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针灸学实用手册书培训学校班课堂笔记讲义精要整理(最新编写-修订版)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9443911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DF 页数:95 大小:48.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董氏奇穴针灸学实用手册书培训学校班课堂笔记讲义精要整理(最新编写-修订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董氏奇穴针灸学实用手册书培训学校班课堂笔记讲义精要整理(最新编写-修订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亲,该文档总共9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董氏奇穴针灸学实用手册书培训学校班课堂笔记讲义精要整理(最新编写-修订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董氏奇穴针灸学实用手册书培训学校班课堂笔记讲义精要整理(最新编写-修订版)(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董氏奇穴特色疗法专题技术临床推广研 修班 董氏奇穴特色疗法专题技术临床推广研 修班讲义讲义 主讲:邱雅昌 中 国 针 灸 推 拿 协 会 中 推 联 合 医 学 研 究 院 Unirea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Institute 2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 导读代序导读代序 董氏奇穴为我国山东省平度县人董景昌先生家传绝学,代代单传,至董先生在台湾行 医,始允许学生在其诊治病人时侍诊学习,间亦回答学生发问,虽有讲义油印本,从未以 上课形式传授,故门下诸生各人所得不尽相同,但其学生编书时,均以董先生之董氏针 灸正经奇穴学为蓝本,再加入自己所闻及经验。

2、本讲义穴位用法经验系以赖金雄师伯所 编之“董氏针灸奇穴经验录”为本,删除部分罕用穴位,而本人经验部分及诸多董先生门 人分别发表之病案,将以课堂讲述为主。 董氏奇穴按董景昌先生定名为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 ,盖有不自囿奇穴一隅, 而认为是正统针灸之意。今附上董先生于 1973 年出版的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一书时自 序的部分内容,以为读者一窥董先生将其祖传之秘公诸社会之意。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自序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自序 针灸治病,历史悠久,至宋仁宗时,铸有俞穴铜人 ,确定十二大脉,设三百六十针灸治病,历史悠久,至宋仁宗时,铸有俞穴铜人 ,确定十二大脉,设三百六十 五针穴,颁行五脏图 ,供世人参证,针术更

3、趋昌明,垂今历二千五百年,医圣辈出,五针穴,颁行五脏图 ,供世人参证,针术更趋昌明,垂今历二千五百年,医圣辈出, 遗着亦伙,惜以文字深奥,语意含蓄,非躬亲体验,实难领悟真谛,是以面授口传,居于遗着亦伙,惜以文字深奥,语意含蓄,非躬亲体验,实难领悟真谛,是以面授口传,居于 重要地位,但囿于私相传习,秘而不宣,致高深医理,每失所传,良可惋惜!重要地位,但囿于私相传习,秘而不宣,致高深医理,每失所传,良可惋惜! 一般所传之针灸医学,循十四经脉络,订为三百六十五穴位。但观历代名医遗着 ,一般所传之针灸医学,循十四经脉络,订为三百六十五穴位。但观历代名医遗着 , 经穴经废弃者有之,经外再发现者亦有之。不

4、独俞穴铜人未臻完备,十四经脉络穴位经穴经废弃者有之,经外再发现者亦有之。不独俞穴铜人未臻完备,十四经脉络穴位 亦迭有鼎革,针灸医学仍须继续研究与发展,乃不争之论。亦迭有鼎革,针灸医学仍须继续研究与发展,乃不争之论。 景昌先祖所传针术,异于十四经脉络,所设穴道部位亦与三百六十五穴者景昌先祖所传针术,异于十四经脉络,所设穴道部位亦与三百六十五穴者 大不相同,且重针轻灸,治法简便而功效显著,甚多诊断为难治之症,均经景昌以祖传针大不相同,且重针轻灸,治法简便而功效显著,甚多诊断为难治之症,均经景昌以祖传针 术神速治愈。吾董氏针灸另有渊源,自成一派。奈先祖遗着毁于兵燹,至深遗憾!所幸术神速治愈。吾董氏针

5、灸另有渊源,自成一派。奈先祖遗着毁于兵燹,至深遗憾!所幸 景昌记忆力强,对先祖面授之针术尚能牢记要诀,来台以后施行义诊,计有三十万病患景昌记忆力强,对先祖面授之针术尚能牢记要诀,来台以后施行义诊,计有三十万病患 同胞深受董氏针术之惠,复因三十万人次之临床验证,董氏针术之疗效乃无可置疑者也。同胞深受董氏针术之惠,复因三十万人次之临床验证,董氏针术之疗效乃无可置疑者也。 为响应政府复兴中华文化之号召,发扬我国传统而优良之医术,景昌之奇效针术虽属祖为响应政府复兴中华文化之号召,发扬我国传统而优良之医术,景昌之奇效针术虽属祖 传之密,亦愿公诸社会,贡献人群,一则复兴中华文化,再则亦为先祖救世济人传传之

6、密,亦愿公诸社会,贡献人群,一则复兴中华文化,再则亦为先祖救世济人传 统医德之发扬。 (中略)统医德之发扬。 (中略) 景昌临床治病, 固以祖传针术为要着, 然对 十四经 各穴之治效亦曾研究而比较之,景昌临床治病, 固以祖传针术为要着, 然对 十四经 各穴之治效亦曾研究而比较之, 经临床验证,一般十四经穴学中所列各穴之主治病症,有未尽者,亦有效微者,特将经临床验证,一般十四经穴学中所列各穴之主治病症,有未尽者,亦有效微者,特将 有关穴位经景昌验证确定其主治之病症,按实修订附载于后,提供同道参考,亦期抛砖引有关穴位经景昌验证确定其主治之病症,按实修订附载于后,提供同道参考,亦期抛砖引 玉也。玉也

7、。 去年十月,发现市面上有所谓针灸奇穴集者,经查对其中半数乃剽窃我董氏去年十月,发现市面上有所谓针灸奇穴集者,经查对其中半数乃剽窃我董氏 针灸奇穴之部分内容(其中穴名有些仍用董氏原穴名,有些穴名则已篡改) 。景昌对此欺针灸奇穴之部分内容(其中穴名有些仍用董氏原穴名,有些穴名则已篡改) 。景昌对此欺 世盗名之徒固属不齿,为免读者受愚,特将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之内容予以充实后付世盗名之徒固属不齿,为免读者受愚,特将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之内容予以充实后付 印,俾读者能见我董氏针灸奇穴之全貌。印,俾读者能见我董氏针灸奇穴之全貌。 本书之出版承袁国本先生协助编辑、点穴与校订,并予致谢。本书之出版承袁国本先生

8、协助编辑、点穴与校订,并予致谢。 董景昌董景昌 3 西元一九七三年六月二十二日西元一九七三年六月二十二日 第五次赴高棉前序于台北市第五次赴高棉前序于台北市 本讲义主要参考书为董先生原著,其次为董先生门下杨维杰老师之董氏奇穴针灸发 挥及赖金雄医师之董氏针灸奇穴经验录 ,赖师伯不幸英年早逝,希望此讲义弘扬其应 用董氏奇穴的经验,使其经验得以帮助各位读者更进一步了解应用董氏奇穴。 董氏奇穴虽号称奇穴,但系统井然,穴位分布全身,比传统经络系统更为缜密,治疗 病症的范围极广,但应用上极为简便,不弄玄虚,特点清晰,兹分析讲解如下: 一、一般不在局部取穴、仅在四肢、耳朵及头面部位施针,胸腹及腰背部位,则以三

9、棱 针浅刺出血,危险性少。 二、施针手续简便,不拘泥补泻等繁复手法,仅用正刺 、 斜刺 、 浅刺 、 深刺 、 皮下刺与留针各种手法,配合动气针法与倒马针法即可达到治疗的效 果。另有所谓指挥针法 ,杨维杰老师将其要旨发展成牵引针法 。此三种针法 为目前使用董氏奇穴的医师所习用,为方便了解,先以传统经穴应用此三种针法的 具体操作解说如下: 例如病人右膝疼痛, 因董先生认为膝痛与心力不足有关, 故可取健侧左内关穴强心, 配合同经邻近穴位再刺一针,如左间使穴或大陵穴便成为倒马针法,若膝痛部 分位在肝经路线范围,则取肝经之俞穴右太冲以为牵引针 ,留针期间要求病患时 时活动膝部,即为动气针法 。一般留针

10、 30 分至 45 分。 此三种施针手法不必一定全用,但动气针法则为必要。如果患处在胸腹部,不 能活动,则令患者按摩或深呼吸,如病患不能自行活动其手足等,则可令旁人协助 其活动肢体。 三、注重全息对应。例如以心门 (接近小肠经的小海穴位) ,治疗膝部内侧疼痛,即 为全息对应的一种。全息对应有等高对应 、 手足顺对 、 手足逆对 、 手躯顺 对 、 手躯逆对 、 足躯顺对 、 足躯逆对 、 头骶对应法以及头足对应等, 但并非所有对应均有疗效,请学习者注意唯有实践才是检验理论的最好手段,不可 将全息对应无限扩张,否则必成为寸寸人身皆是穴 ,可以一穴治全身病,也可以 所有的穴皆可治同一病,而这显然是

11、不符合实际的。 四、多以段或区域为取穴单位。赖金雄医生说此法取穴范围大,取穴方便,且 各穴往往成组或倒马使用,效果更佳。例如足三重穴组(足一重、足二重、足三重 共三穴) ,虽谓在腓骨前缘,外踝骨尖上三寸、五寸及七寸处,但只要在该线段上倒 马(成为三穴并用的大倒马)取穴即可生效,不需太拘泥于尺寸。又此种方法常有 上、中、下三焦全取以治疗整体之意思,例如前臂小肠经路线上,自腕横纹上三寸、 六寸、九寸计有肠门、肝门、心门三穴,乃括囊下、中、上三焦。又如手掌大肠经 上,灵骨(合谷穴后半寸) 、大白(接近三间)穴组为董氏第一灵效穴组,即掌握了 所谓第二掌骨全息律 ,又掌握手掌全息竖掌时的上下焦,针尖朝向

12、的范围又掌握 手掌全息横掌时的上、中焦,意透下焦(小肠经的后溪、腕骨) 。 五、诊断擅用掌诊。赖金雄医师说:董氏掌诊的具体方法是察看手掌青筋或红筋分布的 部位,从而审知病因之所在而据以用穴治病。因为各脏腑皆有经络到达手掌,若脏 腑有病, 便会反应到手掌上; 又因为董氏奇穴所言某脏某腑神经或身体某部位神经, 具有与该脏该腑或该部位的相应关系, (并非即一般所指解剖学上的神经) ,透过这 种脏腑与手掌及脏腑与穴道的连系关系,便成为一种诊断与治疗的体系。例如某人 患坐骨神经痛,其掌上肺区出现青筋,即可断知为肺虚;而灵骨、大白又有肺神经 4 通过,可调整肺功能而治肺虚,则针此二穴便一定有显效,且往往针

13、到病除,效果 稳定。 又如诊其手掌二、三尖瓣部位或心区有青筋、则相关疾病便可用有心神经通过的穴 道取效。本书经验病例中所述董师用通关、通山、通天治下利清谷的例子,便是该 患者掌上心区青筋明显,断定其为心弱,乃爰用上述穴组补火生土而治愈。总之, 董氏奇穴言某脏腑神经通过的穴道, 即指可治愈该脏腑的疾病; 而欲知病在何脏腑, 透过掌诊便可以辨知。 六、重视观察身上病变反应的暗影、青筋或红筋。赖金雄医师说:至于穴道上的青筋或 红筋(尤其是手指上的穴道) ,它是诊断点,也是最好的治疗点。例如心常穴附近见 青筋明显,对准该青筋施针(出血) ,则胸次立舒,各种身上的不适亦可随之改善。 这是因为心常穴有心神

14、经通过,心功能有问题该穴才会出现青筋;在此情况之下, 如果身上有病痛就与心脏有关,也就是心常穴的有效治症。不过,这并不是说心脏 方面的病变必会在心常穴上出现反应点, 此时心常穴自然就不一定是最好的治疗点。 而且,由于手指的痛觉特别强烈,除非有明显的反应点(青筋或红筋) ,是不轻易取 用的。 七、重视体应。杨维杰老师说: 体应是董氏奇穴在治疗方面最有针对性的发明与应用, 掌握此一原则, 不只能将董氏奇穴应用得更深入更有效, 以之用于在十四经穴方面, 也能加强及突出其效果。体应之要点即:以骨治骨;以筋治筋;以肉治肉;以脉治 脉。 八、重视脏腑互通的性质。这是杨维杰老师在董氏奇穴理论上的发现,对了解

15、董氏奇穴 的内涵有巨大的贡献,比那些动辄说董氏奇穴蕴涵天地大道的玄虚说法较具体 且有根据。在此,将杨维杰老师解释此原理的全文录下以供读者参考,并彰显杨老 师的发现: 这是董氏奇穴应用最突出、最广泛及最精华的部分,虽然在董师书中从未提及这方 面的理论,但其应用则时时处处与之相合。五脏别通首先见于李梴医学入门 ,引 自 脏腑穿凿论(注: 李梴原书并未有五脏别通之名称) 。 唐宗海之 医经精义 (注: 书的全名为中西汇通医经精义)有较细的发挥。但他们都并未深入了解其源流, 五脏别通应系由六经之开合枢变化发展而来 (开合枢则又系由易经演变而来) 。 灵枢 根结篇说: 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 ,又

16、说: 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 为枢 ,以三阴三阳同气相求,作手足相配之表如下: 三阳太阳少阳阳明 开枢阖 足膀胱小肠手足胆三焦手足胃大肠手 手肺脾足手心肾足手 心包肝 足 开枢阖 三阴太阴少阴厥阴 按:横向排列,则为同名经相通,如手足太阳相通,手足太阴相通. 手足相配 三阴三阳同气相求 5 这样就构成了肺与膀胱通,脾与小肠通,心与胆通,肾与三焦通,肝与大肠通。除 五脏别通外,胃也应与包络通。从此一原理来探源董氏奇穴之原理及应用,许多疑 惑自是不言而解, 以此原理发挥应用更能挥洒自如, 早在 1992 年本人重新修订之 董 氏奇穴针灸学已将此一原理之应用明注于该书各穴位之说明中,现将其中部份用 例再提出看看,当能更了解其应用。 例如:重子、重仙在肺经上,但可治膀胱经之背痛,及肩胛部疼痛。眼黄穴在心经 上,透过心与胆通,所以能治眼发黄;还巢穴在三焦经上,因三焦经与肾相通,故 透过治理三焦,疏肝补肾能治妇科病、不孕症等。又如火包穴在胃经第二脚趾上透 过胃与心包通,治心痛甚效。通关、通山在胃经上治心脏病亦甚效。木穴在大肠经 上,但能治肝经之疝气痛,其它大、中、小浮间皆在大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