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医的特色与优势参考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9511837 上传时间:2020-10-2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中医的特色与优势参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现代中医的特色与优势参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现代中医的特色与优势参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现代中医的特色与优势参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现代中医的特色与优势参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中医的特色与优势参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中医的特色与优势参考PPT(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華夏書院,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認可提供進修項目機構CME-PP0022,“現代中醫的特色与优勢”,邱幸凡教授主講,邱幸凡教授,邱幸凡教授為湖北中醫學院教授及博士導師,並為全國名老中醫委員會委員。,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工商科技局 資助 在此活動內表達的任何意見、研究成果、結論或建議,並不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及專業服務發展資助計劃評審委員會的觀點。,本工作坊獲,湖北中医学院老年医学研究所 邱幸凡教授,中医临床特色与优势,我国存在着中医和西医两大医学体系,两种医学尽管其理论体系不同,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各异,但二者在临床上的确各有所长,各有优势。 在西医学日新月异,与同代科学高度结合的今天,明确中医学的

2、临床特色与优势,对于发挥中医优势,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医的临床特色与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辨证重视机体的反应性 治则强调调和脏腑功能 手段提倡运用综合疗法 组方创立君臣佐使配伍 药物体现绿色天然特点 病种具有众多优势领域,辨证重视机体的反应性,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其辨证的程序是:,四诊,症状 体征,证,收集,辨证理论 求机,可见,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关系等的病理概括。 辨证所求出的病因、病机,正是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后,通过机体反应性而表现出来的一个综合病理概念,与西医诊断求出的致病微生物和结构器质变化不同。,例如:

3、病因致病因素,主要可分为外、内两大类。,病因,致病微生物 外 六淫 气候环境 相结合的综合概念 机体反应性,致病情志因素 内七情 病变脏腑 相结合的综合概念 机体反应性,因此,中医的病因,在致病前客观存在,在致病后则与机体反应性密切相关,它不是只指单一的致病因素,而是包涵了更丰富的综合内涵。,病机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是对病程中某一阶段正邪状态的阶段性病理概括。,病因 病位 病 机 病性 等方面病理综合概念 邪正状态 转归预后,可见,病机是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后,在机体反应性的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病理状态,其证的类型和性质亦与机体反应性密切相关。,正是由于中医辨证重视机体反应性这一特点

4、,所以在诊断上体现出如下特色和优势:,特色:,重自觉症状,轻客观检查 重功能失调,轻结构器质变化 重“证”,轻“病”,优势:,诊断功能性疾病 诊断原因未明性疾病,治则强调调整脏腑功能,中医学的治则治法理论十分丰富,但归根结底不外“扶正祛邪”四字,而最后的落脚点又均在“脏腑”身上。 中医的扶正祛邪,主要是通过调整脏腑功能来完成的,这与西医单纯针对病原微生物的拮抗和针对异常结构的修理,以及多为补充型的进补显然有别。,例如: 扶正补脏腑阴阳气血的不足。,气虚补气(肺、脾) 血虚补血(心、肝) 阴虚补阴(肝、肾) 阳虚补阳(脾、肾),扶正,主要是调整 脏腑的功能偏衰,诚然,中医药之补,亦含有补充缺乏物

5、质的一面,如:贫血阿胶(含VitB12),单纯性甲状腺肿海带(含碘),夜盲猪肝(含VitA)等,但这只是自然之理的必然,而不是中医药理论的刻意针对。 因此,调整脏腑功能,促进其营养物质的化生、利用,则是中医学扶正的本质。故中医学还有“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气中求血”、“血中求气”之说。以上方法均离有丰富的思辩哲理。,祛邪祛脏腑阴阳气血之有余,拮抗拮抗脏腑气血阴阳之偏盛 顺势顺应脏腑抗邪之势祛邪 顺性顺从脏腑的生理特性祛邪,祛邪,主要是调整脏腑 功能的偏盛,说明中医的祛邪,亦是通过调整脏腑偏盛的功能,清除其代谢产物来实现的。与西医直接杀灭致病微生物和修复其异常结构不同。,由此可见,中医学的

6、治则,亦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特色:,强调“治病求本” 重在调整脏腑阴阳气血 充分调动人体自愈能力,优势:,通过调整功能治疗功能和器质性病变 治疗特异性病因未明性疾病 治疗诊断未明性疾病,手段提倡运用综合疗法,中医临床治疗手段十分丰富,具有整体、综合的特色和优势。 所谓综合疗法,是指针对病情运用多种具有治疗或调理作用,有助于疾病治疗和全愈的方法。中医的综合疗法,包括药物疗法、饮食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心理疗法、气功疗法、敷贴疗法、药熨疗法、熏浴疗法、吹闻疗法、佩带疗法等方面。但归纳起来,总不外内治法、外治法两大类。,中医学认为,内外兼治,综合治疗,可充分调动机体整体抗病能力,显著提高临床

7、疗效。 清代名医徐灵胎说:“为医不明外治之法,仅得医术之半耳”; 清代外治学家吴师机盛赞外治法之妙,曰:“神奇变幻,上可以发扬造化五行之奥蕴,下亦扶危救急,层见叠出而不穷”; “世有博道之医,当于此见其才”。 由此可见,能否掌握和运用外治法和综合疗法,是中医提高疗效的关键之一,也是评判医生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 如湖北省已故著名老中医蒋玉伯、张梦侬先生擅长药物治疗,他们均在处方用药同时,对疑难杂症施以针灸或敷贴治疗。 临床上,对于多数病种来说,采用综合治疗的疗效均优于单一疗法。临床医生往往限于医院条件或医疗模式而内外分治,各自为战,因而降低了治疗效果。,综合疗法在临床上的特色和优势是:,多法联用

8、,各用其长 内外兼治,整体治疗,特色:,有利于优选个体化治疗方案 有利于发挥各种疗法之所长 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优势:,组方创立君臣佐使配伍,君臣佐使是中医学组方的重要原则,也是中医治疗学的特色与优势之一。 由于中医治疗主要不是针对致病微生物、结构的异常改变和体内缺乏的物质,而是针对病机这个根本,重在调和脏腑功能,所以创立的君臣佐使配伍法,突出反映了中医多因素、多层面、多靶点的整体治疗思想,体现了中医治疗学的特色与优势。,君臣佐使配伍法,源于内经。 君臣佐使之药的各自作用是:,“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 “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

9、制也”; “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君主治药,辅君药 治兼病兼证药,佐君、佐臣药 治疗次症药 佐制消减毒副作用药 反佐相反相成药,使引经药 调和药,以上配伍主次分明,佐制有序,靶点明确,其药物的作用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通过配伍,激活脏腑整体功能,提高治疗整体疗效。,臣,佐,使,由此可见,君臣佐使配伍法的特色和优势是:,用药主次分明 全面照顾病情,特色:,发挥多靶点效应 全面激活机体功能 提高整体疗效,优势:,药物体现绿色天然特点,中医学药物资源丰富,品种众多。从来源看,有海、陆、空三类;从物种看,有动、植、矿三种。 药物的数量,数以千计,尚无准确查

10、考。仅中药大辞典所载,便有5767味药。,植物药4773味 动物药740味 矿物药82味 加工成品药172味,其中,此外,散在地方民间的草药还有一定数量。,中草药均来自天然,寓有绿色概念,与人工合成的化学药品相比,显然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源于自然 植物为主 一药多效,特色:,药食同源而人体易于接受 药用天然而毒副作用较少 药非合成而耐药性、抗药性较少 药性持久而依赖性、反跳性较少 药效双向而自动调节生理平衡,优势:,病种具有众多优势领域,由于中医治疗具有治病求本,整体调节的特色,所以在治疗病种方面亦具有众多优势领域。,1内科:如感冒、失眠、神经官能症、支气管炎、哮喘、冠心病、中风后遗症、胃

11、炎、肠炎、肝炎、肾炎、各种神经痛、风湿病、面瘫等。 2外伤科:如胆囊炎、阑尾炎、结石症、各种劳损、骨髓炎、骨结核、颈肩腰腿痛等。 3妇科:如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子宫功能性出血、更年期综合征、阴道炎、盆腔炎、不孕症、子宫脱垂等。 4皮肤病:湿疹、荨麻疹、瘙痒病、神经性皮炎等。,(一)慢性病,1病毒性疾病:风疹、麻疹、水痘、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肠炎、病毒性肝炎、带状疱疹、扁卒疣等。 2急腹症:急性阑尾炎、胆道蛔虫病、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肠梗阻。 3急性扭伤,挫伤。,(二)部分急性病,(三)肿瘤病,1良性肿瘤:脂肪瘤、乳房囊性增生病、附件囊性包块、子宫肌瘤、脑

12、瘤等。 2恶性肿瘤:肺癌、胃癌、直肠癌、孔腺癌、前列腺癌、骨癌等。,上海何裕民等人1990年对上海、杭州、黑龙江等地22种内科病人的治疗方式及优势进行调查,其结果是:,中医,治疗优势病种,西医,哮喘急性发作、脑溢血抢救,中西结合,综上所述,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包括:,功能性疾病 部分器质性疾病 特异性病因未明性疾病 诊断未明性疾病,慢 性 病 部分急性病,1中医临床具有不可替代的特色和优势。 2中医临床亦有不足,突出表现在四诊客观化,生药质量、药用剂型及途径等方面。 3中医医生医术的掌握上应做到一专多能,不断更新。 4中医医疗体制应为提高疗效服务。如为各科配备精通多种疗法的医生,提供开展多种疗法的条件,或建立良好的多疗法协作机制等。,结论与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