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 (4)鉴证业务的基础: 独立性和专业性,通常由具备胜任能力和独立性的注册会计师来执行,注册会计师应当独立于责任方和预期使用者; (5)鉴证业务的产品: 鉴证结论,注册会计师应当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该结论应当以书面报告的形式予以传达。,【例单选题】 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2008年X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进行了审计,下列选项中属于“鉴证对象”的是( )。 A. X公司2008年财务报表 B. X公司2008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和该年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C. X公司200

11、8年度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D. X公司2008年利润表 【答案】B 【解析】X公司2008年财务报表是“鉴证对象信息”,X公司2008年财务报表反映的内容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是“鉴证对象”。,(二)鉴证业务要素,1.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 2.鉴证对象:是鉴证对象信息所反映的内容。 3.标准:对鉴证对象的评价标准。 4.证据:注册会计师提出鉴证结论的基础。 CPA要以职业怀疑态度执业,并获取证据。 5.鉴证报告:注册会计师针对鉴证对象信息(或鉴证对象)提出一定保证程度的结论。,1. 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三方关系人:注册会计师、责任方和预期使用者。责任方与预期使用者可能是同

12、一方,也可能不是同一方。,委托,受托,接 受 审 计,提交报告,三方关系,(1)鉴证业务三方关系存在的前提:第二关系人与第三关系人之间(即财产所有者与财产经营者之间)存在的委托受托经济责任关系; (2)注册会计师职责是通过出具报告解决二者之间委托受托经济责任关系; (3)三方关系表述为:注册会计师对由责任方负责的鉴证对象或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的信任程度。,2.鉴证对象(P43),形式:在注册会计师提供的鉴证业务中,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鉴证对象,相应的,鉴证对象信息也具有多种不同的形式。,鉴证对象特征(教材P44),鉴证对象的特征,可能表现为定性或定量

13、、客观或主观、历史或预测、时点或期间。,3.鉴证业务的标准(教材P44),1标准的定义:用于评价或计量鉴证对象的基础,当涉及列报时,还包括列报的基准。 2标准特征 相关性、完整性、可靠性、中立性、可理解性 3预期使用者获取鉴证业务标准的方式 公开发布; 在陈述鉴证对象信息时以明确的方式表示; 在鉴证报告中以明确的方式表述; 常识理解,如时间的计量单位是小时或分钟。,(三)鉴证业务的类别(教材41页),1. 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责任方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或计量,鉴证对象信息以责任方认定的形式为预期使用者获取。CPA对此业务进行鉴证。 2.直接报告业务:注册会计师直接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或计量,或者

14、从责任方获取对鉴证对象评价或计量的认定,而该认定无法为预期使用者获取,预期使用者只能通过阅读鉴证报告获取鉴证对象信息。,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和直接报告业务的区别,(四)鉴证业务目标,1.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的目标 : 注册会计师将鉴证业务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低水平,以此作为以积极方式提出结论的基础。 例如:“我们认为,ABC公司财务报表已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ABC公司201年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的目标: 注册会计师将鉴证业务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水平,以此作为以消极方式提出结论的基础。 例如:“根据我们的审阅

15、,我们没有注意到任何事项使我们相信,ABC公司财务报表没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阅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范例 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有限保证) 内部控制审阅报告 ABC股份有限公司: 我们审计了后附的ABC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BC公司)对200年1月1日至200年12月31日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认定。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保持其有效性,是贵公司管理层的责任;我们的责任是对贵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 我们的审阅是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准则进行的。我们的审阅工作主要限于询问ABC公司有关人员和对有关数据实施分析

16、程序,提供的保证水平为有限保证,其保证程度低于合理保证。我们没有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中通常实施的程序,因而不发表审计意见。我们相信,我们的审阅为发表意见提供合理的基础。 基于本报告所述的工作,我们没有注意到任何事项使我们相信,ABC公司管理层作出的“根据标准, 200年1月1日至200年12月31日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是有效的”这一认定是不公允的。 内部控制具有固有限制,存在由于错误或舞弊而导致错报发生和未被发现的可能性。此外,由于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变得不恰当,或降低对控制政策、程序遵循的程度,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推测未来内部控制有效性具有一定的风险。 会计师事务所 中国注册会计师: (签名并盖章) (盖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 (签名并盖章) 中国市 20年月日,范例 直接报告业务(合理保证)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ABC股份有限公司: 我们审计了ABC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BC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