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上传人:嘻哈 文档编号:149464836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PTX 页数:15 大小:10.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课件)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课件)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课件)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课件)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西汉的强盛,东汉的兴衰,两汉的文化,【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 封建国家的巩固,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一、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1)汉承秦制,有所损益,(2)郡国并行制:,1.汉初政治:,西汉郡国交叉局部示意图,西汉前期形势图,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与民休息”(休养生息)政策:,2.汉初经济(“文景之治”):,材料一: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

2、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材料二:天下既定,民亡盖藏(储藏的财物),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毛色一样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思考】从这两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汉初社会处于怎样的境况呢?面对这一境况汉初统治者采取了又怎样的措施呢?,尊奉黄老无为的统治思想,西汉的强盛,汉武帝推行的对内措施,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成功削减了诸侯王的势力,选拔范围广,为真正优秀的人提供机会,促进地方监察,强化地方管理,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富商大贾的实力,加强中央集权,增加政府收入,抑制工商业者(重农抑商),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一、汉武帝推行的对内措施,【推恩令】,诸

3、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大国不过十余城, 小侯不过十余里”,西汉的强盛,一、汉武帝推行的对内措施,【中(内)朝】,西汉的强盛,一、汉武帝推行的对内措施,【察举制】自上而下推选人才的制度,推选标准:“孝”和“廉” 选官过程: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进行考察,选取合适的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最后经考核再任命。,制度利弊: 利:个人的社会背景、家庭出身不再是选拔任用官员的唯一依据,有利于招徕各类人才,提高官员质量。任免权由中央掌握,加强中央集权 弊:后期弊端日益严重,地方官员往往推荐名门望族的子弟,而不问学识品格,被察举者名不副实。,西汉的强盛,

4、一、汉武帝推行的对内措施,【均输平准】,桑弘羊,均输:设均输官,把应由各地输京的物品转运至各地贩卖。 平准:在长安和主要城市设立掌管物价的官吏,利用均输官所出物资,根据市场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作用: 1.增加政府收入, 抑制大商人垄断市场。 2.打击商人囤积居奇, 市场物价得以保持稳定。,西汉的强盛,一、汉武帝推行的对内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新儒学,董仲舒,理论来源: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主要内容: 强化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君权“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缓和矛盾“施行仁政”“德刑并用” 维护统治“三纲五常”,西

5、汉的强盛,二、汉武帝推行的对外措施,1.平定匈奴: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3次较大战争,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 2.河西四郡:在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4郡。 3.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4.公元前60年,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5.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比以前更加有效。,丝绸之路路线图,影响:(1)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2)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 (3)对今天中国的影响。,西汉的强盛,二、汉武帝推行的对外措施,【西域都护府】,酒泉郡,张掖郡,武威郡,西域都护

6、府的设立,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汉的强盛,东汉的兴衰,一、王莽篡汉,1.西汉后期境况,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剧烈,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社会动荡不安。,2.新朝的建立与覆亡(公元9-23年),(1)新朝建立: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新,西汉灭亡。 (2)王莽改制:王莽针对西汉后期的社会矛盾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挽救社会危机,但措施不切实际,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3)新朝覆亡:统治末年,出现严重的旱灾和蝗灾,引发农民大起义。23年,因绿林军攻入长安,政权被推翻。,东汉的兴衰,二、东汉的建立与“光武中兴”,25年,

7、西汉宗室刘秀(汉光武帝)重建汉朝,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推行一系列措施,实现“光武中兴”:,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节省政府开支,与民休息,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经济重新发展,继承了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传统,儒学得到了继续发展,东汉的兴衰,三、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母后临朝,君权旁落,依靠宦官,夺回君权,把持朝政,东汉的兴衰,三、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党锢之祸】 东汉桓帝、灵帝时,士大夫与宦官发生的党争。党锢之祸共发生两次,均以士大夫失败告终,最终,灵帝在宦官挟持,下令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锢。党锢之祸伤及汉朝根本,为黄巾起义和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东汉的

8、兴衰,【黄巾起义】 背景:豪强地主势力在东汉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自然灾害严重,百姓苦不堪言。 概况:东汉末年张角创立的民间秘密宗教“太平道”在多个地方同时发动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称“黄巾军”。起义历史9个月,以失败告终。 影响: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三、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两汉的文化,一、史学成就,书名:史记 作者:(西汉)司马迁 内容: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形式,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约3000年的历史,共130卷。 地位: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

9、史 评价:文字精练,人物刻画与叙事生动,不虚美、 不隐恶,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两汉的文化,一、史学成就,书名:汉书 作者:(东汉)班固 内容:以本纪、表、志、传的形式,叙述了上起汉高祖六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历史,共100卷。 地位: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评价:语言工整,多用排偶,自此以后,后世史书都仿照它的体例纂修纪传体的断代史。,两汉的文化,二、其他成就,1.文学成就:汉赋、乐府诗。,2.医学成就: (1)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誉为“医圣” (2)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3)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10、 (4)华佗外科手术、麻沸散、五禽戏,张仲景,3.数学成就:,(1)西汉:周髀算经“勾股定理” (2)东汉:九章算术,两汉的文化,二、其他成就,5.天文成就: 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撰写专著灵宪,候风地动仪,6.农学成就:汜胜之书四民月令,4.造纸术(四大发明之一):,(1)西汉时,发明了植物纤维纸(纸质粗糙) (2)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适合书写的纤维纸,甲骨 青铜器 竹木简 缣帛,纸出现以前的书写载体: 书写不便、昂贵笨重、不易推广。,课堂总结,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西汉的建立,政治、经济措施 “文景之治”,对内措施:推恩令、中朝、察举制、刺史、儒学独尊等 对外措施:卫青霍去病平定匈奴、设立河西四郡、设立西域都护府、张骞出使西域等,汉初的统治,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王莽篡汉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党锢之祸、黄巾起义),两汉的文化:史学、文学、医学、天文等方面成就,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西汉,东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