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型犯罪心理

上传人:y****8 文档编号:149464857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绪型犯罪心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情绪型犯罪心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情绪型犯罪心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情绪型犯罪心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情绪型犯罪心理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情绪型犯罪心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绪型犯罪心理(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情绪型犯罪心理,认识情绪,什么是情绪?,情绪的产生一般会包含如下三个过程: 一是外界环境的刺激以及个体心理对该刺激分析的过程; 二是在生活经验中建立的对各种需求或意向的整个认知过程; 三是比较对现实环境的分析和已有认知关系的过程。,认识情绪,情绪: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相应的行为反应。 三种组成成分: .人体内部的生理变化 .表情 .主观体验,认识情绪,快乐,悲哀,恐惧,愤怒,四种基本情绪,认识情绪,复杂情绪,积极情绪,消极情绪,认识情绪,情绪型犯罪 指由不良(消极)情绪所导致的犯罪。 目前,情绪型犯罪已占到伤害 和杀人案件总数的 70%80%。,什么是情绪型犯罪?,思考 什么样的情绪会成

2、为犯罪的主导因素?,消极情绪和情感与犯罪,反社会情感 自卑与挫折情绪 嫉妒 仇恨,情绪状态与犯罪,(一)消极心境型犯罪 (二)激情型犯罪 (三)应激型犯罪 (四)情绪障碍与犯罪,卢刚事件,1991年11月1日就读于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中国博士留学生卢刚开枪射杀了3位教授和副校长安妮-克黎利以及一位和卢刚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在枪杀五人之后,卢刚随即当场饮弹自尽的枪击事件。,卢刚简历,卢刚生于北京市普通工人家庭 18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 1984年通过李政道主持的中美物理学交流计划选拔 1985年本科毕业后以交换学生身份公费赴美攻读博士学位,就读于爱荷华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 1991年通

3、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案件经过,1991年11月1日下午三点半左右,卢刚进入了正在进行专题研讨会的爱荷华大学凡艾伦物理系大楼三楼的309室; 在旁听约五分钟后,他突然拔出左轮手枪开枪射击,他首先击中他的博士研究生导师,47岁的戈尔咨教授,并在戈尔咨教授倒下之后,又在教授脑后补了一枪; 然后,他又朝他的博士研究生导师助理史密斯副教授身上开了两枪。,案件经过,此时,在场的众多人士刚刚有所醒悟,纷纷逃离现场,这时卢刚又瞄准了当时在场的另一位中国留学生,27岁山林华博士,接连向山林华的的脑部和胸膛连开数枪。 随后,卢刚离开了第一现场到达二楼208室系主任办公室,一枪射杀了44岁的系主任尼克森。 在确认尼

4、克森死亡之后,卢刚又返回第一现场,发现几个学生正在抢救奄奄一息的史密斯教授,于是又朝史密斯的脑部补发了致命的一枪。,案件经过,然后卢刚持枪离开物理系大楼到达生物系大楼,由一楼走到四楼,似乎在寻找一名女性目标(有目击者见他进入女厕所寻人),其间遇到师生多人,但卢刚并未开枪滥杀。 在未找到射击目标之后,卢刚又进入了行政大楼,冲入一楼111室的校长办公室,向副校长安妮前胸和太阳穴连开两枪,又朝办公室内的学生秘书茜尔森开了一枪。 随后,卢刚到达二楼的203室,饮弹自尽。,事件结果,整个枪击过程不足20分钟,卢刚在自杀前总共向六个人开枪,除女学生茜尔森被击中脊椎,颈部以下全身瘫痪外,其余五人全部丧命。,

5、山林华,酿成这一悲剧的犯罪动机是什么,关于杀人者的枪杀动机, 枪击的直接原因可能是由于博士论文最高奖学金没有由卢刚获得,而是由山林华获得。 枪击的原因可能在于经过长达6年辛勤工作得到博士学位的卢刚,却无法得到一份应得的可以维持生计的体面工作,走投无路的他决定自杀,并对社会的不公进行极端报复。,情绪型动机犯罪的心理特征,偏激的认知特点 消极的情绪、情感品质 异常的自尊水平 较低的挫折承受力,情绪型犯罪动机的行为特征,盲目性 冲动性 戏谑性 隐蔽性 情绪性 残暴性,情绪型的犯罪会越来越多。当今社会竞争非常激烈,节奏越来越快,而心理辅导工作跟不上,因此心理问题肯定越来越多。在激烈的竞争面前,面对越来

6、越大的压力,焦躁、抑郁、紧张、恐惧等消极情绪会越来越困扰人们,有些人会因此而犯罪。 事实上,大部分人的心理都有不健康的部分,关键在于会不会自我调适。,趋势:,谈情绪,结束,踢猫效应,不良情绪及危害,情绪ABC理论,情绪的调控,A(诱发事件):主管经常不笑,都是严肃的面孔。 B(信念、想法): (1)听别人说主管只要没有顺心的事就必然满面笑容,一个人只要笑, 就肯定在生气。 (2)我决不能做错事,只要做一点错事,就会惹主管生气。 (3)主管对下级非常严格,只要我出一点毛病,他就一定会板起面孔生气。 而主管一旦不高兴,也很可能是我惹的,我肯定会惨了。 C(情绪和行为):每日紧张焦虑,唯恐做错么事,

7、很难受。,情绪的调控,ABC分析:,具体表现 形式,情绪的调控,情绪的调控,不合理信念的具体表现形式(选自伯恩斯新情绪疗法),合理情 绪疗法 (ABCDE模型),情绪的调控,ABC分析,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建立理性的想法和恰当的情绪,情绪的调控,情绪调控常用方法,心理宣泄: 大哭、倾诉、写日记,注意转移: 看电影、运动,听音乐,自我安慰,解决心情,才能解决事情。 情绪表达有助于舒缓压力, 并能增进彼此间了解。 情绪表达不是宣泄。,情绪的表达,总结:选择正确的情绪表达方法,你会发现每个人其实都很好沟通, 情绪困扰将会远离我们!,情绪表达方法,情绪的表达,总结,情绪调控,情绪管理,情绪的好坏完全由你

8、决定!,情绪的调控,美国心理学家罗森茨韦克认为,一个人在面对挫折时就会产生三种主要的反应: 第一种是不罚型反应 第二种是内罚型反应 第三种是外罚型反应,情绪型犯罪就是外罚型反应的极端表现形式,是消极情绪达到心理承受的最大阈值后,在一定的诱因作用下产生的爆发性犯罪。,不罚型反应,产生挫折后对社会对自己都不进行惩罚,长期忍受着挫折带来的消极情绪。换言之,面对挫折既不责怪自己,也不向外攻击。这种长时间的压抑容易导致精神失常。,内罚型反应,把挫折归咎于自己,即把挫折引起的消极情绪往自己身上发泄,多表现为自我谴责,自我伤害,甚至出现自残行为。,外罚型反应,把挫折引起的消极情绪发泄于外部。它分为两种情况,

9、其一是没有任何特定的目标,往往施威于社会;其二是有明确而特定的目标,具有针对性,是一种报复个人的反应。,反社会情感,反社会情感主要指与正常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高级情感性质相反的情感。 反社会情感犯罪人的主要特点: (1)情感的反社会性 (2)情感的固着性 (3)情感的狂暴性 (4)反社会人格倾向显著,自卑与挫折情绪,自卑感是一种自我评价偏低,自觉低人一等的惭愧、羞怯甚至灰心的复杂情绪。 挫折感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支配下,在达到一定目的的行动过程中受到阻碍而无法克服时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嫉妒,嫉妒是个体对他人的才能、地位、成就、境遇等状况的一种怨恨,对他人所具有的上述优势的不福气表现。 一

10、般情况下,由嫉妒引发的犯罪可分为: 财产嫉妒 才能、名誉、地位嫉妒 性嫉妒,仇恨,政治宗教信仰仇恨犯罪 封建迷信仇恨犯罪 情爱仇恨犯罪 心理挫伤仇恨犯罪,消极心境型犯罪,行为人长期处于一种比较微弱、持久的沮丧、抑郁、忧愁和不满的心理状态下,以致在某种外界刺激的引发下,长期积累的消极情绪能量转化为直接的犯罪动机而出现的犯罪行为。,激情型犯罪,指事先无准备,犯罪行为与直接的情境刺激相联系,与刺激的性质与强度、个体的认知和个性心理直接相关,犯罪行为发生迅速,情境性强的一类犯罪。,应激型犯罪,个体在高度紧张和带有压力性的情绪状态下为了消除紧张和危险而产生的错误应对行为,这种错误行为构成了犯罪。,情绪障

11、碍与犯罪,情绪高涨、欣快症会引起个体的人际冲突及危害社会的言行,无事生非,毁物伤人 极度抑郁的情绪会使人产生绝望自私的想法,可诱发扩大性自杀行为 易激惹、情绪爆发以及病理性激情等情绪障碍的行为,都较多爆发攻击性伤害行为,导致恶性伤害、杀人事件,D(辩论):在B(1)(2)(3)中所列的观念符合逻辑吗?请回答。 (1)一个人只要不笑,就必定是在生气吗? 回答:好像不对,人在心情平静甚至有高兴事时,也有可能不笑。 人不可能有那么多烦恼,而只要烦恼就笑,笑肌就会僵了。所以人们 经常是不笑的。 主管与常人没有什么不同之处,所以也会经常不笑。 (2)即使班主任不笑是在生气,就一定是针对我吗? 回答:不一定。主管还有其他下属,且有许多其他事情需要操心, 比如工作、家事等。他即使高兴,也一定是因为我做错了么事, 有可能是工作顺心,家务繁重,或在外受了其他人的气,都有可能的。 (3)即使班主任不笑是因为生我的气,就一定很惨了吗? 回答:也不一定。人不可能出错、如果做错了事,主管不高兴, 也是 人之常情,他也不会因为我做错一次就认为我是个没能力的下属。,情绪的调控,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