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发性心肌炎应急处置预案[参考]

上传人:x****育 文档编号:149495472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9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暴发性心肌炎应急处置预案[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暴发性心肌炎应急处置预案[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暴发性心肌炎应急处置预案[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暴发性心肌炎应急处置预案[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暴发性心肌炎应急处置预案[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暴发性心肌炎应急处置预案[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暴发性心肌炎应急处置预案[参考](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地方性暴发性心肌炎 应急处置预案 地方性暴发性心肌炎是近年来频繁发生在省部分地区的一种不明原因心脏疾病,发病 突然,病死率高,主要临床表现有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1978 年至 2004 年已在我省 8 个州(市) 22 个县(区、市)发生了84 起疫情,死亡病例达267 人。类似疫情只在省内 发现,国内其它省份和国外未见相关报道。由于到目前为止对该病的病因和致病机理还不 清楚,因而没有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致使该病年年发生,疫区面积不断扩大,新疫区相 继出现,以病区乡人口数计算,受威胁人口数近100 万,严重地威胁着疫区人民群众的正 常生活和经济发展,已成为省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多年

2、来,对本病进行了一些调查和研究,掌握了一些流行规律:病区多为贫困山区或 半山区;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6-9 月,7、8 月为高峰期;发病人群主要为病 区青壮年农民,且女性多于男性;发病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研究结果提示与肠道病毒 感染有密切关系。 一、目的 地方性暴发性心肌炎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的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群 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因此当本病发生时,为防止其扩散,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应对疫区 采取及时的现场调查和紧急处理,以迅速扑灭疫情,并获取全面的临床和现场流行病学资 料,为病因学研究和预防控制奠定基础。 二、预案启动条件及程序 地方性暴发性心肌炎的确认:主要依靠以下

3、几条进行判定。 (一)流行病学方面:凡于流行期间(即6-9 月,高发季节为7、8 两月)在省局部 地区(村、社,特别是老疫区)短期内(多在1 周内)突然发生 1 例以上不明原因的猝死 病例 (排除中毒、自然死亡、因其他明确原因的疾病死亡和非疾病所致的意外事故死亡者), 同时在高危人群(患者家属、密切接触者)中出现1 例以上患者;具有发病突然,病程进 展迅速,以及明显的家庭聚集性。 (二)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有乏力、气短、头昏、心慌、胸闷、胸部或上腹部疼 痛、晕厥、抽搐、恶心、呕吐、腹泻等。部分猝死者可不出现任何症状。 (三)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有T 波、S-T 段、Q-T 间期改变,房室传导阻

4、滞或窦房阻 滞、束支传导阻滞,早搏,扑动或颤动等改变,经问诊排除其它心脏病既往史的。 符合上述三条的均可判定为地方性暴发性心肌炎疑似疫情,经病理解剖有心肌炎改变 或心肌酶( CK 、CKMB )检测、肌钙蛋白、肌红蛋白检测有阳性改变的,可确认为地方性暴 2 发性心肌炎。一旦判定为地方性暴发性心肌炎疑似疫情或确认为地方性暴发性心肌炎,立 即启动本预案。 三、疫情分级及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程序 (一)疫情分级 疫情的分级主要依据地方性暴发性心肌炎发生的病例数、流行范围和趋势将本病疫情 划分为四级。 级疫情:一周之内,在一个县的1 个自然村中 1 户人家发生 2 个或 2 个以上病例和 1 例死亡病例

5、。 级疫情:一周之内,在一个县的1 个自然村中 2 户或 2 户以上人家相继发生数个病 例和 2-4 例死亡病例。 级疫情:一周之内,在一个县内相邻的2 个或 2 个以上自然村中 2 户或 2 户以上人 家发生数个病例和5-9 例死亡病例。 级疫情:一周之内,在相邻的2 个或 2 个以上县内, 2 个或 2 个以上自然村中2 户 或 2 户以上人家相继发生数个病例和10 例以上死亡病例或1 个自然村中死亡病例达8 人 以上。 (二)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程序 级响应:发生级疫情时,县(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立即将疫情报告同级卫 生行政部门,后者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在政府授权下,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会

6、同相关部门 组织应急处理组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高危人群(家属和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 筛查,及时发现和救治患者,对疑似患者进行密切的临床观察;对患者和死者进行采样; 对病户、居住环境和水源进行消毒,对疫区人群进行卫生知识宣教,并组织开展爱国卫生 运动等。必要时州(市) 、省级派出应急处理组指导、参与疫情处理。 级响应:由疫情发生地区的县级人民政府组织本行政区域的疫情控制工作。疫情发 生后,在县疫情疫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立即按要求进行疫情处理。疫区县级人 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迅速了解情况,掌握疫情动态,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逐级上 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时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应急处理

7、组赶赴现场进行疫情处理,疫情处 理与级疫情处理程序相同,但需扩大健康筛查人群,不能少于全村人口的80% ,同时州 (市)级必须派出应急处理组指导、参与疫情处理。必要时省级派出应急处理组指导、参 与疫情处理。凡在新疫区发生级疫情时均按级响应。 级响应:由疫情发生地区的州(市)级人民政府组织本行政区域的疫情控制工作。 疫区州(市)级人民政府应立即成立疫情疫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应急 3 处理组赶赴现场进行疫情处理,疫情处理与级疫情处理程序相同,但处理范围扩大至所 有发病村,省级必须派出应急处理组指导、参与疫情处理。 级响应:除落实2 级相应措施外,由省人民政府统一组织领导疫情控制工作

8、,并向 国务院和卫生部报告,请求国家给予指导和支持。省人民政府应立即成立疫情疫情应急处 理领导小组,派出应急处理组指导、参与疫情处理。 四、应急组织及职责 疫情的应急处理应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流行期到来之前,组织一个由当地政 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疫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指挥、组织 和协调疫情的调查和应急处理;当地各级政府部门、临床和防疫人员等组成应急处理组, 一旦发生疫情, 迅速进入疫区进行疫情的调查和现场处理。应急处理组下设: 宣教、后勤、 流调、临床、标本采集、消杀等小组,各组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及时迅速地开展调查和 防治工作。 五、应急准备 于流行期到来之前

9、,各疫区县(市、区) 、州(市)、省级防治部门应成立好地方性暴 发性心肌炎领导小组和应急处理组,并做好通讯、交通、技术、物资、资金等的准备工作。 (一)应急通讯交通保障 尽量准备好应急用的通讯设备,保障一辆专用车辆,以便随时随地可以调动。 (二)应急相关技术和物资储备 1、技术研究与储备 注重对本病的调查研究, 尽可能地多掌握一些有关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学和病因学 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2、物资储备 于流行期到来之前,准备好应急用的临床救治药品、消毒药品、防护装备、标本采集 器材、调查表格等物资。 3、资金储备 于流行期到来之前,准备好应急用的资金,以保障应急时调用。 4、应急培训、演习 于流

10、行期到来之前,对应急队伍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并因地制宜地进行应急演习。 5、宣传教育 于流行期到来之前对疫区群众进行强有力的卫生、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利用各 种宣传手段:影像、宣传画报、小册子、宣传单等进行宣传。 4 六、应急处置 疫情发生后,各有关部门应切实加强领导,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应迅速组织、派出应 急处理组赶赴现场核实诊断,判定疫情严重程度,做好疫情调查和救治病人,防止疫情续 发、蔓延。 (一)疫情报告 在地方性暴发性心肌炎疫区, 每村应确定 1-2 名乡医或村医作为疫情责任报告人,在 流行期间主动对疫区进行密切观察,发现疫情立即报告。凡在流行期间出现疫情,应按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1、应急条例的第三章第二十条规定的报告制度报告,即应在2 小时内 向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 小时内向 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省卫生厅疾病预防控制处 和省地方病防治所报告,并做疫情登记。 (二)流行病学调查 对疫区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即对疫区地理、地貌、居住环境、人口数、人口结构、经 济和生活水平、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卫生状况、饮水情况等进行详细调查,并如实记录; 发病情况:对发病时间、死亡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病态势及特点,以及患者的 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家属和本村类似疾病发病情况等进行详细、如实的调查和记录;

12、 个案调查:对患者和死亡病例进行个案调查,了解其临床表现、发病时间、发病情况、治 疗情况,二周内的饮食史和接触史,既往疾病史,外出史,家畜和野生动物接触史等流行 病学资料。 (三)疫情控制工作 立即对患者进行救治 , 以降低病死率 ; 对高危人群进行体检、心电图和X 光检查 , 及时 筛查出病人,并临床观察1 周,以早期发现病人,及时进行救治,提高诊断率,降低病死 率。同时对疫区进行环境和水源消毒处理,对村民进行卫生、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以提高人群的自我防护意识。 (四)标本采集 地方性暴发性心肌炎病因不清, 缺乏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 必须按预案要求采集标本 (见附件),加强病因学研究,

13、探索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病情。特别应尽量争取尸 体解剖,采集好相关标本。 七、控制效果评价及善后 现场处理结束后,对现场处理效果进行评价,从疫情上报和现场处理情况、病死率、 早期诊断率、治愈率、环境卫生状况等方面进行效果评价。写出处理报告,提出今后的防 治意见。 5 八、相关技术措施 (一)应急处理体系:见下图。 (二)治疗方案 对患者立即进行住院治疗或无法住院在家须进行系统治疗,给予抗病毒(黄芪口服液、 病毒唑等) , 对症(抗心律失常和防治心衰), 支持( 维生素 C、辅酶 A、辅酶 Q10 、极化治 疗、肌苷、细胞色素 C、脱氧核糖核酸等 ) 等治疗;对疑似患者应进行密切观察,以及时

14、发 现病情的变化, 提高早期诊断率, 并要求患者和疑似患者尽量卧床休息,严禁做体力劳动, 情绪稳定,并给予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营养膳食。 (三)职业暴露人员防护指导原则:疫情应急处理组人员进入疫区后,接触患者及其 家属、以及患者污染物、检查病人或死者时应配戴口罩、手套和穿上工作服;进行尸体解 剖时应穿戴一次性连身防护服、配戴12 层绵纱口罩、帽子、眼罩、手套和鞋套。用过的 所有防护装备都要求高压消毒或焚烧处理。 (四)监测实施方案:在流行期间(69 月)在各疫区村指派出2 名村医或乡医作为 疫情监测员,由各点的监测员密切监测发病情况,对疑似病例作详细的临床检诊和相应处 理,同时立即上报县卫生局

15、和疾控中心,县疾控中心、县医院和乡卫生院组成的疫情应急 处理组在接到疫情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人诊治等工作,疫情核实后 立即按规定上报。 疫情应急 处理组 流行病学调 查小组 临床调 查小组 标本采 集小组 消毒灭 鼠小组 疾病的三间分布,膳食营养调查,个 案调查,该地既往的类似疫情调查 病人的检出、三大常规、心电图 等临床资料的收集和救治患者 患者和对照的血样、粪便或肛拭子, 死者的重要组织脏器,发样、粮样、土样 捕鼠,水源消毒、爱国卫生运动、健康宣教 6 (五)消毒技术方案: 1、水源消毒:流行期间要求所有疫区村民的饮用水需经加热煮沸或消毒灵消毒后才 能饮用。 2、患者污染

16、物、呕吐物或粪便消毒:用1000mg/L-2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 液喷洒或浸泡。 3、病户家:进行灭蝇、灭蚊、灭鼠灭蚤等处理。对住房用1000mg/L-2000mg/L 有效 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地面和床铺。 4、尸体处理:病死者尸体有条件者尽快进行火化,不火化者要求直接喷撒漂白粉消 毒处理后深埋。装殓人员应配戴口罩、手套和防护服,护送和埋藏尸体人员应注意保护自 已,事后进行彻底消毒。 (六)防治措施:采用综合性防治措施进行防治,要求疫区人群注意饮食和饮用水卫 生,不喝生水,每日进行餐具消毒,不吃生菜和野生菌;有病立即就医;开展爱国卫生运 动,对水源进行消毒,时间持续至9 月初对疫区的粪便和畜厩进行处理,要求使用厕所, 没有厕所的地方每家应在一固定地点大小便,对厕所、粪便堆积处进行漂白粉喷洒;垃圾 定点堆放;组织开展灭蝇、灭蚊、灭鼠、灭蚤等活动。 (七)标本的采集、运输、接收及检测方法:采集的所有标本都应详细登记地址、姓 名、年龄、性别等资料,并在小瓶上标明其编号。 1、患者标本:于急性期尽早无菌采集患者、疑似患者及其家人或密切接触者的外周 静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述职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