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49498143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79.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资本论 ( 德文版) 第一卷于 1867 年 9 月在汉堡出版,其影响力历经150 年风雨而不衰,至今对我们分析、理解现实经济问题依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十分丰富,其中“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的理论 是()。 A.价值规律理论 B.商品二因素理论 C.劳动二重性理论 D.剩余价值理论 2、在马克思看来,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都是由 A.金银构成的 B.价值构成的 C.货币构成的 D.使用价值构成的 3、“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种植小麦的人是俄国的农奴,法国的小农,还 是英国的资本家。 使用价值虽然是社会需

2、要的对象,因而处在社会联系之中, 但 是并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从马克思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得出()。 A.使用价值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B.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C.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4、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 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D.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5、马克思指出“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 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

3、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 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 ”这说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的二重性是指() 。 A.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6、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 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A.商品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 B.商品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决定的 7、商品

4、交换就是商品所有者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相互自愿让渡商品所有权的经 济行为。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 A.两种不同的商品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B.两种不同的商品对人们有相同的效用 C.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 D.两种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8、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解决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是()。 A.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商品交换的实现 C.能充当交换媒介的货币的出现 D.价值规律发挥作用 9、商品的价值不仅有质的规定性,而且还有量的规定性。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 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

5、时间决定,它是在()。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10、恩格斯指出:“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而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生产 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一点才能成为现 实。”下列对恩格斯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A.只有通过竞争和价格波动,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才能实现 B.只有通过竞争和价格波动,商品才能实现等价交换 C.只有通过竞争和价格波动,价值规律才能表现出来 D.只有通过竞争和价格波动,价值才能决定价格 11、在

6、人类历史上, 自从出现商品交换以来, 商品的价值形式已经历了四个发展 阶段,有四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依次是()。 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 币形式 B.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货 币形式 C.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 值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 值形式 12、马克思认为“一种商品变成货币,首先是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 换句话说,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这句话说明了()。 A.货币的本质 B.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7、是一回事 C.货币的基本职能 D.只有货币才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13、作为商品的笔记本电脑,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A.笔记本电脑本身的各种功能 B.笔记本电脑对消费者的效用或有用性 C.为购买笔记本电脑消费者所付出的货币 D.用来支持笔记本电脑的软件 14、在市场上, 一台液晶电视的标价是12000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 是()。 A.实在的货币 B.信用货币 C.观念上的货币 D.现金 15、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 )。 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D.劳

8、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16、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在劳动力价值构成上,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与其他商品相比还具有一个突出的 特点,这就是() 。 A.它完全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B.它是由劳动者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决定的 C.它包含着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D.它可以还原为劳动者维持自己及其家属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17、马克思指出,“就使用价值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质;就价 值量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量,不过这种劳动已经转化为没有质 的区别的人类劳动。”这里所说的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是指

9、()。 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个别劳动 D.社会劳动 18、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每次经 济危机发生期间, 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 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 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 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 产过程中的()。 A.劳动补偿 B.价值补偿 C.实物补偿 D.增殖补偿 19、分析资本有机构成的理论前提是把生产资本划分为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在 资本积累过程中, 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 这意味着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 本的关系中()。 A.不变资本的比重不断增加 B.可变资本的比重不断增加 C.不变资本和

10、可变资本的比重同步增加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重同步下降 20 某资本家工厂共有资本500 万元,其中一次生产耗费不变资本100万元,购 买劳动力部分为 100 万元,生产出商品价值400 万元。该资本的剩余价值率是 ()。 A.300% B.200% C.150% D.100% 21、某服装厂因为产品款式陈旧导致产品大量积压最终走向破产,这在资本循环 中表现为()。 A.货币资本不能转化为生产资本 B.生产资本不能转化为商品资本 C.货币资本不能转化为商品资本 D.商品资本不能转化为货币资本 22、价值规律对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调节作用的实现形式是( )。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时

11、间的矛盾运动 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运动 C.价格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围绕价值波动,从而影响各个市场主体的利益 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成本上下波动 2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机器大工业发 展到自动化阶段,智能化工厂创造除了较高的生产效率,显露出巨大的竞争力, 企业在“机器换人” 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这意味着率先使用机器人的个别 企业()。 A.资本主义技术构成的提高 B.剩余价值来源的改变 C.获得更多的社会平均利润 D.所生产商品价值的提高 24、在资本主义社会里, 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资本主义 工资的本质是()。 A.工人所获得的资

12、本家的预付资本 B.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D.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25、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A.文学、艺术和宗教 B.道德、伦理 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哲学、历史 26、2011年 9月以来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中,示威者打出“我 们是 99% ”的标语,向极富阶级表示不满。漫画所显示的美国社会财富占有的两 极分化,是资本主义制度下()。 A.劳资冲突的集中体现 B.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 C.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D.虚拟资本泡沫化的恶果 27、生产逐渐发展, 工人就业增加, 物价稳定上升, 企业利润增加, 这是()。 A.危机阶段的

13、特征 B.萧条阶段的特征 C.复苏阶段的特征 D.繁荣阶段的特征 28、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或私人垄断企业在国外直接投资办厂等是()。 A.国家资本输出 B.私人资本输出 C.货币资本输出 D.生产资本输出 29、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 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 D.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30、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没有用,不能算作劳 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段话说明()。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14、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31、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 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在这 里, “超过一定点”指的是() 。 A.收回了预付资本的价值后,继续进行投资 B.剩余价值转化为追加资本后,扩大生产规模 C.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 D.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 32、从社会总产品出发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社会总产品的构成问题 B.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问题 C.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比例关系问题 D.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是如何实现的,即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 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私人

15、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 D.生产过多超过劳动人民需要的矛盾 34. 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 A.政治职能 B.经济职能 C.社会职能 D.对外交往职能 35. 资本主义国家阶级性质的直接表现是() A.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B.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 C.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 D.政府实施反映资产阶级意志的政策 36.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A.政党制度 B.选举制度 C.文官制度 D.国家制度 37. 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存在形式上平等和事实上不平等的矛盾,根本原因 在于() A.宪法是由资产阶级制定的 B.民主的原则是

16、与实践相脱节的 C.劳动人民不能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 D.民主权利的实现受到了私有制的限制 38. 资本主义国家选举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D.人民当家作主 39.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 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 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 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40.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 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 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这句话揭示了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是()。 A.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资本有机构成表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 C.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与工人阶级贫困的积累内在地、本质地、必然地联系 在一起 D.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