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制造业创新中心白皮书-赛迪智库-202005

上传人:欧** 文档编号:149463775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DF 页数:47 大小:18.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制造业创新中心白皮书-赛迪智库-202005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19-2020年制造业创新中心白皮书-赛迪智库-202005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19-2020年制造业创新中心白皮书-赛迪智库-202005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2019-2020年制造业创新中心白皮书-赛迪智库-202005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2019-2020年制造业创新中心白皮书-赛迪智库-202005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制造业创新中心白皮书-赛迪智库-20200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制造业创新中心白皮书-赛迪智库-202005(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微信公众号 免费知识星球VIP知识星球 ? 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制造业是技术创新最活跃的领域。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快推进,全球进 入了空前的创新密集期,制造业创新体系正加速重构,世界各国纷纷构建以新型创新载体为 关键节点的协同创新网络,全面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为深化落实制造强国战略,2016年,我国启动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建设制造业创 新中心旨在聚集产业创新资源,打通技术、组织、商业、资本之间的分割与壁垒,推动机制 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解决制造业创新链

2、和供应链的薄弱环节及共性难题,促进技术 成果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最终形成以创新中心为核心节点的制造业创新网络。 本书介绍了我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背景、建设要求和16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进展,以及江苏省、北京市、广东省、山东省、四川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区省级制造业 创新中心的建设情况。同时,本书还对下一步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和运行机制展开了积极的 探索。希冀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我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的基本概貌、取得的成效 及美好前景。 本书由赛迪智库科技与标准研究所何颖、宋亮、郭英、姬少宇、石敏杰参与撰写,书中 的疏漏和不妥之处敬请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赛迪智库 科技与标准研究所

3、 2020年5月 前言 01 第一章 制造业创新中心总体概况 5 一、建设背景 5 二、政策解读 5 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布局特征 6 四、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布局特征 9 第二章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发展情况 16 一、动力电池:重大成果转化首开先河 16 二、增材制造:技术攻关和知识产权保护排头兵 17 三、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协同新模式的率先垂范 18 四、信息光电子:国内技术突破和应用的引领者 19 五、机器人:医用机器人创新取得突出进展 20 六、智能传感器:以共性技术助战抗击新冠疫情 21 七、集成电路:国产高端芯片制造的强力支持 22 八、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业软件工程化关键引擎

4、23 九、轻量化材料成形技术及装备:轻量化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引擎 24 十、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轨道交通“走出去”关键动力 25 十一、农机装备:农机智能化转型的创新源泉 26 十二、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标准系统的总设计 27 目录 02 十三、先进功能纤维:功能纤维产业发展的引导者 28 十四、稀土功能材料:稀土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加速器 29 十五、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迈向国际产业技术创新的引领力量 30 十六、高性能医疗器械: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动力源 31 第三章 重点区域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发展情况 34 一、江苏:积极创建、分批试点 34 二、北京:特色布局、梯度培育 35 三、

5、广东:需求带动、质量先导 36 四、山东:龙头牵引、以评促建 37 五、四川:政策引领、激励推进 38 六、宁夏:聚焦重点、盘活资源 39 第四章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和运行机制探索 41 一、创新技术攻关机制 41 二、优化资源供给结构 41 三、完善协同合作机制 41 四、创新管理考核模式 42 五、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42 03 1、建设背景 2、政策解读 3、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布局特征 4、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布局特征 04 1 第一章 制造业创新中心总体概况 第一章制造业创新中心总体概况 0 第一章制造业创新中心总体概况 一、建设背景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本轮变

6、革呈现了多学科多领域相 互渗透、交叉融合的基本特征,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正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顺应这 一形势,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布局建设新型制造业创新载体,提升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供给 能力,跨越创新链上的“死亡峡谷”。如,美国已经建成14家制造业创新研究院,英国已建 成11家“弹射中心”。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创新体系存在两个制约短板:基础科研与产业 应用衔接不畅、行业共性技术供给能力不足。为补齐短板,提升制造业创新效能,2016年, 我国启动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集中行业创新资源和创新力量,重点开展共性技术和竞争前 技术研发,消除制造业创新链现有的梗阻与断裂,将科技创新能力转化为产业创新能力

7、。 二、政策解读 2016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出台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 (2016-2020年)(工信部联规2016137号,以下简称实施指南)、关于完善 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科2016273号,以下 简称指导意见)、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升级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条件(工信厅科 201764号 ,以下简称升级条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考核评估管理办法(暂 行)(工信厅科201837号,以下简称考评办法)、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领 域总体布局(2018年新增)(工信厅科201867号,以下简称总体布局)等5份指 导性文件,逐步形成了制造业创新中心顶

8、层设计的政策体系,对创新中心建设的规范性进行 了要求。 从总体部署看,要形成以两级创新中心为核心节点的制造业创新网络。制造业创新中心 包括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实施指南、指导意见先后对制造 业创新中心的建设提出了具体目标,到2020年,建成15家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5 年,建成40家左右。对于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在有条件、综合实 力较强的地方,建成一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作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支撑和补充。 制造业创新中心白皮书 2019-2020 0 从领域布局看,要在36个重点领域内充分汇聚行业创新资源。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要求每个领域内

9、只建设1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最大程度汇聚创新资源、瞄准改变行业竞争 规则的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重点突破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升级条件提出 了22个未来创新中心重点建设升级的领域;总体布局又新增14个重点建设升级领域,主 要涵盖战略必争领域、竞争优势领域、深化两化融合领域和民生保障领域四大类。未来3至5 年,我国将在这36个重点领域内总体布局、逐步推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从功能定位看,要完成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实施指南 提出了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功能定位。制造业创新中心要按照技术路线开展本领域关键共 性技术研发、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应用,并为行业提供检测验

10、证、标准制定等公共服务, 有序推进共性技术成果向行业扩散、向产业转移,将创新成果快速引入生产系统和市场,加 快大规模商用进程,解决长期以来行业内关键共性技术供给薄弱和市场失灵的问题,破解基 础研究和商业化应用之间所谓的“死亡峡谷”,提升行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从组织运行看,要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和高度市场化的新型创新机制。制造业创新中 心以“公司+联盟”的形式组建,其中,公司由多家股东共同出资建立,要建立现代企业制 度,有责权明晰的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团队,真正实现企业化运行。公司的股东包括产、学、 研、用等各类主体作用,要通过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明确各类主体的责权利,形成“产学研 用”协同的创新机

11、制。同时要做好内部运行机制设计,包括市场化运营、成果转移扩散、知 识产权协同运用等机制,通过机制建设,实现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从考核评估看,要对建设运营效果开展全方位、审计式评价。考评办法明确了对制 造业创新中心进行考评的具体内容,从设定目标的完成程度、创新资源集聚情况、核心定位 情况、协同化、市场化和产业化水平以及可持续发展状况等7个方面,全面衡量创新中心的建 设和运营状态。对于已建成运行满1年的国家创新中心要接受考评,考评结果不佳的创新中 心,要进行整改完善,确保国家创新中心建设和运行符合国家战略预期。 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布局特征 2016年至今,我国已论证通过和启动建设16家国家制

12、造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建 设工程2020年建设15家的阶段目标已经完成。下表为16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概况。 第一章制造业创新中心总体概况 0 表1-1我国16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概况 数据来源:赛迪智库整理 从地域分布看,已形成“东部多极、中西一带”的分布格局。历经3年多的建设部署,国 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已经形成“东部多极、中西一带”的总体空间布局,“东部多极”是 指包括位于东北地区的黑龙江、辽宁,以及北京、江苏、上海、广东等6个省市,从北向南呈 点状分布;“中西一带”是指北起内蒙古、南至湖南的带状分布区,由位于西部地区的内蒙 序号启动建设名称运营单位 12016年国家动力电

13、池创新中心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公司 22017年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 32018年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42018年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武汉光谷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52018年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沈阳智能机器人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 62018年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上海芯物科技有限公司 72018年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上海集成电路制造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82018年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武汉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92018年国家轻量化材料成形技术及装备创新中心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102

14、019年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株洲国创轨道科技有限公司 112019年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洛阳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122019年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132019年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江苏新视界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142020年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国瑞科创稀土功能材料有限公司 152020年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华进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162020年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深圳高性能医疗器械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 制造业创新中心白皮书 2019-2020 0 古、陕西和位于中部地区的河南、湖

15、北、江西、湖南六省区组成。目前,16家国家制造业创 新中心中,北京分布有3家,上海、湖北、江苏、广东各分布有2家,辽宁与黑龙江共建1家, 江西与内蒙古共建1家,湖南、陕西和河南等地均各布局了1家创新中心。总体来看,创新中 心建设布局与地方优势领域的产业基础和创新资源相吻合。图1-1为截至2020年5月,我国16 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区域布局情况。 图1-1我国16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区域布局 数据来源:赛迪智库整理 从领域分布看,已建成的创新中心聚焦于基础材料、核心器件、关键工艺、重大装备以 及软件等5个领域。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面向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充分汇聚行业 创新力量,对五大关键领域的产业技术创新发挥重大影响,包括基础材料、核心器件、关键 工艺、重大装备以及软件等5个领域。其中,核心器件领域布局最多,共有6家,其次为重大 装备领域,布局有4家,而软件领域目前布局最少,只有国家智能网联汽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房地产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