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建设的调查报告(可编辑)_1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9486984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建设的调查报告(可编辑)_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建设的调查报告(可编辑)_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建设的调查报告(可编辑)_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建设的调查报告(可编辑)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建设的调查报告(可编辑)_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关于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建设的调查报告近几年,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和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快速普及,大学生与整个社会的接触、互动和共振空前活跃,大学生作为e时代弄潮儿准社会人的群体特征日益明显。与网俱进的青年一代,其网络素养整体水平将深刻影响他们踏入社会后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近期,我们围绕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建设这一课题,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讨论、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调研。调研面向重庆市70余所高校累计发放问卷13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2473份;调研对象以在校本科生为主,涵盖了高职高专学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1.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第一渠道,手机成为大学生上网首选终端触网更早、

2、网龄更长,大学生已成资深网民群体重要力量本次调查显示,重庆市大学生首次接触互联网的时间进一步提前,小学就已触网的占44.0%,较XX年上升了13.9个百分点;初中触网的占37.3%,高中触网的占15.6%,大学阶段才开始接触网络的仅占3.1%,分别较XX年下降了4.5%、6.8%、2.6%。逾八成大学生拥有5年以上网龄及稳定的上网习惯,可谓重要的资深网民队伍。这一调查结果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数据相一致:截至 XX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从职业结构看,学生依然是最大的网民群体,占比达25.1%。从年龄看,20-29岁网民的比例为30.7%,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10

3、-19岁网民占比24.5%,增长0.4个百分点;10岁以下网民占比2.1%,增长0.2个百分点,互联网继续向低龄人群渗透。手机成为大学生上网首选终端,碎片化信息消费常态化,网络依赖症进一步加剧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对大学生的上网方式和网络体验产生了根本性影响。调查显示,XX年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就已高达98.1%,但手机上网人数仅占32.3%,pc电脑仍然是大学生上网首选;XX年,大学生手机普及率几近100%,手机上网占比攀升至85.8%,较pc端上网高出14.6个百分点,是XX年手机上网人数的2.7倍。随时随地随手上网,使得大学生相对充裕的个人时间日益碎片化,日均上网时长明显增加

4、。68.5%的大学生每天上网3小时以上,其中7小时以上重度使用者占比达16.6%,可谓沉浸在网络世界中不能自拔。88.8%的大学生自认为有网络依赖症,其中较为依赖及严重依赖者占45.2%。而在XX年的调查中,有52.6%的大学生对于如果长时间无法使用网络表示无所谓。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第一渠道,主流新闻网站权威性受认可,大型商业门户网站日常渗透率高调查显示,在大学生日常信息渠道中,使用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网络(手机)93.7%、电视36.4%、报纸杂志24.9%、日常交流13.1%、广播11.2%,网络一马当先成为最受大学生青睐的信息渠道。由于使用率较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信息权威性受到

5、了较大影响,在大学生中的认可度不足三成,但脱胎于传统媒体的主流新闻网站最受大学生信赖,信任度达42.7%。而从使用率上看,主流新闻网站只有27.7%,远不及商业门户网站的79.3%。高信任度和低使用率让主流新闻网站略显尴尬。不少大学生表示,平时浏览凤凰网挺有意思的,只有重大事件发生时,才去新华网,毕竟官方认证更值得信赖。主流新闻网站如何进一步提高可读性、提高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值得思考。网络应用移动化、多元化、个性化,但学习功能相对弱化如今,大学生面对的是一个丰富多彩、光怪陆离且不断更迭的网络世界,与数年前相比,现在的网络可玩性更高、体验感更好、吸引力更强。调查显示,大学生最常用的网络服务依次

6、为:看电影、打游戏等休闲娱乐,占75.9%;qq、微博、微信等交友聊天,占75.1%;检索和浏览新闻信息,占58.2%;获取学习资料,占51.0%;网上购物消费,占41.9%。大学生群体精力充沛、时间充裕,对交往和游戏的需求强烈,也乐于尝试新事物,各种各样的移动社交应用和手机游戏为他们满足需求、宣泄欲望提供了平台和出口,但相应地,网络作为学习工具的功能被忽视和弱化了。据部分高校教师反映,如今课堂上边听讲边玩手机已成为另一道风景,部分学生对上网、游戏、聊天近乎痴迷,这在人文社科及艺术体育类专业中尤为严重。2.网络书写成习惯,网络互动进一步圈群化随手发、随时转、随意点的网络书写渐成习惯,大学生成为

7、重要的信息生产和传播者调查显示,对于是否经常利用手机随手拍照并上传网络,17.6%的大学生选择经常,39.2%选择偶尔,7.4%选择视具体情况,35.8%选择极少。61.8%的大学生每天在论坛、微博、qq、朋友圈等网络平台上发布信息1-5条,每天发布5-10条的占8.9%,每天发布10条以上的占4.6%,七成以上大学生已养成网络书写的习惯。调查还显示,14.9%的大学生在信息分享和传播上较为随性,往往不假思索地随时转发随意点赞,容易造成跟风,形成网络围观。网络互动进一步圈群化、私密化,表达欲望强,小圈子意识重互联网为大学生圈群互动、私密交流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调查显示,86.5%的大学生拥有两

8、个以上网络社交圈子,拥有10个以上的占21.1%。活跃度最高的依次为同学群、社团群、兴趣群,占比分别为79.6%、40.5%、26.8%。这些圈群基于熟人关系建立,彼此间高度信任,容易形成一呼百应的群集效应。抽样显示,一个班级的同学群几乎保持每日互动,除学习生活事务,多涉及校内外各类信息,是典型的小微舆论场。同时,基于性格、兴趣、地缘等因素,大学生三五成群现象愈加普遍,网上网下形成一个又一个小圈子小团体。人以网聚群分暗合了大学生群体的敏感心理和个性追求,但也一定程度弱化了现实交往。调查显示,75.8%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在qq群、微信群等私密小群内分享信息,仅33.5%的大学生选择了直接面对面和他

9、人分享。网上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普遍较为理性克制大学生普遍重视对个人权利和利益的维护。对于如果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不公平的事,23.5%的大学生选择通过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控诉,29.7%的表示视情况而定,46.8%则明确表示不会进行网络控诉,这表明过半大学生具有网上维权的意识。调查中,有1069名大学生表示曾遭遇过网络诈骗,其中16.4%的人积极维权并取得成功,26.9%维权失败,32.8%自认倒霉,23.9%不知如何处理。这提醒我们要重视和支持大学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高大学生依法维权的能力。3.软新闻更受青睐, 普遍信任意见领袖热衷浏览社会新闻和娱乐八卦,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度相对较低调查显示,

10、当前大学生对各类型新闻的关注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新闻(74.2%)、娱乐新闻(53.1%)、时政新闻(39.9%)、体育新闻(30.2%)、法治新闻(20.7%)、财经新闻(20.2%)。不难看出,当下网络世界的娱乐精神和狂欢景象契合了青年学生的审美趣味,社会类、娱乐类软新闻更受青睐,而政治类、法治类、财经类硬新闻关注度则相对不高。调查还显示,21.3%的大学生认为境外被屏蔽的政治类信息客观中立,可信度高,甚至5.8%的大学生认为比国内的网上信息更可信,还有21.6%的大学生无法作出判断。大学生是对时事政治最敏感、最具先锋性的力量,而在网络时代,大学生群体对政治的关注力由于信息海量而分流,长

11、此以往将影响其对社会形势的批判意识和能力,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网上舆论环境褒贬不一,参与网络讨论的动机多为个人兴趣所致对当前网络自由度,36.3%的大学生认为较为合适,37.8%认为管理太严,不自由,25.9%认为太过自由。对当下的网络舆论氛围,47.2%的大学生认为多数人都比较情绪化,仅19.2%认为较为理性、客观、平和,33.6%认为是正常的情绪宣泄。基于此,当大学生在相对封闭的网络圈子中异常活跃的同时,仅10.0%经常参与微博、论坛、贴吧、社区等公共网络平台上的讨论;48.9%偶尔参与讨论,且仅限于个人感兴趣的话题;41.1%很少参与或不参与,成为网络上沉默的那部分。真理不辩不

12、明,要正确引导更多大学生积极理性发声,不断壮大主流舆论场。对网上基本形势认识不清,面对境内外不良信息缺乏足够的甄别力、批判力和抵制力对于如何辨别网上信息的真假,60.1%的大学生根据发布网站、发布者的权威性来辨别,57.3%的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辨别,28.2%的和他人探讨后做出判断,15.1%的有辨别的意识,但不会辨别。面对网络上传播的黄色、暴力等不良信息,42.2%的大学生表示完全绝缘,很抵制,51.7%认为不道德,但也会偶尔浏览,6.1%坦承很正常,经常浏览。受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较大,娱乐明星和公知最受追捧对于网上意见领袖的看法,14.4%的大学生直言他们深度思考,理性发声,值得

13、信任,49.5%认为他们的言论可能不完全对,但值得思考,26.4%表示他们有时候言论太个人化,偏激了,9.7%的大学生只相信个人判断,对此不予理睬。可以看出,大学生普遍信任意见领袖,容易受到意见领袖思想和观点的影响。调查了解到,目前最受大学生青睐的网上意见领袖,主要包括娱乐明星和公知大v等,前者如微博女王姚晨、娱乐主持人谢娜、演员范冰冰等,在女生中间备受追捧;后者如韩寒、袁腾飞、方舟子、白岩松、崔永元等,则在男生中间影响广泛。4.法律意识淡薄,对移动互联网安全意识较强网络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淡薄调查显示,64.5%的大学生对互联网法规制度不太了解或不了解,有所了解的占30.2%,比较熟悉的仅

14、占5.3%。由此可见,加大全社会互联网法治宣传依然任重道远。同时,部分大学生缺乏依法上网的意识和自觉,有19.6%的大学生经常在网络上透露他人信息或不小心泄露他人隐私,进而容易引发问题和纠纷。而对于个人隐私在网上泄漏后如何应对,21.8%的大学生选择向公安机关报案,22.10%的选择向相关单位或企业投诉,50.8%表示向身边朋友倾吐,提醒他们免步后尘,愤怒但不采取任何行动的仅占5.3%,可见大学生对个人隐私权等个体权益十分珍视,但通过法律渠道维权的观念不强,维权方式方法不多。网络安全防护意识普遍较强,但对潜在的危险重视不足调查显示,55.9%的大学生会对个人手机做安全防护,58.64%的大学生

15、谨慎使用同步助手等手机工具,68.6%的大学生担忧公共wifi的使用安全。总体上看,大学生对移动互联网安全意识较强,具有一定的防范能力。近年来,利用互联网作案的重大恶性事件屡有发生,也对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提出了警醒。调查中,66.1%的大学生认为网友当止步于网络,不会约见陌生网友;20.7%表示即使要约见,也会做好自我保护措施;有10.7%认为见面危险,但可以网络视频聊天;仍有2.5%的大学生主张约见,认为这样才能加深了解。5.培养有责任、有担当、有涵养的数字公民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时代使命感要以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为指导,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力推进校报校刊数字化建设,立足校园网站建设,开办一批贴近学生的网络名站名栏,建设一支由学生和青年教师骨干组成的网络宣传员队伍,打造示范性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认识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大力开展净网清网等专项行动,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校园网处于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中,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要继续开展打击网络谣言、政治类有害信息、淫秽色情、非法传教等专项行动,坚决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全力抵制网络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