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9502815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29.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8 页 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 1 课时 二氧化碳 一、学习目标: 1.记住 CO 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知道 CO 2的主要用途。 2.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课前预习】 1. 将集满 CO2的集气瓶正放在桌子上,可得出CO2的哪些性质? 2. 根据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你知道CO2还有哪些性质和用途? 【情境导入 】有一首诗“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境,她躯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 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诗中所赞美的是什么气体呢? 二、自主探究 : 知识点一:二氧化碳 【实验】教材 P113实验 6-3 , 检验 CO2是否收集满时, 木条应放在什么位置

2、? _。 【观察】 教材 P113观察实验 6-4,填写下表 : 现象 分析与结论 【交流讨论】一些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深洞,怎样判断其中CO2的含量是否对人 造成威胁?你能设计一个简单实验么? 【观察】 教材 P114观察实验 6-5,填写下表 : 现象 分析与结论 【讨论】 1.CO2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比空气,溶解性 2.CO2只是简单的溶于水吗?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能通过实验来证明吗? 【实验】 教材 P114观察实验 6-6 ,填写下表: (石蕊是一种色素,与不同性质的物质发生反应时,能显示不同的颜色如变红、变蓝等) I 喷稀醋酸II 喷水III 直接放入IV

3、喷水放入 现象 分析与结论 将经过第 4 次实验后的纸花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烘烤,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 题? 【思考】 1. 在小花上喷稀醋酸的目的是什么? 2. 干燥纸花接触水和干燥纸花接触水后又放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现象为什么不同?说 明了什么? 【阅读】 教材 P115找出 CO2有哪些化学性质?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自学】 自学教材 P115 P117,完成以下问题: 第 2 页 共 8 页 1. 农民它说是“植物粮食” ; 消防官兵赞美它是 “灭火先锋” ; 建筑师却称它为 “粉刷匠”; 化工专家称它“多才多艺”;饮料业师傅说它“够气够味”;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 暖

4、的罪魁祸首。这些说法分别指CO2哪些用途?利用了它的哪些性质呢? 2. 什么原因使空气中的CO2含量越来越高? CO2过多会造成什么后果?根据CO2的来源, 可以采用什么办法来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增强? 【归纳小结】 一、二氧化碳 1.CO2的性质 化性 : 一般情况下,_ 燃烧 , 也_燃烧,不能供给_。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 _ H2CO3 = H2O+ CO2(碳酸不稳定, 易分解)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_:CO2+Ca(OH)2=CaCO3+H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与灼热的碳反应:C+CO 2 高温 2CO (此反应吸热热量,既是

5、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 C是还原剂) 2.CO2的用途: _ ( 既 利 用 其 物 理 性 质 , 又 利 用 其 化 学 性 质 。 灭 火 器 原 理 : Na2CO3+2HCl=2NaCl+H2O+CO 2) 干冰用于 _、制冷剂 肥料,作用等 3.CO2对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_。 定义: 大气中的气体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从而使全球。 起因: 大量使用燃料;面积急剧减少。 能产生这种效应的气体:二氧化碳、氟氯代烷等。 危害: 全球变暖, 冰川;海平面,淹没城市; 土地,农业。 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能源,如; 大力, 严禁乱砍滥伐。 【课堂小结】通

6、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三、自我测评 【课堂练习】课本 P120.3 5, 79 1. 检验某种气体是否为CO2的最常用的方法是() A. 将燃烧的木条放入气体中 B.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物理 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与空气比较)溶解性固态 CO2俗名 第 3 页 共 8 页 C. 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D.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2. 下列选项中的两种物质,组成元素种类不相同的是() A金刚石、石墨 B水、双氧水 C氧气、臭氧 D冰、干冰 3. 下列有关CO2性质的实验,无明显现象的是() 4.CO2的下列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7、。 A. 灭火 B.制干冰 C.制化肥 D.温室肥料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温室里施用CO2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和制冷剂,是利用它的 化学性质 C.CO2属于氧化物,也属于化合物和纯净物 D CO2能溶于水 6. 下列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CO2通入水中 B.绿色植物吸收CO2发生光合作用 C. 刷过石灰浆的墙壁日久变硬 D.将 CO2加压、降温压缩成干冰 7. 在大气层中,因CO2含量不断增加而引起“温室效应”,造成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 原因是() A.由于动植物呼吸作用增加 B.由于实验室中逸出CO2量增加 C.由于森林面积递减,使得自然界

8、吸收CO2的能力降低 D. 由于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中考直通车】 8. 下面 O2和 CO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9.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用干冰作制冷剂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煤作燃料 D发烧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 10. 下图分别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错误的是() 11. 全球气候变暖正成为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A、N2B、O2C、H2D、CO2 A B C D CO2 光合作用 中我作原料 O2 我使潮湿 的钢铁锈蚀 干冰 我用作 人工降雨 O2 我为可燃物助燃 第 4 页 共 8 页 12.

9、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限制CO2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控制日趋 严重的温室效应。 绿色植物通过作用吸收 CO2,通过作用将 CO2释放到大气中。 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 和 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请在括号中填写该化工原料的化学式:2CO2+6H2=1 () + 4H2O 为了减慢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序号)。开发 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大量植 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13. 干粉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CO2吹出白色干粉来灭火。这种灭火器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

10、烧引起的失火。其中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它受热后生成苏打、水和一种参与植物光 合作用的气体。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 碳酸氢钠的性质有 (2) 灭火时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 14.下图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几种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指出有编号的仪器名称:,。 利用上述A 、D装置的组合可以制取的一种气体是,写出制取该气体化学反应方 程式。 欲收集一种难溶性气体,有人认为E 装置可以代替B 装置。请简述应如何使用E 装 置?。 【拓展延伸】 15. 用玻璃管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里吹气,过一会儿再给试管加热,试管里溶液 颜色变化情况是 将盛满

11、 CO2的大试管倒插在澄清石灰水中,可观察的现象是:_, _ , 化学方程式为_ 。 16. 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有 CO2生成的化合反应:; 有 CO2生成的置换反应:; 有 CO2生成的分解反应:; 有 CO2参加的化合反应:。 【作业布置】 第 5 页 共 8 页 第 2 课时 一氧化碳 一、学习目标: 1. 记住 CO的性质和重要用途. 2. 知道 CO使人中毒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课前预习】 【情境导入 】2010 年 12 月 15 日新华社消息: “赣州一家六口煤气中毒身亡,最小死者仅两 个月”,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为什么使人中毒呢? 二、自主探究 : 知识点二:

12、一氧化碳 【阅读】 自学课本 P117下半部分和 P118,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CO有什么样的颜色和气味?有人用炉火取暖, 为了防止煤气中毒, 在炉火上放一盆水 行吗 ? 2.CO 燃烧放出热量并产生色火焰,说明CO具有 _性,它是煤气的主要成 份。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O为什么能使人毒?怎样防止煤气中毒? 【讨论】 1. 为什么家用煤气中掺入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果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 2. 煤炉中常发生哪些化学反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参见书P118图 6-19)。在 燃烧很旺的煤炉中最不可能发生哪个反应? ; ; ; 。 3. 向一盆燃烧旺盛的炭火中洒少量的水,火焰更旺

13、且为蓝色;但洒入较多的水,炭火熄 灭,为什么? 实验发现碳在高温下可以跟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此反应吸收热量。化学方程 式。 【观察】 观看视频CO还原 CuO的实验 , 思考交流以下问题: 1. 先 通 入 一 氧 化 碳 , 过 一 会 儿 再 给 氧 化 铜 加 热 的 原 因 是 _ _ 。 2. 根据实验事实填写下表: 观察到的现象所发生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A处( CuO处) B处(石灰水中) C处 3.C 处为什么要放一个点燃的酒精灯? 第 6 页 共 8 页 【归纳小结】 二、一氧化碳 1. 碳的氧化物 有种,分别是,因 CO2分子比CO分子多一个,所以二者性 质有很大的 _。

14、 2.CO 的性质: 物性:色气味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一般用法收 集。 化性: 可燃性: 纯净的 CO在空气在中点燃时,能产生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 程式为:。 还原性: CO还原 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_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_色,石灰水 _ _) 剧毒性: CO极易与血液中的结合,从而使,造成生物体 缺氧,甚至危及生命。 H2、CO 、C共同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_。H2和 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_ 色的火焰。 CO和 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_色的火焰。 CH4和 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 _火焰。 还原性: 如 Fe2O3+3CO 高

15、温 2Fe+3CO2(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 应用:冶金工业 鉴别: H2、CO 、CH4三种可燃性气体,检验燃烧产物(不可看火焰颜色) 水煤气: H2与 CO 的混合气体(制法 C + H2O 高温 H2 + CO) 除杂 :COCO2 通入或溶液 CO2CO 通过 CaOCaCO 3 CuCuO CuOCu 3.CO 的用途: 因 CO具有可燃性,可以用作;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知识网络】碳单质及其化合物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写出其反应方程式。 第 7 页 共 8 页 ; ; ; ; ; ; ; 。 三、自我测评 【课堂练习】课本 P119.1 和 P120.2.6 1. 将充满下列气体的试管,分别倒立于槽中,试管内水位上升最高的是() A. H2B. CH4C. CO D. CO2 2. 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 在煤炉上放一壶水防止煤气中毒 B.在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