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性的现代研究参考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9491944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药性的现代研究参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中药药性的现代研究参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中药药性的现代研究参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中药药性的现代研究参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中药药性的现代研究参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药性的现代研究参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药性的现代研究参考PPT(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2章 中药药效学,药理教研室:吴琦,2,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中药药性理论主要涉及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等。,3,中药四气(四性)的现代研究,中药四气(四性)是指中药寒、 凉、热、温四种不同的药性。 神农本草经云:“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4,麻黄,【性味与归经】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5,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温热之间及寒凉之间,作用性质相同,程度有差异。 现代对中药四气的研究,通常将中药分为寒凉及温热两大类进行。 中药四气对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物质代谢等影响具有一定倾向性。,6

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温热药具有中枢兴奋作用; 寒凉药具有中枢抑制作用;,7,寒证病人:精神倦怠,安静、无声等中枢抑制症状,疗以热性药物。(温热药可制造热证模型动物) 温热药(如附子、干姜、麻黄) 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NA、DA5-HT、酪氨酸羟化酶含量 热证动物模型的相关指标的变化: (痛阈、惊厥阈降低) ,8,热证病人:精神亢奋、情绪激动,言语高亢,有高热惊厥等中枢兴奋症状,治以寒性药物。(寒凉药可制造寒证模型动物) 寒凉药 (如石膏、知母) 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NA、DA含量 寒证动物模型的相关指标的变化: (痛阈、惊厥阈增高),9,对植物神经系统的影响,寒凉药使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温

3、热药使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10,植物神经平衡指数(降低) 唾液分泌量,心率,体温,呼吸频率,血压 使多巴胺羟化酶活性降低,尿17-羟皮质类固醇排除减少。 副交感神经- M 受体-cGMP系统功能 ,寒凉药 (如石膏、知母、黄连、龙胆 ),11,温热药(如附子、干姜、肉桂、鹿茸 ),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升高) 唾液分泌量,心率,体温,呼吸频率,血压 使多巴胺羟化酶活性提高,尿17-羟皮质类固醇排除增加。 交感神经- 受体-cAMP 系统功能 ,12,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温热药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 ;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 寒凉药(反之),13,

4、对基础代谢的影响,温热药(如附子、干姜、肉桂、鹿茸 ) 基础代谢 寒凉药 (如石膏、知母、黄连、地黄 ) 基础代谢,14,温热药,影响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功能,增加基础代谢,升高血清T3、T4 提高细胞膜钠泵活性,ATP酶含量 寒凉药反之,15,寒凉药的抗感染、抗肿瘤作用,病源体引起的急性感染常常表现为热证,用寒凉药治疗; 许多寒凉药尤其是清热解毒药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毒素,抗肿瘤作用的所占比例较大。,16,五味的现代研究,五味:辛、酸、甘、苦、咸 药味的确定: 按味觉辨别; 按功效定味(如葛根味辛、鹿茸味甘与口尝不合)。,17,辛味药,主要成分:挥发油,苷类,生物碱; 常见功效:发散,行气,

5、行血,健脾; 中药分类:解表药,理气药,活血药、祛风湿药等为多;,18,药理作用 解表药:兴奋中枢神经,扩张皮肤血管,促进微循环,兴奋汗腺促进汗液分泌。 理气药:通过挥发油对胃肠道产生兴奋或抑制作用,产生理气和胃的功效。,19,酸味药,主要成分:有机酸、鞣质; 常见功效:收敛、固涩; 中药分类:收涩药、止血药; 药理作用: 鞣质与肠粘膜上皮细胞结合-止泻 鞣质与出血创面结合-止血、 乌梅有机酸-抗菌、消炎等。,20,甘味药,主要成分:糖、蛋白质、氨基酸、苷类等营养物质; 常见功效:补益,缓急,和中; 中药分类:补益药、养心安神药和消食药 ; 药理作用: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内分泌功能、物质代谢功能

6、。,21,苦味药,主要成分:生物碱、苷类; 常见功效:清热,燥湿,泻下,降逆,平喘; 中药分类:清热药,燥湿药,泻下药;平喘药; 药理作用:抗菌、抗病毒、通便、平喘。,22,咸味药,主要成分:钠、钾、钙、镁等无机盐; 常见功效:软坚散结,通便,温补肾阳; 中药分类:化痰散结药、温肾壮阳; 药理作用:泻下、润下,治疗甲状腺肿,兴奋垂体-性腺;垂体-肾上腺皮质。,23,备注:,许多药物药味可不止一种。 如:厚朴,苦辛; 鹿茸:甘咸; 何首乌:甘,苦,涩,24,升降浮沉现代研究,升降浮沉: 药物作用的趋向。 升浮药:补中益气汤(含升麻、柴胡) 提高子宫张力,治疗子宫脱垂。 麻黄,桂枝发汗。 沉降药:

7、贝母、半夏止咳、平喘; 羚羊角、钩藤、天麻、地龙降压、镇静。,25,归经的现代研究,归经:指药物对机体脏腑的选择作用(凡能治某一脏腑、经络的病变,则此种药物有此相应归经)。,26,中药归经与药效和作用部分相关性:(密切相关性),钩藤 、天麻、全蝎等22味抗惊厥药入肝经率100(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大黄、芒硝、芦荟等18味泻下药入大肠经率100(大肠为传导之腑); 杏仁、百部、贝母等18味止咳药入肺经率100(肺主呼吸);,27,鹿茸、淫羊藿、补骨脂等53味壮阳药入肾经率100(肾主生殖); 仙鹤草、白芨、大蓟等21味止血药入肝经率85.3(肝藏血)。,28,归经与有效成份在体内的分布相关性

8、(有一定相关性),23味中药有效成分身体内的分布与所属脏腑分析比较。 符合率:61;大致相符:26%;无关 :13% 如:3H川芎嗪主要分布:肝、胆(归肝、胆经)(川芎嗪的含量非常低1g中含有0.01ug不到) 3H鱼腥草素呼吸道排出率高(入肺经) 冰片(成分:龙脑):易透过血脑屏障(入心经),29,归经与有效成份在体内分布相关性研究的难点,中西医对脏腑的定义不一致。 药物作用的靶器官,有时不一定是药物分布最多的器官。 许多中药的有效成分并非单一且不是十分确切。,30,归经与微量元素,中药中微量元素对机体组织的选择性、亲和作用是归经的基础。 如:补骨脂,肉苁蓉,熟地,菟丝子等补肾药富含Mn Z

9、n 络合物 Zn Mn 是归肾经的物质基础。 如:富含Zn ,Mn,Cu, Fe中药是归肝经的物质基础。 只能验证部分中药的部分药效,31,归经与相关核苷酸,药物引起cAMP/cGMP变化较大的器官与其归经关系密切。,32,中药的不良反应(中药毒性的现代研究),副作用 定义:是指中药在治疗量时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一般与治疗作用同时发生,可给患者带来不适与痛苦,危害不大,大多可自行恢复。 产生的原因:药物的作用比较广泛,即选择性低。,33,毒性反应,定义:指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产生的对机体组织器官造成的损害,一般后果比较严重,有时较难恢复。 现列入国务院“毒性药品管理品种”范围,受

10、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约束的中药计28种。,34,心血管系统的毒性反应,症状: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心悸、胸闷、循环衰竭,严重者死亡。 易致毒药物: 含乌头碱类药物:川乌、草乌等; 含强心苷类药物:蟾酥、万年青、夹竹桃等。,35,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症状:口唇麻木、嗜睡、抽搐、惊厥、牙关紧闭、眩晕、意识模糊、烦躁不安、昏迷、瞳孔缩小或放大,严重者死亡。 易致毒药物:斑蝥、马钱子、曼陀罗、天南星、细辛、乌头等。,36,消化系统的毒性反应,症状: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痛、腹泻,黄疸,肝肿大、肝炎。 致毒药物:千里光、雷公藤、苦楝皮、川楝子、鸦胆子、常山、巴豆、芫花等。,37,呼吸系统毒性反应,

11、症状:呼吸困难,咳嗽,肺水肿,呼吸衰竭,窒息死亡。 易致毒药物:苦杏仁(含苦杏仁苷)、白果、山豆根、 商陆等。,38,泌尿系统的毒性反应,症状:尿少、尿闭、尿频、尿急、浮肿、血尿、蛋白尿、管型尿、肾功能衰竭。 致毒药物:关木通、马兜铃、广防己、青木香(含马兜铃酸) 、斑蝥、雷公藤。,39,造血系统的毒性反应,症状: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贫血、严重者死亡。 致毒药物:斑蟊,雷公藤、狼毒、芫花等。,40,过敏反应,定义:少数过敏体质人对某种药物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型变态反应) 症状:药热、皮疹、哮喘、严重者致休克。 易发生致敏单味药物:威灵仙、天花粉、地龙、牛黄、冰片、僵蚕、蜈蚣等; 易发生致

12、敏中成药:注射剂。,41,致畸、致癌、致基因突变,细辛、蒲黄所含-细辛脑为阳性诱变剂、致骨髓染色体突变。 细辛等所含黄樟醚可致癌。 槟榔及槟榔碱长期使用致口腔癌。 半夏-致畸。,42,对“十八反”、“十九畏”毒理研究现状,对十八反、十九畏的配伍有无毒性的看法迄今未能统一,尚需进一步研究。,43,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及与中药功效的关系,中药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作用的多效性 与中药组分复杂有关 如人参皂苷就有30多种:人参全药使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物质代谢均可产生影响。,44,量效关系相对不规则性,多成分,多靶点 如:木香小剂量扩张离体兔耳血管,大剂量收缩。 相互协同的综合效应仅在一

13、定范围内呈现。,45,某些作用的双向调节性。,指同一药物既可使机体亢进机能向正常状态转化,又可使机体低下机能向正常状态转化。 如:当归-子宫(调经止痛) 麝香-中枢(开窍醒脑,镇静安神),46,与机体的机能状态有关,机体功能状态不同,反应不同 与中药的多组分有关。人参皂苷Rb:镇静;人参皂苷Rg:兴奋。 作用相对缓慢、温和,47,中药药药理作用与功效的关系,中药药理作用与传统功效具有相关性。 祛风解表药-促进汗液分泌,扩张体表血管。(具有发散,使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解的作用)。 清热解毒药-大多能抗菌、抗病毒、解热、抗炎、增强免疫功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燥湿等)。,48,中药药理作用与传统

14、功效共具有差异性,葛根功效:解肌退热、升阳止泻,生津透疹 本经称:“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解诸毒。” 降血糖,退热作用得到证实,呕吐,解诸毒未见证实;改善脑循环,脑功能,扩张冠脉,改善心功能未见古籍记载。,49,天花粉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功效。 药理研究表明天花粉具有调节血糖,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天花粉抗早孕,中期妊娠引产历代本草未见相关记载。,50,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具有差异性的原因分析,药理研究发现的新作用是对中药传统功效内容发展。 如雷公藤-抗炎,免疫抑制,抗肿瘤作用。 银杏叶-增加脑和外周围血管的流量。 绞股蓝-降血压作用。,51,给药途径不同 如青皮、枳实注射给药才有的升压作用。 中药某一成分提纯后可表现出全药不明显的作用或全药相反的作用 葛根中葛根素,葛根总黄酮的扩血管作用 麻黄中麻黄碱升压,麻黄次碱降压,52,复习题,现代研究对中药四气、五味分别有哪些认识? 中药对机体能发生哪些毒性反应?对每类不良反应请举1-2例说明。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及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