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伦理的基本问题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9512478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司法伦理的基本问题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司法伦理的基本问题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司法伦理的基本问题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司法伦理的基本问题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司法伦理的基本问题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司法伦理的基本问题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法伦理的基本问题ppt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司法伦理的基本问题,司法伦理的概念与特征2-180 司法活动的道德维度1-165 司法工作者的地位与素质2-187,“法律实施”不同于“司法”,法律实施是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获得有效实现的活动的总称;“司法”仅指国家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也称之为“法的适用”。 “司法活动”的主体即司法机关,我国的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监督机关)、公安机关(治安机关),是最典型的法律事实的主体。而法律实施主体并不仅仅为司法机关,也包括其他国家机关、被授权的社会组织、公民等。,第一节 司法伦理的概念与特征,一、司法伦理的概念 司法伦理又

2、称司法道德、司法职业道德,是指司法工作者在履行其职责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调整司法工作者各种社会关系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其本质决定于社会经济基础。,我国的司法伦理,是社会主义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在司法职业上的具体化。其内容不仅反映社会主义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的一般要求,而且着重反映司法职业的特殊要求,表现为职业义务、职业责任等,并通过章程、守则、公约等具体形式表现出来。 职业责任包括保护人民、打击敌人、惩治犯罪、保卫国家经济建设顺利进行、保护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稳定和社会稳定等等。 司法伦理状况,是社会文明的窗口,是司法公正的标志。,二、司法工作的特殊性,司法工作,在我国专指人民法院、人民检

3、察院及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从事的以法院为核心、以当事人合意为基础、以解决纠纷为基本功能、以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证的职业活动。其特殊性表现在:权力性、社会性、政治性、易腐性。,1、权力性,司法工作的权力性,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以国家的名义,代表国家履行职能,行使司法权。宪法第126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宪法第131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司法工作者的权力,既是一种职权,也是一种职责,是权责的统一体。,2、社会性,司法工作的社会性,是指司法工作直接面向社会,关系到各个方面的社会

4、关系,关系到社会各个阶层。 司法工作的社会性表现在:涉及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3、政治性,司法工作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司法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司法工作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4、易腐性,司法工作的易腐性,是指由于司法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司法工作者在司法职业活动中极易被腐蚀。 腐蚀性因素:权力因素,导致专横;社会环境因素,导致腐化堕落;司法工作者自身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三、司法伦理的主要特征,司法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司法伦理的特征: 1、高度的廉洁性 司法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工作极其严肃,这就决定了职业道德的廉洁性,包括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实事求是、执法公正、

5、廉洁奉公、不徇私情等,2、深远的影响性 直接影响国家的威信、党的声誉;关系到司法机关的尊严和司法工作者的形象;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程,3、鲜明的阶级性 司法,实现统治阶级意志;法律的阶级性,决定了司法伦理的阶级性,4、明显的强制性 一般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起作用;而司法伦理的约束对象是司法工作者,如果司法工作者违反了司法伦理,可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第二节 司法活动的道德维度,一、司法的道德基础 二、司法的道德追求 三、司法程序的道德原则,一、矫正正义:司法的道德基础,矫正正义,概念来自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正义”区

6、分为“普遍正义”与“个别正义”;“个别正义”区分为“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 分配正义要求按优劣分配涉及财富、荣誉、权利等有价值的东西的分配,在该领域,对不同的人给予不同对待,对相同的人给予相同对待,即为正义 矫正正义不分优劣,只要求对损害的平等纠正与惩罚。矫正正义是由法官来实现的。矫正正义就是司法正义。,波斯纳认为矫正正义有三个要素: 为不公行为所伤害的人应当有启动由法官管理的矫正机器的权利。 法官不考虑受害人和伤害者的特点和社会地位。 对不公伤害的救济。,1、矫正正义的作用 矫正正义是司法的道德基础,规定了司法存在的道德依据、司法的道德特性、司法的价值追求。,2、矫正正义的道德标准 对等

7、性标准。对应性,是指矫正正义应与不公和伤害的程度相对应;平等性,是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人道的标准。是一个底线的标准,越过它,就不正义了。 功利的标准。除了“报应”,还要着眼于社会的预防甚至还有对个体违法的教育。,二、个别法正义:司法的道德追求,一般法正义,是立法的道德追求;个别法正义,是司法的道德追求。一般法正义不会自动地转化为个别法正义。,1、一般法正义与个别法正义关系之实质 一般法正义向个别法正义转化的问题包括两方面:二者没有矛盾,司法者能直接从一般正义中引申出个别正义;由于法律本身的局限而无法做上述引申,需要借助法律解释和个别衡量才能实现个别正义。,基于上述方面,二者存在着由二者不同的

8、品性带来的紧张关系。即法律所表达的一般法正义的普遍性、稳定性与现实生活中个别法正义的特殊性、变动性的矛盾关系。,化解这种紧张关系无非是两种办法:一是立法,但人不可能像神一样具有无限智能和完美德性;二是司法,寄希望于尽可能发挥人的能动性来化解这种紧张关系,从而实现正义。问题是:立法上,人“不可能”,司法上,人何以可能?,2、一般法正义与个别法正义紧张关系的化解,如前所述,化解这种紧张关系的可能办法是司法。那么,具体方法是什么呢? 司法,首先要“找法”,而找法有三种结果:有可适用的法律规范;没有可适用的法律规范;有可适用的法律规范但与社会正义相冲突。对于第种结果,必须有法律解释和个别衡平,才能化解

9、上述“紧张关系”,实现个别正义。,法律解释何以实现个别正义?,法律解释总是与具体案件相联系。 法律解释过程,同时也是价值判断过程。 法律解释不只是被动消极的图解,还是积极的创造过程。,用“法律解释”来实现个别正义的几种情况:,依据宪法来进行解释和补充,从而实现个别正义。宪法是最后的最根本的依据 依据体现在法律中的基本道德原则来进行解释和补充,从而实现个别正义。如民法关于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原则。 依据立法的目的和精神来进行解释和补充,从而实现个别正义。如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 依据公共政策来进行解释和补充,从而实现个别正义。民法通则第二条规定: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个别衡平,

10、当一般法正义的适用会导致违背正义的结果时,司法者运用社会正义感,进行道德上的衡平,从而保证个别正义的实现。,三、司法程序的道德原则,1、司法程序的评价模式 功利主义评价模式、成本评价模式、程序本位评价模式。前两种是对程序进行功利的、经济的评价,没有给程序正义以独立的地位。 程序本位评价模式认为,一个程序是否正义,不能由结果的正义来证明,程序有其自身内在的正义标准。如刑讯逼供,2、司法程序正义的独立价值 程序正义也决定着实体法正义。在实体法规定的内容发生冲突时,一个正义的程序为法院作出裁判起到选择实体标准的作用; 程序正义在实践层面的独立价值。一个在程序上充分行使了诉讼权的当事人即使面对败诉的结

11、果也会在心理上认同,从而在行为上自觉服从 程序正义是看得见的正义。英国格言:正义不但要伸张,而且必须眼见着被伸张。,3、程序正义的价值基础 人道原则,保证那些利益受到影响的人的基本权利不受侵害,从而保持人格独立。 公正原则,诉讼过程中对程序权利、义务的公平分配,包括法官的中立、当事人的平等 自主原则,尊重程序参与者自主、负责和理性主体的地位,第三节 司法工作者的地位与素质,一、司法工作者的地位 1、社会主义法律的执行者 司法机关及其工作者成为执行法律,保障和维护法律有效实施的主体。,2、司法工作者是国家利益与安全的保护者 法律的目的是维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协调私人利益和

12、公共利益的矛盾,最终保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宪法第29条规定,“国家维护社会秩序,镇压叛国和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制裁危害社会治安、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和其他犯罪活动,惩办和改造犯罪分子。”,3、司法工作者是人民权利和利益的维护者 国家意志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国家的权利和利益根本上说是人民的权利和利益。,4、司法工作者是社会稳定的保持者 社会稳定包括经济秩序、政治秩序和生活秩序。,二、司法工作者的素质,1、政治思想素质 政治素质包括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意识和政治觉悟等。江泽民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1996年6月21日):不论做什么工作,作为党的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

13、,都要具备基本的政治业务素质。第一,要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第二,努力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第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开拓前进,具有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第四,模范遵纪守法,保持清正廉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觉拒腐防变,坚决反对消极腐败现象;第五,刻苦学习,勤奋敬业,不断加强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具备做好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和能力。,2、道德文化素质 道德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影响到党和国家的威信,影响到法律的统一和尊严。,3、专业理论素质 法学是一门系统的知识体系。,4、身体心理素质 司法工作的复杂性、繁重性、艰苦性,以及斗争的尖锐性等,对司法工作者的身心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