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环境经济理论(1)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9467026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 环境经济理论(1)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第2章 环境经济理论(1)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第2章 环境经济理论(1)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第2章 环境经济理论(1)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第2章 环境经济理论(1)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章 环境经济理论(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 环境经济理论(1)(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章 环境经济理论(1),本章主要内容,环境经济理论体系的构筑 物质代谢论手法 社会成本论手法,第1节 环境经济理论体系的构筑,一、理论构筑的两个方向 二、现代的环境问题的总体把握 三、三个政策课题和经济理论的构筑,第1节 环境经济理论体系的构筑,一、理论构筑的两个方向 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常常使人感到存在着“隔阂”或者说是“距离”。 针对这种状况,构筑环境经济理论体系应该是一种有用的探索。这种探索可以朝着以下两个方向来进行,第1节 环境经济理论体系的构筑,一、理论构筑的两个方向 一是将现有的经济学理论框架的运用、或者扩展到现代环境问题的分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应用经济学的方向的扩展。 例如可以用

2、“外部不经济”的概念来解释环境污染问题。为了将环境污染这样一种“外部不经济”现象,引入到市场价格机制中去,即所谓的内部化,我们可以考虑采用“环境税”这样的政策手段。,第1节 环境经济理论体系的构筑,一、理论构筑的两个方向 二是从现代环境问题的具体问题出发,来探索现实的环境政策所需要的与之相对应的理论 反向思惟实践政策政策的理论依据 传统理论的空缺预防理论 多种理论的综合运用的可能性,第1节 环境经济理论体系的构筑,二、现代的环境问题的总体把握 现代环境问题应该是人类自然社会的关系需要再思考的问题 在传统经济学中,在“自然系统”作为既定的前提条件,而仅仅把“经济系统”作为研究对象。 在传统的经济

3、学中,因为“废弃物”已经失去了价值,所以也就不成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了。,第1节 环境经济理论体系的构筑,二、现代的环境问题的总体把握 现代环境问题的四阶段学说 环境这种关系问题, 经过“扰乱”(Disturbance) “扭曲”(Distortion) “破坏”(Disruption) “崩溃”(Catastrophe)四个阶段,而越来越严重。 必须采取措施,改善这种关系的恶化。,第1节 环境经济理论体系的构筑,三、三个政策课题和经济理论的构筑 将现实的环境问题进行分类,可以归结为以下的三个基本方面的政策课题即污染、自然、舒适性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答这些课题所对应的经济理论和政策的手法,才能成

4、为一个较为完整的环境经济理论体系。这里,根据现有的理论,日本的寺西俊一提出了以下的理论体系构想,环境经济理论体系示意图,第2节 物质代谢论手法,物质代谢论的方法,可以认为是生态经济学的方法。它把环境问题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高度来论述,探讨环境的根源的问题。 下面将从基本特征、主要观点、意义与展望等方面来介绍,第2节 物质代谢论手法,一、物质代谢论方法的基本特征 这种手法的第二个特征,就是要从“狭义的经济学”转向“广义的经济学”,寻求原有经济学体系的的扩展或者分析坐标的转换 传统经济学,仅仅注重市场经济现象或者说是商品经济现象。 广义的经济学,则要“人类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代谢的全过程”作为经济

5、学的分析领域。,第2节 物质代谢论手法,二、物质代谢论的主要观点 1、导入了物质收支平衡分析方法 11导入的背景 1960年代后期到1970年代初,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面临了深刻的环境公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的著名经济学家Jhon Robinson,在1971年,提出传统的经济理论正面临着“第2次危机”(The Second Crisis Of Economic Theor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March 1972)的警告。Robinson认为,问题在于面对深刻的环境污染引起的公害问题,有必要对传统经济理论框架的有效性提出新的疑问。为了回答这一疑问,最早提出

6、来的就是物质收支平衡(Material Balance)分析方法的导入。,第2节 物质代谢论手法,二、物质代谢论的主要观点 1、导入了物质收支平衡分析方法 12基本思路(1) 这一方法,超出了原来经济分析对象,即市场系统的范围,将人类的经济活动从包括生态系的自然系统的联系的角度进行了重新定位,独立地分析各种物质的流程和收支平衡的结构。这里可以介绍Allen V Kneese and Robert U Ayres 等的Economics and EnvironmentAn Material Balance Approach,1970,经济学与环境中的观点。,第2节 物质代谢论手法,二、物质代谢论

7、的主要观点 1、导入了物质收支平衡分析方法 12基本思路(2) Kneese等是这样认为的,现在为止的经济学理论事实上都是与各种服务相关的东西,在这里,物质实体只不过是传达这些服务的媒介而已。特别是对于产品的“最终消费”来说,好象燃料、原料、最终消费品等物质真的就是完全消失了一样。 但是,经济学的这种处理方式,除了对于象水、大气这样的真正的“自由产品”才会没有害处。实际上,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弃物,这些污染物质提供的是一种负的服务,例如,死鱼、增加水处理的难度、使公共卫生恶化、污染大气等等。不管消费者或者生产者是否需要,这些负的服务会流向他们,这种流动是私人市场交换过程所不能控制的

8、。 为了进一步深入找出问题所在,从经济全体的物质收支平衡角度,来重新认识环境污染和控制问题是有效的。,第2节 物质代谢论手法,二、物质代谢论的主要观点 1、导入了物质收支平衡分析方法 12基本思路(3) 根据以上的想法,Kneese等将人类经济活动全过程从物质和能量转移的角度,表示为图2-2的图上。 也就是说,有必要将人类经济活动作为包括()能量变换、()物质加工、()最终消费、()废弃物加工处理的四个过程的开放系统。,能源转换 运输,产业,商业,家计等,物质加工 光合成的直接与间接产品 无机化合物 建筑材料 矿石等,废弃物加工处理,最终消费,第2节 物质代谢论手法,二、物质代谢论的主要观点

9、1、导入了物质收支平衡分析方法 13积极意义 Kneese等提出来的物质收支平衡分析方法的导入,至少具有以下的积极意义 第一、传统经济学中、人类经济活动的几个重要过程(特别是废弃物处理)基本上没有。这一方法的提出、至少可以把原来失落的过程可以用一种明确的形式进行分析,为这种分析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第2节 物质代谢论手法,二、物质代谢论的主要观点 1、导入了物质收支平衡分析方法 13积极意义 Kneese等提出来的物质收支平衡分析方法的导入,至少具有以下的积极意义 第二、明确了人类的经济活动,并不是独立于自然生态系的,而是与自然生态系有着紧密的联系,并受到这一联系结构的制约,这样一个事实。,第

10、2节 物质代谢论手法,二、物质代谢论的主要观点 2、将熵法则运用于经济过程 21运用的背景 1960年,Boulind Keneth,“The Economics of Spaceship Earth”,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a Growing Economy,edited by Henry Jarrett,John Hopkins Press,中已经提到了负熵理论。 1971年,Georgescu-Roegen, Nicolas,The Entropy Law and the Economic Proce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中

11、,罗马尼亚出生在美国活跃的数理经济学家,认识到人类的经济过程,并不仅仅时一个市场上商品交换的循环往复的过程,还是一个作为生物的人类,不断从环境中汲取资源,经过加工利用,然后又不断向环境排出废弃物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逆转的过程。正是从这一点出发,他把热力学的熵的概念引入到人类经济过程中作了系统的描述。,第2节 物质代谢论手法,二、物质代谢论的主要观点 2、将熵法则运用于经济过程 22基本观点 (1)经济过程遵循热力学的熵增大法则 (2)经济过程可以进行是因为不断有低熵资源可以补充,而高熵废物可以抛弃 (3)使以上过程成立的是,地球生态系的存在,这是一个开放定常系统 (4)现代地球生态系的破坏,

12、会使得地球系统面临熵增高的危险,第2节 物质代谢论手法,二、物质代谢论的主要观点 2、将熵法则运用于经济过程 23意义 使得经济学与物理学产生交叉,形成交流,创造出新的经济学思想,第2节 物质代谢论手法,二、物质代谢论的主要观点 3、提出了生命系的经济学 31提出的背景 为了给以上的“熵经济学”提供出路而提出的。,第2节 物质代谢论手法,二、物质代谢论的主要观点 3、提出了生命系的经济学 32主要观点 1)经济学分析视野的扩展由生产和消费的联系,扩展到包括“与自然生态系的关联”在内的“广义的物质代谢过程” 2)生命系的重要性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系统 3)近代工业文明是“非生命系”的,应该转向

13、按照“生命系”的原理来构筑经济和社会系统,第2节 物质代谢论手法,三、物质代谢论手法的意义和展望 “经济循环”与“物质循环”的区别和联系 11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在社会意义上说,“经济循环”的形式规定了“物质循环”的形式,第2节 物质代谢论手法,三、物质代谢论手法的意义和展望 “经济循环”与“物质循环”的区别和联系 12物质代谢论的课题 1)具体地搞清楚“经济循环”是这样规定“物质循环”的,由此产生了什么问题? 2)为了解决问题,社会应该怎样改革和控制“经济循环”,第2节 物质代谢论手法,三、物质代谢论手法的意义和展望 “经济循环”与“物质循环”的区别和联系 13物质收支平衡法的意义 14生命系

14、的经济学的意义,第2节 物质代谢论手法,三、物质代谢论手法的意义和展望 寻求“经济循环”的社会控制理论 21经济系统和自然系统的相互联系结构 22向各个领域的扩展,图 经济系统与自然系统的相互关联结构,第3节 社会成本论手法,一、社会成本论手法的基本特征 1、什么是社会成本 社会成本的4种含义: 1)国民经济总成本(3私人成本) 2)非最佳的国民经济损失(包括市场一时失灵的成本) 3)第三者负担的非市场成本(大多采用) 4)公共政策实施成本(包括了非社会成本),第3节 社会成本论手法,一、社会成本论手法的基本特征 2、Kapp和Michalski的争论 21关于社会成本的概念 Michalsk

15、i认为Kapp存在概念的混乱,在使用3)的同时,有时也使用2) Michalski把社会成本作为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而Kapp想把它作为新政治经济学的独特的基本概念。,第3节 社会成本论手法,一、社会成本论手法的基本特征 2、Kapp和Michalski的争论 22关于社会成本的起因 Michalski误以为Kapp仅把社会成本产生的原因归结为私人企业,实际上公共部门也存在社会成本。 Kapp认为,如果私人企业的利润原理也渗入公共部门,那么公共部门也可以成为社会成本的原因。,第3节 社会成本论手法,二、社会成本的计测及其意义 1、Kapp的社会成本 11Kapp列举的社会成本项目 私人企业与

16、社会成本一书中的列举: 1)生产中人类损伤的社会成本 2)空气污染的社会成本 3)水污染的社会成本 4)动物资源的减少与灭绝 5)能源资源的提早枯竭 6)土壤侵蚀 7)土地费力下降与森林乱伐 8)技术变化的社会成本 9)失业与资源闲置的社会成本 10)垄断的社会损失 11)配给的社会成本 12)运输的社会成本,第3节 社会成本论手法,二、社会成本的计测及其意义 1、Kapp的社会成本 12Kapp介绍的社会成本计测例 大气污染的社会成本 社会成本计测的困难性,空气污染年损失的部分推算(1931年) 单位:美元,出处:Kapp, K. W. The Social Cost of Private Enterprises.,第3节 社会成本论手法,二、社会成本的计测及其意义 2、宇泽的汽车的社会成本 21社会成本的概念 恢复到环境没有破坏、市民权力得到保护的地社会状况,所需的成本 根据社会成本的第3)定义,则在理论与实证上都存在困难 例如:交通事故引起的损伤 城市环境的破坏等,第3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