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寿光市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9510458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寿光市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寿光市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寿光市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省寿光市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省寿光市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寿光市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寿光市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寿光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共50题,满分75 分)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下列字体的汉字在促进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2、“张颠(张旭)没在二十年,谓言草圣无人传。零陵沙门继其后,斯书大字大如斗。”诗中“零陵沙门”指的是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宗元 D怀素3、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A反

2、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 B体现宋代书法尚意风格C表现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D标志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4、他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他认为“四体妍媸(ynch,美和丑),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眼睛)之中”,此人是A顾恺之 B吴道子 C马远 D张择端5、下图说明A三教合流成为社会潮流 B中外文明碰撞冲突不断C艺术作品日益世俗化 D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6、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在分析中国某一时期文化特征时曾这样概括: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该时期是A汉朝

3、B唐朝 C宋朝 D明朝7、下图是明代杰出画家徐渭的黄甲图(局部),图中肥阔的荷叶已开始凋零,一只螃蟹缓缓爬行,留出大片空白表现秋水,荷叶墨色淋漓,画蟹形状虽夸张,却饶有笔情墨趣。此画所反映的中国文人画的典型特点是A注重写实,富有生活气息 B. “以形写神”,形态逼真8、2013年12月15日北京京剧院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指出,为扩大京剧的社会影响力,2014年北京京剧院将以整体运作、整体宣传的方式集中推出“十大品牌演出活动”。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正确的是A乾隆年间京剧正式形成 B京剧的形成博采我国北方各地戏曲之长C京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 D它的形成和发展与统治者的推动有关9、下图为我国著名的

4、教煌飞天壁画,壁画中飞天衣带飘飞,动感十足。下列画家的作品风格接近于“敦煌飞天”的是A顾恺之 B王羲之 C吴道子 D郑板桥10、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观点的分别是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摊戏11、在小说醒世恒言中,“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 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下列选项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A这一现象与明末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有关B这反映了整个明朝妇女婚姻自主的观念C材料中的现象只是个案

5、,不足以说明整个明朝妇女婚姻自主的观念D小说是文学作品,但作为史料使用,应当慎重12、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古代开封的繁荣景象。下列场景中不可能在画中出现的是A王家锦帛铺当街而设 B刘三叔精装字画铺出售唐代名家字画C驮运丝绸、瓷器的骆驼正在出城 D娱乐场所瓦子表演杂剧西厢记 13、中国文学史在论述先秦的一部作品时写道:“诗人采用象征、比喻的手法,把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山川日月、香草美人、千里流沙、蜿蜒八龙等罗织起来,构成一个绚丽多彩的虚幻世界;另一方面,诗人又通过一系列曲折迷离的情节来展示对现实政治和坎坷人生的悲剧性思考。”该作品的风格为A内容古朴的现实主义 B脱离真实世界的唯心主义C想

6、象奇特的浪漫主义 D关注自己内心的个人主义14、明末小说初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材料反映了A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C政府不再重视科举制度 D明末商人地位有所提高15、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和神采飞扬,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这种现象表明A古代文化世俗化趋势加强 B民间故事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C社会的价值取向趋于统一 D民间文学提升了道教的社会地位16、“以世俗之笔,描写世俗之

7、情,成为明代中、后期小说与戏曲艺术创作的主流。”形成此“主流”的主要原因是A宋明理学思想的影响 B文人社会地位的没落C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D市民阶层发展的需要17、有一副对联写到:“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行步,马行步,步亦行步,三五步四海五洲。此对联表现了A京剧表演的虚拟艺术 B浪漫主义的丰富想象C中国书法的出神入化 D中国绘画的写意追求18、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 “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

8、色鸿业”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19苏格拉底认为,农夫精于农耕、良医精通医术、妇女懂得纺织,又认为人类研究的对象应当是人自身,以及人的至善,国家应该由优秀的政治家来管理。据此,苏格拉底主张A. “我思故我在” B. “知识即美德”C.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D. “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20薄伽丘的十日谈多半故事都是以爱情等为主题,但丁在神曲中让他的情人把他带进天堂,彼特拉克用诗句描述理想情人的妩媚。这反映了文艺复兴A反对禁欲主义 B主张恋爱自由 C推动文学创作 D放弃宗教信仰21论文的关键词往往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事件的论文,关键词有“意大利”“

9、追求现世的幸福”等,该历史事件A强调人的价值,是人文精神的起源 B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某些特征C打破了西欧社会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政治制度构想22启蒙思想家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还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决不能实现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在此,康德强调A革命的进步性不大 B人民的思想较落后C思想革命的必要性 D专制思想根深蒂固23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是小马驹(小马驹吃足了奶就会踢它的母亲),其意思是指亚里士多德A敢于挑战权威 B不赞成柏拉图的主张 C忘恩负义 D求知欲强24亚里士多德在哲学上主张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但并不主张放弃现实的幸

10、福;在生物学领域,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在物理学一书中,他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这表明亚里士多德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是A注意各个研究领域的联系性 B注重客观实际,研究领域宽广C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 D家学深厚,遗传影响比较大25薄伽丘的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齐名,享有“人曲”的美誉。对该作品主题表述准确的是A倡导社会契约 B主张民主政治 C肯定人的价值 D反对宗教信仰26希腊人与希腊文明中写道:“我们会盲目地给祖国送上赞歌,但我们都负载着一个沉重的责任把自己教育成有理解力的人类,进而从这种知识中探知我们作为公民的真正责任。”这一论述A宣扬城邦至上 B强调理性思维 C批判直接民

11、主 D否定贵族政体27在西方文化中,“人文精神”通常指“人文主义”。人文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的内涵是不相同的。下列最能体现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倾向的是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C.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精神牧师” D. “思维着的悟性是衡量一切的尺度”28.(2017年新课标I)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29古希腊的宗教是由诗人、

12、艺术家以神话故事为主要内容创造出来的,并且各城邦分别建立起他们自己信仰的神。他们对神的祭祀仪式非常简朴,祭司从普通民众中进行选任,没有专门的祭司阶层,也没有统一的宗教信条的束缚。古希腊的这种宗教观A孕育了人文主义传统 B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C促进民主政治的确立 D促使了基督教的产生30.(2017年新课标II卷文综历史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31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

13、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32路德主张“因信称义”,把最基本的宗教信条直接建立在个人内心之中,也就是说他在人的内心世界中发现了宗教。这一主张A与“陆王心学”的思想本质基本一致 B使教会与神职人员无存在必要C把人们从繁琐的宗教仪式中解脱出来 D使人们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33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提出:“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这位思想家主张A人民主权 B天赋人权 C社会契约 D三权分立34一篇文章中评论某本著作的问世,“犹如一颗炸弹落在神学阵地的心脏”。其所评论的著作是A社会契约论 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C物种起源 D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35达尔文曾说:“尽管人类是一个更先进、更聪明的物种,但人类已经失去了他们特殊的位置,现在已经被视为有机世界的一部分。”这说明达尔文的进化论A认为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