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9447925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7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上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20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面颊 () 繁衍 () 归 ji q息 胚 胎() 追溯 () y n 育潮 x 2完成下列词语并解释所填的字。 (2 分) 销声迹()手无策() 无动于()耳不闻() 3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在其下面画一横线,并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 (3 分) (1)不记其数 ( ) (2)不胜梅举 ( ) (3)无机之谈 ( ) (4)哀草连天 ( ) (5)消声匿迹 ( ) (6)物竟天择 ( ) 4 “中国如有一分幸运,世界将添一片异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 这些是申奥的宣传标语。请你用简洁

2、生动的语言为2008 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 创作一条宣传标语。(2 分) 答: 5.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诗句含有物候规律,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 别一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里面就有 物候学上的两个规律: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 二是这循环是随着 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请你再举一个含有物候规律的诗句,并说 明其中的物候规律是什么。 (2 分) 诗句: 规律: 6. 在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作者以精当的语言对“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 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轮回的四季做了描述。 与四季有关的成语 (或诗句) 很多,请各举 1 例。 (注

3、意, “成语、诗句”选择一种即可,且一贯到底。 ) (2 分) 春:夏: 秋:冬: 7.排列下列句子的顺序。 (2 分)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 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 成的。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 上去的呢? 一些板块被拉开, 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 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 下面俯冲。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排列列序: _ 8 将下面的简讯概括成一句话消息。( 不超

4、过 24 字) 。 (2 分) 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阿兰温德尔所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宣布,他们成功地 用纳米碳管组成的纤维织成了“纳米绳”。这种“纳米强”虽然很细,但其刚度 和硬度都很大, 因为它们是由纳米碳管构成的,而纳米碳管的直径是一根头发直 径的五千分之一。其刚度是钢材的10 倍,其硬度是金刚石的2 倍。目前虽然科 学家制成的“纳米绳”的长度还不长,最长为20 厘米,但阿兰温德尔的研究 小组相信,在将他们的方法进一步改善之后,他们可以织成任意长的 “纳米绳”。 _ 9. 请仿照例句,再写两个你对“科学”理解的比喻句:(3 分) 例:科学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沉醉其中。 仿:科学是 _ 科学是

5、 _ 二、现代文阅读( 40 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25 题。 (一) 材料一 :大 林 寺 桃 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 不知转入此中来。 材料二 :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 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 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 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 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 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 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 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

6、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 是这个道理。 材料三 : 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 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然而, 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大 约经历了一亿年, 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 量减少。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 南极冰盖。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 如果南极的冰雪层再薄一 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它们。 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这一理论提供了

7、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材料四 : 生物学和生态学界的一些学者主张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 程,因为失衡是暂时的,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生 物入侵者”并不是都能够生存下来,能够生存下来的就是强者,即使生态系统中 的强者也同样受到该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为所欲为,因此,自然界的 平衡最终会得以实现。 然而更多的学者则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自然调节的过程 是非常漫长的,如果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许多本土物种将难逃绝种厄 运,自然界的物种多样性将受到严重破坏。另外,“生物入侵者”给人类社会造 成的经济损失是惊人的。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

8、失就高 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人们岂能无动于衷? 10材料二中划线句与材料一的哪句诗相照应,请写出来。(2 分) 11材料二中划线的“这种”指的是什么?(2 分) 12材料三中说道南极洲有恐龙化石的发现,是为了说明 。 (2 分) 13材料四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 分) (二)汉语遭遇“喀斯特” 我对汉语中与洞有关的词汇很感兴趣。 “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无人不晓。人们一般以为水滴石穿是一个机械的过程:水从高 处落下的力量,对石头不断地造成侵蚀,日积月累,就把石头给滴穿了。如果水滴落在非石 灰岩的岩石上,这种理解是对的,但如果水滴到了石灰岩上,这种理解就不对了。

9、石灰岩在地表上分布很广。在我国, 裸露石灰岩的分布面积占地表的四分之一,因此 水滴到石灰岩上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水吸收和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石灰岩反应, 生成了新的可溶于水的物质。水滴不断地滴下来, 不断地溶蚀石灰岩,并把溶蚀的物质冲走, 这个过程称之为喀斯特作用。 水滴石穿在很多情况下是一个化学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的过程。化学反应的进 行速度比机械的磨蚀要快得多。长江三峡地区就是一个石灰岩地区,仅靠水流的机械冲刷和 磨蚀作用,四川盆地现在恐怕还是泽国。一定是发生了喀斯特作用,才把三峡切穿了,让四 川盆地的众多水系有了一个出口,夺路而出。 对于喀斯特作用形成的洞穴,汉语言有着精妙的解

10、说。古人举着火把进入洞穴,感到 眼前的事物越来越清晰,就有了“洞明”“洞察”;洞给人深不可测的感觉,因此引申出思想 和见解的深刻、深邃,这就是“洞见”“洞晓”。然而“洞开” “洞庭”中“洞”的意思却完 全不同。“洞开”是大开、大敞之意,如“门户洞开”; “洞庭”中的“洞”字有宽敞、开阔 之意,洞庭湖就是广阔的湖的意思。 为什么 “洞” 字可以表达大开大敞的意思?读一下古人游记中对洞穴的描写,似乎有 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大多有“先经过一个狭小的口子,接着见到一个豁然开朗的大厅”的细 节。洞穴中多大厅,有的大得不可思议。比如广西乐业的一个洞中大厅红玫瑰大厅长 300 米,宽 200 米,最高处达26

11、0 米,这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高度要高多了。如此大 的洞庭,当然可以说“洞开”啦。 洞中的大厅是怎样形成的?原来洞穴在发育的过程中,由于岩层中有夹层,岩性不一 样,或岩层有各种节理和裂隙,再加上有倾斜的角度,这样洞穴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重力 作用,洞顶的岩石会发生塌陷。随着塌陷愈演愈烈,地下河又不断地运走塌下的物质,洞中 的厅堂就越来越大,大厅就形成了。洞中的厅堂继续发展,洞顶越来越薄,最后彻底塌陷, 大厅露出地表,这时大厅就成了喀斯特地貌中的所谓“天坑”。 说起天坑,我又想起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我猜想武陵渔人进入的“桃花源” 应该就是一处天坑吧。 ( 作者单之蔷,有删节) 14本文巧妙

12、地借助“ _”一词说明了什么是喀斯特作用;介 绍“洞开”“洞庭”等词是为了引出对_ 的说明。 (2 分) 15文章第段举长江三峡这个例子的作用是什么?(2 分) 16第段写红玫瑰大厅的“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高度要高多了”。 句中的“相当”可以换成“相同”吗?说说理由。(2 分) 17第段对汉语词汇的解说生动形象。请你借助想象推断古人是怎样创 造“洞达”一词的。 (2 分) 帮帮你现代汉语词典对“洞达”的解释:透彻地理解。 18汉字可以传递丰富的意味。右图是汶川地震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一幅招 贴画,请你给这幅招贴画写一段说明文字。( 不少于80 字)(5 分) (三) 气候灾难,世界正在承受

13、 据相关专家分析, 岁末年初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的雨雪天气作为极端气候 的表现之一是在全球变暖这个大背景下产生的。全球变暖正在导致极端气候事件“更加频繁、 更加反复无常、更加难以预测”。 去年 7 月,互联网上流行着一个戏谑的“段子”: “重庆处处都是海景房,遍地都是游 泳池。”那时重庆已被大雨“浇透”,降水量突破了1892 年以来日降雨量极值。同样在7 月, 泉城济南也遭到了突发暴雨的袭击,市区1 小时最大降雨量达151 毫米,为 1958 年以来历 史最大值,整个“泉城”汪洋一片。 除此之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在2007 年也有一个洪水滔天的“记忆”。年初,南 美洲的巴西、 非洲

14、的安哥拉、 亚洲的巴基斯坦等地遭遇突如其来的洪水袭击。在西南印度洋 的留尼汪岛上,还产生了3 天连续降水3929 毫米新的全球降水纪录。夏季的欧洲,在英国 的英格兰和威尔士两个地区,降水量打破了1789 年以来的同期降水纪录。7 月,非洲迎来 雨季,东非和西非多国遭遇暴雨袭击并引发洪灾,大批难民失去家园、流离失所。而南亚一 些地区更是被30 年来最严重的洪水所浸泡,沦为汪洋泽国。 一边是大雨倾盆,一边却是烈日炎炎。去年,美国共追平打破了263 项温度纪录。持 续高温干燥的天气不仅使五大湖中的苏必利尔湖年水位创下历史新低,更助长了去年发生在 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有史以来最大、破坏性最强的山林大火

15、,22 人不幸罹难, 100 多万人 无家可归。 美国发生的灾难只是去年热浪肆虐全球的缩影。6 月初,高温袭击了南亚一些地区, 巴基斯坦南部甚至出现了51.6 的极端天气。 7 月,东、 南欧的罗马尼亚等国气温一直高居 40以上。 8 月,日本遭受高温热浪袭击,极端最高温度达40.9 ,创下了日本最高气温纪 录。 相关分析指出,全球变暖还是引发飓风的“添加剂”。过去一年中, “古努”、 “锡德”、 “罗莎”、 “利奇马”等系列台风陆续登场,台风所到之处一片狼藉:海面上的渔船被打得七 零八落,路边的大树被连根拔起,急驶而过的火车都被掀翻在地。2 月 28 日,我国新疆吐 鲁番地区遭遇最大风力14 级的大风,致使乌鲁木齐驶往阿克苏一列旅客列车车窗被飞沙打 碎,车厢被吹翻,4人不幸罹难。 19. 请简要概括本文所要说明的核心内容。 (3 分) 20本文层次分明而衔接紧凑。请以第2 至 6 自然段为例分析说明。(6分) 21为了具体地说明全世界正在承受的暴雨、高温等气候灾难,作者主要采 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 分) ( 四) 雪的功能令人惊奇 从天而降的片片雪花给人们带来欢乐,同时也给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