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治疗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上传人:y****8 文档编号:149464916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6.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脉治疗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静脉治疗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静脉治疗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静脉治疗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静脉治疗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静脉治疗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脉治疗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静脉治疗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LOGO,LOGO,留置针虽然操作简单,但临床上常常存在固定不规范现象。,有研究显示,不规范现象包括但不限于:固定时未以穿刺点为中心、穿刺点被遮挡、张力性固定、敷料卷边、未 U 型固定或压迫静脉、未桥式固定肝素帽、肝素帽未高于导管头端、小标贴未在隔离塞尾端、未注明置管信息等现象。,1个中心 5个要点,LOGO,应对方法,肝素帽高于导管尖端,高举平台法,封管夹靠近穿刺点,贴膜封闭隔离塞,U型固定,操作要点:碘伏消毒皮肤,待干 3045 秒,穿刺。 穿刺成功后,注意 U 型无张力持贴膜,无张力垂放,对准穿刺点进行固定。贴上贴膜后,按照留置针走形对贴膜进行塑形固定。,一

2、个中心:贴膜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固定,以穿刺点为中心,塑形手法:右手大拇指及食指顺着针的底座中心向下或向上按压,轻捏透明敷料下的导管接头突出部位及隔离塞,使透明敷料与接头、隔离塞和皮肤之间充分粘合。 用指腹轻轻按压整片敷料,使皮肤与敷料充分接触。塑形之后撕掉贴膜上的那一层塑料保护膜,边撕边框边按压。,建议用无菌贴膜封闭隔离塞,这样可以使留置针穿刺点处于封闭状态,减少穿刺点感染的机会。也可以用记录胶带小标贴将隔离塞加强固定。,要点 1:贴膜封闭隔离塞,隔离塞,要点 2:延长管 U 型固定,Y 型接口向外,避免对留置静脉造成压迫。,U 形固定延长管,是利用物理学 U 形连通器原理,当连通器内只有一种

3、液体时,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U 管左右两边压强相等,各容器中的液面保持相平。,延长管 U 型固定,将肝素帽固定在留置针软管尖端上方,输液结束将封管夹夹在靠近穿刺点位置,各个要点综合,可阻止血液回流,减少留置针回血、堵管等置管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要点 3:肝素帽位置须高于导管尖端,穿刺点,导管尖端,肝素帽及 Y 型接口采用高举平台法固定,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输液器材与皮肤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同时减少了输液过程中因重力作用导致牵拉引起的贴膜卷边的发生。,要点 4:固定时使用高举平台法,高举平台法固定效果,研究显示,封管夹的位置影响留置效果。 封管夹在静脉留置针的远段(延长管后 2

4、 /3 段)夹管,导管回血及堵塞发生率明显高于在静脉留置针的近段(延长管前 1 /3 段)夹管,提示不同夹闭部位是导致留置针发生不同程度的回血、堵塞的因素之一。 建议输液结束常规正压脉冲式封管后, 应将封管夹夹闭在静脉留置针与延长管交接处。,要点 5:封管夹靠近穿刺点,封管夹,总之,在临床工作中注意改进外周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能减少留置针的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延长,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冲管时未充分冲洗干净。,仅仅冲洗一个接头,封管后另一个接头内残留的药液回流至管腔。,欲解释这种现象,先来看看留置针的结构,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留置针根据是否有封管夹分为开放式和密闭式,手术室等一些特

5、殊科室用开放式留置针较多,大多数临床科室都使用密闭式留置针。静疗规范指出给药前后宜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密闭式留置针因具有两个接头,输液结束如果仅对一个接头进行冲管,另一个接头可有一部分残留药物。 对特殊药物(如脂肪乳),仅按常规冲管量很难完全冲洗管腔内残留的药液,对于该药应用大于20ml的量冲洗导管。,2016INS指南规定每次输液之前,作为评估导管功能和预防并发症的一个步骤,应该冲洗和抽吸血管通路装置。 每次输液后,应冲洗血管通路装置,以便将输入的药物从导管腔内清除,降低不相容药物之间接触的风险。 建议最小量为导管系统内部容积的2倍(例如导管加附加装置),更大容积(如对外周血管通路V

6、AD装置为5毫升,中心血管通路装置CVAD为10毫升)可以从腔内内移除更多纤维蛋白药物沉淀和其他碎片。,应对方法,选择冲管容积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导管的类型和大小、患者的年龄、输液治疗的类型,血液成分、肠外营养剂和其它粘稠溶液的输注可能需要更大的冲洗量。 图片中输液所用的药物为脂肪乳,冲管时应使用更多的冲管液,且两个接头均应冲洗。当然,对于严格限制液体量的新生儿,早产儿,护理人员应和医生团队全面评估,综合分析。,临床工作中经常可看到明明封了管,可仍有回血,如下图:,原因:1、未正压封管 2、封管后患儿过度用力,输液结束应脉冲式冲管正压封管,封管量等于血管通路装置和附加装置的内部容积加20%。正压

7、接头在分离的一瞬间产生正压,非正压接头在分离时产生回血。因此,输液结束时应根据所用输液接头的类型,运用正确的手法夹闭封管夹。正压接头封管后先分离后夹闭,非正压接头先夹闭,再分离。肝素帽先夹闭后分离。开放式留置针+非正压接头需带液拔针。,应对方法,封管夹靠近穿刺点。夹闭封管夹时,单手夹闭。指板夹不宜用双手前后夹闭,可在夹闭时产生负压,造成回血。 加强对患儿及家属的宣教,穿刺侧肢体勿过度用力,不剧烈活动,衣物应松紧适宜,睡眠时不压迫穿刺侧肢体。,案例1,案例 1:去甲肾上腺素外渗,患者,男性,病情危重,在持续使用去甲肾上腺素过程中发生外渗,注射部位,皮肤苍白、发凉,针眼处皮肤坏死,如图所示。,案例

8、1,夜间巡视病房时对输液部位评估不够,导致液体外渗后未及时发现。,案例分析,加强评估及交接班,微量泵用药,特别注意观察。,用酚妥拉明 10 mg + 生理盐水 20 mL 局部温湿敷,并用保鲜膜外裹使局部保持湿润状态,用烤灯保温,维持 4 小时。 50% 硫酸镁湿敷,外周保鲜膜包裹使其处于湿润状态,维持 4 小时,用利白素涂抹,用保鲜膜包裹,四小时更换。 抬高肢体。皮肤坏死,用透明敷料贴敷,2天后治愈。,处理过程,改进措施,案例1,案例2,案例 2:多巴胺外渗,患儿,男性,急性肺炎,心衰,在多巴胺微量泵维持过程中发生外渗,见左图。,小静脉痉挛致局部皮肤苍白,患儿哭闹,诉局部疼痛。,案例分析,案

9、例2,停止输液,拔除留置针。局部予利多卡因(利多卡因 1 mL + 生理盐水 4 mL)封闭,水胶体透明贴外敷。 30 min 后予酚妥拉明 10 mg + 生理盐水 20 mL 局部外涂,并用保鲜膜外裹使局部保持湿润状态,维持 4 小时。 4 小时后予 50% 硫酸镁行局部温热敷,并用保鲜膜外裹使局部保持湿润状态,维持至睡前(20:00)。 睡前去除硫酸镁外敷,用温水洗干净局部。在药物外渗肿胀部位贴上水胶体透明贴。,处理过程,案例2,抬高外渗肢体时务必高于心脏水平,可以促进静脉回流。 6 月 28 日 8:00 评估:局部红肿及苍白区消退; 6 月 29 日 9:00 评估:局部皮肤表现恢复

10、正常,无肿胀,但沿静脉走向有压痛,NRS 2 分。,提醒,案例2,案例3,20% 甘露醇外渗、碘安醇外渗:可用 50% 的硫酸镁加氟美松5毫克湿敷 ,用保鲜膜覆盖,再用利白素涂抹,4小时交替使用,24 48 小时使肿胀消退。,案例3,药物渗出(infiltration of drug) 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药物渗出 & 药物外渗 只因药物性质不同,药物外渗(extravasation of drug) 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案例3,案例4,案例 4:,5月22日:夜班护士发现患者左手桡关节留置针的针眼处稍发红,当时给予拔除,当天下午输液完成后并未发现明显异常。患者自入院后多次输注碳酸氢钠、葡萄糖酸钙等碱性液体及高渗性液体。,案例4,5月23日:针眼处周围6*6cm左右面积出现红肿现象,给予碘伏消毒、硫酸镁湿敷并涂抹利白素,期间未见好转,红肿更加严重,面积扩大、皮温增高,未述疼痛。,5月26日:给予强制患肢抬高,先用碘伏消毒患处再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25%硫酸镁10毫升+低塞米松5毫克湿敷,三小时更换一次,两次湿敷后红肿明显减轻。,5月26日1:00,5月27日06:00,5月30日8:00,案例4,目前还在继续治疗观察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