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篇家校共育案例供参考

上传人:yoush****ohua 文档编号:149500477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篇家校共育案例供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3篇家校共育案例供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3篇家校共育案例供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3篇家校共育案例供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3篇家校共育案例供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篇家校共育案例供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篇家校共育案例供参考(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篇家校共育案例供参考案例背景“我的爸爸不要我了!”这从喉咙深处发出的伴着些许无助、带有一丝颤抖的呐喊,来自于我班上的一位孩子。这个孩子来自于单亲家庭,自小与爸爸、爷爷、奶奶一同生活,虽然自小缺乏母亲的关爱,但家中老人与爸爸的陪伴也让孩子逐渐长成为一个大大咧咧,有些调皮的阳光小男孩。在过去三年的小学生活中,他经常与同学们嬉嬉笑笑,看似与其他孩子无二。可是,自四年级初始,我却慢慢发现脸上的笑容正在逐渐减少,相比过往,更多的时间他总是一个人坐在位子上,即便是在他原本最喜爱的阳光体育课上也只是一个人默默地呆在一边,看着别的孩子嬉笑玩耍,而与他相伴的更多的则是沉默。更有甚者,频繁地出现不完成作业、撒谎

2、等现象。作为任课老师的我每每发现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便批评起来,而这时候他有别于过往的急于为自己辩解,只是默默地站在我的面前,低头接受着批评。我原以为对的批评似乎见到了一些成效,毕竟他已不再执念于自己的想法,已经能够接受批评了,可不曾想,我逐渐发现我的这种常规式的批评难以改变的作业情况,反之,一日日地愈加显得沉默了,脸上的笑容也渐行渐远。终于在一个周四的早晨,又一次出现了不完成作业的情况,当我耐下性子来询问他为什么几天来都不完成作业的原因时,他先是保持沉默,一言不发,可当我不断追问他“爸爸最近有没有检查过你的作业?”时,不再沉默,而是近乎歇斯底里地哭诉,“我的爸爸不要我了!”当我回顾这一阶段的表

3、现,加之他那一声哭诉,我逐渐开始发现,异样的表现显然是受到了家庭的影响,而我自认为惯常的批评方式自然在他的身上是无法起到较大的成效的,反而只是让他把更多的心事愈发地压抑在心中,把自己闭锁起来。而与此同时,我也逐步了解到,在爸爸的家庭教育中,打骂即是教育,每每犯错或者作业没有及时完成的时候,的爸爸通常会以“棍棒”的形式展开教育。因而,当这个孩子后续又出现各种情况,诸如不完成作业的时候,我尝试着改变“批评”的方式,试图走进为自己营造的“闭锁圈”,把逐渐摆脱他内心的阴霾,让这微弱的光逐步重放光彩。同时,我也尝试着走近爸爸,让他也能够走出教育的误区,尝试放下“棍棒”的传统教育模式。问题描述其实,无论是

4、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难免遇到孩子犯错的时候,绝大部分的时候我们会选择批评孩子,甚至是严厉地批评,这其中老师往往会强烈地指责孩子身上的问题,而部分家长会选择体罚孩子。诚然,批评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手段,可以对孩子所犯的错误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而惯常可见的批评无非是把孩子出现的错误数落一番,或者帮助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然后孩子默默接受这些批评后尝试改正自身的错误。但是,我们是否忽略了孩子出现问题背后的心理因素呢?是否通过严肃的批评甚至是家中的体罚真的可以把问题根治呢?恰如在的身上,我看到了家庭因素让一个原本阳光、大大咧咧的男孩的性格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时候作为教师与

5、家长,面对由于家庭的情况发生行为变化的孩子,如果我们继续采用惯常的“批评”方式,可能只会把孩子继续推到深渊中,让孩子不断地用一些外在的方式,例如沉默来掩盖内心的真正想法。因此,当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也许严肃的批评可以掩盖问题的表面,但终究只是问题的一个遮罩,那么如何走入孩子的心中,从问题的根本出发,让“批评”成为一味良药而非手段,让慢慢变弱的光芒重新绽放光彩,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过程指导走近家庭,了解问题的背后伴随着一天天变得沉默,我已然发现他的问题早已不是学习的单方面问题,但我并不明确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他的变化。显然,这时候摆在我面前的是两种选择,或把严肃地批评一通,严厉指出他作业中的问题,

6、并提出一系列的改正措施;或者选择和心静气地交流,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再试图结合原因帮助小杨。面对着的变化,我反复思考,担心批评只会让愈发沉默,不若尝试着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最终,我选择了后者,选择走近和他的家庭。面对的这种情况,我放下了作为学科老师对于学习所设置的第一地位,更多的是撇开了学习,与话起了家常,从衣食住行,到周末的娱乐活动,从每日上学路上的见闻到夜间所做的梦,事无巨细几乎都囊括其中,尤其是当我们聊到美食的时候,交谈的气氛愈加浓厚,的脸上也在这种温馨和谐的氛围中偶有淡淡的笑容。虽然回过头来看,我与每一次交流的内容似乎都与学习无关,“批评”的味道似乎完全没有体现,但恰是在这样轻松的对话

7、中,逐渐放松下来,不再保持沉默。我也在这若干个课间的交谈中逐渐了解到,以前爸爸还是很关心他的,只是每次只要犯错,亦或是作业完成不好,爸爸就会抄起手边的木棍对痛打。可如今爸爸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回家,并且也正在重新组织家庭,加之爸爸新家庭中小弟弟的诞生,爸爸更是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只能由家中的老人一手包办。虽然生活得到了保障,衣食无忧,但是原本就无法获得圆满的父母之爱的,在这个月似乎也渐渐与唯一的爱之稻草父爱渐行渐远了。在若干次的交谈后,也终于开口告诉我他心底的秘密,“我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走了,她一个人去了外地,我很想妈妈,可是她每年最多只来看我一次”、“爸爸已经一个多月没回家了,他根本不

8、管我的作业,我只想爸爸陪我一起写作业,就算回来打我一顿也好!”、“爷爷奶奶经常为了我和爸爸吵架,我不想看到他们不开心!”“我爸爸只关心他的新家和小弟弟!”当诉说这些秘密的时候,他的眼神是充满忧伤的,自小失去母爱的,早已把父亲作为唯一的稻草,而现如今,这根唯一的稻草也似乎若即若离,而这种摇摇欲坠的不安的感觉让这个孩子内心产生了极大的不安,甚至恐惧。这也许就是发生变化的原因,他试图通过各种不正常的表现换取父亲的注意,希望父亲可以多关注自己。可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现父亲的身影离自己越来越远,而他渴求的爱也始终无法获得,他的内心愈发不安,原本开朗的性格也慢慢被隐藏起来,仿若一根原本燃烧正旺的蜡

9、烛的烛光一点点减弱。虽然我已经了的问题,但在走近这个家庭的时候,我还发现了孩子父亲身上的许多问题。作为单亲家庭,的爸爸负担起了的生活以及全部,无论是金钱的重担还是对孩子的关爱,都压抑着这个父亲。而每每遇到孩子在校出现问题,这个父亲往往会选择痛骂或者痛打,而面对父亲的责备,往往选择沉默。可如今,父亲就连往日的责骂、痛打都不再给予,孩子表现出了极为强烈的对爱的缺失,这才是问题的症结。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下一步选择了走近的爸爸。在几番沟通后得知,的爸爸目前是一位清洁工人,每天早晨3点多便起床了,工作辛苦但也并非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在经过一番沟通后,爸爸也在沟通中的字里行间透露着对儿子的关爱:“老师,我一

10、个人带儿子,有时候真的是忙不过来,谢谢你告诉我儿子的这些情况。”“老师,我的儿子什么脾气性格我知道,有时候我就是太气了才会那么打儿子的!”“我以为小孩子不懂,现在我知道了,我会尽量改改我的脾气。”“我最近是关心的比较少,一直是爷爷奶奶带着,我会注意的。”诸如此类的对话仍有很多,从爸爸的话里话外都透露着对儿子的歉意和无奈,与此同时我也愈发地发现,的问题一方面来自于父亲的暴力教育,一方面也来自于近期无法感受到父爱,内心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而在爸爸一方面,其依然对孩子是充满了爱的,只是这位爸爸一贯不善于表达爱以及表达爱的方式有些偏激,加之家庭的变化,就更加让缺失了父爱。携手家长,解开心灵的锁扣自我了解

11、到了出现问题的本因,的话语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孩子的父亲之于的重要性。因此我与爸爸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面对面交谈,不再把交谈仅仅停留在微信上,告知他孩子近期的行为以及行为背后的成因。在这次交谈的末尾,的爸爸沉思了许久之后,一次又一次地发出这一声感叹,“我还是关心地太少了,太少了”,从他的言语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这并不是一个对孩子无爱的爸爸,也感受到他在得知孩子表现后的愧疚,而这也为我之后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因为这对父子之间的情感依然存在。在与爸爸的沟通后,我把的爸爸邀请到了学校,与过往的“请家长”不同,我没有在爸爸面前数落孩子的过错,而是告诉爸爸孩子近期有进步的地方,在那一刻

12、,的眼中闪过了一丝惊讶。而与此同时,爸爸的眼中也掠过了一丝欣慰。随后,我给予了父子俩近30分钟接触的时候,起初爸爸虽然没有过多的语言,只是轻轻抚摸着孩子的头,但是我能够感受到这对父子之间的情感依然是浓厚的。在此之后,我请直接表述想要对爸爸说的话,许久没有见到爸爸的起初一言不发,只是一味地看着地面,而当一阵风刮来,爸爸下意识地为孩子扣上了衣扣,询问他“冷不冷?”的时候,才低声说了一句,“爸爸,我就想你多陪陪我。”爸爸看着孩子,发出了长长的嗟叹声,点头表示同意。当爸爸点头表示同意的时候,我看到了的脸上露出了羞涩、久违而又真实的笑容。与此同时,我私下与爸爸进行了数次的交流,当谈及过往的教育方法的时候

13、,爸爸显然表现得有些羞愧:“我也不想打儿子,就是恨铁不成钢。我对我的儿子还是抱有很大的期望的”爸爸的回答其实是在我意料之内的,诚然,每个家长教育的孩子的初衷无非都是为了孩子的将来,但是爸爸的做法让不敢在家人面前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故而即便的爸爸近期频频不回家,也不敢把真实的想法告诉爸爸。在与爸爸进行了几次深入交谈之后,爸爸也多次发给了我这样的信息:“老师,我家最近怎么样?”“老师,今天校内的作业没完成,我和他一起分析了没做好的原因,也知道自己时间浪费了很多,你看我这样和孩子沟通行吗?”“老师,我家今天和同学好像有点矛盾,我想让孩子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你看怎么样?”之后的几天,竟然完成了全部的

14、作业,并且自豪地告诉我,他的爸爸昨天检查了他的作业,并且还和他一起看了动画片,今晚还打算一起出去吃火锅呢!在的眼神中,我似乎看到了一种幸福,这份幸福来自于父亲的关爱,而在这一个月中幸福感的瞬间降低也恰是在学习中出现问题的本因,亦或者说,这就是心灵的锁扣。走进孩子,叩开问题的大门自小生活在单亲家庭,爸爸的关心本就不多,虽然爸爸的承诺暂时打开了孩子的心门,但伴随着爸爸重组家庭的建立,的学习情况始终不甚稳定,这种不稳定也许就是由于孩子无法持续地从爸爸的身上感受到父母的爱,而这种爱恰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与的接触过程中,我逐渐改变与孩子相处的方法,因为我发现,自小对父母之爱缺乏的他,

15、每每在课堂上遇到亲情话题的时候,总是选择一言不发,换言之,其实是非常渴望爱的孩子。因此,在课间的时间,我经常与进行交流,询问他近期有没有遇到有趣儿的事情、有没有和爸爸一起外出吃饭、有没有和哪位同学一起读了书;在课堂上经常表扬的爸爸,例如爸爸每天凌晨3、4点便起床工作,是一位十分伟大的爸爸,为了孩子的生活付出巨大的努力。通过这样的方式,爸爸的形象被不断放大,在的心中树立起了高大的形象。而在这样的接触过程中,能够更多地体会到父亲对自己无形的关爱。通过这样的方式,爸爸的形象在的心中变得逐渐美好,在与的交流过程中,不再对爸爸充满失望,而是逐步能够关注到爸爸对自己关心的一面。在这对父与子的接触中,虽然爸爸依然难以做到每天回家,但孩子已然能够从平时的每一个细节中体会父亲的爱,例如当爸爸给他带回了某个小玩具,会得意带来学校,并告诉我“这是爸爸送我的礼物!”又如当爸爸在写作业的时候提醒他坐端正,第二天起便会非常注意书写的态度。此外,的日常生活经常与爷爷奶奶为伴,虽然老人的唠叨时常让感到厌烦,但不得不否认的是,老人的关爱也可以让孩子慢慢地找回被关爱的感觉。因此,面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