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修订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9470178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修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绥江县板栗镇桂花小学 万远芳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是整个语文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小学必修课程之一。然而,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现状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本文想针对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来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现状、发展一、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1教学观念落后,领导不重视。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对乡村小学的影响力度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农村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第一:过分依赖教材,忽视学生;第二:强调语文的重要性,忽视了学科整合;第三:强调教材,课程资源开发意

2、识不强。显然,这是造成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最主要原因。而且在农村小学,乡、镇一级的基层领导对语文教育、教学知之甚少。在他们眼里特别低年级语文简单的不得了,是人人都可教的课。你数学应用题做不了就去教语文吧,所以语文教师就得低人一等,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且更是低人一等。因此,从高年级(作文、日记)到低年级(造句、写话)在众多农村小学的语文作业本上,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严重的方言现象。所以,我认为加强和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就是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彻底改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学观念,真正使农村小学重视语文教学。2语文教师素质低下,缺少正规培训。目前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师资力量中,仍有一定数量的民

3、办教师发挥着较大的作用。由于民办教师一般没有接受过正规院校的培训,即使国家的远程教育所提供了电脑、课件、音像等,民办教师也无法熟练操作或发挥最大功效。同时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以及对新教材的适应性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种现象反映了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素质急待提高。语文教师尤其需要经过特别的专门培训,但实际上他们接受正规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却少得可怜,于是普通话成了大多农村孩子的一块污斑。教师语文素质低,是造成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低下的又一原因。因此,重视对语文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3教学条件差,对语文教育的投入不足。首先,农村长期

4、以来由于经济较为落后,并且发展相对缓慢,在财政收支方面比较困难。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就显得很低。在这种情况下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也就没有更多的财力去添置教学设施了。所以缺少多媒体专用教室。在农村小学,想拥有一间宽敞明亮的多媒体教室是非常不容易的。拥有一间多媒体教室必然要注重东西的安全,防盗、电脑维护、维修、每月的上网费,用对于一个只有百把人甚至就几十人的农村小学来说是一笔庞大的费用,自然大多数农村小学没有设置或是不愿设置多媒体教室;其次:农村小学多数缺乏教师,通常一个老师不仅要教两门主课还要教一大堆副课,所以很少有人愿意抽更多的时间做课件运用多媒体上课。学校即使有多媒体

5、教室,也极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运用,最多也不过是在公开课或赛课等时候用一下,其他时间也就像博物馆用来展览的文物一样。使得语文教学的设备缺少独立性,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最重要的就是很多老师自己不懂电脑操作,甚至连一些简单的课件都不会制作,他又如何去教学生呢?更不要说引进优秀的专业语文教师了,就算是引进来也没有什么用。4语文教材内容偏深。现在我们所使用的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与农村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农村小学的孩子们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的幼儿教育,很少有人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农村孩子来学校读书都是白纸一张,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篇低年级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会认、会写十个字,认

6、识七八个字,还要会背诵课文,老师还得完成教学目标,教师教起来很吃力,学生学起来更费劲。在此情况下,不少学校虽然订了教材,但无法按教材的要求施教,以至不得不抛开教材。许多教师不读课文,不渗透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真实目的,更谈不上如何让孩子去欣赏文章,致使语文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语文教学的整体。二、改变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现状的对策1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语文教育状况,首先应提高对语文教育的认识,大力倡导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尤其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激活思维,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推向深入。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语文教育,建

7、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低年级语文谁都能教”的偏见,让农村小学的语文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把欢乐和美的感受还给孩子们,让每一个孩子确实拥有接受语文教育的权利。同时,教育行政领导要转变观念,把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放在全局战略的高度即提高全民素质,让老师在不丢威严的情况下,是长辈、是好朋友,是学习的伙伴,使语文课真正在农村小学教学过程中起到挑起大梁的作用。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语文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首先,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这部分师资力量作用的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现有师资的适度使用,既不能滥用,也不能放任。同时,语文教师在

8、教师评优评先活动中普通话也做为打分的一个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做到只说普通话,说好普通话的。其次,面对教师不足的情况,学校应该用优厚的待遇引进专业的语文教师,如果经济有困难的地区和学校也可以加大对主教语文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力度,提高语文教师素质。在岗培训的内容应包括:第一,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让教师熟练掌握语文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他的最大功效。第二,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引荐城市中语文教学的优秀成果,发展教师的创造性。第三,文化素养。语文教学不仅包括天文地理各科之间的渗透,还包括与英语、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间的渗透。加强教师各方面的文化素养,使教师对教材掌握得更

9、深、更精,理解得更透彻。3加大语文教育投入。首先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多媒体教学设施是制约语文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虽然农村小学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却拥有丰富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例如: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中1、春笋,在农村竹林普遍能见到,在上这一课的时侯,老师可以提前带孩子们去竹林边观看春笋的样子,摸摸春笋感受春笋的外衣上有没有什么特别。一来利用切身体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来能让孩子留心周围的事物,为以后写作定垫一定基础。其次利用电视,丰富农村孩子的课余生活。例如: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7、骑牛比赛,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都没有见过骑牛比赛,那

10、么如何让农村孩子学习这篇课文,并掌握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呢?老师先利用地理知识介绍世界有七大洲,我们属于亚洲,然后再介绍南美洲的位置,风俗习惯。利用学生们的好奇心找出南美洲人爱做什么!最后结束课文时,让孩子们多关注新闻,从新闻中找世界各地的奇闻趣事,然后随时讨论。这样不仅弥补了没有多媒体接触新事物的遗憾,同时能纠正孩子们对电视的错误认识,电视不仅仅能看动画片,还能从电视上为自己“充电”。当学到13好学的爸爸,不用老师多提同学们很快便领会“充电”的意思。这就为农村学校基本上处于空白的“演奏”,提供了极为生动的教学内容,并与其他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从而带动农村语文教育全方位立体化发展。5积极稳妥地改

11、革语文教材。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不管是对农村还是城市都应该有适用性。要适应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必须因地制宜,改编适合农村语文教育的教材。编写教材上,要多选用和农村孩子的生活气息相关联的文章,最容易使学生联想到周围的事物、备感亲切,引起更大的学习兴趣;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一些成语接龙、字谜等游戏,来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语文教学生动活泼,更具有乡音乡情的民族特色。例如:可以增加一些民族趣味故事,民族英雄故事,这些故事既可弘扬优秀的名族文化,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删除教材中超出农村学生接受能力和认识水平内容。农村学生基础差,对新教材中

12、的某些内容很难接受。这种超出农村学生实际水平的内容会增加学生害怕语文、厌烦语文的情绪,因此,要适当的删除不适合农村学生的语文内容,增加一些他们熟悉的内容。让同学们不再是“学知识”而是“学到知识”、“学为所用”。总之,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文化在繁荣,全社会的审美需求也在提高,因而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现状必须尽快改变,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全体教师尤其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为此共同努力。真正树立终身教育观,让教育成为唤醒心灵的快乐,让学生享受教育,享受生活,享受人生。【参考文献】1朱名燕 彭志修. 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郭声健 艺术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虞孙芝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009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浪花,从不伴随躲在避风港的小表演,而始终追赶着拼搏向前的巨轮。把握现在、就是创造未来。不问收获,但问耕耘!天道酬勤,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