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制药课件第三章参考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9493978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体制药课件第三章参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抗体制药课件第三章参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抗体制药课件第三章参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抗体制药课件第三章参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抗体制药课件第三章参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体制药课件第三章参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体制药课件第三章参考PPT(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三章 抗体制药,第一节 概述 一、抗体的概念 最早应用的预防和治疗传染病的抗体药物为抗毒素血清(1890,Behring)。 1937年Tiselius等人用电泳法将血清蛋白分为白蛋白、-球蛋白、-球蛋白、-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并证明抗体活性主要存在于丙种球蛋白组分。因此,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丙种球蛋白成为抗体的同义词。,2,1、抗体(Antibody,Ab):指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抗体产生的原因:机体免疫系统因病原菌、病毒感染,受抗原物质刺激后产生B淋巴细胞,被活化的B淋巴细胞经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3,2、免疫球蛋白(Immunog

2、lobulin,Ig):具有抗体活性及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 所有的抗体均是Ig,但并非所有的Ig都是抗体。Ig是化学结构的概念,抗体是生物学功能的概念。,4,3、多克隆抗体:针对多种抗原决定簇的抗体。 由于病原菌含有多种抗原决定簇的抗原物质,由此刺激而产生的抗体制剂是多种抗体的混合物(其产量低,难以满足临床需要)。,5,4、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采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由纯一的单克隆细胞系产生的,针对一个抗原决定簇的,结构和特异性完全相同的高纯度抗体称单克隆抗体。 特点: a、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均一性。 b、来源稳定,可大量生

3、产,为抗体制备和应用提供了全新的手段。,6,二、临床实践中的作用,1、用于疾病的诊断 a、利用单克隆抗体检测与某些疾病相关的抗原,辅助临床诊断。 b、用放射性标记的单克隆抗体进行肿瘤显像,做免疫定位诊断。,7,2、McAb制剂用于疾病的治疗 a、针对分化抗原CD3的单克隆抗体对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b、以McAb作为载体的导向药物可对肿瘤进行定向治疗。 近年来通过对McAb的改造,消除其鼠源性(免疫原性)并降低其分子量,只保留其同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活性,再用其制备导向药物用于肿瘤治疗,进而提高了免疫导向疗法的效果,使该领域得以迅速发展,目前成为抗体应用研究的热点。,8,第二节 单克

4、隆抗体的制备,单克隆抗体是将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与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骨髓细胞进行原生质体融合,通过有限稀释法及克隆化使杂交瘤细胞成为纯一的单克隆细胞系而产生的。,9,一、McAb制备的一般程序 B淋巴细胞 骨髓瘤细胞 融合 杂交瘤细胞 有限稀释 克隆化 纯一的单克隆细胞系 McAb,10,抗原 矿物油 注射活鼠 注射BalB/c小鼠 刺激产生免疫反应 诱发产生骨髓瘤细胞 制备 取鼠脾脏 B淋巴细胞 骨髓瘤细胞(HGPR缺陷) 融合(PEG) 制取B淋巴细胞 分装多孔板选择性培(HAT) 亲株死亡 B淋巴细胞培养 杂交瘤细胞生长繁殖 有限稀释、克隆化 制取多克隆抗体 分离出单克隆细胞系 McA

5、b,11,二、McAb制备的基本技术,(一)抗原的制备 制备针对特定抗原的单克隆抗体,首先要制备用于免疫的适当抗原。 1、化学合成法制备高纯度的单一抗原 在已知抗原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的情况下进行。 2、由病原菌、病毒或肿瘤细胞制备 只能得到部分纯化,甚至是极不纯的抗原混合物。,12,3、用整个细胞或病毒为免疫原刺激动物细胞产生免疫反应 动物产生免疫反应后取其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融合杂交后,再经筛选、克隆化,鉴别筛选出纯一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系。,13,(二)免疫动物品系的选择 多采用与骨髓瘤细胞供体相同品系的动物做为免疫动物。因种系距离越远,产生的杂交瘤越不稳定。 常采用Bal B/C小鼠和Lo

6、u大鼠。 应考虑所选动物对所用抗原能否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若不能,应改用其他品系的小鼠或大鼠。,14,(三)动物免疫 1、体内免疫法 适用于抗原量多,免疫原性强的情况,常用812周龄的雌性鼠。,15,(1)颗粒性抗原(细胞抗原) 免疫原性强,可不加佐剂,直接注入腹腔刺激动物免疫。 初次免疫,腹腔注射107个细胞。 3周后,追加免疫12次,腹腔注射15106个在缓冲盐溶液中洗过的细胞。 融合前45天,静脉注射15106个细胞。,16,(2)可溶性抗原 按每只小鼠10100g抗原与福氏完全佐剂等量混合皮下注射。 34周后,100g抗原在福氏完全佐剂中追加一次。 采集脾细胞前3天由静脉注射最后一次1

7、00g抗原。 因免疫后第3天B淋巴细胞的增殖率最高,是处于迅速分裂期的细胞,有利于融合后增殖。,17,福氏完全佐剂是由矿物油、乳化剂和杀死的分枝杆菌组成的油包水型的乳化佐剂,对于刺激细胞免疫和某些实验性免疫尤其有效。 为促进B淋巴细胞转化,提高脾细胞分泌抗体的能力,可在注射抗原的同时加入细菌脂多糖。,18,2、体外免疫 (1)特点 a、所用抗原量少(只需几g),免疫期短,仅45天,干扰因素少。 b、融合后产生的杂交瘤细胞不够稳定。 适用于不能采用体内免疫法的情况,如制备人源性McAb;或者抗原的免疫原性极弱且能引起免疫抑制时使用。,19,(2)基本方法 采用48周龄BaL B/C小鼠的脾脏制成

8、单细胞悬液。 加入抗原使其浓度达到0.55g/ml。 在5%CO2,37下培养45天。 分离脾细胞,进行细胞融合。,20,3、其它免疫方法 近年来,其它免疫方法研究的较多,有脾内免疫、腹贮植入、淋巴结注射、足垫注射等方法。 其目的主要是减少抗原用量和注射次数,缩短免疫周期。,21,(四)骨髓瘤细胞的来源和特性 1、来源 (1)骨髓瘤细胞的来源应同免疫动物的种属一致,一般不选择产生自身免疫球蛋白的细胞系。 (2)鼠类骨髓瘤细胞系主要来自于Bal B/C小鼠,少数来自于Lou大鼠。这些细胞系能够在D-15或其他培养基中保存,在用于融合前应保持其活力较高,目前这类细胞系有商品供应。,22,常用的鼠类

9、骨髓瘤细胞系有NS-1、X45、X63 、P3.653和SP2/O等。其最适培养的细胞密度为2510 5细胞/ml,细胞密度过高易引起细胞死亡。 可用培养基内酚红指示剂监测,开始生长时呈橙色,由于细胞生长,PH降低,当变为纯黄色时需补加新鲜培养基降低细胞密度,正常培养基颜色维持在黄橙色之间。,23,2、制取 骨髓瘤细胞的制取:用矿物油注射入小鼠腹腔内,诱发产生腹水癌型浆细胞。再由腹腔抽取腹水癌细胞,从中分离获得。,24,3、骨髓瘤细胞系的特性 不能产生自身免疫球蛋白 为避免杂交瘤细胞分泌的抗体不纯,骨髓瘤细胞不具有产生抗体的能力。 应为HGPRT缺陷的细胞系 其细胞内嘌呤核苷酸或嘧啶核苷酸合成

10、的补救途径必须丧失。即磷酸核糖转移酶或嘧啶核苷酸激酶的活力丧失,即HGPRT阴性细胞。 融合率高,容易培养,所产生的杂交瘤细胞分泌抗体的能力强且长期稳定。 如:SP2/O和P3.653细胞系。,25,(五)细胞融合 1、基本方法: 取适量B淋巴细胞(1108/ml)与骨髓瘤细胞(23107/ml)进行混合,在聚乙二醇(PEG)作用下诱导它们融合,时间在2min内。 然后用HAT培养液将PEG融合液缓慢稀释。,26,2、促进融合的条件 分子量在4006000,浓度在1060%之间的PEG溶液都能使细胞发生融合。 目前常用分子量4000,浓度为4050%的PEG溶液为最佳。 在PEG溶液中加入二甲

11、基亚砜(DMSO),以提高细胞接触的紧密性,提高融合率。 但PEG和DMSO都对细胞有毒性,必须严格控制它们与细胞接触的时间,应尽快用新配制的培养液来稀释助融剂并洗涤细胞。 通过低速离心使细胞接触更为紧密来提高融合率。,27,(六)选择性培养 细胞融合后,可产生多种融合细胞,B-B、B-瘤、瘤-瘤的融合细胞,还有许多未融合的亲株细胞,它们均比B-瘤融合的杂交瘤细胞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很易将其淘汰。因此,融合后必须立即移入选择性培养基中培养。,28,(1)选择性培养的原理 选择性培养基为HAT培养基,它是用次黄嘌呤(H)、氨基喋呤(A)和胸腺嘧啶(T)配制的。其中氨基喋呤(A)能阻断DNA合成的主

12、要途径。 骨髓瘤细胞因是HGPRT缺失型,无DNA合成的补偿途径,因此瘤细胞和瘤-瘤融合细胞因不能合成DNA而死亡。 而B细胞和B-B融合细胞在这样的离体组织培养条件下,无法生存几天内亦迅速死亡。 骨髓瘤细胞是HGPRT(磷酸核糖转移酶)缺陷型,但B细胞中有这种酶,因此B-瘤融合的杂交瘤细胞含有HGPRT酶,可利用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T)来合成DNA,使杂交瘤细胞得以生长。,29,(2)选择性培养的基本方法 将融合反应后的细胞悬浮液于HAT培养液,加入到含有饲养细胞的96孔板内(0.1ml/孔)。 7天内用HAT培养液培养,每23天换液一次。换液时吸去1/22/3培养液,加入等量的新鲜培养液。

13、 第714天改用HT培养液,14天以后用普通的RPMI 1640完全培养液。 融合后培养的第911天,就可对所有克隆生长孔的培养上清液进行抗体检测,筛出产生抗体的阳性克隆。,30,(3)饲养细胞,促进融合细胞的生长。 单个或少数杂交瘤细胞多半不易存活,通常要加入饲养细胞才能使其繁殖。 常用饲养细胞有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脾细胞(未经免疫的脾细胞)和胸腺细胞等。 饲养细胞能释放某些生长刺激因子,并能满足杂交瘤细胞对细胞密度的依赖性。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还具有清除死亡细胞和减少支原体污染的作用。,31,(七)杂交瘤培养物(阳性克隆)的鉴定与检测 经培养而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只有一部分细胞可能产生针对特异抗原

14、的目的抗体,因抗体产生细胞只占所有脾细胞的5%左右。 因此,在培养911天左右,杂交瘤细胞集落直径达1mm时,就应对其能否分泌抗体进行特异性鉴定,以便对抗体分泌阳性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和扩张。 检测时,取上清液的一半体积用于抗体测定,其余再补加等量的HT完全培养基。,32,1、鉴定与检测方法的要求 应快速、灵敏、特异性(专一性)强、微量、简便并一次能检测大批标本。,33,2、常用的检测方法有 、抗原直接结合法:适用于检测能与可溶性和颗粒抗原特异结合的抗体。 利用第二抗体检测的方法:适用于检测能与可溶性和颗粒抗原特异结合的抗体。 有酶联免疫法,放射免疫法,免疫电镜技术,免疫荧光技术。,34,(

15、1)抗原直接结合法 选取相应的纯一抗原,用125I进行标记,然后和杂交瘤细胞培养的上清液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定时间(如4,1h等) 再通过活性炭吸附、PEG 6000沉淀或凝胶层析的方法分离未结合的抗原,纯化抗体抗原免疫复合物。 最后通过测定其复合物的放射性强弱来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35,(2)利用第二抗体检测 第二抗体:能与抗原和抗体发生免疫反应后形成的复合物进行特异结合的抗体,又称抗抗体,36,应用第二抗体检测杂交瘤分泌的抗体时,需采用免疫标记技术。将第二抗体用125 I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或与酶连接,或与荧光染料连接,或用电子致密物质加以标记,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具有应用范

16、围广,反应速度快,容易观察,且能进行定量和定性检测的特点。,37,免疫荧光技术 是利用结合有荧光素的第二抗体与抗原抗体的免疫复合物特异性结合,再检测荧光强度实现定性定量检测的技术。 常用的荧光素有异氰基荧光素(FIC)、异硫氰基荧光素等。 基本原理:荧光素可与第二抗体球蛋白中赖氨酸的氨基结合,在蓝紫光激发下发射出鲜明的黄绿色或玫瑰红色,而且结合荧光素的第二抗体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后仍能发出荧光。,38,酶联免疫技术 用酶标记抗体或第二抗体来进行抗原抗体反应或第二免疫反应,检测酶标记的抗体或第二抗体是通过酶与特殊底物的反应来进行的(颜色变化,氧化还原电位变化等)。 通常用的酶有: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半乳糖苷酶和葡萄糖苷酶等。 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