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十讲》读后感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9514018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心素养十讲》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核心素养十讲》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核心素养十讲》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核心素养十讲》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核心素养十讲》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心素养十讲》读后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核心素养十讲读后感 栽得桃李树 来日终成荫 读核心素养十讲有感 陈晓彤 核心素养是当今许多国家和地区以人才发展为主题的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焦点,是近几年来国际课程改革的风向标和主基调。在我国,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正式出台,“核心素养”这个广受人们青睐的热词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未来学校教育的主流话语。钟先生是新世纪中国课程改革的旗手,一直以来为中国儿童享有公平而优质的教育而登高呼号。在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如火如荼之际,核心素养十讲一书的出版对于教育共同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正本清源、筑路修道的意义。 变革的时代也是充满迷思的时代。乱象纷呈之中,一种观点认为改革实无必要,抱残守缺

2、自待云开月明,另一种观点认为改革要抽刀断水,非断腕截肢无出头之日。告别应试教育的道路,绝非“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那么潇洒写意。 _是等死,乱作为是找死。钟先生从核心素养的立场出发,提出教育改革要回归常识、回归常态、回归正轨。基础教育是成“人”的教育,不是成“家”的教育。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相向而行,着力彰显基础教育的育人功能,就是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 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人格品质和关键能力。因此,重申素质教育的本义必须注重“所有的人”的发展,保障所有学生的学习权,注重“整体的人”的发展,促进学生个体人格的健全发展与学力的持续发展。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实现课堂转型便是回应时代要

3、求,实现教育转型升级的题中要义。 核心素养旨在勾勒新时代新型人才的形象,规约学校教育的方向、内容与方法。本书系统深入地阐述了核心素养与立德树人、课堂转型等相关概念的关系,构建了核心素养的整体模型,指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新型教学模式与课堂转型方向,并对如何根治应试教育的顽疾、学校改革的困惑和挑战是什么、世纪学校课程如何改变与创造、教育评价如何演进、教师教学行为如何转型、教师角色如何转变等问题进行了权威解答,这对新时代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学校的变革实践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课堂转型要关注育人价值,要实现从教师中心转向学习者中心。落实核心素养首先需要深入地研究学生、研究学习。以核心素养为主线的课堂具有哪些特

4、征呢?从被动学习到能动学习,从个体学习到协同学习,从表层学习到深度学习,是该书为我们描述的关于学校课堂转型的指标性特征。一味追求知识传递的“有效”“高效”无法培育学生应对未来挑战的学力。核心素养的养成应以“优质教 学”为导向,要让学生在基础素养、学习方法、学习质量等方面,通过对话、思考、批判的过程生发出新的学习意义。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同他者就“大观念”进行学习分享,理解知识与自我、世界的关联,思考彼此之间的差异,尊重世界多元性,参与到文化实践和问题解决。在这个意义上,钟先生认为当前一些学校所谓的“卓越教育”只不过是“低阶认知能力”强化的观点。 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最为

5、关心的主题。该书为广大教师答疑解惑,提供了简明清晰的技术路径。简言之,“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单元设计课时设计”是学校课程发展与教学实施环环相扣的四个链环。对于教师来说,可以从知识技能人格元认知四个维度把握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而单元设计作为课程标准修订之后教学改革的新亮点,大体分为“教材单元”和“经验单元”两种路径,以此打破传统课时的桎梏。从课时设计的角度,教学过程可以涵盖凝练讲授、周密引领、协同学习、自主学习四个阶段,超越传统无效的“一问一答”式的教学。这些教学改进的脚手架看得见、摸得着,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搭设了可供凭借的阶梯,在理念与实践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 核心素养十讲一书,让人颇有大家小书、微言大义、如沐春风之感。变革是一项旅程,而不是一张蓝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之旅既充满了希望和光明,也必然伴随着泥淖和曲折。环境可以改变人,环境也会因人而改变。因此,行动比嗟叹重要;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比一个人独自摸索重要;坚持水滴穿石的努力,比轰轰烈烈的一时痛快重要。这本小书既倾注了一位教育学者祈愿“为了公平而优质的教育”的社会情怀,也体现了久久为功、求其友声的实践智慧,可谓栽得桃李树,来日终成荫。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