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专题-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

上传人:桃*** 文档编号:149512090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19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专题-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现代文阅读专题-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现代文阅读专题-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现代文阅读专题-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现代文阅读专题-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专题-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专题-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文阅读专题 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期中考试如何复习?,1.基础知识: 每课后面的读读写写要注音,用辐射记忆法把多音字形近字写旁边,(汉字大多是形声字,要理解记忆)并分别注音组词,比较记忆。 课本下面文学文化常识,有注音注解的字词要掌握。 课后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诗词要背准背熟,不会的字词一定要动手写。特别是古诗词要理解赏析背默,切忌死记硬背。 文言文一定要直译,要“信”“达”“雅”。重点实词意义要掌握,虚词也要了解其用法。每课要总结文言五项。要掌握文言规律。(如果需要回头可以做个文言文专题讲座) 2.阅读技巧: 记叙文复习要关注课后练习题型,揣摩答题技巧。,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记叙文阅读的考查

2、要求是: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了解常 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5、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能力;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高频考点,1. 理解标题的含义及作用,2. 概括文章内容,3. 分析重点段落(首段、尾段

3、、中间段)作用,4. 理解、赏析重点语句,5.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6. 辨析修辞(写作)手法及作用,7. 内容理解与拓展探究,不管什么类型的文章,考试是在有限时间内写出最佳答案才能得高分。因此我们先看下面的题带着问题阅读文章,省一遍阅读时间。题干里有引号的词语或句子画到文中,以备阅读做题时能够迅速找到。 不管什么类型文章,做题时每道题都要围绕中心,这是关键。 那么怎样才能迅速把握中心? 看题目、看开头、看结尾、看每段的开头和结尾、看议论抒情的句子或段落看体现人物或作者心理或心情的词句段落、看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或段落、看细节描写或详写的部分。这些往往是体现中心的地方。把握了文章中心并围绕中心

4、答题,方向就不会错。,审题同时读分值,根据分值分点答 一般来说奇数分1分或3分,要么1点要么3点。偶数分2分或4分,要么1点要么2点要么4点。 分点答题才能让改卷老师迅速把握你的得分点。 读完文章,整体把握了文章的中心。再逐一认真审题,迅速找到文中画住的词语或句子,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往前找往后找,答案一般就在不远处,能用原句用原句;不能用原句找关键词用自己的话连缀起来。,我给大家总结成顺口溜 题中引号是关键, 画到文中波浪线。 前找后找不会远, 能用原句用原句。 关键词是得分点。 根据分值分点答, 紧扣中心不会偏。 结合内容细细谈, 认真审题答完全。,考点一理解标题的含义及作用,1. 给文

5、章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2. 文章拟题是否合理?说明理由。(文章标题“”能否改为“”,请简述理由。),3. 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4. 结合全文,说说标题的作用(妙处、或表达效果)。,方法点拨,一般来说,标题是对文章内容、主题、描写对象以及作者思想情感等的高度概括与提炼。 1. 拟写文章标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寻找文章线索; 明确主旨和思想感情; 反复研读开头和结尾; 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 抓住核心人物; 抓住核心事物; 抓住核心事件; 把握作者情感。 注:所拟标题要简洁、凝练、概括、鲜明,要能吸引读者注意或触动人心。 2. 判断文章拟题是否合理或标题能否替换。 这类题实际上考查的

6、是对文章中心思想、主要内容、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理解与把握能力。做题时可结合所给标题的含义从中心思想、主要内容、思想感情等方面具体分析。同时还应注意标题的生动性、凝练性和概括性等特点。,3. 理解标题的含义: 联系文章主题; 联系作者或文章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 结合文章内容从标题的表层含义和内在深层含义两方面分析; 从主要人物形象或描写对象的特点等方面分析; 从标题本身的特点及其与文章内容的联系入手分析。 4. 标题的作用(妙处): 概括文章所述的中心事件; 交代文章行文线索; 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 吸引读者注意; 含蓄隽永,一语双关,具有象征意义。另外还可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标题特点

7、及其表达效果等。,1. 拟写标题: 对文章主要内容、思想情感等进行高度概括; 所拟标题应简洁、凝练、概括、鲜明。 2. 理解标题含义: 表层含义(标题中特殊词语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 深层含义(修辞手法的运用;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引申义); 联系全文内容,结合文章主旨综合分析。 3. 标题作用(妙处): (1)作用: 内容上:表明写作对象;体现主要内容;揭示情感主旨。 结构上:贯穿全文线索;引起读者兴趣等。 (2)妙处(表达效果): 内容上:揣摩标题含义(扣中心); 结构上作用。分析表达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委婉含蓄;奠定情感基调; 揭示文章主题;引起阅读兴趣等)。,考点二概括文章内容,

8、1. 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所讲述的故事。,2. 本文写了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3. 请简要概括故事情节。,4.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5.表格或填空式概括题,方法点拨,该考点主要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与理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这类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 1. 审清题干要求. 即正确理解题意,看清题干是要求概括全文内容,概括某(几)段内容,概括某个特定条件的故事,还是按一定要求(如先后顺序)概括几个故事或情节等。 2. 锁定答题区间。 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应的文段,确定与故事或情节相关的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 3. 用逻

9、辑清晰的语言组织答案。 注意要联系上下文以及文章主题、人物感情等综合考虑。,针对文章(文段)的不同特点,答题时可灵活运用如下技巧: 1. 故事情节或内容有明显的概括性语言的: (1)补充拓展文章标题:有的文章标题高度概括了文章内容,答题时对照记叙文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补充增添,就可得到文章的主要内容。 (2)摘录中心句段:对于文章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落,答题时可以直接引用或对其加以补充、整理。 2. 故事情节或内容无明显的概括性语言的: (1)归纳要素:如果所选文章或文段整体在讲一件事,可以找出文中对应的六要素,用逻辑清晰的语言组织起来即可。 (2)合并段意

10、: 对于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可逐段分析出段意,再把主要段落的段意结合起来,即可从中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写了几件事的文章,要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抓住主要事件来概括。值得提醒的是,有的记叙文所设置的问题之间是有关联的,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从其他题干设置或关键问题的答案中得出,答题时注意灵活运用。,考点三分析重点段落作用,1. 首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3. 分析某段在结构和内容上起什么作用。,4. 某段内容似乎和故事内容关系不大, 能否去掉?为什么?,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某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该考点主要考查对重点文段内容与文章整体内容之间关系的分析及对结构

11、安排的把握能力。总的来说,常考的重点段落有:首段、尾段、过渡段、插叙、环境(或景物描写)语段以及其他与文章主要内容形成呼应、对比或补充说明文章内容的段落等。 分析重点段落的作用,一般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内容上: 1. 分析其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 2. 分析其如何起到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或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等的作用。(注:语段的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的思想意义等,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简要说明。),结构上: 1. 首段: (1)开门见山,开篇点题;(2)统摄全篇,领起下文;(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或思考;(3)渲染气

12、氛,奠定基调;(4)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等。 2. 尾段: (1)总结全文,深化、升华主旨,含蓄深刻;(2)呼应前文或文章标题,使结构严谨;(3)卒章显志(篇末点题),画龙点睛;(4)承接上文,启发联想,暗示、点明或揭示主旨等;(5)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深长,给人启迪,发人深思等。 3. 过渡段: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4. 环境或景物描写语段: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烘托或渲染的气氛(营造的氛围),奠定的基调;(2)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3)表现(烘托)人物的心情、性格;(4)暗示社会环境;(5)设置的背景,烘托人物形象;(6)深化主题,与开头

13、形成照应;(7)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8)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5. 其他段落: (1)承接上文;(2)总结上文,引起下文;(3)为后文作铺垫、埋伏笔等。 6.插叙段: (1)对中心的作用;(2)对人物的作用;(3)对情节的作用。,1. 首尾段作用:结构上的作用联系文章内容;内容上的作用联系文章内容。 2. 过渡段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上承,下启。 3. 写景段落作用:语段描写了/交代了;暗示/烘托/渲染/营造了的气氛;为下文作铺垫/表现了(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性格/品质/形象。 4. 段落能否删去: (1)不能。理由:该段在结构上与上下文的关系是,在内容上与上下

14、文有着的联系。所以不能删去。(视具体情况也可加上“如果删去,则”) (2)能。理由:文章内容写的是,本段内容写的是,与文章内容联系不大(无关)/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情感)是,而本段体现的是;去掉后行文更简洁,内容更集中/本段内容表达的主题与文章主题思想(情感)无关(相悖);所以可以/应该删去。,得分要点总结,考点四理解、赏析重点语句,1. 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某一个句子)?,2. 从文章画线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3. 品读文章指定段落,从某一角度(如词语运用、修辞方法、人物描写等)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对重点语句的考查主要是要求理解特定语句的含义,分析特定语句的表达效果,或从特

15、定角度(或选择角度)赏析特定段落语句。 解答理解语句含义类的题,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进行分析,还要注意联系文章中心思想。 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可从以下角度着手: 1. 修辞方法的角度:要先点出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再结合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对句子本身的效果和对表现文章中心、人物情感等的作用等)。 2. 描写方法的角度:要先点出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再结合句子分析其描写效果,如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故事情节更丰满,等等。 3. 表达方式的角度:议论:重点分析其蕴含的哲理,点明其对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抒情:重点剖析其抒发的感情,分析其对表现文章中心、主题等的作用。描写:重点分析其运用的描

16、写方法及其创设的意境,再分析其对表现文章内容、中心思想、人物形象或情感等的作用等。,4. (特殊)句式的角度:要先点明句子运用的句式,再联系文章主要内容及中心,分析其表达效果(作用)。如: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引出内容)、反问句(加强语气,增强情感表达及感染力)、感叹句(抒情强烈,增强感召力)等。 5. 用词的角度:抓住句中富有表现力的关键性词语,理解句子所表现的作者的情感,如好恶、褒贬等。 6. 其他:如中心句或点睛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画龙点睛;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给人以启迪)、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却寄寓了作者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引用句(增加文章的诗情画意以及表达的深刻性)等。,1. 理解特定语句的含义: 表层含义(句子本身的含义); 深层含义(联系文章中心、思想感情等分析)。 2. 分析特定语句的表达效果或作用:根据语句特点可从句子本身或结构上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