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如何突出中心4课件PPT-附教案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149464083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如何突出中心4课件PPT-附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如何突出中心4课件PPT-附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如何突出中心4课件PPT-附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如何突出中心4课件PPT-附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如何突出中心4课件PPT-附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如何突出中心4课件PPT-附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如何突出中心4课件PPT-附教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突出中心,授课人:文小语 2020年10月27日星期二,BUBIANBANYUWENKEJIANPPT,同步教案,点此下载,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印,保存。,参考教案,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印,保存。,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印,保存。,学习目标 1、借助课文学会认识中心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 2、从读到写,学习并体会如何突出中心。 3、通过本周社会实践,围绕中心立意,写出情感和思考。,自学指导一,默读突出中心知识短文,思考: 1、什么叫中心? 中心是_。 2、中心有什么作用呢?,写作文、说话时最核心的内容或话题。,有了中心,文章也就有了主心骨;没有中心

2、,或者中心不明确,文章就像一盘散沙,杂乱无章,叫人不知所云。,3、怎样才能做到突出中心?,1、首先要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就围绕这条线来写。,2、还要注意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4、回顾本单元的课文,各篇的中心分别是什么?填写好文中的表格。,明确: 1、紫藤萝瀑布: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要好好过,2、走一步,再走一步: 过记叙“我”童年时的一次爬山经历,感悟到: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走好每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3、蝉、贝壳: 蝉:思想感情:不管生命是否短暂长久,都应积极面对生命,全情投入,好

3、好地生活,追求生命的质量。 贝壳:一丝不苟地对待生命,塑造执著而美丽的形象,以此来回馈我们的生命,打动后人。,4、在山的那边: 诗人以群山和大海为意象,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困难重重,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从而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信念终将实现。,5、虽有嘉肴: 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自学指导二,读一读文中的“写作实践一.小活动”, 按照提示先思考,将你想到的填写在表中。,自学指导三,读一读文中的“写作实践三.校外活动”, 按照提示先思考,将你获得的写作信息写下来。,(1)审题:先审题目

4、的限定性:走出校园(非校内,时间、地点不受限制) (2)提炼中心:事情或者是景物如何触动你的内心,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3)选材组织:筛选素材,再组织材料。确定人物主次,围绕中心详略得当的展开叙述,点名中心。,写作指导,(1)审题:先审题目的限定性:走出校园(非校内,时间、地点不受限制) (2)提炼中心:事情或者是景物如何触动你的内心,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3)选材组织:筛选素材,再组织材料。确定人物主次,围绕中心详略得当的展开叙述,点名中心。,写作指导,读完这篇文章请你思考: 1、题目限定了哪些写作内容? 2、本文的中心思想如何归纳? 3、作者是如何选材来突出中心的?,当堂训练,范文引路,秋

5、游 秋高气爽,风轻云淡,如今正是秋游的好时节,我们全家约好周日到“木兰天池”去秋游。 带上秋游必需的物品和一大带零食,经过了长途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木兰天池”。一进大门,就看到了一大片一大片的菊展:有的摆成了大花篮;有的摆成了开屏的孔雀;有的摆成了摇头摆尾的巨龙;有的菊花的花瓣是大瓣大瓣的;有的花瓣像一根根的细针;还有的菊花有碗口那么大呢 再往前走,就站在“木兰天池”的脚下了,我们于是开始向上攀爬了。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山路边的野花点缀这美丽的“木兰天池”,有野菊花,牵牛花,紫荆花红的、粉的、白的、紫的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令人陶醉,还有许多不知名的花草树木,也都争先恐后地开着,向人们展示着

6、它们的美丽。,爬到半山腰的时候,一条小溪静静地流淌着,在阳光的照耀下,小溪像一跳银色的腰带系在“木兰天池”的“腰”上,一阵微风吹来,水面上波光粼粼,荡起了阵阵涟漪。 为了能早点看到山顶的景色,我们相互鼓劲奋力地向上爬去,“哇,我们快到了!”不知谁喊了一声,真的,远远的我们就看见一块巨大的石碑上刻着“木兰天池”四个大字。“我们胜利了,我们到山顶了”大家一起欢呼着、跳着. 爬到山顶,一片人工挖成的湖泊印入我们的眼帘。哦!原来这就是“天池”呀!湖水清澈见底,水里一条条小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在水面上还有两条神奇的索道,这可是专为那些勇敢者们设计的哟!在这平静的湖面上还有一条条游船,坐在游船上向远处

7、望去,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峰上长满了一片片茂盛的树林。我不禁感叹到:这里的景色真迷人! 啊!我陶醉在这“木兰天池”的怀抱里了,我陶醉在这大自然的怀抱里了!,明确,3、作者选取了“木兰天池”里的菊展、路边的野花、小溪、人工湖泊等美景,详略得当,以空间为写作顺序来突出中心。,1:秋天郊外游玩;,2、本文以空间顺序叙述了游玩“木兰天池”的美景,作者深深陶醉于眼前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木兰天池”,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现场作文,话题作文: 请以“欢乐谷之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可以写旅游感受,可以写景抒情,可以写人记事;可以写社会变迁,也可以写科技进步但都要突出一个中心:或赞美大自然的鬼

8、斧神工,或惊叹人类的巧夺天工,更可以抒写旅途的人生感悟 现在要做的是:一路上留心观察,留心思考,捕捉每一个灵感,记下每一刹那的闪念,为回来的写作储备充足的素材。,考试中,数以万计的考生同时面对同一作文题,在选材、立意上难免有“撞车”现象。倘若我们能在作文形式上开动脑筋,让自己的作文形式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那我们的作文就可能脱颖而出,大放异彩。,作文形式创新七招, 分列标题式。 如,某考生在母亲陪我长大一文中,选择了“童年锻炼”、“恋爱风波”、“考前放松”充满生活气息的情节,让我们看到“母亲”对子女的信赖和良好的家教方法。小作者在行文中,以“锻炼”、“信赖”、“减压”三个小标题展开文章,不

9、但在形式上有所创新,而且条理清晰地把主要内容显示出来了,能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评分时,这样的文章往往比同类文章高34分。, 附加题记式。 就是在正文前先援引他人或自撰几句蕴涵哲理的话,或展示主体内容,或提示作品内涵,或阐述写作缘由,让阅卷老师从中透视到作品的亮点,触摸到情感的脉搏,从而激起他们的兴趣。如,某考生在“鼓励”自传一文中精选了一中一外两个典型事例阐述了鼓励的作用。作者在正文前加了这样的一段话:,鼓励,是学海中劈波斩浪的桨,总在汹涌波涛中给予你无穷力量;鼓励,是人生中相互依持的拐杖,总在低谷中增强你的自信! 题记 开头的“题记”提纲挈领,点明中心,再加上两个代表性的事例,以及挥洒自如的

10、语言,这篇文章得到了59+2分的高分。 正文前的“题记”也可换为“前记”。或在正文后添加“后记”可起同样的作用。, 文学剧本式。 将作文写成剧本,不失为一种结构文章的好形式。某地中考要求以“善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其中一考生采用独幕话剧的形式,通过四个具体场景的描述:善良巧遇金钱善良巧遇地位善良巧遇权利善良巧遇时光老人,深刻地揭示了“人们需要善良,善良是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这一主题。不仅立意深远,而且构思独特,令人拍案叫绝。, 镜头组合式。 蒙太奇是法语建筑上的术语,意思是装配、构成。把它借用到电影电视上,就是把不同的镜头,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机地组接在一起。中考作文也可借用蒙太奇的手法,通过镜头

11、组合、画面切换的形式来展示丰富的内涵。 如,以“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其中一学生采用了这一方法,他将“解剖青蛙”,“酸、碱、盐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三个镜头组合到一起,阐述了从生物、化学、物理实验中获得的生命的感悟。 镜头组合式作文,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过渡语;有利于集中笔墨,叙述事件,刻画人物,从而使文章主题集中,节奏明快。, 段落排比式。 一篇文章中有三个以上的段落形成排比,排比段之间是并列关系或者是递进关系。这样的文章气势磅礴,有利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如,某考生在生活好比一杯一文中,以“生活的杯中总是装着辛勤的汗水”、“生活的杯中总是装着晶莹的泪滴”、“生活的杯中总是飘散出浓浓的

12、奶香”各为第一句,构思了三个排比段,多角度落笔,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该文获得38分(总分40分)。, 应用文体式。 中考作文若能巧妙借用日记、书信、倡议书、合同等应用文体,往往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如,某考生在以“信任”为话题的作文中,采用了日记体的形式,通过母亲和女儿的几篇日记,展示了事情发展的全过程,表现了“信任在长辈和小辈之间的重要性”这一主题。该文获得了满分的好成绩。, 解答题目式。 就像做某种学科题目的行文结构。可以如语文政治学科的问答式,可以如代数学科的求解式,可以如几何学科的证明式,等等。如,一考生在以“少年愁”为题一文中,通过自己在假期中的几道耐人寻味题目的讲解,展露了当代少年在应试教育下的无奈。,你专心听讲的样子最美,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宋帆,BUBIANBANYUWENKEJIANPP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