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谬尔森《经济学》批判——竞争经济学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9507127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DF 页数:78 大小:833.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萨谬尔森《经济学》批判——竞争经济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萨谬尔森《经济学》批判——竞争经济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萨谬尔森《经济学》批判——竞争经济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萨谬尔森《经济学》批判——竞争经济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萨谬尔森《经济学》批判——竞争经济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萨谬尔森《经济学》批判——竞争经济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萨谬尔森《经济学》批判——竞争经济学(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h t t p : / / w w w . g j m y . c o m / 第 1 页 共 78 页 经济学阶梯教室 收集整理 h t t p : / / w w w . g j m y . c o m / 第 2 页 共 78 页 经济学阶梯教室 收集整理 目 录 目 录.2 第一章 经济学是什么?.2 第二章 市场是什么?.5 第三章 价格是如何形成的?.9 第四章 价格怎样调节供求关系?. 12 第五章 贸易、劳动分工和主导权的争夺. 15 第六章 什么是货币?. 18 第七章 什么是资本?. 21 第八章 什么是劳动?. 25 第九章 工资是怎样确定和变动的?. 29 第十章 竞

2、争和垄断. 36 第十一章 市场能否有效配置资源?. 38 第十二章 关于外部性. 41 第十三章 关于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一). 44 第十四章 关于最低工资与价格管制的争论. 48 第十五章 消费行为的双重性与边际效用理论的失误. 50 第十六章 生产函数起什么作用?. 55 第十七章 生产二重性与边际收益递减. 57 第十八章 企业是什么?. 60 第十九章 没有竞争的完全竞争市场. 63 第二十章 再谈竞争市场的效率和公平. 68 第二十一章 竞争与不完全竞争. 70 第二十一章 企业如何定价. 72 第二十三章 为什么集中行业的利润率并不太高?. 75 第二十四章 投机、赌博和市场经

3、济. 77 第一章 经济学是什么? 按:这是本书稿第一章。作者对萨缪尔森定义中的关键词社会、稀缺和分配进 行辨析,认为定义中“社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的说法在方法论上犯了将社会主体化的前提 错误,因而掩盖了经济活动的本质即人与人的冲突,从这个观点出发,日常生活中看似平静 双赢的经济活动其实都是人与人的战争,商场如战场。有意思的是身处战场中的人很能够体 会战争的残酷,可是西方经济学的教条却无视人们的这些体验,这是为什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 t t p : / / w w w . g j m y . c o m / 第 3 页 共 78 页 经济学阶梯教室 收集整理 萨缪尔森写道: “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 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 ” (P2) 这个定义值得商榷。社会是什么?社会是有着不同需要、经历、文化、价值观和理想的 人,为着各自的短期和长期目标相互冲突或合作、斗争或妥协的场所。冲突、斗争是绝对的、 长期的、本质性的、无条件的,合作、妥协是相对的

5、、短期的、现象性的、有条件的。社会 本身没有主体性,谈不上去利用什么,也谈不上如何利用,更谈不上去分配什么。社会本身 甚至都不是一个客体,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人的思想和见解,才同时具备客体性。所谓研究 社会,其实就是研究人及人的相互关系,人的思想文化、主张、见解、爱好。人是唯一有主 体性的存在,但人和自然却都具有客体性。人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有主体性的人形成了各 种组合:国家、民族、家庭、政党、集团、宗教团体、学术团体、工会、学校、俱乐部等等, 以及更广义的组合:社会。如果说这些组合有主体性的话,那么其主体性来自源于形成组合 的人,来源于人与人的冲突与合作。同一组合内部不同人的共同特点或要求,形

6、成了该组合 的主张、纲领、特性;由于形成组合的人的不断变化,同一组合会重组、裂解或消散;又达 成新的妥协,形成新的组合。 因此,所谓“社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一说,首先犯了将社会整体化、拟人化的错误。 这是个前提性的错误。因为真正的经济问题恰恰是不同的人和集团争夺资源和生产的支配 权。萨氏在下一页承认, “经济生活是由一系列活动所组成的复杂的集团,包括购买、销售、 讨价还价、投资和威胁等。 ” (P3)讨价还价是各类经济活动的核心,价格其实是交易双方 力量、智慧、耐心、勇气较量的妥协点。在经济学教科书中,价格机制是社会分配机制;而 事实上价格机制是力量较量机制,是斗争和妥协的机制。这两种说法看似

7、相近,其实有着本 质区别。按照前一种说法,贫富悬殊是社会分配不公,应该怪“社会” ;按照后一种说法, 贫富悬殊是富者在与贫者的斗争中获胜的结果,是赢家通吃的结果,应该怪富人之贪婪、狡 诈和狠毒, 应该怪使厚黑之人得以实现赢家通吃的游戏规则。 前一种说法使人感到孤立无助, 因为社会是没法怪的。社会是天,是上帝,社会分配不公就如同天或上帝分配不公一样。贫 者只能仰天长叹:天啊,你为何如此不公?在这种说法下,一部分人就可以借社会的名义掠 夺另一部分人,因为富人的所得是社会分配的,并不是富人巧取豪夺得来的。在这种说法下, 穷人要么是听天由命,要么是铤而走险。穷人的顺从常常使富人得以更加专横自为,骄奢淫

8、 逸,其结果常常逼得穷人铤而走险,双方同归于尽,造成历史周期性地中断。后一种说法不 但可以增强穷人在日常经济活动中的斗争性,而且可以对为富不仁者形成道义上的谴责,从 而缓和贫富分化,减少刀兵相见、尸骨遍野、文明中断甚至人类灭绝的危险。 由此可见,所谓“社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一说,根本上掩盖了经济活动的本质,美化 了弱肉强食的社会秩序。萨氏称: “经济科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理解这些复杂的活动” ,然而 如此定义的经济科学从一开始就注定不可能理解这些活动。 其次,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分配”使经济学家站在社会之外,就象动物学家“研究蚂 蚁群体的活动规律”一样。这表面上是特别客观、公正的态度,事实上却

9、很容易沦为褊狭。 道理非常简单,动物学家研究蚂蚁的经费不会来自蚁王或工蚁,可以做到客观公正。而经济 学家研究“社会如何分配”的经费却并不来自作为整体的“社会” ,而是来自社会中的若干 h t t p : / / w w w . g j m y . c o m / 第 4 页 共 78 页 经济学阶梯教室 收集整理 特定群体,例如政府、大学、基金会、公司、媒体等,就很难保持客观公正。那些崇尚客观 公正的经济学家常常发现,为大公司、大老板支招、抬轿的经济学家媒体出镜率高,收入丰 厚,有很多机会成为政策顾问;而自己却只能十年复十年地坐冷板凳。更有意思的是,冲突 的利益集团双方可以分别雇用各自的经济学家搞研究,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却都打着公共 利益的旗号。事实上,在现代社会,学术特别是经济学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法宝。 因为我们不是蚂蚁,无法理解蚂蚁的行为动机,所以只能靠观察、统计来研究蚂蚁活动 规律。然而奇怪的是,经济学家也是人,可以理解人的行为动机,为什么却也只能靠观察统 计来研究经济。萨氏总结道: “经济学家采用科学的方法来理解经济生活。包括观察经济事 件,利用统计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